新品上市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硫的转化学案 鲁科版必修1.docx
《新品上市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硫的转化学案 鲁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品上市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硫的转化学案 鲁科版必修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品上市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3节硫的转化学案鲁科版必修1
第3节 硫的转化
1.自然界中的硫
(1)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在自然界里,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以化合态存在的硫分布很广,主要是硫化物和硫酸盐,如黄铁矿(FeS2)、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等。
硫的化合物也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硫还是某些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人体内平均含有0.2%的硫。
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图
说明:
大气中SO2主要有三个来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在自然状态下,大气中的SO2一部分被绿色植物吸收;一部分则与大气中的水结合,形成H2SO4,随降水落入土壤或水体中,以硫酸盐的形式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转变成蛋白质等有机物,进而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
动植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能将硫元素释放到土壤或大气中。
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回路。
(2)认识硫单质
①单质硫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硫单质为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俗称硫黄,很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密度比水大,熔点为112.8℃,沸点为444.6℃。
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常见的有斜方硫和单斜硫。
析规律硫的分离与洗涤:
根据硫单质的溶解性,常用CS2把硫单质与其他物质分离开来,也可以用CS2洗去沾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单质。
②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由于硫单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既可以升高到+4或+6价,体现还原性;也可以降低到-2价,体现氧化性。
a.硫单质的氧化性
实验步骤:
把研细的硫粉和铁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放在石棉网上堆成条状。
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一端,当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时,移开玻璃棒,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当硫粉和铁粉混合物局部红热而移开玻璃棒后,混合物仍保持红热状态继续反应,生成黑色物质。
实验结论:
加热后铁跟硫发生化学反应:
Fe+S
FeS。
实验分析:
硫跟铁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硫是氧化剂,铁是还原剂。
硫化亚铁(FeS)为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硫跟铁的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它能满足硫和铁继续反应所需要的热量。
硫除了与铁可以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外,还可以与其他金属反应。
例如:
2Na+S
Na2S,2Al+3S
Al2S3,Hg+S===HgS,2Cu+S
Cu2S(Cu显+1价而不是+2价)。
谈重点硫的弱氧化性
实验室中一旦有汞洒落,可向洒落的汞上面撒上硫粉,使汞与硫化合生成硫化汞后再处理。
硫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只能得到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如FeS、Cu2S等;而Cl2与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的氯化物,如FeCl3、CuCl2等,由此说明Cl2的氧化性比S强。
b.硫单质的还原性
实验步骤:
取少量硫粉放入燃烧匙中,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硫粉呈熔化状态后,迅速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硫粉熔化后,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同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
点燃后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
SO2。
实验分析:
硫跟氧气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硫是还原剂,氧气是氧化剂。
若硫在空气中燃烧,燃烧产物仍然是二氧化硫,但火焰呈淡蓝色。
不管氧气多少,硫单质只能被氧化成二氧化硫,氧气过量时,过量的氧气也不可能把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这是因为二氧化硫要氧化成三氧化硫,只有在催化剂、高温加热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例1】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B.分离黑火药中的硝酸钾、木炭、硫要用到二硫化碳、水以及过滤操作
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均作氧化剂
D.3.2g硫与6.4g铜反应能得到9.6g纯净物
解析: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虽与化学活泼性有关,但不能以非金属性强弱作为依据,如O、N、S的非金属性并不弱,但在自然界仍存在游离态的单质O2、N2、S。
在火山喷口存在单质硫。
分离黑火药中的三组分可利用它们溶解性的差异。
先用CS2处理,使硫溶解,过滤后蒸发滤液,得晶体硫。
滤渣再用水处理,溶去硝酸钾,过滤,滤渣为木炭粉。
滤液蒸发、浓缩、结晶,得到硝酸钾。
硫单质为零价,是中间价态,和金属或氢气反应时显氧化性。
硫与非金属性比它强的非金属(如氧、氯、氟等)反应时显还原性。
硫与铜化合只能生成硫化亚铜:
2Cu+S
Cu2S,铜不足,按铜的量计算,只能生成8.0gCu2S。
答案:
B
2.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1)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
目的要求:
你已经初步认识了硫黄和一些含硫化合物,如二氧化硫和硫酸等。
在硫黄、二氧化硫和硫酸这三种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0、+4、+6。
