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5194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教学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大学教学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大学教学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大学教学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大学教学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教学论.docx

《大学教学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教学论.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教学论.docx

大学教学论

大学教学论

1.大学教学论由高等教育学与教学论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2.从学科发展渊源说,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以基础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科)在高等教育领域延伸和拓展,教学论学科新近开辟的研究领域。

3.教学问题是教与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群中的一个重要学科。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是德国的拉特克。

4.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分析性教学论》被人为是教学论的经典著作,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

5.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被尊称“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806年所著的《普通教育学》,是其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6.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其含义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

凯洛夫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

他把教学过程概括“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阶段。

7.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1916年,发表了其教育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他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班级授课制是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的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划一,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

他的教学论思想突出表现在对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视和对“发现法”的提倡上。

他认为使用“发现法”可以提高智慧的潜力,能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能使学生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有助于记忆保持。

8.大学教学论要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不仅要有研究的对象,更要有研究的问题。

9.高等教育的时代发展急切的呼唤着大学教学论的诞生,大学教学的专门研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大阵地。

10.要发挥好大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这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11.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进取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

12.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大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英国大学传统、德国大学传统、美国大学传统和苏联大学传统,其教学传统也经历了与此相对应的递变过程。

13.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地形成和提出自己的大学观。

14.19世纪,德国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

德国大学教学传统:

研究和发展知识。

在齐国出现一所著名学府——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思想重镇。

15.到宋代出现书院,意味着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书院是中国古代学者研究学问、聚徒讲学教育场所。

16.中国古代的大学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修身与政治教育。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是我国古代大学教学所一贯秉持的宝贵经验。

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首创并实施了因材施教。

17.孟子吸取了孔子的教学思想,认为“教亦多术矣”。

《学记》中明确提出了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

18.1912年,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育部大学校令》。

19.约翰·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1.经验主义:

他提出“存在即被经验”的命题。

2.工具主义:

他认为真理“是令人满意的东西”,“真理意味着成功”,甚至把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科学说成是“人造的工具”。

3.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

“哲学是教育的普通原理,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

教育须根据普通原理而实施,而普通原理则须根据教育实施的结果来考核。

20.杜威认为课程教材必须与现在生活的经验联系起来。

杜威把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与大学教学的民主精神联系起来。

21.永恒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流派。

它以实在论的哲学观为依据,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反对当时极为流行的实用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观,属于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中的新传统流派。

22.美国教育家赫钦斯代表作《美国高等教育》。

23.永恒主义教育高呼“回到古希腊去”、“回到伯拉图去”力图恢复传统教育。

24.永恒主义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人的本性,把人塑造成人,并且人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

25.人文学科应当永远居于课程的中心,经验科学只能处于次席。

在师生关系的题上,永恒主义者批评了威的“儿童中心论”,认为它过分夸大了儿童的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

26.赫钦斯认为,大学之道首先在于所有不同科系不同专业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这就要求所有学生应该接受一种共同的教育,这就是他提出的通识教育的主张。

27.1945年美国哈福大学课程规划委员会提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书。

主张通识教育所培养的“完整的人”应具有四种心智特质:

能有效地思考;能清晰地沟通思想;能适切地判断是非;能辨识普遍性的价值。

28.“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2001年启动的以老校长蔡元培的名字命名的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计划,旨在通过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这样一种培养模式,达到培养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一流本科生的目的。

29.赫钦斯认为,对西方人而言,对“共同人性”以及“本族群的属性”这种永恒性的究,精华首先体现在西方文明自古以来代经典著作中。

30.人本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卡尔·罗杰斯。

31.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

32.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别性,协助个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来认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

33.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

34.人本主义的教育者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

35.当代美国大学三个“结合”的教育,就贯穿了这样一条红线,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

36.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让·皮亚杰、维果斯基。

37.和传统教学思想不同,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强调质疑、批判性思考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38.大学课程体系是大学教学范畴中具有实质性的组成部分,这些实质性内容是教育实现其预期目标的中介,是教育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源。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曾有“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之说。

其义比较接近我们今天教育意义上的课程,含有学习的范围、时限和进度的意思。

在西方,课程一词是由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在其1859年出版的名著《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提出的。

39.对于课程的概念,不同的人由于哲学假设和价值取向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定义方式,归纳其来主要有三大类:

其一,课程即学科。

这是较早、影响较深远的一种观点。

作为学科的课程通常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三种物质载体。

一般特点有:

第一,课程体系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组织;第二,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第三,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第四,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并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必须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扮演接受者的角色。

其二,课程即经验。

一般特点表现为:

第一,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第二,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第三,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其三,课程即活动。

