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8629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何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何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何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何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何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docx

《何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何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docx

何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何磊: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作者:

————————————————————————————————日期:

 

何磊: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幼教论文

何磊: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有时候,她觉得自己就是一位农民,天生就是喜欢看见土地,看见庄稼,看见庄稼的生长。

面对生长,何磊心中从未如此清晰、宁静。

这些年幼儿园团队的成长经历,如同光阴走在叶脉上的痕迹,烙在她的心上。

文|本刊记者张倩侠

5月11日,星期天,一位爷爷领着5岁的孙子路过武汉市实验幼儿园睿迪园门口,看到拿着相机的《幼儿100》杂志记者,说:

“看,又有人来采访你们幼儿园了。

”记者问他们认识不认识园长何磊,孩子摇摇头:

“我认识陈园长。

”爷爷想了想,说:

“这里有个’何磊工作室’嘛,知道这个名字。

实验幼儿园有好几个,这里一个,游泳池那边还有一个……”

似有若无,何磊很满意当下的状态。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

”她说最希望自己对实验幼儿园能像空气那样——人人都呼吸着,却感觉不到它存在。

46岁的何磊,是武汉市实验幼儿园的园长、创办人,湖北省特级教师。

14年过去了,这所园已经成为省、市两级示范园,拥有4个园区,近800个孩子,147名教职工。

门口挂着的十几块牌子,所展示的只是它所获得的各种荣誉的一小

部分。

曾经,何磊就是实验幼儿园的名片。

她的履历让人过目难忘:

武汉市第一个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的幼儿教师,业余攻读了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等5个学位,曾留学德国,39岁成为特级教师……但何磊最不愿意提的就是这些。

独木不成林,她要的不仅仅是自己能长成一棵树,而是让每位老师都长成一棵树,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小小的教育生态环境,让周围的孩子受益。

现在,提到实验幼儿园,大家最关注的是这里的课程建设、科研成果,而最让何磊引以为傲的,却是她的团队。

“作为一个园长,我最大的成就,是带出了一支队伍,把这些人放到每个岗位上,他们能让这个园获得持续发展。

”何磊说。

“抠门儿”和“苛刻”

2013年实验幼儿园教职工联欢会上,启雅园的老师扮演何磊:

身前身后各一个牌子,写着“童本”二字,上台就两句话:

“同志们,你们节约的每一分钱,都是你们自己口袋里的。

”“你们每个人,都是实验幼儿园最宝贵的财富。

”台下的人默契地大笑。

跟随何磊创业的那批老师,如今都是团队骨干,他们最能体会这两句话的含义,这里面浓缩了实验幼儿园办园的艰辛,也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2001年,武汉市教育局组织部的人把何磊带到常青花园,指着一栋楼:

“就是这里,你来不来?

”那时的常青花园,是建设中的大型住宅区。

何磊看了看,这栋楼连门窗都没有,外面围着一圈铁栅栏。

周围的小区,入住率很低。

当时,武汉市教育局正在常青花园排兵布阵,挑选各学段的优秀人才来这里创办学校,为居民提供配套的优质教育服务,打造一个教育实验区。

这时的何磊,经过10年的工作历练,不论执教、科研,还是管理,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武汉市幼教界已崭露头角。

何磊最终决定,来。

当时小区虽然人气不旺,但规划、绿化呈现出的格调,让她联想到英国的学区,呼应了她内心希望孩子贴近自然环境的思路,她愿意在这里扎根。

60万元,是开发商和教育局给的全部援助。

整栋房子都要装修,还得置办幼儿园需要的家伙什儿,这点钱不多。

但何磊希望给孩子的都是最好的,比如玩教具架子、门窗必须是实木,像她在德国留学时看到的幼儿园那样。

其他的就能省则省了,就连拓荒保洁都是老师们做的。

睿迪园保教主任徐艳,是第一批入职的老师,当时只有18岁。

在她的印象里,那时候“蛮苦”,每天中午累了就睡在会议室的地板上。

她说,何磊对卫生要求很“苛刻”,检查时会穿着白袜子走在地板上,用手去摸下水道口,“明明我都觉得打扫得很干净了,可她还是能找出不干净的地方来”。

何磊对环境卫生近乎苛刻的要求,这些年从来没变,随时要保持环境整洁,成了实验幼儿园教职工的习惯。

何磊给记者讲了一件“事”:

她从没见过睿迪园的草坪上有落叶、树枝,觉得这块草坪很神奇。

一次带客人参观,就提了一下,没想到分园园长听了,说:

“何园长,我们的门卫每天早上5点就起来把叶子和树枝捡了,你7点来上班,当然什么也看不到了。

”说到这里,何磊笑了,她认真地说:

“别的地方‘挖’我,说实话我也动过心,可最后,还是舍不得这个环境,舍不得这群人。

钱必须一分钱掰两半花,能省就省。

从2001年到2007年,两年开一个园区,这笔开销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除了本部博爱园是教育局差额拨款,其他园所都要自收自支,不省,怎么过?