请设计实验,探究这三种价态硫元素间的相互转化,并实施部分实验。
方法引导:
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相互转化,实际上是探究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首先,要选择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如硫黄、二氧化硫(或亚硫酸钠)和硫酸。
其次,是获取这些物质。
实验室里备有硫黄、亚硫酸钠、硫化亚铁和浓硫酸等试剂,常用亚硫酸钠与较浓的硫酸反应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常用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制备少量的硫化氢气体(实验装置同实验室里制备氢气)。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FeS+H2SO4===FeSO4+H2S↑
第三,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相互转化,依据的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规律,需要寻找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
常用的氧化剂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硝酸、氧气等;常用的还原剂有硫化氢、碘化钾、金属单质等。
①
→
实验步骤:
将少量的硫粉盛在燃烧匙中,在通风橱中用酒精灯加热,当硫开始燃烧时熄灭酒精灯,并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实验结论:
在点燃的条件下,硫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0价硫被氧化为+4价硫。
S+O2
SO2
②
→
实验步骤:
将约5mL新制备的饱和氯水盛在大试管中,在通风橱中向氯水中小心、缓慢地通入二氧化硫气体,观察发生的现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再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后氯水退色了;滴加BaCl2溶液后生成了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二氧化硫与氯水反应生成了SO
,+4价硫被氧化为+6价硫。
SO2+Cl2+2H2O===H2SO4+2HCl
SO2+Cl2+2H2O===4H++2Cl-+SO
SO
+Ba2+===BaSO4↓
实验步骤:
将约5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盛在大试管中,在通风橱中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小心、缓慢地通入二氧化硫气体,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
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4价硫被氧化为+6价硫。
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
2MnO
+5SO2+2H2O===5SO
+2Mn2++4H+
③
→
实验步骤:
a.按下图所示将各件仪器组装为一体,并检验其气密性,直至气密性合格为止。
b.按上图所示将各种化学药品加到试管中(浓硫酸取3mL),并重新将仪器组装好。
观察铜丝在浓硫酸中的现象。
c.点燃酒精灯对盛浓硫酸和铜丝的试管先预热后正常加热。
观察三个试管中的现象。
d.待三个试管中的现象都很明显之后,将连接a、b试管的导气管从橡胶管处拔开,熄灯停止加热,使试管a中的物质冷却至室温。
e.将a试管中的液体倒入大试管中少许,观察大试管中的现象。
实验现象:
未加热前,无新现象发生;加热之后,b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逐渐变为无色,c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逐渐变为红色,a试管中的液体变为灰蓝色;最后大试管中的溶液呈蓝色。
实验结论:
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跟铜发生了化学反应,+6价硫被还原为+4价硫,发生的反应为: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退色;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水溶液显酸性。
④
→
实验步骤:
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和硫化氢气体各一瓶,并用玻璃片盖严瓶口;将两个集气瓶口相对,抽去中间的玻璃片,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结束后将两个集气瓶放入通风橱内)。
实验现象:
集气瓶内生成了淡黄色固体。
实验结论:
二氧化硫气体与硫化氢气体发生了化学反应,+4价硫被还原为0价硫。
SO2+2H2S===3S+2H2O
总结:
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关系如下:
硫元素氧化性、还原性归纳
硫元素
的化合价
-2价硫
0价硫
+4价硫
+6价硫
含硫物质的性质
只有较强
的还原性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只有氧化性
规律
硫元素的化合价越高,物质的氧化性越强
硫元素的化合价越低,物质的还原性越强
【例2】下列物质中,既不与亚硫酸反应,又不与SO2反应的是( )
A.H2S B.O2
C.NaOH溶液D.S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A、B选项。
物质之间同种元素的价态不同,如果有中间价态,在一定条件下通常可以发生反应。
SO2或H2SO3中S显+4价,H2S中S显-2价,它们的中间价态为0价,所以能反应生成单质S和H2O。
在一定条件下,O2可将SO2和H2SO3中的+4价S氧化到+6价。
而0价的S与+4价的S之间没有中间价态,所以不发生反应。
SO2和H2SO3都能与NaOH反应。
故正确答案为D。
能否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和规律来分析有关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
答案:
D
3.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的SO2),易液化。
(2)化学性质:
①SO2和CO2一样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a.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SO2+H2O
H2SO3(亚硫酸易分解)
b.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O2+2NaOH===Na2SO3+H2O(碱足量)
SO2+NaOH===NaHSO3(碱不足)
若将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先变浑浊,继续通入SO2,又变澄清。
反应方程式为:
SO2+Ca(OH)2===CaSO3↓+H2O
CaSO3+H2O+SO2===Ca(HSO3)2
由上述S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可知: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仅仅是CO2。
c.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SO2+CaO===CaSO3。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在煤中加入生石灰,或使煤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生石灰和水形成的浆状物,以消除SO2引起的污染。
d.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盐或新盐和新酸:
