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1161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docx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docx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欲望:

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

2.稀缺性:

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

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3.机会成本:

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市场上的机会成本。

4.生产可能性曲线:

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5.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决定。

主要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场上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等。

5.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决定的以及相互关系。

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6.实证分析:

实证经济学是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指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只用实证分析法,研究经济本身的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成因、效果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用以回答现实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或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如解决的”,为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而基本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即对某种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不作评价。

7规分析:

规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规分析有三个特点:

它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分析问题只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它得出的结论无法依据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8.均衡分析:

所谓均衡,指的是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法叫做均衡分析法。

9.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就是完全抽象掉时间的因素和经济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事物的法。

10.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

11.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

12.边际分析:

是指利用边际数量分析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法。

二、选择题

1-7BBCABDCC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资源的稀缺性?

为什么说资源的稀缺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答:

一面,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有限的经济物品总是难以满足无限产生和膨胀的人类欲望,这一矛盾就是经济学常所说的稀缺性(scarcity)。

经济学中的稀缺性需要注意两个面:

一面,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的稀缺性,即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谈论资源的多寡,它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

这种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

但是,这种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早期的原始社会,还是当今的发达社会,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

从现实来看,无论是贫穷的非洲,还是富裕的欧美,稀缺性存在于世界各地。

社会上的每个人,无论是位高权重的达官贵人,还是一贫如洗的乞丐,都要面对稀缺性,只是稀缺的容不同而已。

对于街边行乞之人,他们往往稀缺的是粮食与衣物;而对于达官贵人,他们最为稀缺的往往是时间。

磊的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道出了康熙皇帝的慨叹——人生短暂,岁月无情呀!

所以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2.什么是经济学所谓的“选择”?

它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

答:

选择就是如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主要解决以下基本问题: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由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企业和个人往往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生产了这种产品,就不能再生产那种产品,或者这种产品生产多了,那种产品就必须少生产。

因此,人们必须对生产什么产品或劳务及生产多少作出必要的选择。

(3)为谁生产。

社会实现产出以后这些产品如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2)如生产。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确定了以后,另一个重要问题随之产生,那就是如生产。

3.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容有哪些?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联系?

答:

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以下容:

1.均衡价格理论

均衡价格理论主要研究需求、供给和价格的决定,研究需求的价格弹性以及相关的价格政策的影响。

2.消费者行为理论

研究消费者如把有限的收入合理地分配于各种不同物品的消费,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同时对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需求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探讨需求规律背后的原因。

3.生产者行为理论

研究生产者如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不同物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从物质技术形态上分析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即研究生产要素投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最优化。

同时对决定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供给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探讨供给规律背后的原因。

4.成本和收益理论

从货币形态上通过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来分析生产者的最优行为原则。

假定生产者都是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他们生产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在既定的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或在既定的成本下达到产量最大。

这部分容充分运用了最大最优化分析法。

5.市场和厂商理论

市场和厂商理论是对生产者行为即厂商行为的进一步研究,把前面研究生产者行为时所忽略掉的市场因素加进来,分析不同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下的厂商行为,也就是当厂商面临不同的市场状态时,是如确定产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6.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它主要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如决定,以及从社会角度来研究分配问题及收入分配平等化的有关政策。

7.帕累托最优与市场失灵

帕累托最优提出了理想的市场机制的评判标准,论证了“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完美性。

在不减少任效用或福利的情况下,如果任生产与分配的重新安排都不能增加另外一些人的效用和福利,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它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条件,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是最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的经济体制。

4经济学的研究法主要有哪些?

