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2bcce56b.docx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2bcce56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2bcce56b.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2bcce56b
绝密★启用前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既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兼并战争,又反对强凌弱、众暴寡、富辱贫、贵傲贱等阶级压迫,宣传不同阶级与阶层的人“兼相爱、交相利”,并要求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
这主要反映出他们
A.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B.注重引导人们重义轻利
C.提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D.希望统治者能重视民生
2.元狩六年,汉武帝一方面强迫前帝所立的诸侯王分封子弟为列侯,另一方面在立自己的三子为王时故意文饰其分封之意,从而使得分封过程颇为曲折,经过霍去病等人的三次奏请,武帝下制曰:
“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
”汉武帝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对诸侯王的素质要求高
B.汉朝同姓子弟之间的矛盾尖锐
C.当时“推恩令”正在全面实施
D.汉武帝已完全解决了王国问题
3.唐朝的中央政府实行六部制,比汉朝的十三曹整整少了七个部门。
唐太宗李世民用官非常之少,贞观年间,中央机构中的文武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000余人,这应该是历朝官员人数最少的政府了。
据此推断,唐朝
A.“小政府大作为”的执政理念
B.精简机构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C.百姓所承担的赋税徭役最轻
D.完善科举制后选拔出更多人才
4.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中说:
“这时(明朝)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和现实的关系非常密切……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市民群众娱乐和自我教育的精神食粮,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和进步文人的积极支持。
”这反映出明朝戏曲、小说的发展
A.是明代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B.获得了士绅文人的普遍支持
C.是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的结果
D.得益于市民阶层需要的推动
5.1888年,一位在九江的西方人记述道:
“洋布由于价钱便宜,似乎在这一地区正在顶替土布……近五年来数字在稳步增加,目前差不多比1884年增长了一倍。
”当时在宁波的西方人也在报告中说:
洋布“价格低廉,所以一年一年地流行起来,运入内地去的,也能迅速卖出”。
据此可知
A.近代中国的手工业已经全面破产
B.我国沿海地区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C.中国土布质量差无法与洋布竞争
D.我国一些地区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6.下图是江西理工大学某学生在微博上发布的一幅漫画,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政治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崩溃
B.清政府被迫放弃铁路国有政策
C.武昌起义后民众爱国热情日益高涨
D.民国初年铁路建设的步伐加快
7.二战期间,中国从美国获得的租借物资不及英国的5%、苏联的15%、法国的一半。
当时美国给英、苏的租借物资,货一上船,所有权即归英、苏,而给中国的租借物资即便运到中国,控制权仍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手中。
据此可知
A.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
B.贫弱的中国仍然遭受美国的侵略
C.这是美国维护自身利益的体现
D.这不利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8.
记述
出处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后来因台湾地区“台独”势力使两岸关系陷入严重困难。
《历史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3版
1991年时,台湾为了与中国(大陆,下同。
编者加)进一步接触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成为两岸交换意见的管道。
1993年台湾海基会代表辜振甫与中国海峡交流协会代表汪道涵于新加坡会面……但中国对于台湾的转变并未确实掌握,还是以传统文攻武吓的方式对付台湾,导致两岸关系缓和不久,又再度走向紧张。
《技术高级中学历史B》(台湾地区)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6月
上表为海峡两岸不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对于同一事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A.两地教科书都能准确记述历史事件
B.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的真相
C.政治立场不同导致历史叙述有差异
D.历史事件的探讨很难有定论
9.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罗马人发展的最终的法律观念也就是自然法的观念……虽然法律专家们并不认为自然法无形中对罗马民法起了限制作用,但他们确实把它看作是人类立法应该遵循的楷模。
这一基本原则是罗马的一个伟大的贡献,至今仍在起作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罗马法
A.许多原则和制度被近代采用
B.为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立法技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D.自然法观念对后世影响巨大
10.“认为没有中央集权制国家,就无法行使社会职能,是荒谬的;认为行政和管理是神秘的事情,是高不可攀的职务,只能委托给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即国家寄生虫、俸高禄厚的势利小人和闲职人员,是荒谬的。
”据此可直接得出巴黎公社委员们坚持的基本治国原则是
A.分权和自治
B.民主与监督
C.分权与制衡
D.民主与专制
11.卢梭在《论语言的起源》中指出:
“人类最初的生活不是推理,而是感受,所以最原始的语词是情感逼压出来的叫喊,最原始的语言一定像歌声一般,充满激情的想象,因而是诗人的语言,而不是几何学家的语言。
”这反映出卢梭思想具有哪一特点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12.《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的作者福尔索姆指出,他(罗斯福)的道德品质很成问题,他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他的政策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
这一评价
A.完全不符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
B.是对罗斯福新政的辩证认识
C.折射出罗斯福新政的某些缺憾
D.说明作者坚持计划经济模式
评卷人
得分
二、新添加的题型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27日,孙中山开始在广州国立高等学堂讲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思想主体部分较为全面系统的表述,也是其人口思想体现最为集中的地方。
在演讲中,他以进化论为依据,不仅概括了人口的增减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存亡,而且呼吁中国要增加人口。
他不仅不同意当时中国人口太多的观点,而且还将人口作为避免亡国灭种的最有效的武器,他最为担心的是中国人口为外国列强优势人口所“消化”。
——王永恒《论孙中山的人口思想》
材料二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57%,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0年,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33.59%减至16.60%。
中国人口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
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
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据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人口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今中国鼓励人口增长的历史背景。
14.【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开皇三年,(隋文帝)命苏威、牛弘等进行修订并制成《开皇律》十二篇。
《开皇律》在改订过程中,废除了一些酷刑,如枭首、宫刑等;减省了一些刑律,减去死罪81条,流罪154条,徒、杖等千余条,只留500条刑律。
完善“八议”“官当”制度,主要表现在使封建贵族官僚享有“例减”“听赎”等特权。
“例减”主要指七品以上官吏,犯罪皆减一等;“听赎”指九品以上官吏犯罪可以铜赎罪。
《开皇律》法行宽平的原则适应了新王朝建立之初世望宽平、人心思稳的政治需要。
