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七年级上汇总复习 + 要点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6682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8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七年级上汇总复习 + 要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文言文七年级上汇总复习 + 要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文言文七年级上汇总复习 + 要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文言文七年级上汇总复习 + 要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文言文七年级上汇总复习 + 要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七年级上汇总复习 + 要点练习.docx

《文言文七年级上汇总复习 + 要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七年级上汇总复习 + 要点练习.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七年级上汇总复习 + 要点练习.docx

文言文七年级上汇总复习+要点练习

七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要点(教师单)

一、

(1)咏雪

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

(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咏雪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与儿女讲论文义。

(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章的义理)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

(不久、一会儿)(急)(高兴的样子)(多而杂乱)(什么)(像)

咏雪场景

兄子胡儿曰:

"撒盐(于)空中差可拟。

"(比喻)

(大体)(相比)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比喻)

(不如、不及)(趁、乘)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补写谢道韫身份(暗写谢太傅赞赏其才气)

(就)(的)(表判断、是)

(2)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和)(约定)(正午时分、日:

太阳)(到)(舍弃)(离开)(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当时的年龄)(在门外)(顽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假字,同“否”)

(元方)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到)(离开)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于是、就)(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舍弃)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就)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惭、感到惭愧)(拉)(他,指元方)(回头看)

【常考知识盘点】

1、解释下列加点词。

(教材练习)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不久、一会)

(2)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离开)(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约定)(舍弃)

2、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

3、古今异义

(1)太丘舍去(古:

离开今:

从甲地到乙地)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古:

约定今:

日期或量词)(古:

舍弃今:

委派、委员)

(3)撒盐空中差可拟(古:

相比今:

打算、模仿)

(4)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古:

顽耍今:

喜剧、杂技)

(5)与儿女讲论文义(古:

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

儿子与女儿们)

4、词类活用:

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惭,感到惭愧)

5、一词多义:

日日中不至(太阳)

寒雪日内集(天)

6、句式(部分)

(1)判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3)省略句:

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去后(友人)乃至

二、《论语》十二章

(记忆方法——学而温故、博学思罔、好之浮云、昼夜瓢饮//三十、三人、三省、三军)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连,顺接)(按时)(温习)(学到的知识)(也)(同“悦”,愉快)(吗)(不亦…乎,表委婉反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泛指朋友,志同道合的人)(从)(快乐)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习与为人

(了解)(连词,表转折,“却”)(生气)(有才德的人,此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我)(名词状语、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谋划)(竭尽自己的心力)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自我反省

(和)(交往)(诚信)(传授,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

【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在)(立身,有所成就)(迷惑)(上天的旨意,命,命令)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jǔ)。

”——自律自觉

(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顺从)(意愿)(越过)(法度)

【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

”——独立思考

(温习)(学过的知识)(连,顺接)(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做、当)(语气词,了)

【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连,转折“却”)(连,就)(迷惑)(疑惑)

【6】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品德好)(颜回)(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水)(简陋的巷子)(能忍受)(困苦)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安贫乐道

(快乐、乐趣)

【7】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乐趣

(指学问和事业)(代,的人)(喜爱)(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8】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名词作动词,吃)(粗粮)(冷水为水,热水为汤)(弯曲)(胳膊)(它,指胳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慕富贵

(不正当的手段)(连,又)(对于)(像)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表多数)(行走)(一定)(于此,在其中)(选择)(他们)(好的方面,优点)(跟从,此指学习)(代,它,善者)

其不善者而改之。

"——择善而学

(连,顺承,就;前一个而相同)(改正)(代,他,不善者)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珍惜时光

(河边,川,河流)(往,离去)(像)(代,这,指河水)(语气词,表感叹(停止)(日夜)

【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坚定志向

(指军队)(改变)(指平民中的男子,此泛指平民百姓)(志向)

【12】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成就仁德

(连,表并列(坚定)(志向)(恳切)(发问请教)(思考当前的事)(仁德)

【常考知识盘点】

1、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

(1)吾日三省吾身古义:

_泛指多数_今义:

二加一所得的数目

(2)饭疏食饮水古义:

冷水_今义:

无色,无味的液体

3、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饭疏食饮水(原意:

饭,在句中的意思:

__吃_)

(2)名词用作状语

①学而时习之(原意:

时间,在句中的意思:

_按时__)

②吾日三省吾身(原意:

一天,在句中意思:

__每天_)

(3)动词用作名词:

传不习乎(原意:

传授,在句中意思:

_老师传授的知识)_

(4)形容词用作名词:

温故而知新(原意:

旧的,在句中意思:

_学过的知识__;

愿意:

新的,在句中意思:

_新的了理解与体会)_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原意:

乐趣,在句中意思:

__以….为快乐)__

4、重点句子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5、成语探源

(1)__不亦乐乎:

不是很快乐吗?