CaSO3+SO2+H2O===Ca(HSO3)2 SO2+Na2CO3+H2O===Na2SO3+H2CO3(CO2↑+H2O)
②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因此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以还原性为主,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a.还原性:
O2、Cl2、Br2、HNO3、MnO
(H+)、Fe3+等均可将SO2氧化成SO3或SO
。
如:
2SO2+O2
2SO3。
此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向右进行的同时,也向左进行,反应体系中存在的是三种物质:
SO2、O2、SO3。
SO2与氯水反应:
SO2+Cl2+2H2O===2HCl+H2SO4
b.氧化性:
SO2的氧化性较弱,只有遇到较强的还原剂(如H2S)的作用下,才会表现出氧化性。
SO2+2H2S===3S↓+2H2O
③SO2的漂白性:
SO2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有色物质(例如品红溶液)化合后,生成一种新的无色物质,因而将SO2通入红色的品红溶液中,溶液的红色退去。
但是,生成的这种无色物质很不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又会分解生成SO2和品红,因而颜色又恢复为红色。
依据这个反应,可检验SO2气体的存在。
析规律剖析SO2漂白性
SO2具有漂白性,但并不是能使所有有色物质退色,例如SO2通入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只变红不退色;同样,SO2使有色物质退色不一定是体现SO2的漂白性,例如SO2使氯水或高锰酸钾溶液退色是体现SO2的还原性。
【例3】潮湿的Cl2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退色。
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SO2混合后再通入品红与BaCl2的混合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溶液很快退色 ②溶液不退色 ③出现沉淀 ④不出现沉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尽管潮湿的Cl2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但Cl2具有强氧化性,而SO2具有还原性,若同时使用,它们将会发生如下反应:
Cl2+SO2+2H2O===H2SO4+2HCl,这样两者等物质的量混合,会完全丧失漂白作用,品红溶液不会退色,而生成的H2SO4能与BaCl2反应生成不溶于水和酸的白色沉淀BaSO4。
答案:
C
4.硫酸的性质
(1)硫酸的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沸点很高,难挥发。
常用浓硫酸的质量分数是98%,密度为1.84g·cm-3。
谈重点浓硫酸的稀释:
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故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发出去。
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2)硫酸的化学性质:
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其性质也不同。
稀硫酸同盐酸的性质一样,只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除了具有酸性之外,还具有三大特性,即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①吸水性:
浓硫酸能吸收游离的水分,常用作干燥剂。
由于浓硫酸是一种酸性干燥剂,因而可以干燥中性气体(例如H2、N2、O2、CO等)和某些酸性气体(例如CO2、SO2、Cl2、HCl等),但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例如NH3)和强还原性气体(例如H2S、HI等)。
②脱水性:
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浓硫酸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的比例夺走,形成H2O的过程。
例如:
C12H22O11
12C+11H2O
应用:
在许多有机化学反应中作脱水剂、催化剂。
谈重点吸水性与脱水性区别:
一般来说,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
吸水性中的水是物质中游离的水,是原来就以H2O形式存在的;而脱水性中的水不是游离的水,而是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的比例夺走又生成的水。
③强氧化性
浓硫酸和硝酸一样,具有强氧化性,它的氧化作用是H2SO4分子中+6价的硫元素引起的,加热时氧化作用更强。
a.与金属的反应:
加热时,大多数金属(Au和Pt除外)都可被浓硫酸氧化。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在该反应中,Cu为还原剂,浓硫酸作氧化剂,还原产物为SO2气体。
有2molH2SO4参加反应,其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硫酸只有1mol,还有1mol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没变。
因而浓硫酸既体现强氧化性又体现酸性。
常温下,一些较活泼的金属如Fe、Al等在浓硫酸中钝化,即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因此可用铁或铝制容器储存、运输浓硫酸。
b.与非金属的反应:
加热时浓硫酸可氧化C、S、P等非金属单质。
C+2H2SO4(浓)
CO2↑+2SO2↑+2H2O
在该反应中,C为还原剂,浓硫酸作氧化剂。
其中参加反应的2molH2SO4中+6价硫化合价全部降为+4价,因而浓硫酸只体现强氧化性。
另外浓硫酸还能氧化H2S、HBr、HI等还原性较强的气体。
【例4】下列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
A.Cu+2H2SO4
CuSO4+SO2↑+2H2O
B.C+2H2SO4
CO2↑+2SO2↑+2H2O
C.2FeO+4H2SO4===Fe2(SO4)3+SO2↑+4H2O
D.Fe2O3+3H2SO4===Fe2(SO4)3+3H2O
解析:
浓硫酸在反应中若+6价硫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若+6价硫的化合价不变,则体现酸性。
分析四个反应的化合价变化可知,A、C反应中浓硫酸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酸性,B反应中浓硫酸只体现氧化性,D反应中浓硫酸只体现酸性。
答案:
AC
5.硫酸盐、SO
的检验
(1)常见的硫酸盐
①石膏:
化学式为CaSO4·2H2O,是一种结晶水合物,将石膏加热时,会失去大部分结晶水变成熟石膏(2CaSO4·H2O)。
可制作各种石膏模型,医疗上用的石膏绷带,生活中可用石膏做豆腐。
②硫酸钡:
化学式为BaSO4,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硫酸盐,既难溶于水,也难溶于酸。
医疗上常被应用于钡餐透视。
(2)SO
的检验
①原理:
Ba2++SO
===BaSO4↓;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②影响因素:
a.弱酸根离子CO
、SO
等均能结合Ba2+生成白色沉淀,但BaCO3、BaSO3均能溶于盐酸。
b.直接加入BaCl2溶液,有可能因存在Ag+等生成AgCl沉淀而产生干扰。
c.若用硝酸酸化则可把SO
氧化成SO
,引起干扰。
③最佳方案:
先向待检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SO
。
用盐酸酸化后,注意不能选用Ba(NO3)2进行鉴别,因为酸性条件下SO
、HSO
等均会被溶液中的NO
氧化为SO
。
【例5】能够确定一种溶液中一定含有SO
的事实是( )
