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检测遗传与进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3395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综合检测遗传与进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模块综合检测遗传与进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模块综合检测遗传与进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模块综合检测遗传与进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模块综合检测遗传与进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块综合检测遗传与进化.docx

《模块综合检测遗传与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综合检测遗传与进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块综合检测遗传与进化.docx

模块综合检测遗传与进化

遗传与进化 (教师用书独具)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B.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C.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D.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解析:

选C 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时需要考虑雌蕊和雄蕊的发育状况,在花蕾期进行去雄,确保实现亲本杂交。

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需对母本去雄后套袋,雌蕊成熟后对母本授粉。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条件下得到的子代都是纯合体。

不能根据表现型判断亲本是否纯合,因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都表现相同的性状。

2.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那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  )

A.测交预期结果:

高茎,矮茎接近于1∶1

B.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测交结果:

30株高茎,34株矮茎

解析:

选A 演绎推理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再设计测交实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属于假说内容;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测交结果为:

30株高茎,34株矮茎,属于实验结果,不是演绎过程。

3.已知马的栗色和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一匹白色公马(♂)与一匹栗色母马(♀)交配,先后产生两匹白色母马(♀)(如右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A.马的白色对栗色为显性

B.马的毛色遗传为伴性遗传

C.Ⅱ1与Ⅱ2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D.三匹白马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解析:

选C 由于亲代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后代数目又较少,所以不能确定白色与栗色的显隐性关系,也不能确定马的毛色遗传为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Ⅱ1和Ⅱ2基因型相同,都是杂合体,或都是纯合体;若Ⅰ1为显性纯合体,则Ⅱ1和Ⅱ2一定为杂合体。

4.有生物学家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

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关系为A1对A2、A3显性,A2对A3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

据此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老鼠中出现多种毛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

C.不存在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

D.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2/3

解析:

选C 老鼠中出现了不同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也说明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可能是白色或黑色,不可能是黄色,因为黄色基因A1具有纯合致死的特点。

黄色老鼠(A1A3)与白色老鼠(A2A3)杂交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子代表现型及基因型分别是黄色A1A2和A1A3,白色A2A3和黑色A3A3。

两只黄色老鼠基因型可能是A1A2和A1A3,则子代中黄色(A1A2+A1A3)∶白色(A2A3)=2∶1,故黄色老鼠比例为2/3。

5.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解析:

选D A与a是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分离。

6.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色、蓝色、紫色。

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D.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

解析:

选D 根据题意可知,D和R同时存在时,表现为蓝色,D或R存在时,表现为紫色,没有D和R时,表现为白色。

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DDrr、Ddrr、ddRr、ddRR);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3/16D_rr和3/16ddR_,所占的比例为3/16+3/16=6/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3。

7.红绿色盲属X连锁隐性遗传病,高血压病属多基因遗传病。

某男子患红绿色盲和高血压病,其妻子、儿子的色觉和血压都正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男子幼年时一定患高血压病

B.该男子的精子均含红绿色盲基因

C.这两种遗传病的发生均与环境因素无关

D.经遗传咨询可评估子代患这两种遗传病的风险

解析:

选D 多基因遗传病是涉及许多个基因和许多环境因素的遗传病,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该男子幼年时不一定患高血压病;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男子的精子中若为Y染色体,则不具有红绿色盲基因;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压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咨询可为遗传病患者或遗传性异常性状表现者及其家属做出诊断,评估发病风险。

8.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现有3个装有一定数量果蝇的饲养瓶,据下表分析错误的是(相关基因用A、a表示)(  )

亲本

子代

甲瓶

直毛雌果蝇×分叉毛雄果蝇

雌雄果蝇均为直毛

乙瓶

直毛雄果蝇×分叉毛雌果蝇

雌果蝇均为直毛,雄果蝇均为分叉毛

丙瓶

直毛雌果蝇×分叉毛雄果蝇

雌雄果蝇均一半直毛,一半分叉毛

A.根据甲瓶可判断直毛为显性性状

B.乙瓶子代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

C.丙瓶子代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值为1/2

D.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饲养瓶中有蛹出现便移去所有成蝇

解析:

选B 根据甲瓶中直毛与分叉毛果蝇杂交,后代都是直毛,可判断直毛为显性性状;由于乙瓶子代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不同,说明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乙瓶子代中分叉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丙瓶中直毛雌果蝇和分叉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子代基因型是XAXa、XaXa、XAY和XaY,所以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值为1/2;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饲养瓶中有蛹出现便移去所有成蝇,否则成蝇会与子代混在一起,干扰实验。

9.控制家蚕体色的基因B(黑色)和b(淡赤色)位于第10号染色体上。

用X射线处理雌蚕,将带有B基因的第10号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获得可以鉴别雌雄性别的品系(第10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为bb的个体)。

该品系与淡赤色雄蚕杂交得到子一代,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品系雌蚕基因型为BbZW

B.子一代中黑色个体全为雄蚕

C.子一代中淡赤色个体全为雌蚕

D.子一代黑色个体的基因组成为bbZWB

解析:

选D 将带有B基因的第10号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且所获得品系的第10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为bb,因此该雌蚕的基因型为bbZWB,该品系雌蚕(bbZWB)与淡赤色雄蚕(bbZZ)杂交,后代雌蚕(bbZWB)全部为黑色,雄蚕(bbZZ)全部淡赤色。

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①标记噬菌体→②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

B.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实验失败

C.③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

D.④的结果是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解析:

选A 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标记噬菌体时,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不会导致实验失败;搅拌和离心的作用是让细菌和噬菌体分开;标记的元素不同,放射性部位不同。

11.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

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

C.f组S型肺炎双球菌的产生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解析:

选D 从图示实验过程看出,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f组加入了S菌的DNA,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而S型肺炎双球菌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a组经煮沸、d组和e组为R菌,均不能导致小鼠死亡。

12.下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

B.可单独生存,通过蛋白质遗传

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

D.可单独生存,通过RNA遗传

解析:

选A 由以上分析知,该病原体是RN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通过RNA遗传。

13.下面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DNA分子中G—C碱基对比例较高,则热稳定性较低

B.④由①②③组成,它代表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DNA复制时,⑨断裂需解旋酶,②和③连接需聚合酶

D.如果复制时⑦可脱氨为“U”,则能产生U—G碱基对

解析:

选B 由于G—C碱基对含有三个氢键,故G—C碱基对的热稳定性比A—T碱基对的热稳定性高;DNA复制时,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连接,与②和③之间的连接没有关系;G与U不能配对。

14.在DNA复制开始时,将大肠杆菌放在含低剂量3H标记的脱氧胸苷(3HdT)的培养基中,3HdT可掺入正在复制的DNA分子中,使其带有放射性标记。

几分钟后,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高剂量3HdT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收集、裂解细胞,抽取其中的DNA进行放射性自显影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可以做出的推测是(  )

A.复制起始区在高放射性区域

B.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C.DNA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

D.DNA复制方向为a→c

解析:

选C 由题干信息可知,DNA复制的前一段时间,培养基中含低剂量放射性标记,后一段时间含高剂量放射性标记,最终检测的放射性结果显示低剂量在中段,高剂量在两端,所以可推测DNA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

15.某二倍体植物细胞的2号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三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基因M    基因R, 

a链:

ATGGTCTCC…   TACCTAGAT…, 

b链:

TACCAGAGG…   ATGGATCTA…

A.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的数目最多时可有两个

B.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a、b链的分开而分离

C.基因M和基因R转录时都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

D.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密码子变为AUC

解析:

选D 当该二倍体植株为纯合子时,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4个(有丝分裂后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不是随着a、b链的分开而分离;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则基因M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而基因R以a链为模板合成mRNA;基因M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即CAG→TAG,则对应密码子由GUC→AUC。

16.下图为细胞内DNA分子上头尾衔接的三个基因组成的结构基因群。

同时且共同转录成一个mRNA,核糖体沿mRNA移动,直至合成完mRNA所编码的全部多肽。

该过程(  )

A.在原核细胞内①过程还未结束即可进行②过程

B.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都相同

C.决定①②过程开始和终止的结构存在于RNA分子上

D.①和②进行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一致

解析:

选A 图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原核细胞中这两个过程可以同时进行;图中DNA分子上有三个基因,故表达出的多肽链不止一种;决定转录过程开始和终止的结构为启动子和终止子,位于DNA分子上;转录和翻译过程碱基配对方式并不完全相同。

17.假基因是一种与功能基因(正常基因)有相似序列,但失去原有功能的基因。

下图表示真核生物体细胞内假基因形成的两种途径。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假基因与正常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差别较大

B.假基因能通过复制遗传给子代细胞或个体

C.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假基因将很快被淘汰

D.与原DNA序列相比,途径②获得的DNA序列比途径①获得的DNA序列更相似

解析:

选B 由题干及题图信息可知,假基因与正常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假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能通过复制遗传给子代细胞或个体;若假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占优势,则假基因不易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从图示可看出,通过途径②获得的假基因长度小于途径①获得的,所以与原DNA序列相比,途径①获得的DNA序列比途径②获得的DNA序列更相似。

18.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产生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此例能够表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直接控制

C.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基因数目增加

D.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解析:

选D 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基因突变;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基因结构改变,使淀粉分支酶基因不能表达,能够表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19.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辐射导致的细胞出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能够遗传给后代

B.低温诱导的细胞出现的染色体数目变异,一定能够遗传给后代

C.致癌因子诱导的细胞癌变,属于基因重组,不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D.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根尖分生区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

选D 能够传递给后代的变异一定发生在生殖细胞中,所以无论是核辐射导致的染色体结构变异,还是低温诱导产生的染色体数目变异都不一定会遗传给后代;致癌因子诱导的细胞癌变,属于基因突变;如果在分裂间期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根尖分生区细胞,就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如果在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处理就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

20.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a、B和b的遗传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其他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

D.A和a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的种类不同

解析:

选A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遗传中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与是否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无关;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他染色体上的片断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和a属于等位基因,是由于基因突变产生,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其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21.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理:

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

用卡诺氏液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

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

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解析:

选C 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不是使洋葱根尖解离;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

22.下面是患甲病(等位基因用A、a表示)和乙病(等位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系谱图,3号和8号的家庭中无乙病史。

下列叙述与该家系遗传特性不相符合的是(  )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如果只考虑甲病的遗传,12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

C.正常情况下5号个体的儿子可能患乙病,但不能肯定是否患甲病

D.如果11号与无病史的男子结婚生育,无需进行产前诊断

解析:

选B 由7、8号个体均患甲病,而11号个体不患甲病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4号个体均不患乙病,但他们所生的10号个体患乙病,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再根据题中信息“3号的家庭中无乙病史”,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果只考虑甲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的遗传,则7、8号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1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2/3Aa。

2号个体患乙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则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5号个体的儿子可能患乙病,但不能肯定是否患甲病。

7号的基因型为AaXBY,8号的基因型为AaXBXB,则11号的基因型为aaXBXB,她与无病史的男子(aaXBY)结婚,后代不会出现患者,因此,无需进行产前诊断。

23.下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过程Ⅵ是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萌发的种子

B.培育品种⑥的最简捷的途径是Ⅰ→Ⅴ

C.通过Ⅲ→Ⅵ过程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通过Ⅱ→Ⅳ过程育种最不容易达到目的

解析:

选A ⑤中ab为单倍体,没有种子,过程Ⅵ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Ⅰ→Ⅴ为杂交育种,培育品种⑥的最简捷的途径是杂交育种;Ⅲ→Ⅵ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其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Ⅱ→Ⅳ过程为诱变育种,最不容易达到目的。

24.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

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雌雄比例=1∶1,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

A.25%    B.32%

C.50%D.64%

解析:

选B 由题意可知,该种群中BB=80%,bb=20%,故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8,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2,群体随机交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故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Bb=2×0.8×0.2=32%。

25.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解析:

选C 由题意可知两岛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当岛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岛上鸟的种类也随着自然选择的进程发生变化,甲岛鸟的种类增加更多,表明环境变化更大;种群的基因库指同种生物构成的同一种群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甲岛和乙岛都有不同的鸟类,所以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不同的多个种群基因库,且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基因库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分析图中曲线可知两岛上虽说鸟的种类不同,但数量最终趋于相同。

二.非选择题(共5个题,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26.(10分)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了一系列体内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感受态R型细菌与S型细菌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图1

图2

(1)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作用,无青霉素抗性的细菌与青霉素接触,易死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在实验4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________型细菌。

(3)除了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以观察菌落特征外,据图1可知,你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区分R型和S型细菌?

__________。

(4)图2中步骤________是将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过程;S型细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DNA结合蛋白结合,其中一条链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分解,另一条链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R型细菌细胞内;C细胞经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后,产生大量的S型细菌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S型细菌的致病性与紧贴在细胞壁外侧的________(一种结构)有关,细菌此结构的有无受________控制。

(5)科学家证实生物界基因表达的基本机制是相同的。

性状的表达需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

解析:

(1)依题意可知,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作用,用青霉素处理,无青霉素抗性的细菌所产生的子代细菌因缺乏细胞壁的保护,导致细胞吸水过多,引起细胞膜过度膨胀发生破裂而死亡。

(2)在实验4中,S型细菌含有的转化因子能使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致使小鼠死亡,故在实验4中,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

(3)除了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以观察菌落特征外,还可以用注射法,通过观察小鼠的生活情况来区分R型和S型细菌。

(4)分析图2可知,步骤①是将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过程;DNA水解酶能催化DNA水解;R型细菌的外表面没有荚膜,没有致病性,而S型细菌的外表面有荚膜,有致病性,所以S型细菌的致病性与紧贴在细胞壁外侧的荚膜有关;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细菌荚膜结构的有无,受基因(或DNA)控制。

(5)性状的表达过程即为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答案:

(1)细菌细胞吸水过多,细胞膜过度膨胀发生破裂(2分) 

(2)S型和R (3)用注射法,通过观察小鼠的生活情况来区分 (4)① 核酸(或DNA)水解 荚膜 DNA(或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 (5)转录 翻译

27.(7分)油菜容易被胞囊线虫侵染造成减产,萝卜具有抗线虫病基因。

(1)自然界中,油菜与萝卜存在________,无法通过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2)科研人员以萝卜和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下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

①F1植株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不能________,因而高度不育。

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________,形成异源多倍体。

②将异源多倍体与亲本油菜杂交(回交),获得BC1。

BC1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用BC1与油菜再一次杂交,得到的BC2植株群体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

③获得的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个体差异,其原因是不同植株获得的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3)从BC2植株中筛选到胞囊线虫抗性强的个体后,使其抗性基因稳定转移到油菜染色体中并尽快排除萝卜染色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油菜和萝卜为两个物种,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通过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2)①F1植株染色体组成为ACR,因为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减数分裂时不能联会,高度不育。

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BC1是油菜(AACC)和图中异源多倍体(AACCRR)的杂交后代,所以染色体组成应该为AACCR。

由于BC1减数分裂时,A与A、C与C中的染色体可以联会,R中的染色体不能联会,随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