基本思想:

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

40.隐形课程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即指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对其下的定义是:

“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学科课程的优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

学科课程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因为学科知识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核心组织起来的,所以容易忽视学生的现实需要、经验和生活;第二,学生的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被人为地分解为不同学科领域;第三,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讲授式教学方法。

41.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是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并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核心组织起来的课程。

经验课程的不足之处是:

容易忽视对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堔层次的心理品质如思维能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经验课程的组织和实施都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对于习惯了班级授课制和授受式教学的师生而言是很难适应的。

42.通识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宽广教育基础,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全方位发展,成为一个良好社会公民和全面发展的人。

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

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师生开设,专业课程仅仅面向某一学院或某一系科、专业开设。

43.教学大纲一般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

44.教学大纲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原则。

45.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46.教材内容的组织方法:

1.逻辑式组织2.心理式组织

47.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

1.直线式排列2.螺旋式排列

48.按照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观点,学生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已经完成了的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正处于形成状态中、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

49.所谓教学方法设计,就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手段条件因素,设计教学要采用的策略、方法及其组合。

50.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51.讲授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雅典剧院的兴起和柏拉图的学园,它至今仍是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51.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的形式,围绕教材中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52.大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根据讨论的目的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知识性讨论;一是学术性讨论。

53.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所掌握的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或者在讲授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

54.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55.读书指导法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教学方法——尽管它主要服务于课堂,并且主要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

专业性阅读包括消化性阅读、独立性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三种类型。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56.班级授课也称“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和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最早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

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1862年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58.专题研讨最早见于16世纪初德国虔敬派教育家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

1737年,德国大学教授格斯纳在其任教的哥廷根大学创办哲学专题研讨班,旨在培养从事教学的神学家,他是将专题研讨班引入大学教学中的第一人。

59.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凯勒提出“个别教学制”,主要用于大学和中学的教学。

小队教学又称“协作教学”、“协同教学”,基本作法是:

由若干名教师组成教学小队,共同负责一个班或几个平行班的教学工作,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根据各人所长,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并评价教学效果。

60.实行小班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课堂教学的互动与探究提供充分的机会和便利。

61.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主体首先是任课教师,教学资源建设的另一大主体是大学生自己.早期的网络远程教学主要是指通过从中央到各地方的电视教学系统所实现的电视大学,简称“电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通过互联网这种新型传播手段进行的远程教学,逐渐成为远程教学的主流。

62.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系统的要素之一,是为了实现预期教学目的、方便教学活动而采用的工具、设备及其系统。

63.教学手段是指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一切教学媒体的总和。

1958年美国IBN公司沃斯顿研究中心设计出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揭开了计算机教学的序幕。

64.多媒体技术通常是指对文字、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

多媒体本来是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但近年来却出现了机械运用的现象。

如果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采用多媒体,而放弃了去深入地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

65.所谓现代教学手段是指基于上述技术基础、具有如上所述特征的教学手段,它主要体现为以多媒体为外显标志的教学手段,简言之,现代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手段。

66.案例教学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流传于欧美和其他国家。

它最先运用法学和医学教育,其后运用于管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

67.1998年,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提出在教育硕士培养中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

68.“案例方法是教育学的一种形式,而个案研究是定性研究的一种形式”。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案例,并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在特定的教学前景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的一种教学模式。

69.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

1.生动的情景性(情景性即案例性,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根本所在)。

2.高度的拟真性(教学案例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非偶发性,这是案例的关键特征)。

3.灵活的启发性4.鲜明的针对性

70.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1、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要在拟真的情景中进行亲身体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体现了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讨论性。

3、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案例的提供者、讨论过程的引导者,处于课堂的从属地位。

71.案例设计与编写应遵行的原则:

1、针对性。

针对性是案例选编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案例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必须针对教学目的选编案例;二是必须针对学生选编案例。

2、真实性。

案例应是现实问题的缩影,用来教学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可信的。

3、新颖性。

72、案例设计与编写的基本要求:

1、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始终要贯彻为培养目标服务的思想。

2、设计与编写案例时要考虑现实性。

3、设计的案例要来自实际环境中或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

4、设计的案例要考虑未来性。

5、要给学生留下任务,对收集到得信息进行分析,对问题的各方面进行解答。

73、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选编案例、引入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和评价案例四个环节,他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74、案例呈现的方法主要有文字描述法、录音录像展示法、真实情境表演法等。

75、分析讲解案例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讨论,使学生对案例有较深刻地认识,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理论,进而促进知识的内华。

76.双语教学是指在部分课程中采用国外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原版教材,并采用英语授课的一种教学新模式。