答:

主要有边际分析法、最优化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规分析与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等

6.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容。

答: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机会成本原理3.边际决策原理4.激励反应原理5.比较优势原理6.“看不见的手”原理7.“看得见的手”原理8.生产率差异原理9.通货膨胀与失业短期交替关系原理10.边际收益递减原理

7.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历程。

答:

主要经历了经济学的孕育——重商主义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建立——新古典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四个阶段,具体如图如示:

 

四、计算题

答:

机会成本是10000元,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需求:

需指在一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供给:

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它反映了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和对应的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3.需求定理:

是说明某种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主要容是:

在其他因素既定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越低,其需求量越大;相反,某种商品价格越高,其需求量就越小。

3.供给定理:

是说明某钟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主要容是: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低,其供给量越小;相反,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其供给量越多。

4.需求函数:

对于某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用数学语言来说,称为函数关系。

这种函数称为需求函数。

5.供给函数:

如果把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数学的语言,即函数关系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称为供给函数。

6.均衡价格:

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通常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为商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9.供求定理:

供求定理容如下,第一,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与需求按同向变动。

需求增加,均衡价格提高,均衡产量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格降低,均衡产量减少。

第二,均衡价格与供给按反向变动,均衡产量与供给成同向变动。

供给增加,均衡价格降低,均衡产量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提高,均衡产量减少。

第三,需求与供给同时增加或减少会引起均衡产量同向变动,这时均衡价格却有提高、降低或保持不变三种可能。

10.吉芬商品:

19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Giffen)发现,当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之时,随着土豆的价格上升,其需求量没有减少却反而增加;相反,随着土豆价格的下降,其需求量竟然也会减少。

这一悖论引起人们的关注,后来人们把这一发现叫做“吉芬之谜”,把具有这一反常特征的物品称为“吉芬商品”(Giffengoods)。

11.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也称保护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持和保护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12.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或抑制某些产品的生产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二、选择题

1-5CADCA6-12ACBBBAA

三、简答题

1、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分别有哪些?

答:

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本身价格。

(2)消费者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6)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的变动。

(7)政府的有关政策及新闻报道。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1)价格。

(2)投入品的价格。

(3)技术。

(4)自然环境。

(5)预期(6)政府的相关政策

2、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有不同?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有不同?

答: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购买量的变动,称之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曲线上的点的位置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该商品所有价格水平下的需求数量都发生了变动的情况。

这种变动在需求曲线上表现为从一条需求曲线平行移动到另一条需求曲线。

3、什么是市场均衡?

均衡价格是如形成的?

答: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当供过于求时,市场价格会下降,从而导致供给量减少而需求量增加;当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会上升,从而导致供给量增加而需求量减少。

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最终会使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在某一价格上正好相等,这时既没有过剩(供过于求),也没有短缺(供不应求),市场正好出清。

这种需求量与供给量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正好相等的情况,经济学上称之为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对应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称为均衡数量。

4、分别说明需求变动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答: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需求增加。

由于人们收入的增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需求增加。

那么,需求曲线就会从D0平移增加到Dl。

在原均衡价格P0上就会出现过度需求,价格有上升的趋势,直至形成新的均衡点E1为止。

新的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分别为P1和Q1。

从图2-10中可以发现,当供给不变,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2)需求减少。

当需求减少时,需求曲线会由D0平移减少到D2。

在原均衡价格P0的水平上,会出现供过于求,产生降价压力,直到形成新的均衡点E2为止。

新的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分别为P2和Q2。

从图2-10中我们看到,当供给不变,需求减少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出现了下降。

 

PP

SDS2

P1E1P2E2S0

P0E0P0E0S1

P2E2D1P1E1

D0

D2

Q2Q0Q1QQ2Q0Q1Q

图2-10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图2-11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供给增加。

当供给增加时,供给曲线会从S0向右移动增加到S1。

在原有均衡价格P0的水平上,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市场供求状态,必然有降价的趋势,直到形成新的均衡点E1为止,新的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为P1和Q1。

从图2-11能够观察到,需求不变,供给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2)供给减少。

当供给减少时,供给曲线会从S0向左移动减少到S2。

在原有均衡价格P0的水平上,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供求状态,市场有涨价的压力,直到形成新的均衡点E2为止,有了新的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为P2和Q2。

