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口号古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2728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会口号古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运动会口号古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运动会口号古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运动会口号古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运动会口号古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会口号古文.docx

《运动会口号古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会口号古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会口号古文.docx

运动会口号古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运动会口号古文

  篇一:

精选国学文化宣传标语

  精选国学文化宣传标语

  精选国学文化宣传标语

  1、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4、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7、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8、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1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

  15、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16、《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昝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曲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台丛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佟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却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戈廖庚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殴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益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跋夹谷宰父谷梁晋楚闫法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郈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五言福百家姓终

  17、《三字经》

(一)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

  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曰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18、《三字经》

(二)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始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19、《三字经》(三)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

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

古今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

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

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己仕。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籝。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篇二:

从古至今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89条

  从古至今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89条

  一、古代中国(从先秦到1840):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

  2: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

  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9: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10: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

  12: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后汉书·陈蕃传》

  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

“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陈蕃答道:

“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

”薛勤当即反驳: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3: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

  14: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三国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公元581年1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17: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8: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9: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隋唐宋:

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20: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21: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23: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元明清:

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2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2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26: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日歌》27: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28: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29: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郑板桥《对联》

  二、近现代中国(1840-1949):

  30:

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失败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反击外来侵略,

  这句话成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先声。

  31:

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19世纪60年代起,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等人提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外,还有另外一种战争,即“商战”,中国的工商业者自此以“富国”理想的担当者步入历史。

  32:

变法自强

  甲午战争后,亡国灭种危机空前加剧。

洋务派和维新派中很多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东渐中国的趋势,于是提出该口号。

  33: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即坚持形而上的中国孔孟之道;西学为用,就是采纳形而下的西方科技之器。

这句口号为晚清社会传播西方近代文明,推进洋务改革做出很大贡献。

  34:

振兴中华

  孙中山先生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

  35:

扶清灭洋

  1898年10月,赵三多等人领导山东冠县人民举行反教会斗争之时,其所用旗帜即标“扶清灭洋”,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36: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7月,中国同盟会通过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1906年孙中山首次将其概括为: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7:

打倒帝国主义

  1922年五一节,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召开第一次劳动大会,大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此口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口号之一。

  38:

勿忘国耻

  1915年5月,袁世凯承认了卖国的“二十一条”。

全国各地商民、学生及海外华侨纷纷集会,宣传反日救亡,号召“抵制日货,勿忘国耻”。

  39:

拥护共和万岁

  来自1915年护国运动期间,昆明人民张贴的一条旨在反对复辟,拥护共和的标语。

  40:

实业救国

  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

  41:

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撰文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而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即是近代中国“民主”与“科学”两大时代主题。

  42:

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新青年》杂志提出提倡白话文,打倒文言文;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的口号。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号召将“封建文学”彻底打倒,提倡“写实文学”等。

  43:

打倒孔家店

  五四运动前夕,吴虞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吃人与礼教》等文章,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猛烈抨击了封建礼教和旧文化。

  44:

劳工神圣

  1918年11月16日,蔡元培作了《劳工神圣》的演说,鲜明提出要“认识劳工的价值”,并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45:

内除国贼,外抗强权

  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在天安门集合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46:

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

  1919年初,李大钊发出了“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的号召,五四以后,他进一步号召青年知识分子投身到劳动人民中去,通过“共同劳动”来改造中国和改造自己。

  47:

为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

  京汉铁路总工会在1923年2月4日实行全路大罢工,提出了此口号。

  48: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

他在遗嘱中说: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49:

枪杆子中出政权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指出党今后“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党对革命认识的重大进步。

  50: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28年春,毛泽东提出这句响亮的口号,从思想上、工作方法上清除“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

  5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信批评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

他引用一句老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由此,这句话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52: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53: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中共中央在《八一宣言》中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54:

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1939年,毛泽东发表了“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文章,指出:

“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

”后被概括为“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行动口号。

  55: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中,我党多次强调自力更生的原则,后来这句口号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56: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号召。

  篇三:

古文运动

  论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唐代

  起因

  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

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所谓古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所谓“骈文”,是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

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是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的文体。

骈文中虽有优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

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

骈文作为一种文体,成了文学发展的障碍。

  1,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

  2,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

  3,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骈体;发展

  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以此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

这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上的广泛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斗争浪潮,压倒了骈文,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

这一运动有其发展过程。

在骈文盛行时,已有人提出改革的要求,初唐陈子昂曾主张“复古”,是文体革新的先驱者。

其后,萧颖士、李华等继起,提出取法三代两汉的主张,为韩柳古文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中唐时期虽经安史之乱,唐朝国力衷弱,但贞元以后,社会暂时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出现了“中兴”的希望。

这样韩愈等人倡导古文运动的时机

  也就成熟了。

他们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这是古文运动的基本理论。

他们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重视写真情实感,强调要有“务去陈言”和“词必己出”的独创精神。

他们一方面亲自实践,一方面又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壮大。

  代表人物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仅有的两个唐朝人。

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

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

此外,两家的古文理论体系还包括:

  ①主张“养气”,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养,强调“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②关于学习标准,主张“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不仅重视经史,也重视屈原,司马相如等人的艺术成就,吸取他们的精英,丰富自己的写作。

③自创新意新词,不避“怪怪奇奇”,反对模仿因袭,要求“惟陈言之务去”。

  ④在重视艺术形式的同时,特别反对有文采而内容荒谬的作品。

  ⑤要求写作必须有认真的态度,不敢出以轻心、怠心、昏气、矜气。

⑥反对盲目地厚古非今,认为“古人亦人耳,夫何远哉”

