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区域地理考点中国自然地理概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0098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区域地理考点中国自然地理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区域地理考点中国自然地理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区域地理考点中国自然地理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区域地理考点中国自然地理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区域地理考点中国自然地理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区域地理考点中国自然地理概况.docx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区域地理考点中国自然地理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区域地理考点中国自然地理概况.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区域地理考点中国自然地理概况.docx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区域地理考点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考点42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

3年26考,分值184分

2015安徽卷,35,34分

2015课标卷Ⅱ,4、5,8分

2014江苏,25、26,6分

2014四川,7、8,8分

2014大纲卷,9~11,12分

2013北京卷,1~2,8分

2013课标卷Ⅱ,6~8,12分

本考点是2010年——2015年全国课标卷必考内容,侧重考查中国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自然特征。

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0.65左右,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以图表资料为载体,考查区位定位能力,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温线分布图或等降水线分布图等形式切入,考查我国局部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自然资源等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1】(2015·南平质检)下图为以塔里木盆地中的点O为中心向a、b、c三个方向绘制的地形剖面图。

据此回答⑴~⑵题。

⑴根据上图判断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 b—② c—③B.a—② b—③ c—①

C.a—① b—③ c—②D.a—③ b—② c—①

⑵关于O点与a、b、c相连的三条线路上的地理事物,下列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Oa线沿线资源丰富,矿井广布、工业城市密集

B.Ob线沿线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是热量充足,气温年较差大

C.Oc线沿线地区地质条件脆弱,多地热和水力资源

D.Oa、Ob、Oc三条线路中河湖均位于内流区,水源不足

【答案】⑴B ⑵C

【考点透析】我国主要地形区及特征

1.主要山脉及其地理意义

山脉

图示

地理意义

天山

南疆和北疆、暖温带和中温带、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分界线。

山脉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

阴山

内流区和外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藏北高原、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秦岭

一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暖温带和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北方和南方地区分界线

南岭

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华中和华南分界线(东西走向)

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内流区和外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地势二、三级阶梯,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太行山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巫山

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长白山

松花江和鸭绿江、图们江分水岭

武夷山

赣江与闽江分水岭、江西和福建分界线、江南丘陵和浙闽丘陵分界线

贺兰山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内流区和外流区,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和西北温带暖温带荒漠地区分界线

祁连山

暖温带和高寒气候区,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2.我国主要地形区

⑴四大高原

地形区

位置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最高;冰川广布;雪山连绵;起伏平缓,“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

内蒙古高原

地面坦荡,从东向西由草原到荒漠草原,再到荒漠;风力作用强烈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发达;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等

黄土高原

黄土深厚,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

云贵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地表崎岖不平,多山间盆地;喀斯特地貌典范

“坝子”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⑵四大盆地

地形区

位置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气候干旱;内部平坦,沙漠广布(分布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多绿洲;油气资源丰富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

准噶尔盆地

沙漠、戈壁广布;边缘多绿洲,半封闭,西北部有缺口,降水稍多;油气资源丰富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

柴达木盆地

高原盆地,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多工矿城市

四川盆地

紫色土广布;东部多低山、丘陵,起伏大,西北部为成都平原;天然气、井盐等矿产丰富

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口、城市密集

⑶三大平原

地形区

位置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东北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坦荡,黑土广布,沃野千里,多低地沼泽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油气、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

华北平原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等冲积而成。

地势低平(多在50米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米以下,长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河湖密布,为著名的“水乡”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鱼米之乡”,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典型例题2】(2015·四川成都零模)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⑴~⑵题。

地  区

年平均气温(℃)

11.6

23.5

2.6

18.3

≥lO℃积温(℃)

4140

8 200

2800

6500

年降水量(mm)

683

1980

538

1350

⑴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A.①地——华北平原B.②地——云贵高原   

C.③地——塔里木盆地D.④地——海南省

⑵表中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A.热量不足;春小麦B.水源短缺;棉花

C.光照不足;水稻D.降水少;甜菜

【答案】⑴A⑵B

【考点透析】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及成因

1.气温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月(冬季)

七月(夏季)

等温线分布特点

等温线密集

等温线稀疏

气温分布

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大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原因

①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短,获得热量少;②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扩大了南北温差

①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因而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不比南方少多少;②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极值气温及原因

最低气温处:

漠河原因:

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临近冬季风源地

最高气温处:

吐鲁番盆地。

原因:

盆地地形,地面不易散热;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该地沙漠广布,吸热快;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最低气温处:

青藏高原。

原因:

地势高

2.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3.锋面雨带移动规律

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与夏季风的进退及夏季风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正常年份,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暖气团势力逐步增强,夏季风开始登陆我国的南方,与仍影响我国大陆的冷气团交锋,形成锋面,我国的雨季开始,大致是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随着暖气团势力的进一步增强,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天气。

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由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见,雨带北进慢,南撤快,如图所示:

 

4.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影响

特征

表现

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都较大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风盛行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需热较多的作物——水稻、玉米的种植地区大大向北扩展;雨热季节配合好,有利于树木、牧草、农作物生长

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夏涝春旱现象严重;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雨热同期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气候复杂多样

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和干湿地区(四类)

跨纬度多;东西距海洋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

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高原、干旱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典型例题3】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⑴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

“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________;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___。

⑵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⑶世博会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三江源对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

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

A河________;B河________。

⑷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

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乙黄河长江澜沧江

⑵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高;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作为三大江河主要补给来源。

⑶A河:

兰州、银川、郑州、济南。

B河: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⑷问题:

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变差。

原因: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用水需求量激增;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受污染等。

举措:

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污染,提高水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考点透析】三、中国的河流

1.我国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内、外流域河流水文特征差异明显,季风区南北跨度大,因此南北差异也较大。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2.长江、黄河、珠江的河道特征

⑴长江:

⑵黄河:

⑶珠江:

 

长江

黄河

珠江

水利

①灌溉;②航运:

“黄金水道”;③发电:

“三峡”;④调水:

“南水北调”;⑤冲积: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主要农业区

①引黄灌溉;②发电(上中游水能的梯级开发)

①水能的梯级开发;②航运

水害

中下游洪涝灾害

①上游凌汛;②下游“地上河”、凌汛

下游河口附近“咸潮”;中下游洪涝

整治

措施

防洪是首要任务。

①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②营造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退耕还湖

关键是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①兴建水利,上拦下排;

②退耕还林、还草、还蓄洪区,营造水土保持林;③加固堤坝

①引淡压咸;②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典型例题】根据下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耕地面积(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木林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34.3

532.5

1865.8

15.8

53.5

1539.1

727.9

15.0

51.9

542.4

404.4

0.4

31.1

361.0

184.6

2.0

⑴上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川、黑、苏、陇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D.陇、黑、川、苏

⑵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答案】⑴A⑵D

[考点规律揭秘]

地理材料分析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1.题型特征

材料分析题是一种考查

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

它本身起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

材料分析题所提供的材料不同,可分为文字材料型、图文结合型、表格型、图表结合型和图表文结合型。

无论所给材料如何复杂,都是为考查能力服务的,材料都是现象,考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因此,它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

2.解题技巧

⑴仔细阅读材料提取信息。

解题时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综合分析,明确材料的中心问题及属性,理清它们与地理学科中哪些知识、规律和原理发生联系;明确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辨别哪些是人类活动对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起主导性作用,哪些是关键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这样,通过阅读从材料中提取关键性信息,掌握材料的核心和问题的本质,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

⑵联系教材,拓展思维,探索解决措施和对策。

虽然材料分析题提供的情景是联系社会实际的热点问题情景,对学生而言是新情景和新问题,然而它必然是教材内容的“折射”。

因此,建立教材与试题材料的联系,以教材的原理、规律和模式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材料,进行横向的延伸与纵向的深入拓展,以求触类旁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分析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试题的“设问”,以设问为线索,联系原理、规律。

联系教材中和社会生活中的“案例”,发现问题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⑶认真组织答题内容。

①答好第一问。

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分析题设有好几问,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

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它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因此,答第一问时一定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全面准确。

②把握、运用好地理基本原理。

从具体材料中得出有关的地理基本原理或规律,从地理的角度去思考分析。

③答案要简明扼要。

材料分析题每问的分值有限,所以答题时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

总之,要解答好材料分析题,只要掌握了解答题技巧,无论命题者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上提出问题,都能应付自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示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沙湖位于银川市的北面,西依贺兰山,当地盛行东北风,其北面是大片灌溉农业区,而且面积还在不断扩大。