从图2-11可以看出,需求不变,供给减少,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下降。

以上只是考虑需求或供给一个面发生变动的情况,事实上,供给与需求双会同时发生变动,可能双都增加,可能双都减少,也可能一增加而另一减少。

需求与供给同时变动时情况比较复杂,需要结合双变动的向、变动的程度来分析。

5、什么是需求弹性?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

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主要有①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小。

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相反,用途越是狭窄,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小。

③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④该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消费者在某种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可能越大;反之,则越小。

⑤所考察的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

考察的时间越长,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

因为,当消费者决定减少或停止对某种价格上升的商品的购买之前,他一般需要花费时间去寻找和了解该商品的替代品。

6、根据需求弹性理论分析“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含义。

答:

谷贱伤农,因为粮食属于正常品中的必需品,无论它的价格如变动,它的需求量是一定的,所以它的价格弹性小。

当粮食丰收,粮食的价格会下降,但相应的粮食的需求量变化不大,所以农民的收入反而少了。

也就是说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即Ed<1,降价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提价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

因为降价导致的需求量增加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的增加量小于降价造成的销售收入P·Q值的减少量。

薄利多销,指针对一些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即Ed>1,降价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

因为降价造成的销售收入P·Q值的减少量小于需求量增加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的增加量。

五、计算题

1.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d=500-50P,供给函数为Qs=-25+25P。

求该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及均衡数量。

解:

(1)根据均衡价格模型

Qd=500-50P

Qs=-25+25P

Qd=Qs

解之得:

Pe=7,Qe=150

2.某商品的价格、需求量和总收入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价格

需求量

总收入

100

1

100

90

2

80

3

240

70

4

280

60

5

300

50

6

300

40

7

280

30

8

240

20

9

10

10

100

分别计算价格由100下降到90、80、70、60、50、40、30、20、10时的价格弹性。

答:

当价格由100下降到90时,利用需求价格弹性中点公式计算得:

当价格由100分别下降到80、70、60、50、40、30、20、10时的价格弹性分别为:

7/2、17/5、8/3、15/7、7/4、13/9、1.2、1。

3.假定某地区家用轿车的需求价格弹性ed=2,需求收入弹性eM=2.5。

预计今年该地区家用轿车价格将上涨4%,居民的收入增长8%,试求该地区今年轿车的增长速度。

解:

由题设,E

=2,EM=2.5

(a)由于E

=-(ΔQ/Q)/(ΔP/P)=-Q

/p,故Qd=-Ed·P=-2×4%=8%,即价格提高4%将导致需求减少8%。

(b)由于EM=

(ΔQ/Q)/(ΔY/Y)=QM/Y,故QY=EM·Y=2.5×8%=20%,即收入增加8%将导致需求增加20%。

故该地区今年轿车的增长速度为20%-8%=12%

4.从A地到B地的汽车票价为10元时,火车乘客为12万人。

如果火车乘客和汽车票价的交叉弹性为0.8,试问当汽车票价从10元分别减为9元、8.5元时,乘坐火车的人数将会有什么变化?

解:

当汽车票价从10元分别减为9元,由交叉弹性计算公式可得:

,也就是说当汽车票价从10元分别减为9元时,乘坐火车的人数将会减少0.96万人

同理:

当汽车票价从10元分别减为8.5元,由交叉弹性计算公式可得:

,也就是说当汽车票价从10元分别减为9元时,乘坐火车的人数将会减少1.44万人

第3章效用论

一、名词解释

1.效用:

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至观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

基数效用分析法,即边际效用分析法。

基数效用分析法认为,一种产品对一个人的效用可以用基数(如1,2,3,…)来衡量,并且每个人都能说出这种产品对自己的效用大小。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4.序数效用: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受,这种在的感觉不能也无法用数字来描述,因而,无法进行一般的数学运算。

