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变得可以体验和回味.docx
《让历史变得可以体验和回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历史变得可以体验和回味.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历史变得可以体验和回味
让历史变得可以体验和回味
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回味是从回忆里体会。
学习历史也同样离不开对历史生活的体验与回味“而体验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的。
在制作中体验
教育研究表明:
听了,你忘了;看了,记住了;做了,学会了!
理解了”动手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发展他们的想象,更能使学生形成内心的体验和对历史的认同,真正体现新课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理念,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远古时代的人类历史,对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充满了神秘:
粗糙的工具、简陋的“房屋”凶猛的野兽,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存下的?
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等等“带着这种种的疑问,他们开始了历史学习。
实验教科书图文并茂的介绍,向学生展示祖先们的生活画面,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但却无法使学生产生内心的体验。
如果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二件石器等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具,并尝试着用它去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如削砍树枝,挖掘植物的根茎等,就可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疑团,进而从内心里感叹发明!
制造工具的不容易和原始人生存的艰辛。
通过制作并使用石器等,学生很容易体验到古人生活劳作的艰辛;通过不同时期生产!
生活工具的对比,也会使学生体会到生产工具的先进与否对人类的生活!
生存乃至社会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怎样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聪明智慧所在,并形成内心的体验呢?
在课堂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设计制作或模仿制作先民留下来的各种生活器具、生产工具和宏伟的建筑工程模型等。
如学习”破解彩陶之谜“可指导学生去陶吧或就地取材设计制作各种陶器,体验制作的乐趣与先民的智慧,并尝试破解彩陶背后的故事,认识陶器的发明和制作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是先民智慧的体现。
学习”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可指导学生尝试制作都江堰的模型,从都江堰科学而巧妙的设计、”深淘滩,低作堰“的维修经验以及造福千秋的功效中体验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用高科技去解读!
感受先民的智慧”历史长河中体现先民智慧创造的成果很多,如汉代的造纸术!
隋朝的赵州桥唐代的曲辕犁!
筒车!
雕版印刷术以及宋代的活字印刷术等等。
在角色扮演中体验
新一轮课改强调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变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过程为积极参与!
自主学习!
体验历史的过程“角色扮演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桥梁之一”通过角色扮演,可以消除学生对历史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探究的兴趣与愿望;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更深刻地了解历史,更准确地评价历史“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学生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身临其境,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的体验”那种强烈的情感刺激,巨大的心灵震撼,将使学生难以忘怀。
如学习“商鞅变法”部分内容时,可组织学生编演短剧,扮演不同的历史角色,如秦孝公、商鞅及代表旧贵族势力的大臣等,再现当年商鞅舌战群臣力主变法的场面,使学生从中体验秦孝公的知人善任!
商鞅变法的决心和胆识,感悟改革、变法之路自古以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荆棘与艰难,进而增强对今日改革开放的理解和认识。
历史是过去性的,学生沿着时光隧道去探索历史的足迹,感受历史的存在,再现历史的画面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强化,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探索者,学习的兴趣!
探究的欲望!
创造的快乐油然而生“在历史教学内容中,可供学生表演的内容很多,如”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岳飞抗金“、”郑和下西洋“等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角色扮演法固然可取,但并不是每节教学内容都适用”剧本的编写,还需教师!
学生付出很多的心血这里尤其要注意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形成教师编剧!
学生演剧,那就失去了角色扮演的意义。
在搜集与整理资料中体验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搜集整理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支持所阐述的历史观点,这在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是很少见的。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这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已逐渐地被广大教师!
学生所接受。
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归纳、分析资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
分析!
归纳!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通过直接接触史料及其它口述、文献资料、分析、整理资料,从中感悟历史,进而更深刻的理解历史,认识现实,增强探究历史的兴趣和愿望。
搜集、整理资料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1.口述资料的收集口述资料多指采访历史见证人时所记录下来的资料。
收集口述资料的基本程序是,采访历史见证人!
进行录音,然后对其口述的内容进行分析、整理。
采访前,采访者即学生要做好各种充分的准备,如选择采访对象!
设计谈话提纲及提问的方式、角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等。
这是学生面向社会!
接近社会!
走进社会的开始,也是对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的一次锻炼。
采访历史见证人的过程是学生与历史直接对话的过程,在采访过程中,亲耳聆听历史见证人对历史的讲述,易消除学生对历史的遥远感、陌生感;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口述者将自己的情感!
对历史的看法等融入其中,易引起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共鸣,将自己融入到历史之中,进而加深对历史的感悟与理解。
如学习“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教科书的介绍是极其有限的,对成年人或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来说,能唤起他们的记忆与深思,能理解那浓缩的字里行间的寓意。
而对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特别是采访“文化大革命”的见证人,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确定彩访的对象,自己的长辈,如父母、祖父母等其他亲属;或经历过那段历史的邻居!
老师等等“其二,明确采访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抓住核心!
重点,为实现采访目的服务;其三,做好采访录音记录;其四,向学生交待采访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与人沟通的方法!
技巧等。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信息源,把全班同学的信息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关于”文革史“的信息库,大大丰富了”文革史“的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展了研究空间。
采访后,学生对口述资料进行冷静的思考!
