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139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docx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docx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

  工商业的兴起

  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描述了人类社会经历了史前时代、农耕文明时代的历程后进入的第三个历史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历史。

本单元分别从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的变化、世界开始形成一体和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等方面阐述了农业文明走向解体、人类新时代的到来。

在此基础上,指出明清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课“工商业的兴起”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角度,叙述了14~16世纪西欧工商业兴起的历程。

手工工场的出现,是从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开始;手工工场出现以后促使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阶级。

  “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首先概述了由于商业的发展,手工作坊发展到手工工场;然后说明手工工场的特点是规模大、分工合作、生产效率高,并进一步指出手工工场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此外,还着重指出西欧手工工场的范围,以说明手工工场的出现只是工业文明的曙光,整个西欧还处于农业时代。

手工工场时期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准备阶段。

  教材还运用一些图片,再现了中国明清时期出现的手工工场的生产情景。

  ●课程标准

  -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图文资料,了解手工工场的生产情况,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促使西欧工商业的兴起。

  通过观察、思考,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社会从此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

  尝试收集有关西欧与中国手工工场的某方面事例,分析说明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资料说出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不同,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能说出工商业兴起后出现的新阶层及其他们产生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面对新的情景,进行历史性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读第五单元的单元篇章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汇报小组合作中在单元篇章页的文字和图片中发现的信息。

如:

左图为新航路开辟时正在海上航行的一艘帆船,右上图为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右下图为拿破仑骑在战马上的英姿。

教师再提纲挈领地从全球的视野整体把握14~18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工业文明兴起于欧洲,包括物质文明的“工商业的兴起”、精神文明的“冲破思想的牢笼”、“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政治文明的“资产阶级革命:

新体制的创立”;中国在农耕文明的轨道上运行,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面临巨大的挑战。

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课课题“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前两个历史阶段,是哪两个阶段?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二、手工作坊向手工工场的转变

  ●比一比:

  1、手工作坊主自己纺线织布,家里人帮忙;人手不够的时候,还会收一名学徒,或者请两名妇女来帮忙。

  2、手工工场阶段,买了200架织机,雇佣1000多名工人,按日付给工人工资,自己不再亲自参加生产,集中精力管理生产和销售产品。

  3、结合P4图5-1和5-2与材料说说手工作坊与手工工场相比有哪些区别?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所有者

  劳动者

  生产方式

  ①手工作坊学徒不领取工资,依附于师傅即作坊主;而手工工场的工人是人身独立的,靠出卖劳动力来换取工资。

②作坊主进行全过程生产,手工工场主基本不参加生产劳动。

③手工工场生产的效率高、产品质量好。

最大不同是手工工场主与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它的出现预示着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找一找:

  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上百人,排列成长行,附近又一室,少女二百人,纱绩辛且勤……户外又一室,贫儿一百五,列坐捡细毛。

……又有一广厅,五十修剪工……又有八十人,将呢加浆洗。

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施。

……

  从以上这首歌谣中,你能发现手工工场哪些特点?

  三、手工工场的特点

  1、规模大、不仅雇佣男工,还雇佣女工和童工;分工合作3、同时期中国的手工工场

  ●说一说:

读P5图5-3假如你是明清时,景德镇瓷器制作工场的一个工人,请你向大家介绍瓷器制作的过程。

听了工人的介绍后,你有什么感想?

  2、生产工人多、分工具体、场地较大

  ●比一比

  把班级同学分两大组尝试做一件同样的手工,一组同学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一组同学分别独立完成,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组工作的效率高。

  四、手工工场对生产生活的促进

  说一说:

读书P5-6的文字、阅读卡及图表,说一说手工工场对生产生活有哪些促进作用。

  五、西欧还是农业社会辨一辨你认为,14-----16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了工业社会了吗?

为什么?

