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学期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8496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下学期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下学期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

《高一地理下学期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下学期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下学期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

高一地理下学期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一)》导学案新人教版

【课标要求】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综合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2.理解工业与环境

【学习重点、难点】工业区位因素

【课时计划】4课时

第一课时工业区位因素

(一)

【基础知识】

一、工业区位概念:

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

二、工业区为因素分析

1.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动力(燃料)、、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

政策、、市场、等

2.工业区位的不同指向

工业指向类型

工业生产特点

举例

原料指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市场指向型工业

 

 啤酒厂、家具厂等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厂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

 

技术指向型工业

 

 

3.工业区位选择的发展变化

(1)科技的进步

①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能力提高——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的影响逐渐增强

②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已成为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③信息通信技术水平提高——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问题探究】

1.分别选择以下一个或两个工厂,讨论: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这些工厂的位置选择,应该考虑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

(a.瓶装饮料厂 b.甘蔗制糖厂c.普通服装厂  d.炼铝厂e.航天技术研究所)  

 

2.读鞍钢和宝钢区位示意图,思考

①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②大型钢铁企业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科学技术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

【基础训练】

下图是炼铝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和啤酒厂四种工业区位选择图,根据影响工业部门分布的因素,判断下面哪一组排列是正确的

A.①炼铝厂②制糖厂③电子装配④啤酒厂B.①啤酒厂②电子装配厂③制糖厂④炼铝厂

C.①制糖厂②电子装配厂③炼铝厂④啤酒厂D.①啤酒厂②炼铝厂③制糖厂④电子装配厂

 

下图为某企业集团可能建厂的地点与产品成本分析表。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如果该集团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厂,从经济效益看,最好建在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3.如果该企业集团吸引了外商投资,在乙地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①时装公司②软件开发公司③有色金属冶炼厂④移动通信器材厂⑤普通制鞋厂

A.①③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⑤

4.影响工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原料、动力、土地、水源B.原料、动力、市场、交通

C.劳力、政府、土地、水源D.劳力、政府、市场、交通

5.关于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原料来源的范围越来越广 B.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

C.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  D.原料需求越来越少

 

【基础训练】1.D2.D3.B4.D5.D

 

第二课时工业区位因素

(二)

【基础知识】

一、工业区位选择的发展变化

1.科技的进步

2.环境保护因素

(1)污染空气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或与相垂直的郊外。

(2)污水排放口应远离及河流上游,即河流

(3)有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应远离和

3.

4.

【问题探究】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下列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条件:

①水泥厂、酿造厂

②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

③化工厂、炼油厂

④发电厂、钢铁厂

 

2.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强烈干预下,在淮河流域陆续关闭了一大批污染严重的造纸厂,对改善淮河水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也有人认为,这会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很大损失。

请说出你的看法,并陈述其理由。

 

3.阅读P74“循环经济与环保产业”,读首钢搬迁示意图

新华网2005年3月4日电,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批准首钢集团将其钢铁冶炼部分全部从北京迁到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

探究:

(1)分析当年首钢选址北京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

迁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试分析曹妃甸的区位优势?

(3)有人担心,首钢搬迁会将污染搬到唐山,这太不公平,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基础训练】

1.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A.产品重量体积增加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要下降

下图表示某国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d两国为发展中国家,b、c两国为发达国家。

回答下面四题。

2.在I阶段,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B.原料C.市场D.技术

3.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Ⅱ阶段发展过程中,发挥的最主要优势是

A.品牌优势B.成本优势C.管理优势D.技术优势

4.该公司在Ⅱ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向了

A.知识垄断B.劳务输出C.原料输出D.商品输出

5.读下图,X工业区比Y工业区在哪方面较为优越

①X地的地价较低②X地的交通运输较方便③X地的环境污染情况较轻微④X地有较多劳工供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能力提升】

环境质量是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污染的防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厂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效率,因而成为工厂的区位因素之一。

(1)左图中,某城镇规划拟建钢铁厂、造纸厂、啤酒厂和服装厂。

读图完成下表:

厂名

最佳厂址(填代号)

选择理由

钢铁厂

造纸厂

啤酒厂

服装厂

(2)读下图,分析南沙发展钢铁、石化企业有什么优势的区位条件?

