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课题在变化变革中追求教育的理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1544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科研课题在变化变革中追求教育的理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学科研课题在变化变革中追求教育的理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学科研课题在变化变革中追求教育的理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学科研课题在变化变革中追求教育的理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学科研课题在变化变革中追求教育的理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科研课题在变化变革中追求教育的理想.docx

《教学科研课题在变化变革中追求教育的理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科研课题在变化变革中追求教育的理想.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科研课题在变化变革中追求教育的理想.docx

教学科研课题在变化变革中追求教育的理想

教学科研课题:

在变化变革中追求教育的理想

当今中国教育正处在复杂深刻的变革之中,我们所面对的是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激荡,各种利益矛盾冲突不断,全球变暖,环境恶化,人类生存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日益深入人心。

然而高速发展的背后也积累了大量不可回避的矛盾,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拉大,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社会不同利益诉求在某些领域、地区产生矛盾,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等。

所有这一切都必然折射到教育领域,教育不可能脱离现实环境而独善其身。

高中教育处在承上启下的特殊阶段,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在日益深化的教育发展变革中,一所学校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秉承怎样的办学理念,这都需要站在高位,放眼未来,立足现实,理清思路,清晰的谋划出学校的办学价值取向,使其既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又具有实际操作性。

一、发扬优良传统,紧跟时代步伐,立足校情,找准定位。

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阿勒泰县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中学,1980年小学部分离,1997年初中部交由阿勒泰市,更名为“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2001年被定位为地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在近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一代代二中人以对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高度忠诚,栉风沐雨,无私奉献,坚守边疆教育,献身边疆,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建设者和一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永远值得骄傲的辉煌业绩,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治校理念和精神财富。

光荣属于过去,学校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办学历程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会出现曲折和反复,时光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二中遭受沉重打击,陷入了始料未及的发展困境。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历史、地域、政策等综合因素的作用,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跟不上中心城市和东部地区的步伐,长期以农牧业为支柱产业,生产经营结构单一,效益低下,地区被定位为自治区贫困地区,生活条件、待遇等差距越来越大。

大批优秀骨干教师流失,学校质量大幅下滑,生源大量外流,学校办学举步维艰,广大干部、群众对学校状况深为不满,学校领导班子面临重大考验。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优胜劣汰是铁的规律,学校的希望在那里?

学校将走向何处?

从何入手才能提振信心?

怎样才能摆脱困境,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一连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一切都靠我们自己。

痛定思痛,怨天尤人没有出路,走出困境不仅要有勇气和胆识,更需要理性和智慧,需要全面反思,认真剖析,找到问题的结症所在。

我们认真审视学校的过去,全面分析学校现状,梳理办学过程中的长处与不足,哪些需要继承与坚持,哪些应当坚决摒弃。

我们认为一所学校无论属于哪个层次,当前处境如何,判断它是否具有生生不息的发展潜力,最终要看在追求什么,是否对教育的本质有清晰而深邃的洞察,是否能够与时代潮流紧密合拍,是否能够引领师生去追寻实现人的生命价值。

需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厘清思路,凝练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办学理念,在多次反反复复,上上下下的讨论追问中,目标定位逐渐清晰起来。

我们认为,首先要从宏观层面确定学校发展的三个主要基石:

一是确定明确的办学目标,根据时代要求,重新提炼办学理念,形成持久的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二是竭尽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教育力;三是塑造文明高雅的学校特色文化,创造民主、和谐、团结的办学环境和氛围,提升凝聚力。

(一)“风物长宜放眼量”,高站位、高起点凝练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精神内核,是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影响和决定学校整体发展的,反映教育本质要求的,来源于办学实践又作用于办学实践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

它指向管理理念、执教理念、办学特色等,体现着学校办学者的教育观、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等,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是一校之“魂”。

世纪之交,学校提出了“创名牌学校,育一流人才”的办学目标,这一目标激励着二中人开拓进取,奋勇拼搏,至今仍然是感召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但是,这一目标过于宏观和笼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我们观照不断变化了的新环境,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尊严、价值、权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经济社会的主旋律,这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理念的新突破、新要求。

