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技术复习题.docx
《制造技术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技术复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造技术复习题
制造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40分)
1.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2.工序集中就是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每道工序加工内容(较多)。
3.切削加工一般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四个阶段。
4.加工表面质量包括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和(表层)的物理、力学性能两个方面内容。
5.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6.根据生产纲领的数量和尺寸,生产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7.按照作用不同,常把基准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8.机床夹具一般由(定位原件)或装置、(夹紧装置)、对刀或导向元件、联接元件、其它装置或元件、(夹具体)等部分组成。
9.切削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是:
(先基面后其他)、划分加工阶段、(先主后次)、(先面后孔)以及安排加工顺序时还要考虑车间设备情况。
10.在机械产品制造时,将(原材料或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11.工艺过程是指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之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12.工艺过程就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
每个工序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13.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该成品的生产纲领。
14.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
15.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是:
所制订的工艺规程应保证能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最高的生产率)、(最低的成本)、可靠的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16.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称为加工精度。
17.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
18.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
(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道具法)、主动测量法和自动控制法。
19.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
(刀尖轨迹法)、(成形法)、(仿形法)和(展成法)。
20.常用的毛坯主要有:
(轧制件)、(铸件)、(锻件)、(焊接件)和其它毛坯。
21.经济精度是在正常加工条件下,即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情况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22.工序分散就是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内进行,每道工序加工内容(很少)。
23.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
(经验估计法)、(查表修正法)和(分析计算法)三种。
24.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联系)且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尺寸形成的(封闭尺寸图形),称为尺寸链。
25.完成一个工件一道工序的时间定额一般由(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及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组成。
26.轴类零件在机器中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件)、传递(运动)和(扭矩)。
27.根据结构形状,轴类零件可分为(光滑轴)、(阶梯轴)、(空心轴)和(异形轴)。
28.在机械加工时,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29.工艺系统各环节中存在的各种误差称为(原始误差)。
30.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采用了(近似的)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廓)所产生的误差。
3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是指(机床)、(夹具)、(刀具)本身在制造时所产生的误差、使用中的调整误差和磨损误差及工件的(定位误差)。
32.根据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联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
33.把(零件)和(部件)进一步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称为总装配。
34.工件(定位)、(夹紧)的过程合称为装夹。
35.用六个合理布置的定位(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就可使工件的(位置)完全确定,此称为工件定位的“六点定则”。
36.工件的定位有:
(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和(过定位)三种形式。
37.工件以内孔定位时,常用的称为元件有:
(定位销)、(定位心轴)和(圆锥销)。
38.工件以外圆定位时,常用的称为元件有:
(V形架)、(定位套)和(半圆套)。
39.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定位时、定位基准就是(工件上)直接与(机床或夹具)的定位元件相接处的点、线、面。
40.精基准的选择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有:
(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原则)和(自为基准原则)。
41.装夹是工件在加工前,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获得(正确的固定位置)的过程,它包括(工件的定位)和(工件的夹紧)两部分内容。
42.工时定额是完成某一(工序)或(产品)所规定的时间。
二、单选题
1.车床刀架的横向运动方向与车床回转轴线不垂直,车出的工件将呈现出(D)。
A.腰鼓形和锥度。
B.腰鼓形 C.锥度 D.端面中凸形
2.加工一淬火钢的外圆,其加工顺序为(A)。
A.车削-淬火-磨削 B.车削-磨削-淬火
C.淬火-车削-磨削 D.车削-淬火-车削
3.车削螺纹时,产生螺距误差、影响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
(A)主轴回转精度(B)导轨误差
(C)传动链误差(D)测量误差
4.在大量生产零件时,为了提高机械加工效率,通常加工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为(B)
(A)试切法(B)调整法
(C)成形运动法(D)划线找正安装法
5.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安排零件表面加工顺序时,要“基准先行”的目的是(D)
(A)避免孔加工时轴线偏斜(B)避免加工表面产生加工硬化
(C)消除工件残余应力(D)使后续工序有精确的定位基面
6.粗基准是指(A)。
A.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作定位基准 B.已加工表面作定位基准
C.粗加工的的定位基准 D.精加工时的定位基准
7.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组成的基本单元是(B)。
A.工步 B.工序 C.安装 D.走刀
8.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是属于:
(A)C
A.精基准 B.粗基准 C.辅助基准 D.自为基准
9.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加工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称为(C)。
A.工步 B.工位 C.工序 D.安装
10.在安排零件的切削加工工序时,常遵循的原则是:
(A)。
A.先加工基准面,后加工其它表面 B.先加工加工其它表面,后加工基准面
C.先精加工,后粗加工 D.先安排次要表面的加工,穿插加工主要表面
11.精基准是用下列哪一种表面作定位基准的?