睿迪园有个阅览室,装修时只花了买涂料的钱,刷墙、做窗帘,甚至做桌椅,全都是老师和后勤师傅自己动手。

食堂使用的很多设备,还是2001年开园时置办的,“只有那个蒸饭的机器垮了,只好换了一个。

”何磊说。

为此,橡树园园长李娟经常开玩笑,说何磊和财务部门是“铁

公鸡”。

何磊回想,最“可怜”的是2007年开办的启雅园。

相比之前两个分园的用地,这个园所的建筑是条件最好的。

橡树园是社区会所改造的,睿迪园也不是配套幼儿园建筑,房屋格局甚至水管改造,都花了好多精力和金钱。

启雅园则是开发商听取了实验幼儿园建议以后建设的,交给何磊时,她心里觉得很愧疚,这么好的房屋,却拿不出钱来装成最满意的样子,只能在保证环保的前提下,做最基础的装修。

启雅园保教主任吴琳说,这个园区的各种设施、功能室、活动区,都是每年增加一点,慢慢丰富起来的,并且7年来都没有改造过。

同样从开办到现在没有改造过的,还有橡树园。

手里有余钱的时候,何磊首先想到的,是给员工提高薪水。

教育局能给的编制有限,目前实验幼儿园有聘用教职工117名,这些人,全靠自己想办法养活。

从2011年起,实验幼儿园连续三年掏腰包为这些人提高福利待遇。

何磊希望,“保障他们作为教师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尊严,保障他们家庭生活的尊严。

园史陈列室里摆着各种集体荣誉的奖牌,在何磊的心里,最重的那块,是武汉市总工会颁发的“五星级民主管理单位”。

参加这个评选,幼儿园对职工福利待遇和培训投入,是考核的硬指标。

说到民主,在实验幼儿园,她是园长,可很多事儿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

说话、走路风风火火的何磊,有一颗包容的心,只要你说得有道理,她都能接受。

从园所改造方案这种大事儿,到改造工程的每个细节,这里的每个人都会直接跟何磊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指挥”她。

别人看是歪瓜裂枣,我会视若珍宝

去年暑假,睿迪园在政府资金支持下进行园所改造,前来审计验收的人,感到很奇怪:

“这点钱在你们这里,怎么能做这么多事?

”何磊笑了,她没回答,但心里很明白:

因为实验幼儿园的“眼睛”太多了,施工方没有一点偷懒耍滑的机会。

整个施工过程中,门房的两位师傅冒着高温天天盯着,哪里线不直,哪块砖不平,他们都留心着。

何磊特别感动,有天半夜,她接到门房师傅打来的电话:

“何园长,我给你汇报一个事情,你必须要重视。

要不然,到时候漏水可麻烦了……”接完这个电话,何磊立刻跑到工地上来处理。

工程结束后,那个老板找到何磊,非要来跟她学管理。

他说:

“别的地方只有职务最大的人管事。

你们这里倒好,谁发现我们做得不好,都可以来说我一下,个个都很坚持,非要我改。

你们这里到底谁说了算?

”何磊回答:

“我们这里,谁说了都算。

何磊的包容、大度,不仅在这方面。

她的幼儿园里,才华与个性兼有的老师比比皆是。

特别是一些年轻老师,干活儿当仁不让,说话也很直接,何磊从不介意。

5月15日,实验幼儿园足球队在深圳跟当地幼儿园比赛,担任教练的橡树园国际部助理汪磊,不断大声给场上的队员发出指令。

何磊提醒,是不是有点过于严格了。

汪磊大眼睛一瞪:

“足球就是要血气方刚!