为此我们从办学的服务对象、办学的终极目标出发提出了:

“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的办学理念。

“全面”是指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总要求,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是推进素质教育必然要求。

“个性”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育的本质要求尊重每一位个性差异者,尊重学生的个性,接纳学生的差异,促进个性自由成长,以及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

没有个性的张扬,就不可能有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

“幸福”是人存在的理由和终身追求的目标。

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一代代人的幸福生活奠基,启迪心智点燃每个人的理性之光,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高素质公民”,是将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的简约概括。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教育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阶级社会里必然打上统治阶级的烙印。

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事业从国家层面讲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高素质公民”正是这个总要求的具体体现,由此个人、社会、国家对教育的需求得到了有机统一,也呼应了时代要求和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

(二)抓住本质,凸现办学特色,制定办学方针。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出台,我们提出“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的办学方针,围绕国家在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安排,我校围绕学校管理保障机制,教师队伍培养,德育工作、教科研、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修订),概括而言就是“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六个突破”。

一个中心: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三个结合:

办学中注重合格与特长相结合;育人中注重体验与认知相结合;管理中注重制度与人本相结合。

六个突破:

构建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成长的课程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培养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评价体系;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使德育教育逐步课程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

二、创设先进的制度文化,引领学校提升管理水平。

学校的管理不同于党政机关的层级管理,也不同于企业的质量效益管理,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一经确定,有什么样的制度保障,什么样的组织结构,以什么来凝聚教职工,引领师生走向既定方向就是显得十分关键了。

我们认为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应是制度文化,这是历史积淀传承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侵润,又是匠心独运不着痕迹的,既有刚性又有柔性的显性与隐性的有机统一。

(一)坚持党建引领。

根据学校改革及加强党建的需要,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校借党支部建在连队上的光荣传统,将支部建在年级部,同时制定了《地区二中年级部管理办法》,将学校管理中心下移,赋予年级党支部和年级部的充分的管理权限,年级成立管理委员会,由党支部成员和教师代表共同管理年级的日常事务,这样减少了管理层级,使得管理幅度也得到了有效掌控,管理效能大大提高。

(二)制定科学规划。

学校每隔三年都会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全面梳理学校发展现状,办学优势,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就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定位、规划,使学校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规划清晰地描绘了学校未来三年的美好前景,因为来自于全体教职工的集体智慧和共同愿景,因而规划成为一面旗帜,凝聚引导全体教职工克服困难,不断推动学校事业向前发展。

(三)实现有法可依。

学校管理是建立在规范的制度之上的有机统一体。

必须有“法”可依,对教师而言,必然要对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内容建立科学有效的规范,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之下还应有学校个性化的、可操作的具体要求,诸如师德、班级、班主任、教学常规、考核评价、奖惩、绩效、专业发展等,就学生而言,对其发展成长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

然而制度是刚性的,其产生的过程,价值取向都是有文野之分的。

制度不应是利刃,而应是方向标,是导引师生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理想的风帆,从师生中来,又成为师生自觉遵守和维护的制度文化。

(四)完善管理机制。

现代教育必须建立在现代学校制度之上,而非传统的科层管理模式。

它是一个民主的、法治的、开放系统。

而非象牙之塔,师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制度的价值取向,学校的一切行为主张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和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为此学校必须建立一整套程序化的议事规则。

教职工、学生、家长、社区代表要有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和方式。

为此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职能,建立教师代表组成的咨询委员会,赋予其充分的议事、决策机会和权力;建立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成为学生自治和参与学校管理的常设机构,各班级建立家长委员会直至年级委员会,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聘请社区代表进入校级议事会等,从而形成了各阶层积极参与的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五)加强学术引领。

为发挥教师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我校在每个学科推举出在专业水平有代表性的教师,组成学校学术委员会,制定学术委员会运行章程,成为学校最高学术权威,引领学校学术研究,重点课题攻关,与兄弟学校开展高层次的学校交流等。

为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开办在职45岁以下教师60人参加“课程论”在职研究生班,历时三年,学校斥资40余万元支持这一项目。