(C)D
A.精度最高的表面 B.粗糙度值最低的表面
C.已经加工过的表面 D.未加工的表面
12.在每一工序中确定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A)。
231B
A.设计基准 B.工序基准 C.定位基准 D.测量基准
13.工步是指(B)。
A.在一次装夹过程中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
B.使用相同的刀具对同一个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
C.使用不同刀具对同一个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
D.使用同一刀具对不同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
14. 定位基准是指(C)。
A.机床上的某些点、线、面 B.夹具上的某些点、线、面
C.工件上的某些点、线、面 D.刀具上的某些点、线、面
15.淬火一般安排在(C)。
A.毛坯制造之后 B.粗加工之后 C.半精加工之后 D.精加工之后
16.安装时,一般先定位后夹紧,而在(A)上安装工件时,定位与夹紧同时进行。
A.三爪卡盘 B.四爪卡盘 C.花盘 D.三爪卡盘和四爪卡盘
17. 在普通车床两顶尖上加工细长光轴,加工后发现有鼓形误差(中间部分直径大,两端部分直径小),其主要原因是(B)。
C
A.刀架刚度不足 B.工件刚度不足 C.两顶尖刚度不足 D.纵向导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
18. 加工零件时,选择精基准的原则是:
基准重合和(A)
A.基准同一 B.余量最小 C.先面后孔 D.先粗后精
19.加工铸铁时,产生表面粗糙度主要原因是残留面积和(D)等因素引起。
(A)塑性变形(B)塑性变形和积屑瘤
(C)积屑瘤(D)切屑崩碎
20.工件在安装定位时,根据加工技术要求实际限制的自由度数少于六个,且不能满足加工要求,这种情况称为(A)。
(A)欠定位(B)部分定位
(C)完全定位(D)重复定位
三、判断题
1.试切法加工工件,可用于大批大量生产。
(×)
2.工序分散便于利用自动机床、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进行加工。
(×)
3.粗基准通常可以多次选用。
(×)
4.当基准统一时,就不会存在基准不重合问题。
(×)
5.滚齿法适于加工内齿轮和多联齿轮的齿形。
()
6.在一道工序中只能有一次安装。
(×)
7.加工高精度表面时所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
8.箱体零件加工时,先加工孔,后加工平面是机械加工顺序安排的规律。
(×)
9.几个定位元件重复限制同一个自由度的定位是过定位。
(√)
10.加工原理误差一定会产生加工误差。
(√)
11.延长工作时间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方法。
(×)
1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零件结构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
13.为了保证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为定位粗基准。
(×)
14.由于粗加工对精度要求不高,所以粗基准可多次使用。
(×)
15.带状切屑容易刮伤工件表面,所以不是理想的加工状态,精车时应避免产生带状切屑,而希望产生挤裂切屑。
(×)
16.加工原理误差在加工过程中可以消除。
(×)
17.工件安装时被约束的自由度数少于六个就是不完全定位。
(×)
18.工件有两个以上表面参与定位称为过定位。
(×)
19.精加工时使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
20.车削时为获得高的表面质量应采用中速切削。
(×)
21.复映误差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22.单件、小批生产多采用工序集中原则。
(×)
23.为保证加工要求不允许出现欠定位。
(√)
24.加工高精度表面时所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
25.粗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定位基准面称为粗基准面。
(×)
26.工件安装时被约束的自由度数少于六个就是不完全定位。