A.取少量试液,先加盐酸酸化,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取少量试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C.取少量试液,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少量试液,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过滤所得的沉淀中加硝酸,沉淀不溶解
解析:
B选项中,若原试液中有SO
或Ag+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C选项若试液中含有CO
、SO
等也会出现相同现象;D选项,试液中若含SO
,现象相同。
总体分析B、C、D三个选项,都不能排除某些离子的干扰。
判定SO
存在应先用盐酸酸化,没有明显现象可排除CO
、SO
、Ag+等离子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SO
。
答案:
A
6.酸雨及其防治
(1)酸雨及其成因
酸雨一般泛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
大气中的SO2主要来自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工业产生的废气。
形成酸雨的主要反应如下:
2SO2+O2
2SO3
SO3+H2O===H2SO4
SO2+H2O
H2SO3
2H2SO3+O2===2H2SO4
(2)酸雨的危害
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②对湖泊、河流及水生生物的危害。
水质酸化使湖泊、河流内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进入水中,毒害鱼类,使水生生物物种减少,破坏水中的生态平衡。
③对森林、土壤及农作物的危害。
酸雨会使树叶受到严重侵蚀,造成早落叶、林木生长不良或死亡,致使森林大面积衰退。
酸雨使土壤酸化,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土质中的钙、镁等养分被酸化溶解,导致土壤贫瘠。
(3)酸雨的防治
①从实际情况出发,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
②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6】现有以下几种措施:
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作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
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酸雨的形成主要原因是SO2的大量排放,能减少酸雨产生就是减少SO2的大量排放。
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只能提高煤的利用率,不能减少SO2的排放。
答案:
C
7.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性质的异同及鉴别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物
理
性
质
相同点
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密度大于空气,都较易液化
不同点
没有气味;能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1体积CO2)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40体积SO2)
化学性质
相同点
都是酸性氧化物
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的酸不稳定,CO2+H2O
H2CO3,SO2+H2O
H2SO3
②都能与碱反应,且用量不同,生成的盐不同。
SO2、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是先生成沉淀,当SO2、CO2过量时沉淀又溶解
不同点
①表现氧化性:
CO2+C
2CO
②没有漂白性
①常表现还原性:
2SO2+O2
2SO3
能被KMnO4(H+)、Cl2、Br2、I2等氧化剂氧化
②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③造成大气污染;形成酸雨
SO2与CO2的鉴别
鉴别S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品红溶液,看其能否使品红溶液退色,有时还需再加热看溶液颜色是否再复原。
鉴别C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看其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过量时再变澄清。
当混有CO2时,不会影响SO2的鉴别;当混有SO2时会干扰CO2的鉴别,应先除去SO2,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气体。
除去CO2中的SO2常用方法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溴水或KMnO4酸性溶液(吸收SO2),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被除尽)。
在检验CO2是否存在时,不能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SO2,因为SO2会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例7-1】下列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硫存在的是________。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能使品红溶液退色 ④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⑤通入溴水能使溴水退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
①CO2或SO2都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而不能确定SO2的存在。
②CO2或SO2等酸性气体都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因而不能确定SO2的存在。
③Cl2或SO2都能使品红溶液退色,因而不能确定SO2的存在。
④CO2或SO2都可以实现该反应过程,因而不能确定SO2的存在。
⑤证明有SO2存在。
答案:
⑤
【例7-2】检验SO2中是否混有CO2,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先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品红溶液,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
解析:
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某些方面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因此SO2可对CO2的检验造成干扰。
利用SO2不同于CO2的性质,SO2有还原性,先将SO2除去,再检验CO2,因此D正确;B选项先通过饱和NaHCO3溶液,SO2可与其反应生成CO2,因此不能确定原气体中是否有CO2。
答案:
D
【例7-3】
(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下表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编号
①
②
③
④
装置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中的溶液退色,C瓶中的溶液不退色。
A瓶中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B瓶中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C瓶中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