  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生产力变化: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六、课堂小结:

  由于商业的发展,手工作坊发展到手工工场;手工工场的特点是规模大、分工合作、生产效率高,手工工场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要注意西欧手工工场的范围,手工工场的出现只是工业文明的曙光,整个西欧还处于农业时代。

手工工场时期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准备阶段。

  七、布置作业:

  作业本

  .课后自我测评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商人的地位变了

  ●课程标准

  —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

  分析富格尔家族来说明商人地位的提高。

  了解伊丽莎白女王的利商政策,理解利商政策的影响。

  了解贵族没落的情况。

  理解新的社会阶层的诞生:

手工工场主和手工工场工人。

  ●结构分析

  从商人的经营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贵族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农民角色的转变,描述了工商业的兴起改变了国家的经济政策、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

说明了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变革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阶层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温故上一节我们学习的手工工场的产生、作用。

提问:

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当时社会有哪些变化?

  二、新

  1、活动:

  2、探究:

从富格尔的信中你读出了什么?

  3、探究:

找出伊利莎白女王采取的利商政策。

提问:

假如你是当时英国一位商人,你对女王的措施抱何种态度,为什么?

  你觉得你们地位的改变对社会发展有作用吗?

  4、活动:

指导学生看阅读卡“没落的贵族”,说说贵族阶层发生的变化。

  5、拓展:

哥伦布和莎士比亚都生活在15、16世纪的欧洲,他们关于金钱,都发表过自己的观点:

哥伦布: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

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的所需的一切。

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莎士比亚:

金子!

闪闪发光的金子!

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癫痫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容会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

  看过两个人的话后,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哥伦布和莎士比亚对金子的态度是一样的吗?

是褒还是贬?

  §你认为“金子”在那个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那个社会,从国家到个人,都追求“金子”,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6、三、小结:

  三、探究分析

  1、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生产力变化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2、商人的地位变了:

  生产关系变化作坊主——富商——

  失地农民——雇佣工人——

  3、活动:

阅读民谣,从这个民谣中,你能感受到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4、探究:

手工工场出现后,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

  5、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随着手工工场的出现以及工商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两个新的阶层:

经营手工工场的商人与手工工场工人,改变了两个旧的阶层:

贵族与农民四、板书设计:

  作坊主——富商——

  失地农民——雇佣工人——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1-4页的第6、8、10、11、12、16题。

  .课堂上做第12、16题并作讲解。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

  -4列举历史上的有关言论,体会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2-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教材分析

  “近代科学的诞生”是上一课时内容的延续,本课题以培根、哥白尼、布鲁诺、牛顿为代表,阐述了这一时期人类在认识自然方面的系列突破,让学生知道近代科学的诞生对解除宗教蒙昧以及重新塑造人们世界观、价值观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在本课时的教学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了解科学史上代表人物的理论贡献,感受近代科学的诞生对欧洲中世纪思想产生的冲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列举科学史上代表人物的理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利用书籍、网络、媒体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辨证分析历史上有关人地关系的言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哥白尼、布鲁诺、牛顿事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史上代表人物的有关言论,进一步体会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向学生传播科学思想,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图片和史料

  教学过程

  闪亮登场活动设计,展示图像5-18、19、20、17、16等其他当时科学家。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总体上对当时近代科学家的认识,认识他们是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成功引入本课课题

  提问:

猜猜看他们都是谁?

并用一句话说出他们的最大贡献。

  新课教学

  思维碰撞组织学生结合书本资料就“知识就是力量”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以点带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总结:

种观点强调人地关系中人的主导地位;第二种观点强调人地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

种观点是人们从畏惧大自然的年代中觉醒,开始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就其产生的时代来说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但是随着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人类滥用自己的知识,盲目开发、破坏自然,给人类乃至整个地球上的生灵带来诸多的灾难,由此人们开始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对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人物追忆展示资料或播放科教片,让学生比较托勒密、哥白尼以及布鲁诺的思想,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总结:

人类的科学探索是顺序渐进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有时要以生命为代价的。

尽管宗教裁判所对科学家凶残迫害,但真理是压不垮的。

  疑难解答组织学生讨论“我们知道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但人们给哥白尼的学说以很高的评价,这是为什么?

从中突破难点。

新课标网

  承转:

哥白尼的日心说传播开来,引起更多科学家认真的思考,带动了更多科学巨人的出现。

牛顿就是在哥白尼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下面请听关于牛顿的故事。

一学生讲故事

  提问:

同学们,牛顿的成功告诉了我们什么?

  总结:

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他会告诉你:

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

---------牛顿

  活动: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说说近代科学的作用?

  风采展示任选上述一人,为他设计一张名片。

  总结升华:

人类的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