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欧洲的学前教育4759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9982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欧洲的学前教育4759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二章欧洲的学前教育4759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二章欧洲的学前教育4759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二章欧洲的学前教育4759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二章欧洲的学前教育4759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欧洲的学前教育47594.docx

《第二章欧洲的学前教育4759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欧洲的学前教育4759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欧洲的学前教育47594.docx

第二章欧洲的学前教育47594

第二章欧洲的学前教育(同名47594)

第二章欧洲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德国的学前教育

一、发展简史

德国的义务教育始于6岁。

此前,上学是自愿的,也非公共教育中的一部分。

但约75%的3岁儿童与80%的5岁儿童都接受过某种形式的学前教育。

德国是幼儿园的发祥地。

文艺复兴前

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母亲扮演重要角色。

16世纪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德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再浸礼派中出现了最早的集体幼儿教育设施。

他们创办了共同的教育设施,对所有教徒的幼儿进行共同教育。

注意儿童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强调幼儿健康和幸福的公共责任。

进入18世纪

主要实施强迫教育,要求5岁儿童必须到学校接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课以罚金。

18世纪末

泛爱主义接受卢梭的思想,反对压抑儿童身心发展的经院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教育,强调教育的最高任务在于增进人类现世的幸福,培养掌握实际知识的健康乐观的人。

在其所创办的学校中,以鼓励儿童的积极性为教育的主要手段,以奖励好的行为来替代体罚;他的教学方法在于使学习变成有趣的游戏,特别是语言教学;法文和拉丁文要通过日常应用来学习;户外活动和游戏占主要地位。

18世纪到19世纪初

人物

主要思想

康德

认为教育是塑造新人并进而改良社会的重要工具。

他批判了家庭教育的弊端,主张发展公共教育,要求挑选受过良好教育并有远见卓识的专家办理学校教育。

同意泛爱派的主张:

重视幼儿的保育和儿童的游戏,认为游戏是实施儿童德、智、体育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之一;

如果听任野性的冲动自己的看法:

受卢梭自由教育思想的影响,反对对儿童进行“奴性的约束”,但儿童的自由必须是有约节制的。

如果听任野性的冲动自由发展,儿童就会成为一个无理性的人。

赫尔巴特

《教育学讲授纲要》

主张0~3岁的教育主要包括体育、智育、德育,尤以体育为重,智育包括感观教育和语言教育,德育则强调把握分寸和服从成人;4~8岁主要进行德育和智育教育。

19世纪上半期

1802年,被称为“巴乌利美设施”的保育所和1819年瓦格蔡克设施;

从1824年,1826年开始,德国的幼儿教育受到了英国的重要影响,幼儿教育设施逐步发展,并开创了幼儿教育论的高潮时期:

出现了弗利托娜的幼儿学校运动和阿尔古斯堡的托儿所——魏尔特的活动和思想,”幼儿园之父”福禄贝尔的思想逐渐成熟;

福禄贝尔:

1837年,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命名为“幼儿园”;在幼儿园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包括游戏和唱歌、玩具“恩物”以及作业的幼儿教育体系:

同时还在幼儿园中做了训练幼儿教师的组织工作。

幼儿教育专著:

《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

1851年8月7日,普鲁士政府查封幼儿园,1860年取消禁令;

1860年,柏林福禄贝尔主义幼儿园妇女促进协会成立;

1861年,该协会设立四所幼儿园和一个幼儿园师资培训机构;

1863年,家庭教育和民众教育协会诞生;

1874年,两协会合并为柏林福禄贝尔协会;

1871年以别劳夫人为核心的教育协会总会成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914年)

前:

德国幼儿教育机构呈多元化之势;

后:

1944年,德国政府制定《青少年法》,使幼儿园得到极大发展,成为德国幼教中的主流。

1966年后在其他发达国家影响下德国日益重视幼儿教育;

1970年,联邦德国教育审议会公布了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全国教育制度改革方案——《教育结构计划》,将3~6岁的幼儿教育第一次纳入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

1980年,联邦德国已有近80%的幼儿入园。

二、法规与体制

(一)相关法规

1578年,再浸礼派《学校规程》

1717年腓特烈威廉一世颁布了一项教育法令;1737年颁布另一项普通学校方案,规定5~15岁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

1763年布鲁市政府颁布一项普通乡村学校法,明确提出要对5~14岁的儿童施以强迫教育。

19世纪上半期,德国各地政府相应制定了幼儿教育的法规和政策。

1814年,石勒苏依格一荷尔斯泰因公国在《一般学校规程》制定了“监督学校”的规章;

1821年,迪谢尔多尔夫发布了政令,允许初等学校的教师及守寡的退休女教师在家中开办监督和教育6岁以下幼儿的“保育学校”,这在保护贫民阶级幼儿的同时,保障守寡的退职女教师的生活。

