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8454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8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标要求】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知识】

一.20世纪5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2)1953一五计划开始,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开端

2.195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3.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正确的探索:

①1956“八大”作出了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指出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社会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失误:

①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②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③十年文革“左倾”错误,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

3)成就:

1956—1966年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决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揭开了经济改革序幕

2.内容:

①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1992党的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1992党的十四大确立国企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

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上海浦东→内陆省会城市

2.世界贸易组织(WTO)与中国:

1)世界贸易组织(WTO):

是世界性统一市场,是经济全球化产物,1995年成立,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

2)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与世界经济接轨,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四、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1.2001年中国经济中年跃居世界第六,发展中国家第一

2.20世纪80年代中进入互联网时代,进入信息社会,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社会生活,人们价值观及思想观念

【知识结构】

 

条件:

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过渡时期:

1949年新中国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核心内容——“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

中社会主义工指导:

过渡时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国业化的开端期总路线目的: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社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化

时间:

1953—1957年

主内容:

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轻、农、

商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

义实施:

一五计划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重、轻、农的关系

成果:

“一五计划”成果图(教材第83页)

经意义:

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目的:

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建农业改造过程:

初级社(特征: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到高级社

三大改造手工业过程跟农业大体相似(教材第83页)

途径:

国家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过程:

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的工商业方式:

和平改造——赎买

曲时间: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八大正确路线内容:

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当前的主要任务(第84页)

折作用:

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经济建设的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成就与教训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

展左倾错误特征: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危害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核心内容:

调整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和经济发展速度

纠“左”举措结果: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实质;纠正“左”倾错误

时间: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原因:

“左”倾错误恶性膨胀的结果

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

表现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十九)

时间: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内容:

实行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

意义:

伟大的历史转折,揭开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前提: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对体制改革的认识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程序:

农村城市;经济政治

开始:

安徽、四川

家庭联产前提:

土地公有制

经农村经济承包责任制特征:

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体制改革作用: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济作用——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

体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制背景: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改国有企业改革目标: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结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革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1993年全国人大修宪:

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宪法

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确立

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特征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国家能够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

作用使中国经济真正和世界经济接轨

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二十)

特区:

1980年起设立: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对外交通的重要通道或港口;

五大特区原因离港、澳、台较近

的设立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联系密切

目的:

吸收和利用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特点: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经济特区和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开放提供了重要借鉴

对经济开发区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外(注意其从北

局到南的顺序和所属省份)

开沿海经济开发区:

珠三角、长三角和闽南三角区

放1992年开发开放浦东,

格2004年开发开放天津滨海新区

局内地(省会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等

开放格局:

点、线、面结合,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加入时间:

2001.11.11.——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成世贸性质:

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中国加入“入世”历程:

关贸总协定创始国中止(1949年)列席会议(1981年)

世贸组织

申请恢复(1986年)正式加入(2001年)

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

“入世”意义对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

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二十一)

含义:

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重要衡量指标)

建国初:

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情况1978年前:

仍位居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GDP)改革开放以来:

迅速增长

2006年: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超越法国和英国

经影响:

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距离;提高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目标:

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

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含义:

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

进程:

改革开放前:

十分缓慢改革开放后:

大大加快

21世纪以来:

高速发展

飞动力: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的突起;进城务工经商人数的增加

模式:

发展小城镇

与城市化进程类型:

出现城市区域化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三大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以沪(上海)宁(南京)杭(杭州)为中心

生珠三角城市群:

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

大北京城市群:

以京(北京)津(天津)为中心

活目标:

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发展原因:

政府大力支持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

变中国进入发展过程:

1995年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2007年用户达1.72户

互联网时代表现:

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上网计算机总数和上网用户总数迅速增加

影响改变着传统社会生活;

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及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原因: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思想观念:

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市场意识、开放观念等影响中国人

服饰方面:

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

时尚中国饮食方面:

美味食品应有尽有,“减肥”成为时尚

居住方面:

居住面积扩大和装修热

行走方面:

私家车远行,“自驾游”成为时尚

语言方面:

流行语的变化、词语的创新

 

【巩固练习】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习题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有人说: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究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过份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目的是

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D.落实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方针

4、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的政策是

A.无偿收归国有B.成立生产合作社C.公私合营D.利用、限制

5、河南人民出版社曾出版了《西平和平社大卫星飞上天,丰产亩小麦亩产七千三》一书,下面对该书中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由于东方红一号上天,带回空间优质粮种

