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期末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4206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材料.docx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理论期末复习材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材料.docx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材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四、辨析题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答:

错(P1)还要解决宗教问题。

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答:

错(P7)需要民族观作为指导。

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答:

错(P6)民族观的定义而不是民族的定义。

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答:

对(P7)

五.论述

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第二章民族

四、辨析题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答:

错(P16)民族具有三个属性:

自然、社会和生理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答:

错(P13)民族是具有具有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以及共同心理认同等六个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答:

错(P20)我国的民族识别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指导,辩证的运用斯大林民族定义,结果我国实际民族实际状况开展民族识别工作。

五、论述题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第三章民族发展

四、辨析题

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答:

错(P44)民族分化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答:

错(P44)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3.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答:

错(P44)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历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异最终消失。

4.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答:

错(P44)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

5.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答:

对(P44)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五、论述题

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第四章民族关系

四、辨析题

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答:

对(P49)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答:

错(P50)还可以是以民族群体(或其部分)出现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

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答:

对(P50)

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答:

错(P57)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

答:

错(P5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还可能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阻碍因素。

五、论述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第五章民族问题

四、辨析题

1.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

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

答:

错(P71)还有一个方面是压迫和对抗的民族关系

2.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

答:

对(P66)

3.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答:

对(P67)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

答:

对(P79)

五、论述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向?

第六章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

四、辨析题

1.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

答:

对(P89)例如西藏的僜人和夏尔巴人。

2.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答:

错(P98)民族问题表现在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两方面。

五、论述题

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第七章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四、辨析题

1.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

答:

对(P101)

2.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答:

对(P107)

五、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第八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四、辨析题

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答:

错(P112)除了人民政府之外还有人民代表大会。

2.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答:

错(P110)两个基本问题:

设立自治机关和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答:

对(P112)

4.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

答:

错(P114)还包括地方立法权。

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

答:

错(P114)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项基本政治政策。

五、论述题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第九章民族干部政策

四、辨析题

1.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

答:

错(P127)是体现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的体现。

2.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答:

对(P127)

3.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

答:

对(P130)

五、论述题

当前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应采取哪些措施?

第十章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四、辨析题

1.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

答:

错(P143)国家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

2.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答:

错(P144)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布局和规划,民族地区依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3.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

答:

错(P146)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乡镇企业属于集体主义经济范畴。

五、论述题

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

第十一章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四、辨析题

1.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答:

对(P149)

2.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答:

对(P149)

五、论述题

试述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十二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四、辨析题

1.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

答:

错(P161)民族语言具有相对稳定性。

2.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

答:

错(P162)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繁荣的时期。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第十三章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四、辨析题

1.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答:

对(P174)

2.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

答:

错(P174)这是民族风俗习惯的中性作用。

3.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

答:

对(P177)

4.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

答:

错(P177)需要对这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进行改革和革新。

五、论述题

在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四、辨析题

1.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答:

错,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2.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很快消亡。

答:

错(P18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具有长期性。

3.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答:

错(P185),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宗教干预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一个内容:

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

答:

错(P189)宗教信仰政策包括两方面:

信教的自由以及不信教的自由两方面。

五、论述题

怎样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填充题

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2.民族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1.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4.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共存、共荣、共享、共赢)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并存。

1.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

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

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4.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5.只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6.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7.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矛盾)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8.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

9.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3.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

4.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土司)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原始民主)制度等。

5.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1.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

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2.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发展经济文化权利、(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3.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4.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一个原则。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包括自治机关的民族化,民主化的完善问题);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4.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

1.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身优势),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定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和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又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4.迅速大量地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

1.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

3.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和(当地民族的实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

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集约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的经济增长方式。

一、

1.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民族教育专门法)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办学形式)、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

3.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4.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等。

5.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条件)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先导)。

一、

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语言意识)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

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形成)规律、(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繁荣的)规律。

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民族本身(发展水平)和(分布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

一、

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

3.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生活条件)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4.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有形无形)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5.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阻碍)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6.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7.民族风俗习惯的(人为改革)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一、

1.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2.原始宗教是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巫术)等形式为内容的宗教,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的信仰。

3.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内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有着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外在条件。

4.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信仰)问题与(政治)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

5.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宗教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与(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

 

单项选择题

1.()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D.政治性

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的问题。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经济发展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B.族类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时期。

C.南朝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1987年

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民族

2.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的质与量的提高。

B.演进

3.民族(),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D.同化

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同化。

C.自然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

C.民族群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决定的。

B.性质

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和谐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和平与发展

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社会因素

2.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

3.现今世界上共有()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C.3000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

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D.经济利益

1.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个国家接壤。

C.14

2.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以上民族共居。

A.两个

3.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C.64%

4.我国大陆地区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B.31个

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

B.18个

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的问题上。

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2、

1.()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