1825年,黑森·卡塞尔选帝侯的指令。

普鲁士政府对幼儿教育设施采取的保护政策:

1838年,建立资助柏林托儿所的“中央基金”;

1842年,免除托儿所有关团体的印刷税和手续费;

1843年,免除托儿所地租;

1839年,拜恩内务部制定了幼儿所规定,是德国当时最详细的规定,代表着当时德国各邦的幼儿教育政策。

19世纪上半叶,德国各邦的幼儿教育政策是:

1将幼儿机构视为私人或团体的慈善设施而予以鼓励设立,并加强监督管理;

2在幼儿学校及托儿所中加强对贫民子女的宗教、道德教育,把这作为抵制当时革命运动及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

3认为贫民幼教设施不应像英、法的幼儿学校和托儿所那样进行读、写、算等正规学校课程的教学,主要是给予幼儿家庭式的照料和安排,开展室外游戏以保障身体健康。

总的政策倾向是“控制但不援助”,与英法等国的“控制但援助”的政策形成了反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魏玛共和国成立,与1922年制定了,《青少年法》。

强调设立“白天的幼儿之家”,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及幼儿保护机构等,提出训练修女担任看护工作,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

在政府颁布的幼儿园条例中宣布:

各种各样的幼儿教育机构,凡招收2-5岁儿童者,均称幼儿园。

“二战”后德国制定老人一系列教育政策,其中主要有:

1946年起草了:

《关于德国学校民主化的法律》;1965年,联邦德国通过了《关于统一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法律》;1970年,公布了《教育结构计划》。

但忽视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德国教育的一大弱点。

2000年6月13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德国议会就教育问题发表演讲时,呼吁对德国现行教育体制实施全面改革,为不同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的每个孩子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二)体制

1.行政与管理

联邦德国教育的行政体制主要分为四级:

联邦德国政府教育机构;各州教育部;地方行政公署及其所辖教育处;县市教育局或教育科(最基层)。

2.学前教育机构

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四种形式:

①普通幼儿园:

德国有三种幼儿园,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和独立自主的幼儿园。

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所以幼儿入园需缴纳入园费。

其在年龄编班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混龄编班,即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小组)中游戏、生活和学习,每班至多不超过20个人。

②学校附设幼儿园:

适合于那些已达6周岁、或下半年将达6周岁,但体格与智力未达到入学标准的儿童。

③学前班:

与小学相连,但针对的是5岁儿童,以帮助他们顺利渡到小学。

④特殊幼儿园:

德国对有生理、精神和思维障碍的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特殊教育服务。

除了以上机构外,德国还有多种形式的其他辅助幼教机构,主要是托儿所和“白天的母亲”;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型幼儿园——林间幼儿园。

三、课程

德国幼儿教育课程的新思路:

①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加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并进一步挖掘其个性特征。

孩子应该被看成一个独立的人。

幼儿园的任务是通过一种家庭补充式的设施,为孩子营造一种舒适与快乐的气氛。

②混合编组而不是按年龄分组。

通过异质分组强调尊重不同年龄孩童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③加强幼儿的积极性和生活经验。

强调在游戏和运动中发展儿童的自我。

课程设计的重心是创设幼儿生活体验的活动空间和环境。

④强调保育员是孩子的伙伴。

保育员应该特别有耐心,鼓励儿童的自主活动和学习。

此外,还强调家长的参与。

⑤课程应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即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锻炼其尝试的能力。

四、师资培养

德国最早的教育机构---再浸礼派,任命有能力的女性担任保育工作,这些人被称为“主任保姆”或“保姆”。

德国培养学前儿童教师的机构主要是以下三类:

①技术学院;②大学;③培训学院。

五、家庭与社区的作用

德国幼儿教育的特色是:

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父母,,认为婴儿阶段父母是家庭教育的

 

第二节英国的学前教育

一、发展简史

1800年,英国出现私立儿童保育机构,由年长妇女担任教师,称为“保姆”,它是英国早期教育的雏形。

19世纪初期,罗伯特·欧文,正式创办了英国第一所幼儿学校,专为工人阶级子女提供教育,以培养善良的性格。

19世纪50年代,福禄贝尔幼儿园开始在美国发芽、生根。

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由学区设置办学委员会,就地筹款,创办学校,补充私立学校之不足。

自此,英国有了与私立学校并驾齐驱的地方公立学校。

“一战”后,英国学前教育受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和蒙台梭利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建立了一些蒙台梭利式的“幼儿之家”和幼儿师范学校。