沙湖原本是一片湿地,上世纪50年代,一场罕见的暴雨侵袭了贺兰山脉,暴雨引发山洪,顺着山势呼啸而下,倾泄进贺兰山脚下的一处低洼地,雨过天晴,一汪湖泊赫然出现在人们面前。

沙湖位于宁夏平原的沉降中心,至今地势仍然在不断下沉。

⑴分析银川附近耕作区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⑵分析说明宁夏沙湖的成因。

近年来,宁夏沙湖周围的一些湖泊均已干涸,而沙湖能在一片沙漠广布区历经几十年仍没有消亡,且其面积还有扩大的趋势,试分析原因。

⑶银川市决定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计划在市郊建立一个面积大约是西湖5倍的人工湖。

是否合理?

试从地理学的角度进行评价。

所以贺兰山阻挡了西侧沙漠对沙湖的掩埋;又发现沙湖南侧是沙漠,而当地盛行东北风,就会使南侧的沙漠继续往南边移,给沙湖腾出地方;北侧灌溉农业区,有利于沙湖的地下水补给;材料中还有“地势仍然在不断下沉”,有

利于地下水的补给,这样,答案已经跃然纸上。

第⑶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评价其合理或不合理,只要能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气候干旱,缺水;有河流经过,有补给水源等)和社会需求(湖泊能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能够做到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⑴位于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云量少,光照充足;黄河

流经,灌溉便利。

⑵成因:

地势低洼,山洪冲蚀积水而成。

原因:

地面沉降,利于地下水汇集;北面是大片灌溉农业区,给沙湖补给水源;贺兰山阻挡了西北风携带的风沙蔓延;当地盛行东北风,使沙湖南边的沙漠不断南移,沙湖面积逐渐扩大。

⑶合理。

有河流流经,可以保证湖水的补给与更新;当地气候干旱,可以调节小气候。

或者:

不合理。

会占用大量耕地;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1.(2015•安徽卷,35,3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衍。

⑴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⑵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⑶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2014·江苏地理,25、26,6分)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双选) (  )

A.保障城镇用水B.开发水能资源

C.蓄水灌溉农田D.发展水产养殖

3.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双选) (  )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2014·四川文综,,7、8,8分)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5.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  )

A.草地>荒地>林地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D.林地>耕地>草地

(2014·大纲版文综卷,9~11,12分)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6~8题。

6.该国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  )

A.土地资源B.水资源

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

7.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8.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2013·北京卷,1~2,8分)读图,回答第9~10题。

9.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10.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2013全国课标Ⅱ卷,6~8,12分)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完成11~13题。

1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

1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13.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创新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

(2015·乐山模拟)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资料,回答1~2题。

地区

经纬度

海拔(m)

1月均温(℃)

7月均温(℃)

102°E,25°N

1891

7.7

19.8

113°E,28°N

68

4

32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B.横断山区、江南丘陵

C.横断山区、四川盆地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成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2015·湖南师范大学附中月考)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变化可能是由于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B.河流沿岸大规模挖砂

C.修建水库数量增多D.近十年降水持续偏多

4.据图推断,近年我国

A.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B.台风破坏程度明显降低

C.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D.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

(2015·湖南师范大学附中月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

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下图绘制的是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如果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则雨带处于

A.南部沿海一带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

6.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

A.我国受副高控制最明显B.我国锋面雨带控制在华北地区

C.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D.台风已蓄势待发

(2015·浙江省绍兴一中回头考试)读“我国某地某月等温线图”,回答7~8题。

7.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是

A.甲、乙B.乙、丁C.甲、丙D.丙、丁

8.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影响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势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2015·唐山模拟)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

读图,完成9~10题。

9.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

A.冬季无结冰现象B.以雨水补给为主

C.水位季节变化小D.下游径流量最小

10.与1985~2000年对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湖南省安化一中2015届高三9月月考)下图是“中国雨季类型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①地区雨季类型为

A.全年干旱多晴区B.夏半年多雨区

C.夏雨集中区D.夏雨区

12.图中M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影响B.受高压脊的影响

C.受台风影响D.多对流雨

13.导致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

A.水源B.土壤C.地形D.人为活动

二、综合题

14.(四川省内江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读四川省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四川省地形特征。

(2)你是否赞成四川省大力发展水电?

请依据所知识图中信息说明理由。

(3)结合达州地区地形特征,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原因。

15.(2015·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月考)读“我国某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