77、目前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全外型它称为“沉浸型双语教学”,源于加拿大双语教育实验2.半外型也称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混合型

78.我国高等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主要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渗透型、交替性、示范性。

79.目前在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最普遍、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师资不足、水平不高。

80.在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

81.网络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教师、学生、媒体等多边、多向互动和对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80.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育。

81.利用Internet实现的讲授型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同步式和异步式两种。

82.研究性教学,可以把它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于研究情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学习的方式,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教学信息和材料,进行积极地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体现了现代大学教学的本质和特点。

83.研究性教学常用的基本模式:

问题解决模式、自主研究模式、课题参与模式。

所采用的方法是:

活动体验法,实验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84.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

1、确定研究性选题,2、搜集资料,分析研究选题,形成研究成果。

3、总结评价。

85.实践教学在学生活动方面属于实践活动,但从整个教学目的看,仍然属于认识活动范畴。

86.大学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除了课堂理论学习之外的各种实践环节,既包括与社会实际、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校外实践,又包括与课堂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校内实践。

87.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

88.大学实践教学作用和地位:

1、大学实践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1)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2)实践教学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3)实践教学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实践教学有助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5)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实践教学对于大学发展的意义:

(1)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

(2)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大学面向社会自主办学(3)实践教学有利于大学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89.应建构整体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90.基础性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为某门课程所配置的基础试验和基本技能训练等活动。

91.职业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综合职业技能训练、见习、实习实训等几种形式,其核心是实习实训。

92.研究性实践教学包括科研训练、探索性试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集中体现在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

93.社会性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学生社团、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活动。

94.设计性实验教学是由教师指定课题或学生自拟课题,根据所学内容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和步骤,选用仪器设备,独立操作完成实验的过程。

95.实验技能形成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实验操作技能的表征——生成子。

96.中等动机水平具有最佳操作效果。

97.批阅实验报告时实验教学的延续。

98.实验考核的方法主要包括:

笔试(实验方案、仪器原理、实验原理、实验结果分析等)、操作考试(每人独立操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平时考核(出勤、实验表现、实验报告情况等)。

99.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解脱出来,确立自己独立地位,是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趋势。

100.实习可以看成是到职业场所的实训,校内实训可以看成是实习的准备或模拟实习。

101.实习实训的意义:

1.实习实训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主要方法,2.实习实训是了解职业状况、形成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3.实习实训是高校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平台4.实习实训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有效手段。

102.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是指在一定学年或一门课程范围内进行论文写作或技术设计的初步训练。

学年论文的性质,基本上还是习作性的作业,但不同于课外作业。

103.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组织主要分成三个阶段:

选题指导、过程指导和审查、评定与答辩。

104.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当包括两个过程:

一是实践中的认识过程;二是实践中的服务过程。

105.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般类型:

社会调查、学生社团、勤工助学、志愿服务。

106.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以学生课外兴趣小组为组织形式。

107.教学质量受多方面的影响,既有物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环境的因素,又有组织管理的因素。

教学工作要素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管理。

二是学生学业质量管理。

三是教务工作质量管理。

108.在教学质量形成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规范实施管理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它们分别是制订计划、运行调控、检测评估、总结提高。

109.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总体要求:

1,要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以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研究建立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制度3.深化教学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4.坚持教授上讲台制,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未被聘为副教授的青年教师,原则上不得作为基础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新聘任的青年教师要有一定时间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5.继续开展并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认证、医学教育认证等试点工作,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完善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

6.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通过计算几何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教材,并加强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

110.教学计划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学校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是“学科课程标准”。

111.在编专业教师中,硕士学位获得者和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比例占专业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参加刚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5%以上。

112.“四项经费”(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占学费收入比例应大于30%。

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时数不低于15%。

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授课课程比例不低于10%。

综合性、设计性试验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不低于80%。

学生有良好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技能,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不低于97%,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不低于80%。

113.所谓“顾客”,是指高等学校中接受教育教学服务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育官员、高一级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等。

114.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最早出现在日本,是指从事各项工作的教职员工有意识的组织起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发现并解决工作现场中所遇到的各种质量问题。

115.大学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模式:

1,戴明环模式又称“PDCA模式”,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首先提出的。

基本含义是,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的顺序循环往复,以进入一个科学的逻辑运作过程,最终提高管理质量;2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模式。

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五个关键要素:

1.起联合作用并普通承诺共同愿景2.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战略和过程3.以工作团队为中心的组织架构4.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组织目标5.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的技术方法

116.学校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是文化(culture)、承诺(commitment)和沟通(communication)。

117.大学教学质量监控的ISO9000模式包括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两个环节。

1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