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语文 七上 文言文复习学案无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1120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语文 七上 文言文复习学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语文 七上 文言文复习学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语文 七上 文言文复习学案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语文 七上 文言文复习学案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语文 七上 文言文复习学案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语文 七上 文言文复习学案无答案.docx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语文 七上 文言文复习学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语文 七上 文言文复习学案无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语文 七上 文言文复习学案无答案.docx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语文七上文言文复习学案无答案

七年级上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复习内容:

七年级上册古文

复习目标:

1.背诵规定篇目以及名句

2.了解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3.理解文言文重要实词与虚词

4.了解文言语

句的特殊句式,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浅易的文言文

5.提升课外文言文迁移阅读的能力

复习重点:

理解文言文重要实词与虚词

复习难点:

课外文言文迁移阅读

复习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

复习过程:

一、明确范围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考试篇目为: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幼时记趣》《三峡》《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论语八则》《狼》

二、考点指津.

1.熟悉作者等有关文学常识

【典型例题】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吕氏春秋》是春秋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B.《幼时记趣》作者通过细致观察,运用奇特的想像,从而使事物形象描写的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C.《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富有文字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D.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

2.背诵古文

考纲指定背诵篇目为《三峡》《论语八则》)

考察形式主要有记忆型默写、理解型默写、运用型默写、开放型默写。

理解性默写

【典型例题】

用《论语》中的原句填充。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2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

《论语》中的话:

(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4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来表示;

5讲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

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8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典型例题】

用《三峡》中的原句填充。

1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

②写山高峻的句子:

,。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

③写夏水水势凶险的句子:

,。

④写水流湍急(水流急速)的句子:

,。

⑤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

⑥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

⑦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

”运用型默写

【典型例题】

1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2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论述:

“,。

3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④《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八则》中的哪句话作答?

,,。

52020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

”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⑥由

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

 

开放性试题

【典型例题】

在你的学习中,你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论语》中所谈的某一种学习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

句。

 

3.文言断句

【指破谜津】

朗读节奏的划分,首先要重视朗读、理解课文,推敲词句的含义,琢磨停顿,其次根据句子内部结构,注意语法,重视文言虚词和特殊实词的作用,掌握朗读停顿的规律。

一般停

顿在:

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后置句之前之间;“古二今一”之间;“盖”、“夫”、“且”、“若夫”、“至若”、“故”、“乃”等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典型例题】指出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拔山/倒树而来

C.乃/以瓦/布之

D.土人/谓之/“傍不肯”

4.文言实词和虚词

【指破迷津】

文言实词定义:

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实词是文言文的基础元素,是理解文意的前提。

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必然会遇到大量的实词。

除了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基础词外,还应该注意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把握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现象,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的通假现象。

(一)一词多义

【典型例题】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自非亭午夜分()

(1)沿溯阻绝()

(2)绝谳

多生怪柏()(3)哀转久绝()

(1)方出神()

(2)方两三级()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1)昂首观之()

(2)作青云白鹤观()

(1)温故而知新()

(2)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1)知之为知之()

(2)是知也()

(1)不知天上宫阙()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2)一狼得骨止()

(1)目似瞑,意暇甚()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二)古今异义

【典型例题】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无自信也 古义:

今义:

是吾剑之所从坠古义:

今义:

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

今义:

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良多趣味  古义:

今义:

岁以大穰  古义:

今义:

但逐层布板讫古义:

今义:

患其塔动

古义:

今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三)词类活用

【指破迷津】

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

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典型例题】判断下列词性活用现象。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动词用作名词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6)使动用法 (7)意动用法

1.虽乘奔御风           2.便实钉之       

3.学而时习之           4.温故而知新

5.不耻下问  6.其一犬坐于前

7.一狼洞其中            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9.鞭数十10.便实钉之

(四)通假字

【典型例题】试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及意思。

(1)以土砾凸者为邱()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4)人皆伏其精练()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诲女知之乎()

【指破迷津】

相对的,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叫虚词。

我们对同学们掌握虚词的要求为:

①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且、者、乎”等的一般用法。

②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文言虚词的作用。

③为常用虚词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两、三个典型例句。

5.句子翻译

【指破迷津】

在理解实词和虚词的基础上,翻译浅显的文言文是掌握文意的重要步骤。

但是同学们一遇到翻译题就很难把握,那么文言文翻译真得很难吗?

其实只要掌握方法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

“信”“达”“雅”。

这三个意思分别是:

要准确表达文章的意思;翻译出来的文章要明白通畅;文采要好。

而这些题目对不少学生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

一般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

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典型例题】翻译以下的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是知也

②倒装句

1)私拟作群鹤舞空。

即:

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

2)徐喷以烟。

③省略句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4被动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6.理解文意,鉴古至今

从文体的角度,结合练习,举一隅反三隅,鉴古至今。

【典型例题】阅读寓言这种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体裁,回答问题。

不禽不兽

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

“汝居吾下,何倨傲乎?

”蝠曰:

“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

”一日,麒麟生诞,蝠亦不至。

麟亦责之。

蝠曰:

“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

”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

“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乃无奈他何!

这则寓言从讽刺的角度看,批判了那些没有明确的立场,常常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改换身份的卑鄙小人。

如果换成欣赏的角度,可揭示怎样的寓意?

 

【典型例题】再看叙事散文的关注点,有何不同:

【甲】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尝过西山,见儿童取松间大蚁,剪去头上双须,彼此斗咬,至死不休。

问之,则曰:

“蚁以须为眼,凡行动之时,先以须左右审视,然后疾趋①。

一抉其须,即不能行。

既愤不见,因以死斗。

”试之良②然。

余谓蚁以须视,古未前闻,且蚁未尝无目,必持须而行,亦异事也。

识之以俟③博物者④。

(选自《袁中郎随笔》)

【注释】①趋:

快走。

②良:

确定,的确。

③俟:

等待。

④博物者:

见多识广的人。

1.比较甲乙两文中的小孩形象有什么异同。

(3分)

 

2.乙文作者赞同“蚁以须为眼”的观点吗?

为什么?

(3分)

 

【典型例题】像《三峡》这样的写景散文则启示我们引导我们更多地欣赏语言和写作手法。

以下面的题目为例,加深认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

①薜(bì)萝:

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

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

具备。

1.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其作用是什么?

(2分)

 

2.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