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下诏说:
“兵士军人,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罕苞桑,恒为流寓之人,竟无乡里之号。
朕甚愍之。
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
”改变了过去兵民分治的现象,完成了“兵农合一”的过程。
隋文帝在府兵统率方面,沿用“魏、周十二大将军之遗制”,设置十二卫,每卫置大将军,总隶于皇帝。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隋朝在法律与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隋朝在法律与军事方面的改革。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三、论述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个制度要能够有效运转和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与它自身的社会的基础相适应。
这样的社会基础又与社会文化和人群有关。
什么样的人群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社会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制度,因为社会条件决定制度,而不是制度决定社会条件。
当然,社会条件与制度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社会条件对国家制度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同一种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在A时期,它可能是一个好制度,但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形势的变化,到了B时期,它如果不随之调整,就有可能走向反面。
——摘自冯钺《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
结合材料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制度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1.C
【解析】材料反映了该学派既反对兼并战争,又反对等阶级压迫,宣传不同阶级与阶层的人“兼相爱、交相利”,并要求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
结合所学可知该学派是墨家,这些主张体现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故C项正确。
墨家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故A项错误。
重义轻利是儒家学派的主张,故B项错误。
重视民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C
【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一方面强迫前帝所立的诸侯王分封子弟为列侯”可知汉武帝正在实施“推恩令”。
“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其目的是削弱王国的力量,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A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汉朝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而不是汉朝同姓子弟之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
此时汉武帝还未完全解决王国问题,故D项错误。
3.B
【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唐朝时期政府机构及文武官员均大幅减少,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故答案为B项。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4.D
【解析】根据材料“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市民群众娱乐和自我教育的精神食粮”可知明朝戏曲、小说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市民阶层需要的推动,故D项正确。
文学源于生活,所以戏曲、小说是明代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文学又高于生活,故A项“真实反映”说法错误。
B项获得了士绅文人的普遍支持说法错误,故B排除。
C项农耕经济的高度发达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排除。
点睛:
文学来源于生活,因为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阐述和揭示;文学高于生活,因为文学作品的内容并不是指生活中具体的某个人或者某件事,但是却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
总而言之,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来自社会生活,却又不同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5.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洋布的大量输入冲击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说明我国一些地区的自然经济正在走向解体。
故答案为D项。
A项说法绝对,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的棉纺织业受到洋布大量输入的冲击,排除;材料没有对洋布和土布的质量进行比较,排除C项。
点睛: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中的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以男耕女织相结合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结构开始走向瓦解,即:
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
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6.A
【解析】根据图中文字“湘、鄂、川、粤各省兴起‘保路运动’”可知这是清末保路运动。
根据所学可知保路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统治,而且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崩溃。
故C项错误,A项正确。
保路运动发生后,清政府大肆派兵屠杀保路人士,没有放弃铁路国有政策,故B项错误。
D项与漫画无关,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7.C
【解析】中国从美国获得的租借物资较少,以及美国对租借给中国的物资不愿放弃控制权,均是从美国利益出发作出的举措,是美国维护自身利益的体现。
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8.C
【解析】
材料“后来因台湾地区“台独”势力使两岸关系陷入严重困难”出自大陆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一》;材料“但中国对于台湾的转变并未确实掌握,还是以传统文攻武吓的方式对付台湾,导致两岸关系缓和不久,又再度走向紧张。
”出自台湾《技术高级中学历史B》。
由此可知政治立场不同导致历史叙述有差异,故C项正确。
ABD三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
9.D
【解析】自然法不是一定的法律条文,属于法律理念,材料中“法律观念也就是自然法的观念……确实把它看作是人类立法应该遵循的楷模”说明罗马法理念影响后世,D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制度信息,A错误;行为规范不符合罗马法自然法,B错误;立法技术不符合题意,C错误。
10.A
【解析】材料“认为没有中央集权制国家……是荒谬的……只能委托给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即国家寄生虫、俸高禄厚的势利小人和闲职人员,是荒谬的。
”说明了巴黎公社委员们反对集权,主张分权;主张自治,故A项正确。
监督、分权与制衡、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D三项排除。
11.A
【解析】根据材料“不是推理,而是感受”“情感逼压出来的叫喊”“充满激情的想象”可知这是浪漫主义的特点。
浪漫主义的特点是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歌颂人的本能,深入发掘人的感情世界,体现对理想主义的追求。
故A项正确。
现实主义以揭露社会现实为主要特点,故B项错误。
现代主义以反传统、反理性为主要特点,故C项错误。
古典主义以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特点,故D项错误。
12.C
【解析】
根据材料“他(罗斯福)的道德品质很成问题,他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他的政策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
”可知福尔索姆主要是强调罗斯福时期的高昂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财政支出扩大,政治投机等,这折射出罗斯福新政的某些缺憾,故C项正确。
福尔索姆指出了罗斯福新政的某些局限性,故A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
从上述材料不能得出作者坚持计划经济模式的结论,故D项错误。
点睛:
对和课本内容关系不大或者观点相左的纯材料式选择题题,要敢于思考和分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合理的推导。
13.