这批教师都成长为各学科的专业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六)建立信息化学校。

建立学校网站,扩大学校对外宣传为本校教职工搭建沟通平台,安排学科组每月轮流主持教研论坛,全校教师上传心得,发表见解,点评教研效果。

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积极挖掘现代教育技术潜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向数字校园迈进。

三、以德立校,以德育人,树立大德育观。

始终把德育工作置于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办学方针,牢固树立大德育观,整体构建德育工作体系,以体验教育为切入点,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每三年制定德育工作规划,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德育目标。

(一)打造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学校多年坚持以不同的主题对全体教职工开展师德教育年活动,建立学习制度,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树立依法从教的思想。

学习业务知识,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与骨干教师结对子,以三年为一周期,以校内培训为主,外派培训为辅,发挥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召开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报告会,分享德育工作的经验与收获,建立激励机制,按层次培养新任班主任、骨干班主任、首席班主任,每年评选班主任之星,举办“班主任节”,召开隆重大会予以表彰奖励,每两年推选“师德标兵”,组织力量收集、挖掘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感人事迹,汇集成册,进行宣传,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撰写“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教师誓词”,新调入和招聘教师在开学典礼大会上进行宣誓。

(二)创设德育活动载体,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为基础,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中,精心设计德育活动内容,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赋予活动里。

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内容。

一月为诚信教育月;三月为弘扬雷锋精神教育月;四月法制宣传教育月;五月为民族团结教育月;六月为心理健康教育月;八月为新生军训、国防教育月;九月为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月;十月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十一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月;十二月举行庆新年文艺汇演。

1、大力培育学生社团,拓展延伸社会实践活动。

在校党委的指导下,学校团委坚持对青少年开展马克思主义、中特理论、党的基本实践、方针、政策以及党史教育活动,在青年团员中推优选出优秀分子进入学校业余党校学习,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社团,精心培育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近年来已培养十一名中学生党员,校团委指导学生在寒暑假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社会调查,对“三农问题”、“城市弱势群体”等进行入户走访,发放问卷,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以此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加深对国情社情的了解。

学校要求每一位同学每学期都必须参加一次“小水滴”志愿者社团的活动,每逢节假日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主要公共场合都能看到地区二中“小水滴”志愿者的身影。

暑假“小水滴”志愿团队自编自演节目到建设工地为农民工义务演出。

2、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每年五月举办文体艺术节;九月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小猛士”篮球比赛;十月举行“红歌”赛、广播操比赛;十一月举行“雪地杯”足球赛;十二月举办文艺汇演。

3、学生代表大会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学校制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每年由学生会组织推选学生代表召开学生代表大会,选举组织机构,推举校长助理,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每届大会都会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每届新生入校都由各班学生自行讨论决定“班级公约”、“班风”、“班训”、“班歌”,并由学生会组织在全校进行展示。

开学典礼、文体艺术节、迎新年文艺汇演都由校长助理牵头,学生各部负责操办,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也有学生会负责,日查周结,作为考核班级管理、年级常规工作的重要依据。

学生们在自我管理,服务中获得体验,得到提升。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健康教室。

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配置心理健康教室——“心灵氧吧”,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马玉婧老师开发的《让青春绽放光彩》校本课程获自治区一等奖,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组建心理健康社团,刊行“心灵之窗”月报,每年五月全校举办“心育节”,学校选派得力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社会化考试,已有八名教师获得三级证书。

5、成立家校联谊QQ群。

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为一体的育人网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每个年级组建家长委员会,每个班级成立家庭教育小组,邀请专家、家长、社会名流到校开设讲座,推荐家庭教育书籍,给不同年级家长。

各班由班主任牵头设立班级家长联谊QQ群,相互交流经验心得,密切家校联系,共同承担育人责任。

6、实行首席班主任制。

为使全员育人落到实处,学校启动班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首席班主任制,由资深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或负责班级工作的一个方面,或负责一个小组的管理,对学生思想、学习及各方面实行“包保”制。