”比赛结束后,何磊在酒店的电梯里遇到一个队员的家长。

她对何磊说:

“何园长,你不要把老师管得太严,要让他们保留个性。

老师有个性,孩子才有个性。

像汪教练那样,很好。

其实,何磊根本就不会计较汪磊的那句话,当年徐艳跟她在幼儿园吵架,她都没往心里去。

这事儿,还是徐艳告诉《幼儿100》杂志记者的。

2003年,徐艳被调到橡树园带班,何磊带人去她班上检查,发现孩子的鞋子没摆好。

徐艳不服气,争执了几句,背起包就走了,电话也打不通。

过了几天,何磊把徐艳叫回来,让她反省一下,做个检讨,回来好好工作。

徐艳年轻气盛,一听做检讨,来了脾气,大声吵起来。

回忆这件事,徐艳觉得挺好玩:

“我跟她在吵架,她居然还分析我,说‘有才华的人都会有点小脾气’……”

后来,徐艳想通了,错在无论如何不该扔下一个班的孩子就赌气跑了。

她在全园大会上做了检讨,回来上班。

几年后,她怀了龙凤胎,孕期非常坎坷,何磊给她调配了充裕的时间,让她保胎、生产,产后一年回来上班。

如今,徐艳不仅成为骨干,而且每年都能获得外出培训、交流的机会,想起这段过往,徐艳充满感激,最佩服的是她“能包容每个人的个性,还能让人跟她一条心,这个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在实验幼儿园,每个老师都有一堆这样的故事。

教研主任骆萍,跟风风火火的何磊不同,性子温和,不急不慢。

她记得自己刚来实验幼儿园时,有点“愤青”,而且爱抱怨。

何磊到她班上去,看到孩子忙忙碌碌,有的在洗头,有的在喂鱼,有的观察蚱蜢……每个人都是高高兴兴的。

何磊看到了她教研方面的才华,“这个人有才!

带班太埋没她”。

刚好幼儿园发展需要这样的人,何磊成立了教研室,让骆萍主管4个园区的教研工作。

如今已是湖北省名师。

武汉市学科带头人的骆萍,是幼儿园教研的领头羊。

开园之初有教育局的支持,何磊聚集了一批优良的师资,慢慢地,实验幼儿园自身具备了吸纳人才的能力。

今年4月29日,实验幼儿园进行人事招考,前期近200人报名,笔试后录取了6人参加面试,最后只录取2人。

“每一个人,只要你有满足基本生长的养分,哪怕别人认为是歪瓜裂枣,我也会视若珍宝。

”何磊珍惜她的每一位教职工,而且会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在合适的岗位,尽可能地提供舞台和机会,帮助他们成长。

但她最痛恨的,就是在岗位上混日子的人,她觉得那是“犯罪”。

“又怕又爱”是何磊手下很多老师对她的复杂情感,怕的是她对工作的高标准,爱的是她真诚直爽的性格。

何磊的高要求,引领着这个队伍迅速成长。

其实这条路,曾经也不是那么顺畅。

从“大满贯”到“归零”

从2001年开始,何磊带着实验幼儿园的队伍,过着一穷二白的日子,却以奔跑的速度发展,截至2008年,他们开了3所分园,承担了十几项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科研课题,出版了两套园本课程……这些为她的个人职业生涯带来一系列荣誉:

36岁成为武汉市名师,39岁被评为特级教师,还有省名师、省督学……一堆耀眼的头衔。

有人开玩笑,叫她“大满贯”。

喧闹中,何磊也曾有过一丝沾沾自喜,但很快,她就警醒,开始审慎地反思:

“我有那么好吗?

”她反复问自己,清楚地感受到心中有一种焦躁不安。

实验幼儿园7年多的快速发展,让她感觉自己被“掏空”了,队伍迅速扩大,虽然有了课程、管理制度,但彼此还没有完全磨合好,发展的速度反而慢下来。

外界的目光,更多地放在她的身上,有人说,离开何磊,不谈实验幼儿园。

她很明白,这不是好事儿。

这个事业总要有人来传承,她队伍里的很多人也有潜力,可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她和团队都找到合适的定位?