“二战”前的英国幼儿教育以保育学校的创立、发展和幼儿教育方法的改革为主要内容。

幼儿园被纳入保育学校系统,保育学校的创始人是麦克米伦姐妹。

“二战”时,由于战时需要,英国出现了“日托中心”。

“二战”后,由于经济原因,英国的幼儿教育发展受到阻碍,“幼儿游戏小组运动”得到迅速发展。

二、法规与体制

(一)法规

(二)体制

1、行政与管理

2、学前教育机构

①幼儿学校和幼儿班;

②托儿所;

③日托中心;

④学前教育中心;

⑤学前游戏小组;

⑥家庭保育;

⑦联合托儿中心。

三、课程

幼儿学校的课程形态:

幼儿学校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校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无不配合儿童的需求,并且提供完整的机会让儿童发展和学习。

幼儿学校没有正式的教学大纲,儿童可以利用教师哪里的多种材料来时学习简单的读、写、算和参加各种活动。

在英国幼儿学校的教学组织中,最有特点的是所谓“开放教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是“游戏”。

四、师资培养

(一)任用资格

1年满18岁的英国青年,至少有两门课得了“A”,级,经过任何学科的三年学位学习,再加上一年或两年的教育学研究生资格证书学习就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2完成大学本科四年教育学学习;

3经过三年教师证书学习班学习。

(二)职前教育

保育学校和保育班的教师的培养与小学教师的培养相同,有教育学院、多科技术学院教育系和艺术训练中心实施。

(三)在职培训

学前教师的在职培训是确保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基础,教师的进修与他们日后的晋级和加薪是相互联系的。

五、家庭与社区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参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通过以下形式了解、参与幼儿园活动:

①父母联系卡;

②父母屋;

③布告栏;

④参与家庭教育讲座;

⑤成立家长委员会;

⑥参与学校的工作;

⑦参加各种辅导班。

广泛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①组织春游活动;

②玩具图书馆:

是学前教育社区化的一个具体体现,符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原则。

 

第三节法国的学前教育

一、发展简史

法国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编织学校”。

但学校主要是教育而非保育,每周只开放两次。

他同法国其他的幼教机构并无直接继承、延续的关系。

19世纪初,巴黎第12区区长柯夏经多次赴英国考察后,在巴黎建立了法国最早的专门招收贫穷家庭2-5岁儿童的“托儿所”。

在照顾幼儿生活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宗教和道德教育,以及知识启蒙教育。

19世纪中叶,在别劳夫人的努力和法国政府的支持、协调下,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早在法国起热潮。

19世纪下半叶,法国确立了近代教育制度,幼教机构开始向双轨制方向发展,幼儿园为上层社会子女的专利品,平民子女只能进传统的托儿所。

1881年,《费里法案》提出国民教育的三个原则:

免费、义务、世俗化。

同年,改“托儿所”为“母育学校”。

其招收2-6岁的儿童,根据不同年龄男女混合编班。

“母育学校”也一直被作为法国同意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

法国幼儿教育的功能有:

①教育性:

提供儿童有系统的教学经验,促进其心志发展,指导数的概念并做语文方面的基本练习;

②社会性:

使儿童有参与团体活动与社会学习的机会,并为白天工作的职业妇女提供照顾子女的适当环境;

3补偿性:

对家庭教育环境不足的儿童提供补偿教育的机会。

法国的幼儿教育的原则:

①自愿性:

以父母意愿决定其子女是否入学;

②免费性:

幼儿教育机构多数是公立的,否则,就接受社会福利基金的津贴;

③教育性:

幼儿教育师资必备小学教师资格,母育学校与幼儿班均属于教育系统的机构;

4非宗教性:

幼儿教育机构不得实施宗教教育。

教育家们提出:

今后法国的学前教育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①为儿童设计多元教育的课程,使儿童在了解自己国家文化的基础上,能认识、尊重、接受外国同伴的文化;

②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与人、物相互作用,增长知识,增强认知技能,发展交际能力;

③深入研究儿童的计算机教育问题,更好的了解儿童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挖掘儿童的潜力,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④广泛开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实事求是的分析家长的教育目的、教育期望、教育态度、教育行为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步调一致,促进儿童的成长;

⑤重视研究残缺儿童的教育问题,注意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促进残缺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二、法规与体制

(一)法规

(二)体制法规

法国幼教机构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母育学校;②托儿所;③幼儿园;④温和过渡班;⑤小小俱乐部;

2⑥保育室;⑦流动车;⑧儿童假期中心和休息中心。

三、课程

法国《幼儿园大纲》反映的幼儿园课程,基本精神如下:

①开放的大课程观;

②丰富的经验性课程;

③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

④幼儿为重心的课程观;

5结构化学习。

法国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发展和谐的人格促进幼儿情感的成熟和社会化;

②促进身体的发展;

③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启发思维、想象力和好奇心,并拓宽其视野,养成初步的分辨和鉴赏能力。