C.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大面积推广的结果

D.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准确,当时浮夸风盛行

6、人民公社化中“一大二公”的错误在于

A.偏离了工作重心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

C.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B.大跃进战鼓C.农民加入合作社D.领取承包合同

8、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9、“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停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10、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

A.粮票→股票B.大人→先生C.法币→人民币D.臣民→公民

11、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侧重于

A.放权让利B.承包经营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12、我国从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单一的共有制经济到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历经了

A.40多年B.30多年C.20多年D.10多年

13、我国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

“过去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

这一变化缘自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③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下面是南方某地上报的粮食产量数据图,对图中数据反映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1949年亩产量低.主要是抗美援朝物资紧缺导致

B.1952年亩产量提高,主要是由于农业合作化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1958年亩产量明显提高,主要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农业生产

D.1962年亩产量提高,主要是由于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的纠正

15.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不能没有中国,开放的中国也离不开世界。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6.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

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A.深圳经济特区B.珠海经济特区

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D.上海浦东新区

17.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B.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C.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

18.图14所示的漫画出现于

A.三大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9.新中国历史上,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20.图15所示的“北京市地方粮票”,现已失去了它原来的作用。

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购统销

21.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B.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C.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明确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2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允许私人办厂B.增加企业活力

C.实行政企分开D.多方吸收外资

23.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②沿海开放区③经济特区④内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

24.2004年12月,中国联想集团以1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

2008年9月,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着手收购中国品牌饮料汇源果汁。

在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

A.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会一直处于不利地位

B.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

C.并购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

D.现代企业通过并购扩张市场

25.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

主要表现在 ①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 ②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 ③进一步保障了中国经济安全 ④促使中国不断提高并完善自身的竞争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时任山东范县党委第一书记的谢惠玉说:

“到那时: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为建立此“新乐园”,全国开展了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7.就性质而言,下图所示的企业应该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D.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28.(2011年12月安徽省城名校联考20题)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批示:

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这里主要是钢,只要W59年达到2500万吨,我们就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

”对毛泽东的这一批示解读有误的是()

A.中国当时特别

注重发展钢铁工业

B.此时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

C.该批示可用于研究“大跃进”运动

D.折射出当时英国工业实力严重下滑

29.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

“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一五计划C.大跃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

30.烟标和火花反映着时代的变迁。

根据图片信息判断,下列烟标或火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④③

 

31.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下面四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代末我国的农村变革

图一湖南宁乡县人民公社成立大会图二《人民日报》报道各地农业高产卫星

 

图三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签名大包干图四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请认真读图,结合图中信息完成问题:

(10分)

(1)从图1、图2提供的信息看,当时在农村掀起了什么动?

这场运动为什么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5分)

 

(2)从图3图4看,当时在农村实行什么制度?

其实质是什么?

(2分)

 

(3)结合以上农村的重大改革,你认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3分)

 

32、(16分)阅读图1和图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图1 1949年至1962年我国工业和农业国民收入发展趋势示意图

图2 1976年与1987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示意图

(1)根据图1回答:

1958年~1960年、1960年~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

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8分)

 

(2)根据图2回答:

1976年~1987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5分)

 

(3)你从图1、图2工业国民收入的发展变化中得到什么启示?

(3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6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

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

《变迁:

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1981一1985):

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一1990):

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引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一五”计划的实施有何重大影响?

 

(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

此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主要解决了什么重大转变?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历史意义如何?

 

(5)“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6)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5___________6-10____________11-15___________

16-20__________21-25__________26-30___________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习题参考答案

1-5DDBCD6-10CCAAA11-15CBBDD

16-20ADBAD21-25DBCAD26-30CDDBD

 

31.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

①对国情认识不足,扩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

②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左倾”错误泛滥,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5分)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质:

调整和改革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2分)

(3)①制定政策必须依据当时中国的国情;②农业政策的制定要适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③农业政策的制定应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3分)

32.答案:

(1)工业:

1958—1960年呈上升趋势。

(2分)原因一是“一五”计划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二是“大跃进”中有虚报浮夸,统计数字有水分。

(2分)1960—1961年呈下降趋势。

(2分)原因一是苏联背信弃义地撕毁经济技术协议,二是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三是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压低了指标。

(3分)

(2)变化:

1976年—1987年工业国民收入迅速增长。

(3分)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分)(3)启示:

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规律;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党要实行正确的领导,同“左”的倾向斗争。

(2分)(原因和启示答案可灵活一些,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3.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分)   

(2)“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2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分)增强企业活力。

(2分)经济特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