而且,为了说明消费者均衡,效用也没有必要数量化。

效用的大小,只要依照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或某种组合的不同偏好程度排列出先后顺序,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5.无差异曲线:

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点的轨迹。

6.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公式:

MRS12=-(△X2△X1)。

7.预算线:

消费者预算线又叫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

它表示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使用全部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数量组合。

8.消费者剩余:

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某一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剩余是不同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剩余的总和。

9.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了最大化,因而不愿再改变商品组合时的一种均衡状态。

11.价格消费曲线:

所谓价格-消费曲线(priceconsumptioncurve)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其它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相联系的消费者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的消费者均衡点的轨迹,一般用“PCC”表示。

12.替代效应:

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于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13.收入效应:

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导致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二、选择题

1-5BABBC6-10BAAAB11-15CBAAD

三、计算题

1.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程为TU=14Q-Q2,Q为消费商品数量,试求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时效用最大,效用最大额是多少?

解:

总效用为TU=14Q-Q2

所以边际效用MU=14-2Q

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应该为零。

即MU=14-2Q=0Q=7,

总效用TU=14·7-72=49

即消费7个商品时,效用最大。

最大效用额为49

2.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U=4X0.5+Y,原来他消费9单位X商品、8单位Y商品,现X商品减少到4单位,问其需消费多少单位Y商品才能与先前的满足程度相同?

解:

由题意得

,求出Y=12

3.假定X与Y两种商品有线性无差异曲线,其斜率处处是0.5,即MRSXY=0.5。

(1)当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X=1,PY=1,且消费者收入I=1000时,消费者在处实现均衡?

(2)当PX=1,PY=2时,消费者均衡点在哪里?

解:

(1)由

,Px/Py=1,所以得MRSxy<Px/Py,消费者最优商品组合为X=0,Y=M/Py=1000/1=1000

(2)由于Px/Py=1/2,所以MRSxy=Px/Py,故预算线上各点都是均衡点。

4.若某甲的效用函数为U=XY,试问:

(1)当X=40,Y=5时,甲得到的效用是多少?

试画出甲过点(40,5)的无差异曲线。

(2)若甲给乙25单位X的话,乙愿给甲15单位Y,进行这个交换,甲所得到的满足会比(40,5)的组合高吗?

(3)乙用15单位Y同甲换取X,为使甲的满足与(40,5)组合相同,他最多只能得到多少单位X?

解:

(1)当X=40,Y=5时,U=XY=40×5=200。

过点(40,5)的无差异曲线为XY=200。

(2)甲的商品组合为(40,5),现在进行交换,他得到15单位Y,失去25单位X,商品组合变为(15,20)。

这时他的效用可由效用函数算得

U=XY=15×20=300

原来商品组合(40,5)提供的效用是200,现在交换后的商品组合(15,20)提供的效用是300。

显然,此人的满足提高100。

(3)仔细分析一下,所要问的问题实际上是这样一个问题:

在无差异曲线XY=200上,与商品组合(40,5)相比,单要想多消费15单位Y,那么他要放弃多少单位的X商品。

由于XY=X·(5+15)=200,所以,X=10

甲必须要放弃(40-10)=30单位X。

也就是说,乙最多只能得到30个单位的X。

5.某人消费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为Y=20-4X0.5,问:

(1)组合(4,12)点的斜率是多少?

-2/√X

(2)组合(9,8)的斜率是多少?

-2/3

(3)MRSXY是递减的吗?

是的

7.已知某消费者消费的两种商品X与Y的效用函数为U=X1/3Y1/3,商品价格分别为PX和PY,收入为I,请推导出该消费者对X和Y的需求函数。

X=I/2Px;Y=I/2Py

8.若消费者某消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X2Y2,某的收入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元,Py=5元。

求:

(1)某的消费均衡组合点;X=125;Y=50

(2)若政府给予消费者消费X以价格补贴,即消费者可以原价格的50%购买X,则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X=250,Y=50

(3)若某工会愿意接纳某为会员,会费为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