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9526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德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赛德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赛德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赛德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赛德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赛德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赛德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德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赛德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赛德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赛德国际学校2010年春季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出题人:

冉欣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60分)

1.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C.美国推行“新政”改革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2.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这说明列宁认为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动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

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3.在凡尔赛体系中丧失领土和属地最多的国家是

A.德国B.保加利亚C.匈牙利D.土耳其

4.下列关于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B.美英日海军军备竞争激烈

C.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D.日本利用战争时期企图独霸中国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所以不能避免世界大战的再度爆发主要是因为

A.国际联盟机构不健全B.西方大国推行中立自保,纵容侵略政策

C.德、意、日主宰了该体系D.该体系建立在掠夺和奴役的基础上,矛盾重重

6.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对外政策是

①怀柔政策②中立政策③绥靖政策④势力均衡政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罗斯福总统说:

“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民主国家”指哪些国家

A.一切资本主义国家B.一切反法西斯侵略国家

C.受法西斯侵略的资本主义国家D.一切民主共和国

8.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世界历史主要矛盾的变化是

A.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势力的矛盾

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势力的矛盾

D.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

9.纳粹党制造的国会纵火案和日本少壮派军官发动的兵变对两国政局产生的相似影响是

A.解散国会B.窃取了国家权力

C.强化了独裁统治D.挑起了国内战争

2,4,6

10.罗斯福说:

“(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所有民族和国家都当成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它们简单明确的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

”这“类似的总战略”是

A.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B.通过“租借法案”援助被侵略国家

C.美国对德日法西斯宣战D.建议召开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

11.二战期间包括中美英三国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苏德战争的爆发B.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12.二战期间的下列行动中,属于中美英三国共同参加的是

①发表大西洋宪章②发表开罗宣言③签订雅尔塔协定④发表波茨坦公告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3.二战期间,盟国方面曾召开一次代表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

杜鲁门说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

这应指

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14.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防止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解决一些地区和民族冲突以及一些生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其原因主要是

A.美国完全操纵了联合国B.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无发言权

C.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国际公约

D.两极格局瓦解后,缺乏超级大国与美国抗衡

15.“它使那些生怕美国出口不景气的人为之陶醉”美国是通过那件事情实现这一目的的

A.推行“冷战”政策B.单独占领了日本

C.发动朝鲜战争D.实施马歇尔计划

16.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采用路德维希博士的经济改革方针,推行“社会市场经济”的政策,其理论依据是:

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控制的市场经济。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德国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趋势加强B.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C.德国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D.二战后,德国民主政治的趋向更加明显

17.资本主义发展在早期是放任自由,国家极少干预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一战后,特别是二战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早期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生产发展,国家干预经济是必然

B.资本主义经济自由放任政策是必然的,国家干预经济是暂时的

C.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同时期的需要

D.经济政策需要遵循经济规律,是统治阶级利益的集中表现

18.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呈现“滞胀”状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B.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克服其固有矛盾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

D.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19.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表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已经初步克服B.国家宏观调控具有不可低估的优越性

C.资本主义制度所包含的生产力至今尚未发挥完毕D.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20.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产生的问题不包括

A.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削弱B.国内出现了自由主义

C.民族问题逐渐尖锐D.反苏情绪与日俱增

21.下列事件发生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是

A.苏共二十大的召开B.南斯拉夫被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

C.波兹南事件爆发D.“布拉格之春”

22.下列有关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得以确立B.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一直相适应

C.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试图对这种体制进行修改

D.二战后曾被南斯拉夫之外的社会主义国家照搬

23.二战后初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相似之处

①都有曲折性、前进性的特点②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③都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过批判运动

A.①②③B.③C.①③D.②

24.第二世界大战期间,美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A.以合作为主B.军事合作,经济禁运C.由合作到全面对抗D.政治趋同,外交妥协

25.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列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农业

C.重点放在工业D.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6.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东欧各国出现的改革浪潮的实质是

A.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的结果B.对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要求摆脱苏联控制D.要求脱离社会主义阵营

27.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相同点是

A.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B.既是政治集团,又是贸易实体

C.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D.一开始代表不同意识形态

28.战后联邦德国迅速崛起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①战后德国实行经济非军事化②政府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③依靠政府力量获得大批美国物资订单④经济发展与政治改革相统一

A.①②④B.③④C.①④D.②③

29.下列有关德国影响欧洲局势的表述,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一战中德国的盟国包括奥匈帝国、罗马尼和保加利亚亚