每周一次分析会,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次总结,德育处和年级部对于参与“包保”制的教师进行考核,成为评优晋职绩效重要依据之一。

7、开设“东方杏坛”活动。

为加强时事教育,学校开设以传播正能量为指向的“东风杏坛”,每学期确立主题,每周聘请教师和社会贤达人士登台演讲,内容包括国学、历史经典、诗词歌赋、人文掌故、人物等。

学校校园电视台每周播放一次新闻综述,根据需要自办一些栏目。

德育处、团委还以简板形式正面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8、多方面开展爱心助困活动。

为贫困学生设立“勤工俭学岗”,与邮政部门协商开办“校园邮局”,电信部门支持开设“校园话吧”,成立“星光影社”,开办“爱心超市”,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让他们在劳动中不仅获取金钱,更重要的是获得精神动力。

学校党委号召全体党员每月交一份“爱心党费”,同时,学校争取社会爱心人士支持,将两项收入合并设立了“爱心助困基金”,为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坚强保证。

四、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和研究能力,建设一支高专业素质的队伍。

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成就能够达到什么境界,教师是第一位的,起决定性作用。

作为地州一级学校,在人才引进,办学条件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办学者要全面系统思考和谋划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必须综合施策,持之以恒,才能奏效。

近十年,我校先后三次出台旨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梳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路径、政策保证等,有力地促进了全体教师专业得到快速而持久地成长。

一是对新任教师实行“青蓝工程”。

以老带新,签订目标任务书,除上级安排外,新任教师连续三年参加高三年级月考,指导全面系统掌握高中本学科知识为止,学校教务、教研、德育、团委、信息中心分别对新任教师开展岗前、岗中培训,选派青年教师到基层支教一年接受锻炼。

二是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起点,大力推进校本教研。

各学科自报课题,校学术委员会审定,根据课题目标价值,分为一至三类,实行招投标办法,每个类别学校都给予经费支持,校本课题一般周期为一年。

大力推行“磨课”活动,学校在教学设计、听评课的一般原则等方面都事先出台了明确的准则和标准,对中青年教师施行全覆盖“磨课”,旨在磨基本功,磨教学理念的转变,磨课堂教学艺术,磨课堂教学效率。

不达标者反复磨,每次磨课全程摄录像,课后发给本人反思,及时点评指出优缺点,课后写出教学反思登在校报。

教师在磨砺中成长,课堂教学在打磨中走向高效。

三是推行“名师工程”,解决职业倦怠问题。

“名师工程”按教坛之星、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校级名师等划分,每个层次都制定相应标准以及晋级办法,教坛之星和教学能手通过授课大赛确认,其它等级由教学教科研成果来评定,由下而上层层推荐,校学术委员会认定授予称号,不同等级给予不同经费补助,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要求,学期末教研室进行考核,查证。

每个层级的教师都有专业发展目标,每位教师都有专业成长动力。

四是推行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为彻底改变满堂灌,只见知识不见人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落实“三维”目标,就必须建立全新的课堂模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进行系统的设计。

所谓构建模式是应对发展变化的相当普遍的策略与生存智慧。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学说,我们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学习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自主地完成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容器,而是被知识理性点燃的火把,而应是促进其生命成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知识结构的复杂,并且将新知内化为能力的过程。

教师则凭借对学科全面系统认识,为学习创设学习情景,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引导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活动中,不断给予方法指导,学生之间有效合作,矫正思维偏差,挖掘情感素材,帮助建立学科思想,促进学生能力生成。

因此,我校把“学案”引入课堂,使之成为新课堂教学的平台。

“学案”由学科组自行编写,依据课标梳理出章节的知识线索和主干引领学生在课前对文本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检查完学生自学情况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流程,把课堂还给学生,疑难问题交由学生学习小组合作解决,教师给予恰当启发,结论在各学习小组的交流碰撞下自然得出,教师对各组的表现及时加以点评,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只要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疑难,教师绝不越蛆代庖,为此学术委员会组织各学科组根据学科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编写了各学科“教学一般流程”,用以指导教师熟练掌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导学案”的习题选择设计上充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习题设计具有弹性,为不同层次学生成长提出不同要求。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简而言之就是:

学生学在前,教师教在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较好地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三大目标。

目前我校高考学科导学案全部编写出齐,大部分学科已修订两遍。

学校通过公开课,研讨课,磨课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该模式,广大教师教学理念得到根本转变,能够自觉熟练掌握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形态和教师教学形态得以彻底改变,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学生可持续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是引入“课堂观察”,培养教师专业听评课能力。

在引入课堂观察方法前,教师们听评课的方法传统也不科学,总是运用笼统的语言,陈旧的教学观念来进行听评课,这对于教师而言很难突破自我,听评者与被听评者始终在原地打转。

课堂观察引入了实证研究的方法,把课堂教与学的全部过程划分为若干维度,每个维度交由若干教师共同观察,课前召开会议,由授课教师说课,分析班级学生情况,介绍教学设计,方法,手段等,课后听课教师就分派观察维度,进行评价。

避免了粗放式的笼统及缺乏实证依据的评价。

从而使听评课全面真实地反映授课教师和课堂中学生的表现,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奠定基础。

通过对课堂观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教师课堂教学的专业素养明显提高,技能科学客观地评价他人,也使自身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六是坚持集体备课,在合作中教师不断成长。

学校出台集体备课基本流程,备课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学期开始前对教学模块进行整体分析,讨论课标,教学时间,习题配置,学分认定,检查频度,导学案的编写等,每周就周教学内容轮流实行主备制,重点解读课标,简述教学设计考点重难点分析,习题选择,方法指导等。

通过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分享教学智慧,共同提高。

五、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历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优秀品质办学精神和价值追求,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核心竞争力所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后人不仅要继承和发扬,更需要不断赋予她时代特征,不断创造,注入新鲜血液。

文化是一个开放系,因而文化建设就必须有包容的和博大的胸怀。

学校文化是办学中的一种亚文化,具有其独特性。

学校文化一般分为显形文化和隐形文化。

显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环境各种仪式和活动,而隐形文化则是师生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如教风、校风、学风等。

(一)弘扬主旋律,高起点确立文化建设目标。

地区二中办学已历经56年,一代代二中人在祖国的西北边陲,凭着对当合国家教育事业的忠诚和赤子之心,挺直脊梁,忘我工作,谱写了感人至深的奋斗篇章。

2008年,在建校五十周年之际,学校组织老领导、老教师代表与在任的教职工一起讨论,回顾二中办学历史,提炼概括五十年办学历程中那些支撑一代代人奋斗的精神支柱。

大家普遍认为没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有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品格就没有学校辉煌的业绩和当前大好局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内外环境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创品牌学校,育一流人才”的目标靠什么来实现?

在集思广益基础上我们提出学校发展要以“固本、创造、和谐”的办学追求,引领师生续写二中辉煌。

“固本”就是从个人到学校都要培精神之元,固精神之本,打牢基础,学识健康,制度、文化基础,树立先进办学理念,师生都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创造”就是从不安于现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始终怀抱理想,追求卓越,用智慧和双手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和天地,把个人和学校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和谐”就是个人内心与外部环境的一种平衡,学校内外融洽、协调的秩序和从容不迫,是奋斗中的一种状态。

在丰富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实践,逐步内化为师生的人生信条。

(二)显隐双管齐下,全面推进文化建设。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都是文化活动,学校处处皆是文化。

因此在教育活动中需要唤起师生的文化意识。

学校召开专题研讨会,发动师生思考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构想和实现途径,厘清思路。

在学校制度建设上,更多的考虑以人为本,有刚性约束,更多的是柔性激励,引导师生求真,唯美,向善,营造民主、团结、和谐的学习工作氛围。

在管理中始终把公平、正义置于首位,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奖中我校十几年没有一位教师表达不同意见;万丈高楼平地起,文化大厦需要一砖一瓦点滴累积,需要搭建平台,需要通过活动来实现,师生在实践与体验中创造先进文化。

一是坚持课堂教学促养成。

课堂教学是传播引领先进文化的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教学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从而培养广大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