(1)人口思想:
人口是关系国家、民族存亡的巨大力量;中国人口不增甚至减少,有亡国灭种的危害。
评价积极:
孙中山的观点基于抵御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机的社会现实,体现了孙中山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忧虑;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局限:
未认识到民族的延续强盛依靠的是综合国力,而非建立在人口数量增加这个单一标准上(或未能科学、辩证认识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变化:
由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鼓励人口增长。
背景:
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老龄化问题突出;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在演讲中,他以进化论为依据,不仅概括了人口的增减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存亡,而且呼吁中国要增加人口。
他不仅不同意当时中国人口太多的观点,而且还将人口作为避免亡国灭种的最有效的武器”可知孙中山的人口思想:
人口是关系国家、民族存亡的巨大力量;中国人口不增甚至减少,有亡国灭种的危害。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从近代的民族危机、孙中山思想的进步性及局限性方面来评价孙中山的人口思想。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
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概括新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即由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鼓励人口增长。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2010年,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33.59%减至16.60%。
……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
”可知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
根据所学可知老龄化问题突出。
点睛:
解答开放型试题的“四步曲”:
1、审清题意。
仔细阅读,抓住关键词,弄清题目所提的问题,明确试题要求。
2、回归教材。
把从材料和问题中获得的有效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找出相关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联系教材,找到答题的依据。
3、注意发散思维,做到多角度分析。
4、理清思路,准确作答。
14.制定《开皇律》,废除一些酷刑,减省刑律;律法中对于官员犯罪网开一面;完善府兵制,实现兵农合一;沿用前朝府兵统率法,设置十二大将军并隶属于皇帝。
(任答3点即可,但需要包含两方面)
(2)制定《开皇律》适应了新王朝稳定人心,巩固统治的需要,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地主阶级的利益,导致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隋朝在府兵制上的改革,使府兵制与均田制进一步结合起来,同时将府兵统率权集中于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解析】
(1)根据材料“开皇三年,(隋文帝)命苏威、牛弘等进行修订并制成《开皇律》十二篇。
《开皇律》在改订过程中,废除了一些酷刑,如枭首、宫刑等;减省了一些刑律”可知制定《开皇律》,废除一些酷刑,减省刑律;根据材料“主要表现在使封建贵族官僚享有‘例减’‘听赎’等特权”可知律法中对于官员犯罪网开一面;根据材料“改变了过去兵民分治的现象,完成了‘兵农合一’的过程。
”可知完善府兵制,实现兵农合一;根据材料“隋文帝在府兵统率方面,沿用“魏、周十二大将军之遗制”,设置十二卫,每卫置大将军,总隶于皇帝。
”可知沿用前朝府兵统率法,设置十二大将军并隶属于皇帝。
(2)根据材料“《开皇律》法行宽平的原则适应了新王朝建立之初世望宽平、人心思稳的政治需要。
”可知制定《开皇律》适应了新王朝稳定人心,巩固统治的需要。
根据材料“完善‘八议’‘官当’制度,主要表现在使封建贵族官僚享有‘例减’‘听赎’等特权。
”可知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地主阶级的利益,导致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在府兵制上的改革,使府兵制与均田制进一步结合起来,同时将府兵统率权集中于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15.示例一论题:
政治制度是社会条件的产物。
阐述:
在世界古代史上,希腊山多地狭、岛屿港湾多的地理环境,工商航海发达的经济状况,小国寡民的政治现实,可资借鉴的亚非文明等条件共同涵养了希腊民主制度;在世界近代史上,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由于本国社会条件不同,结果建立了不同的资本主义代议制,如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示例二论题:
社会条件与政治制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阐述: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89年建立起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后,英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后来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德国统一前,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德国经济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