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案2 18将相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4738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教案2 18将相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五单元教案2 18将相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五单元教案2 18将相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五单元教案2 18将相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五单元教案2 18将相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教案2 18将相和.docx

《第五单元教案2 18将相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教案2 18将相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教案2 18将相和.docx

第五单元教案218将相和

18、将相和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学情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4、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排练,在班上演一演。

学习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

18将相和

2、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

(1)“将”的读音有()()。

这里应读(),“将”指的是()。

(2)“相”的读音有()()。

这里应读(),“相”指的是()。

(3)“和”的读音有()()。

这里应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将相不“和”的原因是(),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1、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

(以城换璧、秦国骗璧)结果怎样?

(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教学。

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

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

2、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

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深谋远虑``````)对于这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上前一步、后退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神态(理直气壮、大大方方),语言进行充分的讨论。

并指导学生演一演。

四、课时总结:

蔺相如在赵王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为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学习过程:

一、抓住“逼”字教学“渑池之会”。

1、“完璧归赵”之后,秦国两次打败赵国,在这种情况之下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

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结果怎么呢?

2、默读课文,相互讨论,答案用四个词语概括。

(侮辱赵王、没占便宜``````)

秦王是如何侮辱赵王的?

(逼赵王鼓瑟)对于秦王的侮辱,蔺相如是如何反应的?

(逼秦王击)蔺相如为什么逼?

如何逼?

(出示句子:

蔺相如说:

“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指导朗读。

)逼的结果怎样?

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说说理由。

(突出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

二、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

1、过渡:

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个故事,找出关键词“避”,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并体会蔺相如的为人。

(为了国家的利益,对友宽容大度)和廉颇的性格特点。

(1)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

(2)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的?

(3)蔺相如是怎样向手下人说明避让原因的

三、品读赏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四、布置作业:

1、引导课外阅读:

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达标检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zhàojíyǔnnuòdǎnqigǔsè

()()()()

jùjuézhūweìwánbì

()()()

guīzhàofùjīngqǐngzuì

()()()

二、组词。

壁()若()琴()距()

璧()诺()瑟()拒()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选择所填的字的正确解释,打“√”。

1.理()气壮

①充分合理。

②竖。

③坦率。

2.()口不提

①断。

②没有了。

③一定,无论如何。

3.无价()宝

①代词“它”。

②去,往。

③的。

4.功无不()

①重量单位。

②胜。

③能。

④克服。

5.同心()力

①共同合作。

②调和,和谐。

6.()荆请罪

①欠。

②背。

③具有。

四、看看这些句子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顾大局,识大体。

B.勇敢机智

C.不畏强暴D.耿直畅快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儿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2.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

3.“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

4.“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

五、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廉颇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蔺相如对他们说:

“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他们说:

“当然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削弱()热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选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

廉颇是一个(

)的人。

板书设计

蔺相如:

机智勇敢

廉颇:

知错就改

补充资料:

和氏璧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

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

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理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

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

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

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虽然有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但是和氏璧最后还是被秦国所有,由于战国时期战事不断,和氏璧也经历了许多磨难,至今已下落不明。

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处呢?

目前有两种推测:

第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被作为随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内,并没有流传后世。

如果这样,将来有朝一日发掘秦始皇陵墓地宫,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和氏璧的风采。

另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战争中丢失或者被项羽掠夺而去。

秦末,项羽率兵进攻咸阳,焚烧秦宫殿,挖掘秦陵墓,掠夺宝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

但随后而来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兵败,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

蔺相如

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赵国上卿,今山西柳林孟门人,一说山西古县蔺子坪人,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蔺相如一心为国,有勇有谋,不畏强权,顾全大局。

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由于列国史书都已经被秦始皇焚烧,而史书的秦朝官方备案又被项羽攻入咸阳后烧毁,以下是仅存的关于蔺相如的史料。

蔺相如,生卒不详,战国时期赵国上卿,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在强秦意图兼并六国、斗争逐渐尖锐的时候,不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让秦国的图谋屡屡受挫,更难得的是,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为重,“先国家而后私仇”,是一位胸怀广阔的政治家;他,无畏的胆略,超人的智慧,博大的胸怀和以国事为重的思想品德,可以说是驰誉九州,光耀千古。

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我们展现了蔺相如光彩夺目的人生片断。

廉颇简介

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

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时期。

廉颇墓,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

赵惠文王初,东方七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

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首当其冲。

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

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十四年(前285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

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

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

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高级爵位),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敢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

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

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

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

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

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

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

赵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

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

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

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

“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

”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