多用于表示某种动作、状态等达到过甚、令人难以应付的程度。

也形容十分高兴或情况令人满意。

源自: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__温故知新_:

指温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也指通过温习历史经验,认识到现在的新情况。

源自: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_箪食瓢饮_:

指清贫的生活。

源自: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_择善而从__:

指选择好的依从或采取。

源自: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_不舍昼夜___: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源自: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__博学笃志___:

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源自: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真题训练

【1】阅读文言文《〈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1--4题。

(8分)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为人谋而不忠乎(尽心竭力)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趣)(纠正: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C.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D.温故而知新(顺接关系,于是)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三十岁时能独立做事,立身于世,四十岁时通达事理,就不再迷惑。

(3)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态度?

(2分)视交友为乐事

(4)选文中孔子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主张?

请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2分)

主张: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启示: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

一味地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从而失去主见,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反之,一味地空想不去学习和实践,终究会一无所得。

【2】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4题(9分)

【甲】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为何器也?

”对曰:

“此盖为宥座之器。

”孔子曰:

“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攲,中则正,有之乎?

”对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

孔子喟然而叹曰:

“呜呼!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子路曰:

“敢问持满有道乎?

”孔子曰:

“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此所谓挹而损之知道也。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攲:

倾斜。

②宥座:

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

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

哪里,怎么。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以_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_弟子_的言行。

(2分)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2分)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

__喜爱___满则覆覆:

__翻倒__

(3)翻译下面语句。

(2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他们的有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一样的缺点九改正。

孔子问于守庙者。

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

(4)【甲】文的哪一则可以作为【乙】文画线句子的有力论据?

(3分)

解析:

【乙】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尽管拥有四海,治理天下也要谦虚。

【甲】最后一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虚心学习)

三、诫子书

(诫,告诫、劝勉;子,诸葛亮儿子诸葛瞻;书,书信)

夫君子之行,

(助词,句首,表发端)(品德高尚的人)(助,的)(名,品行)修身养德要求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俭)

(宁静专一)(连,表目的,来)(修养)(身心)(节俭)(连,表目的,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内心恬淡)(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确)(志向)(宁静专一)(达到)(形作名,远大的目标)“静”与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明志”“成才”

(助词,句首,表发端)(助,必须)(才干)(形作使动,使…广,增长)(名作动,立志)(成就学业)的关系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副,就)(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副,就)(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连,和)(时光)(疾行,指迅速逝去)(意志)(连,和)(岁月)(消失)叮嘱:

惜时勤学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连,于是)(凋落、衰残,比喻人老志衰,没有用处)(接触社会,指对社会有贡献)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悲凉)(穷困潦倒的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名句: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常考知识盘点】

1、一词多义

(1)以静以修身(连,表目的,来)

(2)夫逝者如斯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感叹)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借)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发端)

(3)行三人行(动词,走)(4)何白雪纷纷何所似(什么)

夫君子之行(名词,品行)将复何及(怎么)

2、古今异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古:

安静,精力集中今:

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2)险躁则不能治性(古:

轻薄今:

危险,不安全)

3、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形作使动词,使….广,增长)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作名词,远大的目标)

4、重点句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品行,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已与日趋,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四、狼(蒲松龄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遇狼(开端)

(屠夫)(回家)(完)(只,仅仅)(连接、紧跟)(走)(很)

(2)屠惧,投(之)/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害怕)(扔)(它)(介,把)(停止)(跟从)惧狼(发展)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又)(它,后狼)(后来)(停止)(先前)(到)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完)(语气词,了)(连,转折,可是)(助,主谓间,不译)(一起)(追赶)(像)(原来)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非常)(窘迫、为难)(担心)(代,它的,指狼)(名作动,敌对,此指攻击)

(屠)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于)其中,苫蔽成丘。

(看)(田野)(动,堆积柴草)(那,指麦场)(覆盖、遮盖)(小山丘)