并说明南沙走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地理原因。

优势区位条件:

南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地理原因:

【基础训练】1.B2.A3.A4.A5.A

【能力提升】

(1)钢铁厂(D)靠近煤矿,靠近铁路便于运输铁矿石;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减少污染;造纸厂(B)位于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市水源;啤酒厂(E)接近城区,市场广阔,位于河流上游,有优质水源服装厂(A)基本无污染,布局在城区既接近市场,又方便上下班

(2)优势区位条件:

临海、水陆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

原因:

位于广州城区的上风地带,减轻大气污染,位于珠江口,减少水污染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二)

第三课时工业联系、转移和集聚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理解工业联系、转移和集聚

2.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

3.新兴工业区和传统工业区的分析

【学习重点、难点】1.工业联系、转移和集聚

2.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基础知识】

一、工业联系

1.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工厂之间形成的联系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为了充分利用、等。

二、工业集聚与工业转移

1.工业集聚

(1)概念: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称为。

(2)工业集聚的两种情况

工业集聚

意义

传统的专业

化生产集聚区

公共基础设

施的工业集聚

(新兴产业集聚)

2.工业转移

(1)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

英国美国日本我国

(2)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发达国家

(3)转移原因:

、劳动力素质、、、环境容量等的不断变化

(4)发达国家维持对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

美国硅谷——德国——日本——高端数码电子产品

法国——高档化妆品——名牌手表

三、工业地域

1.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为工业地域

2.形成:

3.分类:

(1)按形成方式: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和

(2)按性质: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和

工业城市(钢铁城、汽车城)

四、工业分散(工业的地域联系)

1.目的:

充分利用各地区位优势,

2.表现:

(1)体积小、质量轻、价格昂贵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之间与产品组装企业之间

(2)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

3.结果:

引发了地区的地域联系,促进了地域之间、和信息的流动

4.动力:

现代化的及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问题探究】

音响生产通常需要成百上千的零件,如线路板、机芯、电容、唱盘机、扬声器、开关等。

这些零件全部由音响生产厂家自己生产是不可能的,整机厂家往往需要从众多的专业厂家购买零件。

因此,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以惠州的音响整机生产厂家为核心,形成了大批音响零件生产厂家的工业积聚。

通常,机芯、天线等体积小的零件运输距离可以稍远一些;而塑料制品(如外壳)、外包装箱等体积较大者,运输距离则要尽可能小,以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惠州某音响厂82%的零件来自周围的专业厂家。

1、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

2、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3、根据惠州音响零件的来源百分比,说明惠州音响零件供应厂家的地域分布有什么规律。

【基础训练】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纺织和电视机、照相机的装配等工业,首先在日本迅速发展,后又转向新加坡、韩国等地,其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条件便利B.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

C.利用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D.利用当地良好的工业基础

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2.图中所示工业的集聚主要是因为工业部门之间存在着

A.地理空间上的联系B.生产过程的联系

C.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D.共同利用污染物处理设施

3.影响图中所示工业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铁矿和市场B.交通和技术C.资金和劳动力D.水源和地形

4.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联系主要是

A.生产上投入—产出的联系B.消费市场上的联系

C.单纯的地理空间联系D.信息和工业基础设施方面的联系

5.关于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正确叙述是

A.不属于工业地域B.是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C.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D.是由于投入—产出的联系而集聚在一起

【基础训练】1.C2.B3.B4.D5.C

 

第四课时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基础知识】

一、传统工业区

1.概况:

(1)分布地区:

德国鲁尔区、英国、美国等。

(2)工业部门:

以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为主。

2.德国鲁尔区

(1)区位优势:

、离铁矿产区较近、充沛的水源、、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原因:

、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综合整治措施:

发展,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二、新兴工业区

1.概况

(1)分布:

意大利,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的等。

(2)特点:

以灵活多变的为主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以中小企业为主;工业类型以;生产过程大多比较;资本;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3.美国“硅谷”

(1)区位条件:

优越;环境;气候宜人;有;便捷的交通;军事订货

(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从业人员具有;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3)“硅谷”企业的转移

①方向:

东南亚、墨西哥等②优势:

【基础训练】

1.材料一:

意大利普拉托成千上万的中小型企业与毛纺业为生产的中心城市,形成了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一销售一服务一信息网络。

他们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温州专业商品产地

城镇

部门

城镇

部门

普拉托

毛纺织

宜山镇

再生纺织

皮亚琴察

自动设备

水头镇

皮革

帕尔马

食品

场桥镇

羊毛衫

阿雷左

珠宝

桥头镇

纽扣

博洛尼亚

包装机械

马屿镇

眼镜

乌迪内

座椅

仙降镇

塑料鞋

材料二:

我国浙江省温州市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同一行业或同一产品成片发展,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构成一个个专业商品产销基地。

在同一个专业商品产销基地中,多家企业生产同一产品,企业间互不联系,竞争激烈。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主要指下图中字母处,分布在意大利的

和,以的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2)我国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有何相同之处?

 

(3)温州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有何不同之处?

(4)温州乡镇企业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什么?

请就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化建议。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为德国著名工业区,图二为辽中南工业基地。

材料二:

材料一中图一所示工业区是以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基地,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基地经济开始衰落,其中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衰落最为明显。

为改造和振兴该工业区,该国从6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综合整治,采取了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等措施,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工业区目前已从“煤钢中心”逐步变成一个煤钢产业不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经济区。

(1)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两地工业发展的共同条件。

(2)鞍山钢铁企业拥有职工50万人,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兴建的宝山钢铁企业,规模与鞍山钢铁企业差不多,但职工不足2万人。

这反映了工业区位因素出现了什么变化?

(3)请借鉴德国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说说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革建议:

(至少说出三条建议)

【基础训练】1.

(1)B东北部中部中小企业集聚工业小区

(2)温州和意大利都形成了专业商品生产销售基地,均具备以中小企业、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分散在小城镇和农村的特点,两地均为新兴工业区。

(3)与意大利相比,温州没有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企业之间没有良好的分工与协作。

(4)温州乡镇企业存在问题是多家企业生产同一种面向市场的最终产品,缺少分工协作,竞争激烈,对企业发展不利。

建议:

合并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在某一地域建立以生产某一种产品为主的工业生产协作体系,避免相互竞争;建立完整的生产一销售一服务一信息网络体系等。

2.

(1)丰富的煤炭资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2)科技的进步,使得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下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了

(3)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新人教版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分布(简单应用)

2.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的布局(简单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1.交通运输对城镇分布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交通运输与聚落

【基础知识】

一、交通运输的概述

1.概念:

指利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是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的线路实现的过程。

2.作用:

连接和、城市与乡村、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3.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4.交通运输综合体系的特点:

高速化、、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1.交通的地方,利于,常形成大的;

2.河流干支流处及处,商贸频繁,利于形成。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的空间分布

1.我国古代南北交通差异与聚落分布差异

地区

交通工具

交通方式

聚落分布

聚落形状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2.近现代: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使聚落沿、发展。

三、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1.河流与城镇

(1)古代著名的大都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在河流地区,城市相对密集。

(2)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是沿、沿、沿发展起来的。

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2.铁路与城镇

铁路是和大运量的陆路运输方式;铁路的修建,可以促进城市的和。

(如:

株洲、郑州、石家庄、怀化)

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

影响这个地区城市的

和。

【问题探究】

1.读下图,回答问题

株洲现有街区的分布和1949年以前相比有何变化?