她想不明白,只能埋着头一味地在教学研究的路上越走越远。

骆萍说:

“她当时个人的东西和研究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但是园所太年轻,聚集的人还不能完全融合,队伍跟不上。

就在何磊感觉到艰难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机会摆在她面前。

那是2009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挑选20名优秀教师到澳门支教,何磊入选了,一去就是两年。

现在想想,何磊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在澳门的两年重新“归零”,能够跳出来看这所幼儿园。

虽然人没在园里,却时刻关注着这个园所,而且围绕园所的发展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她用了两年时间,想清楚了一件事:

教育是细水长流,需要休养生息,所以有时候需要把步子放慢一点。

何磊从澳门回来以后,骆萍敏锐地发现她变了。

“比以前更淡定了,不那么急了。

”甚至会提醒团队的其他人,“慢一点,慢一点”。

何磊也发现团队变了:

“他们自信了,知道自己能行,知道自己也是实验幼儿园的人才,不是只有何磊才是人才。

除了淡定,何磊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不愿再谈教育的各种问题,而是更多地把精力放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上。

她更愿意去跟老师讨论教学的细节,去教室里关注老师和孩子的状态。

2012年2月,她同她的管理团队用不通知、不定期的方式,进入4个园区的27个课堂,听了52节教学活动,写下了三四千字的教育笔记《关注教学,聚焦孩子》,给老师们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何磊非常重视教职工的专业成长,她希望通过培训机制和园所文化,让老师都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这才是保持一个园所生机的最佳途径。

在她这里,教师每年出去培训一点都不稀罕,就连保健医、后勤大厨都有机会去观摩、学习、比赛。

除了给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何磊给每个人创造舞台。

实验幼儿园要求,培训回来,每个人都要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心得,每次活动都安排不同的老师主持、总结。

骆萍对此的理解是,何磊要带着大家把实验幼儿园做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环境,给老师、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目前,实验幼儿园拥有省名师2名,武汉市学科带头人4名,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6名,武汉市百优班主任5名,省市区级骨干教师超过10名。

每个分园的园长都是教学教研的好手,每位老师都是业务上做得到,大庭广众下也说得出。

这才是何磊满意的队伍。

“我们评职称,拿出发表的文章都是一大摞,人事局的人都吓一跳,说你们不过是幼儿园老师嘛,不用这样吧。

”吴琳想起这事儿就觉得既好笑,又骄傲。

橡树园准备开园时,年轻老师徐雅晶跟同事们每天忙着布置环境,晚上就住在教室里。

“其实,她家很近,而且条件很好,幼儿园这点工资根本不算什么。

”骆萍透露。

《幼儿100》杂志记者问徐雅晶,到底是什么让她能这样做,她想了想,认真地说:

“在我们幼儿园,一步步地能看到自己的成长,看到自己在进步,这是最吸引我们的。

用自己的力量,影响身边的人,何磊的这个梦想,从来没变过。

刚成为幼儿老师的时候,她觉得自己能从小班到大班带10轮,每个班30个孩子,用30年影响300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让他们变成一个个小的教育生态环境,就是很了不起的事。

如今,她不仅自己深深扎根在幼教行业,还带出了这样一批老师。

如果每个老师可以影响300个孩子,那么何磊梦想中的生态环境已经远远超出了她最初的预期。

直面现实,向上生长

何磊在一篇博文中提到,现在跟朋友吃饭,她不愿意再谈论教育的问题,但她并不回避这些问题的存在。

她只是希望用建设性的行动取代空谈。

在她看来,从事教育,就是要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完善社会,“表达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热情,积极,向上,是何磊性格中最为突出的一点,骆萍称之为“红色”。

跟其他幼儿园一样,实验幼儿园也会遇到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各种挑战,有时候甚至是责难。

2011年初,实验幼儿园遇到一个很难沟通的家长,对方甚至扬言要开20辆奔驰去抗议,带媒体去“曝光”,给大家带来了巨大压力。

正在外地的何磊得到消息,立刻写了一篇文章安抚大家,她把教育比喻成煤炭的形成,埋下去很多树木,也许最后只得到一点点,这的确会让人沮丧,话锋一转,她鼓励大家认识到这点没什么不好,“只有直面现实,才能减少梦幻,才能更坦然也更有力,才不会轻易让自己陷入失望乃至放弃的情绪中去。

这就是何磊,在别人都觉得很糟糕的时候,她仍然能迸发出向上的力量。

说她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也许更为贴切。

执着于理想,却脚踏实地踩在地上往前走。

何磊觉得,自己的性格和处世,更多地是受到了妈妈的影响。

妈妈曾是人民公社的高中数学老师,看到班上的孩子交不起学费,就把自己的工资拿出去。

生活上并不宽裕,她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妈妈有双布鞋都快烂成拖鞋了,家里经常只是一点米饭拌上一点盐,就凑合一顿。