四、师资培养

(一)任用资格

教师基本上由师范专科学校毕业,近年来提高到师范学校毕业。

保姆和助理教师的资格未作规定。

(二)职前教育

当前法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小学教师的培养没有区别。

为保证学前教育的质量,国家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对母育学校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

扎实的普通文化基础,不同活动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教学能力,对儿童的真正了解和关心,这就是法国母育学校教师教育的目标。

在母育学校教师的培训中十分强调与儿童国内发展和教育有密切关系的基础学科的学习。

强调必须在教育中掌握好基础学科的知识,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直接代替教育实践;但教育实践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指导,二者不能偏废。

所以,除了学习教育理论课程以外,学生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教育实践实践活动。

(三)在职培训

初等教师的在职培训始于1972年。

这里的进修班带有教育实习性质。

法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扩大和改进了教师进修系统。

1982年成立的“学团”是由政府组织的、以长期计划为主的教师进修主渠道。

“暑期大学”的培训期较短,培训形式以2-8天的短期实习为主,每个进修班人数也较少,一般在30-50人。

在职的学前教育教师享有1200小时的在职进修机会。

五、家庭与社区的作用

家长与社区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参与幼儿教育:

①参加、支持家长委员会;

②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③利用接送时间与园方交流;

④组织幼儿参观展览、郊游等活动。

第四节俄罗斯的学前教育

一、发展简史

俄罗斯学前教育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学前教育;

②十月革命后的俄罗斯学前教育;

苏联解体后的俄联邦学前教育。

二、法规与体制

1996年,俄联邦颁布的《俄联邦教育法》以及召开的一系列会议,显示了俄罗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些新动向:

①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扩大教育的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②鼓励多种形式办学。

③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经费资助体系;

④采取措施,保障公民和学生的教育权利;

⑤实行优惠政策,稳定教师队伍;

⑥加强道德教育;

⑦进活动一步进行教育改革。

三、课程

目前,俄联邦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发展儿童智力,向儿童传递人类文化遗产,为儿童提供提供学习民族艺术品的机会,发展儿童的美感等。

为达到这一目标,学前教育大致有如下主要途径:

游戏活动、自由活动、教学活动、特殊活动、交往活动等。

四、师资培养

五、家庭与社区的作用

俄联邦对学前教育的家教指导还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4重视发展祖辈家长的作用;

②考虑幼儿家长的兴趣和需要;

5有机的结合儿童发展的情况。

第五节意大利的学前教育

一、发展简史

二、法规与体制

三、课程

(一)蒙台梭利教育方案

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是国际著名的早期教育模式之一。

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包括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语言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

(二)瑞吉欧教育方案

瑞吉欧的课程方案具有六个特点:

①弹性计划;②合作教学;③档案支持;④小组工作;⑤深入研究·;⑥图像语言。

 

四、师资培养

目前,意大利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主要由师范学校和师范学院承担。

不同的幼儿学校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不同的要求,或组织其他的培训。

五、家庭与社区的作用

1945年,意大利就喀什形成了教育中的社区参与理念,强调合作与参与的价值。

在瑞吉欧,社区的参与有两种方式:

①幼儿学校的社区管理模式;②公立学校中的咨询委员会。

家长参与的重要时机则是:

①班会;②小组会议;③个别讨论;④主题会议;⑤专家座谈;⑥工作会议;⑦实验活动;⑧节庆活动;⑨其他活动的机会。

 

第六节欧洲国家学前教育比较

一、发展简史

二、法规与体制

三、课程

幼儿教育的改革是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改革方案或课程大纲。

德国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向儿童提供教育帮助,使他们接受早期学习,促进幼儿个性充分发展,通过适用于所有儿童的课程设置来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并通过积极的刺激来弥补儿童在家庭不利环境下造成的学习缺陷以促进所有儿童得到健康发展。

通过分析可以把五个国家分为两类:

混龄编班,不进行读、写、算等基本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为一类,如德国、英国、意大利;按年龄分班,进行初步读、写、算教育,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为另一类,如法国、俄罗斯。

四、师资培养

德国:

学前教育教师要接受三年以上教育;

法国:

学前教育教师要接受两年的教育;

英国:

学前教育的教师要接受四年的教育;

俄罗斯:

开设的活动有:

外语、生理学、儿童文学、儿童语言发展、儿童身体训练、儿童音乐活动、律动、学前教育学、各科教学法等。

意大利:

只有取得初等教育学的学历,才有可能成为幼儿学校的教师。

五、家庭与社区的作用

德国幼儿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父母,认为婴幼儿阶段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

法国家长与社区成员也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采用多种方式参与、支持幼儿教育。

家庭与社区在今天的意大利学前教育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各国也注意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指导形式。

欧洲各国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