(×)
27.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工件要正确定位就必须完全约束其六个自由度。
(×)
28.零件表面的最终加工就是精加工。
(×)
29.过定位是指工件被约束的自由度数超过了六个。
(×)
30.粗基准在一个方向上只使用一次。
(√)
31.工件在机床上的安装一般经过定位和夹紧两个过程。
(√)
32.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
33.采用已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面,称为精基准面。
(√)
34.工件夹紧后即实现了完全定位。
(×)
35.采用机床夹具装夹工件,工件的加工表面与定位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主要由夹具来保证。
(×)
36.工件在加工前,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获得正确而固定位置的过程称为安装。
(√)
37.粗加工所用的定位基准称粗基准,精加工所用的定位基准为精基准。
(×)
38.车床主轴的径向跳动不影响加工轴的圆度误差。
(×)
39.一个工序中只能包含一个安装。
(×)
四、释名词解
1.不完全定位:
工件被限制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能满足加工技术要求的定位形式
2.完全定位:
用六个合理布置的定位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完全确定的定位形式
3.浮动支承:
在工件定位过程中,能随工件定位基准面的变化而自动与之适应的多点接触的浮动支承,其作用仍相当于一个定位支承点
4.辅助支承:
在工件定位时,不限制工件自由度、用于辅助定位的支承
5.尺寸精度:
实际尺寸变化所达到的标准公差的等级范围
6.六点定位原则:
若要确定工件在某坐标方向上的位置,则只需用一个定位支承点限制工件在该方向上的一个自由度,用六个合理布置的定位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就可以使工件的位置完全确定,此称为工件定位的“六点定则”
7.基准不重合误差:
由于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而使工件尺寸产生的加工误差
8.基准位移误差:
由于定位副制造误差和配合间隙的存在,而引起工件的定位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产生了位置变动,从而使工件产生的加工误差
五、计算题
1、如下图所示轴套零件的轴向尺寸,其外圆、内孔及端面均已加工完毕。
试求:
当以B面定位钻直径为φ10mm孔时的工序尺寸A1及其偏差。
(要求画出尺寸链图、指出封闭环、增环和减环)
2.如图所示为轴套零件加工
40mm沉孔的工序参考图,其余表面均已加工,因沉孔孔深的设计基准为小孔轴线,而尺寸30
0.15mm又很难直接测量,问能否以测量孔深A来保证?
并计算A的尺寸与偏差。
3、计算如图所示齿轮内孔及键槽加工工艺过程是:
镗孔至¢39.6
,插键槽至尺寸A;热处理;磨内孔至设计尺寸¢40
。
求工序尺寸A(设热处理后内孔无胀缩)。
4. 有一小轴,毛坯为热轧棒料,大量生产的工艺路线为粗车-半精车-淬火-粗磨-精磨,外圆设计尺寸为
,已知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经济精度,试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偏差、毛坯尺寸和粗车余量,并填入表中。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
经济精度
工序尺寸及偏差
精磨
0.1
0.013,h6
粗磨
0.4
0.033,h8
精车
1.1
0.084,h10
粗车
0.21,h12
毛坯尺寸
4(总余量)
5.图示为一带键槽的齿轮孔,孔淬火后需磨削,故键槽深度的最终尺寸L=
不能直接获得,这样插键槽的尺寸只能作为加工中的工序尺寸。
有关内孔及键槽的加工顺序为:
镗内孔至
,插键槽至尺寸A,热处理,磨内孔至
,同时间接获得尺寸L。
试确定工序尺寸A及公差。
6.一工件内孔为
。
其工艺过程为:
车内孔至
;渗碳淬火;磨内孔至
。
为了保证工件内孔表面最终渗碳层深度为0.7~1mm,求渗碳工序渗入深度t的范围,要求画出工艺尺寸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