认真的分析和整理,特别是要抛开口述者的主观情感因素,去伪存真,形成自己正确的看法!
观点”这一过程又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采访历史见证人,使学生走出了课堂这个小圈子深入家庭、社会,既发挥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也有效地丰富了课程资源。
文献资、实物资料的搜集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体验历史,离不开珍贵的文献和实物。
学生搜集文献、图片、实物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体验、回味历史的过程。
仍以“文革史”教学为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大革命运动发动的原因,可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文革”前左倾错误泛滥的文献资料,并分析其泛滥的原因;理解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可指导学生搜集“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比数字;搜集各种图片、实物,如肆意破坏民主法制、佩带毛主席像章!
手拿“红宝书”等照片,各种形状的红卫兵袖标等,理解“文革”时期的个人崇拜;搜集各地各种票据,如粮票、各种购物券、报纸等,理解计划经济下人们的日常生活状况及文化生活的贫乏与单调等“通过一组组照片!
实物及文献资料,使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由感性上的了解上升到理性上的认识。
查阅、搜集资料,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
体验历史,还使学生成为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者,那种对地方史尤其是家族史!
家乡史的体验是更直接的,终身难忘的。
以”了解身边的历史“一课为例。
西岗中学的师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将这一主题分解为三个板块:
我爱我家!
绿茵之梦!
服饰服装。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
爱好和实际情况,自愿编组!
搜集资料。
”我爱我家“组的同学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回顾个人成长的历史,体验到了家庭、学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和关爱。
”绿茵之梦“组通过对大连足球史的介绍,感受到了大连足球业发展的历程,为它的辉煌而自豪,为它的低迷而担忧。
通过足球,把学生与家乡的发展联系起来,这是任何说教所做不到的”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服饰与服装”组的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中国服装服饰变迁发展的历史,而且通过不同时期服饰服装,感受到了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更感受到了服装节给大连带来了发展和变化,正如学生所言:
“我们大连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服装节,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服装的发展趋势,还向我们展示了服装的魅力,也向世界展示了大连,展示了大连良好的精神风貌,可以说,服装和大连紧紧连在一起,我们和家乡紧紧连在一起。
通过搜集资料,增强了我们热爱历史的兴趣,锻炼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使我们感到,就像这节课课题一样,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这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终身难忘的,也是回味无穷的。
收集中,学生个人成长简史、大连足球发展简史、中国服饰装简史也诞生了。
在历史考察中体验
历史考察是指学生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对历史,古迹文物的观察与调查“在中华五千年历史岁月中,先辈们留下了许多可供后人研究!
考察的历史遗迹!
遗址、遗物等,使我们有机会寻访它!
走进它。
透过一处处、一件件凝固的历史,思考其背后的故事,体验!
回味那是非成败!
兴衰更替的道理与规律,一切看似茫然!
不可思议的现象与结论都变得可以感知!
可以理解!
可以体验了。
”身临其景,流连忘返“,每个亲自到过名胜古迹旅游参观的人,都能体验到这份书本上得不到的喜悦。
”我曾经有机会亲临山海关,过去尽管研究过明末李自成起义,然而来到崇山逶迤!
绝壁仞立的实境之中,放眼环海背山的开阔地带,突见两山相峙间有一狭窄通道,立刻领悟了战争系于须臾之间的那种神秘和紧张,山海关之战的激烈,就变得可以体验!
可以感知了“。
”触景生情,情景不离“,人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鲜明!
形象!
生动的直接情境,能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
比如,富丽庄严的北京故宫!
雄伟壮阔的万里长城!
气势恢弘的秦陵兵马俑!
轻盈美观的赵州桥,体现着时代的风貌与变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人们对祖先勤劳智慧的敬仰;历代生产工具的变化发展,使学生感受到先人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而面对先烈的遗物,感受到的是革命的传统。
一位学生在参观了本地区的烈士陵园后写到:
”我常想,也常问自己,王绍凤(本地的一位烈士)为什么这样坚强?
人的生命是这样的宝贵,王绍凤却如此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这是为什么?
今天,当我站在烈士墓前,聆听烈士的事迹,我懂得了: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他在高官厚禄面前不动摇,他在严刑拷打下不动摇,他在青春即逝面前不动摇。
“
历史遗址、遗迹和遗物,是前人实践活动得记录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其真实性!
形象性是历史文献所不及的,它为后人认识与理解前人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感性材料”例如历史上的封建帝王穷奢极欲,往往通过他们的陵墓规模和随葬品体现出来“尽管教科书有大量详细的文字和数字介绍,并配以精美的图片,但是要想象出秦始皇陵的总体规模还很困难。
如果能亲临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直接观察,在约2万多平方米的坑内,排列着由近万件与真人真马等大的兵马俑组成的气势恢弘的军阵,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它仅是秦始皇陵的一小部分,这就不难想象皇陵的总体规模了。
当然,进行历史考察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课程资源,就近进行考察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考察前教师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和充分的准备。
”历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
主观认识!
独立思考与判断“。
新课程的实施,为实现这种体验提供保障。
制作、角色扮演、搜集整理资料!
历史考察只是诸多体验方式中的几种,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理解与认同,增强探究的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掌握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体验、回味历史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究!
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