  代表作品

  韩愈

  议论文:

《原道》、《师说》、《杂说》、《答李翊书》。

  叙事散文:

《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祭十二郎文》。

集本《韩昌黎集》

  柳宗元

  山水散文: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

  影响

  扭转了长期统治文坛的形式主义潮流,继承了早期散文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从而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局面,拨正了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

  宋代及宋以后的散文,其主流就是在唐代古文运动所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

  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

但也带来了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等不良风气。

尤其是以议论为诗,甚至通篇议论,把诗歌写成押韵的理论,对宋代以后的诗歌产生了不良影响。

  宋代

  起因

  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它还在继续流行。

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

石介诸人,给延续百年之久的淫靡文风以有力打击。

石介著《怪说》,猛烈抨击“杨亿之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并在《上范思远书》中呼吁“二三同志,极力排斥之,不使害于道”,矢志“学为文,必本仁义”,宁死不作淫靡文章。

但石介的创作,成就并不大。

宋朝的古文复兴,要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

发展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从宋太祖立国至真宗朝,约为10世纪70年代至11世纪初,是初发阶段,先驱者有柳开、穆修、石介以及姚铉、孙复等。

柳开首举“尊韩”的旗帜,提出重道致用、尚朴崇散、宣扬教化等主张,反对当时华靡文风。

王禹偁也主张宗经复古,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文论“文从字顺”的一面。

他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反对晚唐以来淫放颓靡诗风,并在创作上实践了自己的主张,他的诗文具有现实内容,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悦目,显示了诗文革新运动的最初成绩。

但是,他们对文学改革的倡导,在当时影响不大,而以杨亿、刘筠和钱惟演为首的西昆派华靡文风却开始泛滥。

于是继起的穆修提倡为道而学文,极力反对骈文的章句声偶。

他不顾流俗的诋毁,刻印韩柳集数百部在京师出售,以提倡韩柳文自任。

稍后的石介,在《怪说》中指名抨击杨亿“缀风月,弄花草”,“蠹伤圣人之道”。

但他们在诗文理论方面未能提出新颖切实的见解,又重道轻文,忽视文章的语言形式。

除王禹偁外,这些人的散文大都有辞涩言苦之病,创作成就都不高。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在宋仁宗朝,从11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左右,是运动形成高潮的阶段,主要代表作家先后有范仲淹、李觏、尹洙、石延年、苏舜钦、梅尧臣、宋祁、欧阳修和苏氏父子、王安石、曾巩等人。

先是范仲淹在仁宗天圣三年提出的改革时弊政纲中,主张改革文风。

天圣七年、明道二年,朝廷两次下诏申戒浮华,提倡散文。

由于朝廷表态,主张改革文风之士接踵涌现。

他们频繁往来,相互唱和,一齐向文坛积弊发起了空前有力的冲击,显示出浩大声势。

李觏要求文以经世,发挥“治物之器”的作用,反对拟古和“雕锼以为丽”。

尹洙摒弃骈文,致力写作简而有法、辞约理精的古

  文。

苏舜钦高度评价了古代设官采风的重大作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是“警时鼓众”、“补世救失”,反对以藻丽为胜,提倡“道德胜而后振”。

梅尧臣论诗强调《诗经》、《离骚》传统,重视比兴,力贬浮艳堆砌恶习,要求诗叙人情、状物态,意新语工,景与意会,达到“平淡”高境。

苏梅二人的诗风有豪放和淡远之别,但都注重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有力地打击了西昆体无病呻吟的浮艳诗风。

他们在诗文革新运动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稍后于苏、梅的欧阳修,则是这一阶段乃至整个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他在运动中的杰出作用是:

①有意把诗文革新同范仲淹领导的政治改革结合起来,使古文、诗歌和文学理论批评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从而把运动更加引向了自觉和深入。

②阐明理论,指引革新。

他的诗文理论,指导了作家的创作实践,指引着革新运动。

③改革科场积弊,罢黜四六时文。

欧阳修在嘉祐二年权知礼部贡举,严格规定应试文章必须采用平实朴素的散文,坚决贬斥险怪奇涩和空洞浮华的文风。

④大兴创作之风,努力提举后进。

欧阳修积极写出了许多优秀散文作品,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平易自然,流畅宛转,曲畅旁通地叙事、说理、抒情,从而开辟了一条散文创作的通衢大道。

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吸收了韩愈诗散文化的特点,却避免了韩诗的险怪和生僻。

他的创作在诗文革新运动中起了典范作用。

欧阳修爱惜人材,把一大批新老作家团结在周围。

特别是他推重王安石、曾巩和苏氏父子,作为诗文革新的中坚力量,鼓励他们积极创作,保证了运动继续蓬勃发展。

欧阳修采取的上述措施,作用很大,影响深广,使革新运动达到高潮,取得胜利。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从宋英宗朝至哲宗朝,约11世纪50年代至11世纪末,是运动的完成阶段,主要代表作家是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以及黄庭坚、秦观等人。

王安石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文章的内容应有关“礼教治政”,“务为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他一再痛斥“章句声病,苟尚文辞”的倾向,在诗歌方面独尊杜甫。

曾巩、苏辙、王令等人,也各自以其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在运动的深入发展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而领导这次运动取得全胜的是苏轼。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文坛领袖。

他提出诗文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号召作家要“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

但他很重视文学艺术的特征,一再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