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思考:

在黄河的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

【基础训练】

1.在河口位置形成的城市有

A.上海B.东京C.巴黎D.北京

2.下列城市中,可以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A.大同、鹤岗、抚顺、开滦B.大庆、东营、玉门、塔中

C.鞍山、宝鸡、包头、白云鄂博D.石家庄、蚌埠、宝鸡、株洲

3.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是

A.沿铁路分布B.沿河设城C.沿海布局D.沿公路分布

4.清末,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原因是

A.气候由于异常变化而变的恶劣B.无节制的开发矿产资源导致资源枯竭

C.大运河於塞,不能通航D.城市规模扩大

5.古代著名的大城市,多数诞生在

A.沿海地区B.河流中下游平原C.河流中上游地区D.高原地区

【能力提升】

1.读我国A城市区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城市名为,其优势区位是

(2)该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了南方城市的一般规律是。

在我国与A城市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长江沿岸的、等城市。

(3)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

沿河城市除分布在河流的汇合处外,还常分布在河流的、和。

2.下图中,A、B两聚落分别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上。

判断A、B的聚落形态,并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1)A聚落呈状。

这是因为该地位于河流较_____________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______________,它常分布在______________平原上。

(2)B聚落呈____________状。

这是因为河网密度较_________________的平原地区,村落

沿_____________伸展。

它常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平原上。

基础训练】1.A2.D3.B4.C5.B

【能力提升】1.

(1)重庆位于河流干支流的汇合处

(2)沿河设城武汉、宜宾(3)水运河流水运起点终点河口2.

(1)团块少开阔平坦、完整华北

(2)带大河道长江中下游

 

第二课时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

【基础知识】

一、交通运输与商业中心

1.商业:

是专门从事商品的的行业。

2.商业中心

(1)概念:

人们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场合进行。

某个地点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多了,商品交换的数量、品种多了,就逐渐发展成为市场,成为。

(2)形成

a.原因:

商业中心往往是以寺庙、教堂、行政中心、广场或居民点为中心形成的。

b.条件:

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二是要有便利的,便于商品的集散。

(3)组织形式及区位选择

组织形式

区位选择

举例

商业街

原则,建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交通最优原则,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沿线

商业小区

二、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

1.概念:

若干个商店组成商业网点。

2.形成:

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3.商业网点密度:

(1)影响因素:

包括等因素

(2)表现:

山区的商业网点平原地区

4.商业网点组织形式:

(1)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

(2)——更多采用流动形式。

如货郎担、大篷车

(3)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

【问题探究】

1.上海为什么会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2.阅读教材P81图3—37和图3—38,思考:

图中两个地区交通线路布局有何特点?

商业网点密度为什么不同?

 

【基础训练】

1.关于商业网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②山区居民居住分散,因此商业网点多于平原地区   ③上海自身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且腹地广阔   ④上海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等商业网点选择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有关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业中心即城市②商业中心既指商业城市,也包括城市内的商业街和商业小区③城市中商业中心的数量、规模大小,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④商业中心的兴起与发展是国家政策调控的结果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3.关于城市内商业中心组织形式或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业中心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商业街和商业小区②历史上形成的商业中心区位,是在人们有意识的规划下发展形成的③城市的几何中心处,是商业中心的最佳区位④高速公路与城市结合部,是近年来商业中心区位选择的新趋向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4.近年来,哈尔滨市开设了许多鲜花专卖店,促使鲜花商业网点形成的条件是

①靠近商品生产基地②便捷的交通③盆花栽种气候条件差④市场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商业中心,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上海既是河港又是海港,河运、海运方便

B.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

C.上海的商业网点与商品生产地、销售地的距离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D.上海市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能力提升】

读西安市主要商业街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商业多以商业街和为组织形式。

(2)西安城市商业街以为原则,其主要的商业街分布在城市的。

(3)根据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分析西安成为全国重要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基础训练】1.A2.B3.C4.B5.C

【能力提升】

(1)商业小区

(2)市场最优市中心(3)西安地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有陇海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我国西北最大的城市,最大商业基地。

我国著名古都和著名的旅游城市,客流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