屠乃/奔倚(于)其下,弛担/持刀。

御狼(发展)

(于是、就)(跑)(靠)(介,在)(那,指柴草堆)(解除、卸下)(拿)

狼不敢前,眈眈相(如:

相委而去)向。

(方名作动,向前)(凶狠注视的样子)(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介词,对着)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径直)(离开)(另一只)(名状语,像狗一样)(在)(名,前面)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

(时间长了,之,助,补足音节,不译)(像)(闭上眼睛)(神情)(悠闲)(很)(突然)(跳起)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介,用)(砍)(头)(几)(杀死)(它,指狼)杀狼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于)其中,(高潮、结局)

(副词,正)(将要)(走)(转身)(看)(名,堆积的柴草)(名,后面)(名作动,挖洞)(那,指柴草堆)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图)(将要)(名词状语,从隧道)(进入)(连,来)(他的,指屠夫)(名,后面)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只)(屁股)(尾巴)(介,从)(名,后面)(它的,指狼)(大腿)(也)(杀死)(它,狼)

(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才)(明白)(名,前面)(睡觉)(副词,表推测,大概,原来是)(连,表目的,用来)(诱惑)(敌人)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也)(狡猾)(了)(连,转折,可是)(一会)议论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助,的)(巧变诡诈)(多少)(啊)(只)(增加)(笑料)(罢了)

【常考知识盘点】

1、古今异义

(1)去(一狼径去)古义:

离开今义:

到某地方

(2)少(少时)古义:

稍微今义:

数量小

(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

多少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

(4)耳(止增笑耳)古义:

用于句尾时,"罢了"。

今义:

耳朵。

(5)股(屠自后断其股)古义:

大腿今义:

屁股

(6)盖(盖以诱敌)古义:

原来是今义:

遮蔽、覆盖

(7)弛(弛担持刀)古义:

卸下今义:

放松、松弛

(8)薪(场主积薪其中)古义:

柴草今义:

工资

(9)暴(屠暴起)古义:

突然今义:

强大

2、一词多义

(1)止止有剩骨(通"只")

(2)敌恐前后受其敌(动,攻击)

一狼得骨止(动,停止)盖以诱敌(名,敌人)

(3)意意暇甚(名,神情)(4)前恐前后受其敌(名,前面)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意图)狼不敢前(动,向前)

醉翁之意不在酒(名,情趣)其一犬坐于前(名,前面)

(5)积薪场主积薪其中(动,堆积柴草)

转视积薪后(名,堆积在那里的柴草)

(6)之复投之(代狼)(7)以投以骨(介词,把)

又数刀毙之(代狼)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不译)以攻其后也(连词,来)

久之,目似瞑(助词,不译)盖以诱敌(连词,来)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3、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4、文言句式

(1)省略句

省略宾语:

投以骨——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省略介词:

1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②一狼洞其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③屠乃奔倚其下——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省略主语:

①顾野有麦场——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倒装句

①投以骨——"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

②意暇甚——正常语序应为"意甚暇"。

③身已半入——正常语序应为"身已入半"。

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正常语序应为"而两狼如故之并驱"

5、虚词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

例句:

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例句: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例句:

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其

代词,代狼。

例句:

复投之。

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

(2)以场主积薪其中。

(指麦场)

介词,把。

例句:

投以骨。

屠乃奔倚其下。

(指柴草堆)

介词,用。

例句:

以刀劈狼首。

一狼洞其中。

(指柴草堆)

连词,来。

例句: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指屠户)

连词,用来。

例句:

盖以诱敌。

屠自后断其股。

(指狼)

(4)乃(5)之

屠乃奔倚其下:

于是,就。

久之:

调节音节,无意义。

乃悟前狼假寐:

才。

亦毙之:

代词,指它。

(6)盖又数刀毙之:

代词,它,指狼。

盖以诱敌:

副词,表推测,大概,原来是

五、

(1)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gài)汲(jí),常一人居外。

(助,的)(没有)()()(浇灌、灌溉)(从井里取水)(居住)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代,他)(挖井)(告诉)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说)()(传播)(代,这件事,指“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代,这件事)(知道,此为动词使动用法“使知道”)(代,这件事)(介词,被)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派遣)(代,这件事)(介词,向)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回答)(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