能帮就帮,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妈妈的为人热情一直持续到现在。

她经常给何磊的同事们做些吃的,看到这个老师脸色不好,琢磨着邀请她来家里吃顿饭,牵挂着那个老师的孩子下雨天没菜吃,卤些鸡蛋带给她……

去年博爱园暑期改造,何磊清早起来就泡在工地上,中午回家吃饭时,妈妈冰了很多绿豆汤,让她带给吊在楼外面施工的工人。

“我说人太多,这些不够。

妈妈说,能拿一点是一点。

”何磊深受触动。

从那天开始,她经常带着儿子给工人们买冷饮或者西瓜。

待人热情真诚,是父母给她的家风。

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何磊备受宠爱,但是规则分明,决不能恃宠而骄。

妈妈对何磊的严格要求,一直持续到现在。

比如,不可以随便批评别人和社会,哪怕是几句牢骚,妈妈听到了,也会较真儿,非得跟她好好谈谈。

“她不让我说别人不好,开始可能是在她面前装着不说,慢慢就真的不说了。

”她39岁才做母亲,毫不掩饰对儿子的爱,总是希望有时间尽量陪在他身边。

孩子很小时,她接受了一次到农村培训教师的任务,因为舍不得离开,忍不住发了几句牢骚。

妈妈严肃地说,中国本质上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中国人往前数三代都是农民,我们都是农民的孩子。

接受了任务,就得好好地完成,不要说那些无意义的话,伤害感情。

临走的时候,妈妈追出门,“孩子我替你照

顾好。

如今何磊已经40多岁了,妈妈还是会经常提醒她的言行细节,一切都像从前一样,希望她像一棵树那样,不断地向上生长。

生长,也是让何磊着迷的事情。

在幼儿园努力给孩子、老师提供生长的条件,回家养花、养狗,“我喜欢看到生命恣意地生长”。

何磊说,童话的结局总是十分美好的,生活的美好却要人们用心去打造。

当真爱插上想象的翅膀,快乐的感觉就会飞起来;当分享快乐成了日常行为习惯,人的身心便可得到和谐发展,人生也会充满活力与光彩。

幼儿园有一个传统的游戏——老鹰抓小鸡。

曾经有一个孩子问何磊:

“何老师,为什么是老鹰抓小鸡,而不是小鸡抓老鹰呢?

以这个问题为契机,何磊和老师们组织了一系列的主题探究活动,最后孩子们明白了:

老鹰抓小鸡是因为动物的本能和生存的需要;老鹰有会飞翔的本领,动作速度比鸡要快;老鹰飞在空中,眼睛视线看得很宽,很容易发现猎物……所以是老鹰抓小鸡。

反过来说,“小鸡能不能抓老鹰呢?

”显然这是一个假设,从动物学角度来讲,这样的可能性很小,但从人的逻辑推理思考来说,这是能够做到的——只要动脑。

于是在主题活动进行中,老师们听到孩子许多有趣的答案。

比方说:

“让一只小鸡在树林里玩,引诱老鹰,其他的小鸡都躲起来,等老鹰飞下来后,大家包围上去,把老鹰的羽毛拔掉,让它飞不起来,就可以把它抓到了。

”还有的孩子会依据生活的经验,说“赶紧拨打110报警,让警察叔叔来把它抓起来”;也有些能力强的孩子会说:

“在天空拉起一张大网,等老鹰飞过时就把它网住,送到东湖鸟语林里去,让它不能再出来危害大家”……

孩子会通过一个启发,产生许许多多的联想,许许多多有趣的答案。

在何磊看来,这答案就是思想的火花,是科学的曙光,是教育的成果——孩子对大人的教育。

最终,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奇妙的想象力、生动的童话故事,生成出新的童话剧《小鸡智抓老鹰》。

何磊始终相信,没有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

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即使在结束学校教育之后很久,仍能持续不断地学习。

因为他具有一股发自内心的对于知识的好奇及热爱,不断激发他的学习动机。

何磊说,真的喜欢做幼儿老师的人,一般都很有母性,他们喜欢看见生命的生长,喜欢享受生命成长的感动。

何磊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有时候,她觉得自己就是一位农民,天生就是喜欢看见土地,看见庄稼,看见庄稼的生长。

面对生长,何磊心中从未如此清晰、宁静。

这些年幼儿园团队的成长经历,如同光阴走在叶脉上的痕迹,烙在她的心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