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5个专题104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4175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5个专题10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5个专题10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5个专题10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5个专题10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5个专题10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5个专题104页.docx

《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5个专题10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5个专题104页.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5个专题104页.docx

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5个专题104页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直线运动

专题2.相互作用

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4.曲线运动

专题5.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

专题6.机械能

专题7.静电场

专题8.恒定电流

专题9.磁场

专题10.电磁感应

专题11.交变电流

专题12.光学

专题13.原子物理

专题14.动量专题

专题15.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

直线运动

14.[2014·新课标Ⅱ卷]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14.A [解析]vt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正确,C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来表示,乙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B错误;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则甲、乙的加速度均减小,D错误.

14.[2014·全国卷]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  )                 

A.x=3mB.x=8m

C.x=9mD.x=14m

14.B [解析]本题考查vt图像.vt图像与x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即位移为s1-s2=3m,由于初始坐标是5m,所以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x=3m+5m=8m,因此B正确.

(2014上海)8.在离地高h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她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

,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A)

(B)

(C)

(D)

[答案]A

13.[2014·广东卷]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

A.第1s内和第3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第3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相同

C.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D.0~2s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13.B [解析]0~3s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选项A错误;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3s内和第4s内图像斜率相同,故加速度相同,选项B正确;vt图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1s内和第4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错误;第3s内和第4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0~2s和0~4s内位移相同,但时间不同,故平均速度不相等,选项D错误.

5.[2014·江苏卷]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A           B

    C           D

5.A [解析]设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1,则由运动学公式得2a1x=v2,由此可知选项C、D错误;设刹车时汽车的位移为x0,速度为v0,其后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减速过程有v2-v=2a2(x-x0),这里的v=2a1x0,x>x0,则v2=2a1x0+2a2(x-x0)=2(a1-a2)x0+2a2x,即v=(x>x0,a2<0).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

15.[2014·山东卷]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  )

A.t1

B.t2

C.t3

D.t4

15.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图像.速度图像中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t1时刻速度为正,加速度也为正,合外力与速度同向;t2时刻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合外力与速度反向;t3时刻速度为负,加速度也为负,合外力与速度同向;t4时刻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合外力与速度反向.选项A、C正确.

1.[2014·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  )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1.D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应用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速度的正负代表了运动的方向,A错误;图线的斜率代表了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B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代表了物体的位移,C错误,D正确.

22.[2014·全国卷]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9.80m/s2.

单位:

cm     

x1

x2

x3

x4

h

s

10.76

15.05

19.34

23.65

48.00

80.00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物块的加速度a=_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22.

(1)4.30(填“4.29”或“4.31”同样给分) 

(2)物块加速度小于g=5.88m/s2(或:

物块加速度小于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

(1)根据逐差法求出加速度

a==4.30m/s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gsinθ=g=5.88m/s2,由于a<a′,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

相互作用

14.[2014·广东卷]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14.A [解析]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所以M处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N处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与支持力垂直,故选项C、D错误.

14.[2014·山东卷]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  )

A.F1不变,F2变大

B.F1不变,F2变小

C.F1变大,F2变大

D.F1变小,F2变小

14.A [解析]本题考查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在轻绳被剪短前后,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木板所受的合力都为零,即F1=0N.因两根轻绳等长,且悬挂点等高,故两根轻绳对木板的拉力相等,均为F2.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竖直方向平衡方程:

2F2cosθ=G,轻绳剪去一段后,θ增大,cosθ减小,故F2变大.选项A正确.

   

14.[2014·浙江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

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C.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

D.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

14.B [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等知识.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有关,选项A错误;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选项B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也可以互成一定的夹角,选项C错误;动摩擦因数描述相互接触物体间的粗糙程度,与材料有关,选项D错误.

[2014·重庆卷]

(2)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根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PQ).

题6图3

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cm处(标记为C点)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QC的拉力大小TP和T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点到C点的距离增加10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P、TQ与绳长PC的关系曲线如题6图4所示.由实验可知:

题6图4

①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点与P点的距离为________cm,该曲线为________(选填“TP”或“TQ”)的曲线.

②在重物从P移到Q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________(选填“P”或“Q”)点所在的立柱.

③在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T0=________N,它与L、D、m和重力加速度g的关系为T0=________.

[答案]

(2)①60(56~64之间的值均可) TP ②Q

③4.30(4.25~4.35之间的值均可) 

[解析]

(2)①从曲线Ⅱ可读出,拉力最大时C点与P点的距离为60cm左右,对绳子的结点进行受力如图所示,重物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有TPsinα=TQsinβ,当结点偏向左边时,α接近零度,sinαTQ,故可推断曲线Ⅱ为TP的曲线,曲线Ⅰ为TQ的曲线.

②通过①的分析结果和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受到最大拉力的是Q点所在的立柱.

③曲线Ⅰ、Ⅱ相交处,TP=TQ=T0,根据力的正交分解,可列方程如下,T0sinα=T0sinβ,得α=β,T0cosα+T0cosβ=mg,对绳子,设左边长度为l1,由几何关系有l1sinα+(L-l1)sinβ=D,以上方程解得T0=.

21.[2014·浙江卷]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第21题图1

钩码数

1

2

3

4

LA/cm

15.71

19.71

23.66

27.76

LB/cm

29.96

35.76

41.51

47.36

第21题表1

(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A和LB如表1.用表1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N/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由表Ⅰ数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第21题图2

21.[答案]

(1)(15.95~16.05)cm,有效数字位数正确

(2)(12.2~12.8)N/m 能

[解析]

(1)由图2可知刻度尺能精确到0.1cm,读数时需要往后估读一位.故指针示数为16.00±0.05cm.

(2)由表1中数据可知每挂一个钩码,弹簧Ⅰ的平均伸长量Δx1≈4cm,弹簧Ⅱ的总平均伸长量Δx2≈5.80cm,根据胡克定律可求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12.5N/m,同理也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图(a)

23.(10分)[2014·新课标Ⅱ卷]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