B.德国在希特勒成为元首后退出了国际联盟

C.通过慕尼黑协定德国割占了捷克斯洛伐克

D.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在欧洲战场已无力全面进攻

30.二战后初期,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显著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继续遭到破坏D.把一些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

二、材料分析题(第31题13分,第32题7分,第33题7分,第34题13分,共40分)

31、材料一:

我们(指美国)就好象(球赛)预备队,先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某种程度上,英国也可以说是第一队的队员……在球赛进行到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作最后拼搏,以决定全局的胜利.______罗斯福(1941年9月)

材料二:

签字国政府宣告: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第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_______<<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人类进步事业中的重要里程碑,它是一场最伟大的正义战争,世界人民为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给人类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1)材料所涉及的四大国分别于何时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

各战场的转折点是什么战役(举三例)(5分)

(2)材料二中这一宣言签定有什么重要意义,举例里说明签字国政府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合作的表现.(各举两例)(5分)

(3)根据材料指出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什么变化?

(1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反法西斯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给人类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启迪?

(2分)

32.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_____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______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_______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_______北大西洋公约

(1)材料一中的"铁幕"指的是什么?

(1分)

(2)根据材料2、3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1分)

(3)马歇尔计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1分)

(4)这四段材料反映美国战后初期的政策是什么,实行这种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2分)

(5)针对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它意味着什么?

(2分)

33.材料一:

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比重变化表

年代

美国

联邦德国、英、法、日之和

1948年

54.6%

19.6%

1970年

37.8%

31.5%

材料二:

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比重变化表

年代

1950年

1960年

1971年

1972年

美国

48.5%

31.2%

9.7%

7.6%

日本

1.3%

3.2%

12.4%

12.3%

欧共体各国

26.5%

30.0%

29.6%

材料三:

由于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的商品积极打入美国市场,加上于爆发美元危机,1971年美国的贸易逆差达20亿美元.面对这种情况,尼克松政府1971年8月决定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此项政策一旦实施,将使西欧六国对美国出口货物的87%受到影响,美国的出口货物要缴付的平均关税增加一倍;将使日本每年损失20亿美元.日本和西欧六国联合起来,同美国进行斗争,美国最终取消了进口附加税.

(1)从材料一和二可看出,二战后初期美国、日本及西欧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1分)

(2)与二战后初期相比,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0年代初美国的黄金储备急剧下降直接导致了什么后果?

(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什么局面,上述关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地位消长的材料反映了什么规律?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有哪些?

(2分)

34、根据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形成的国际关系新格局是什么?

(2分)

(2)它们的实质是什么?

(2分)

(3)两大格局分别是根据哪些会议形成的?

(4分)

(4)指出两大格局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4分)

(5)决定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分)

 

赛德国际学校2010年春中期测试

高二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材料题。

(第31题13分,第32题7分,第33题7分,第34题13分)

31、

(1)

 

(2)

 

(3)

 

(4)

 

32、

(1)

 

(2)

 

(3)

(4)

 

(5)

 

33、

(1)

 

(2)

 

(3)

 

(4)

34、

(1)

 

(2)

 

(3)

 

(4)

 

(5)

参考答案

1—5:

BCDAD6—10:

DCCCA11—15:

DBDCD16—20:

BCBBD21—25:

DBCBA

2,4,6

26—30:

DADAA

31.

(1)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是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4分)

(2)亚洲金融危机;肯德基等在中国市场出现。

(2分)

(3)指资本主发达国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中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4)材料四的观点不全面。

从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因此它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必然是不均衡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造成了压力和挑战。

但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进步的趋势,是不可抗拒的。

(5分)

(5)顺应发展趋势,把握机遇,一方面努力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迎接挑战。

(5分)

32.形成:

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法等西欧国家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他们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6分)

瓦解:

70年代以来西欧各国和日本开始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势。

殖民体系崩溃,第三世界兴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80年代中后期,苏东改革出现重大挫折,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雅尔塔体系瓦解。

因素:

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

影响: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4)经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激烈,知识经济开始形成,进而促进了可持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材料题。

(第31题12分,第32题9分,第33题7分,第34题12分)

31、

(1)

 

(2)

 

(3)

 

(4)

 

(5)

(6)

 

32、

(1)

 

(2)

 

(3)

 

33、

(1)

 

(2)

 

34、

(1)

 

(2)

 

赛德学校2009年秋12月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D

D

C

D

D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C

C

C

A

A

D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B

B

D

D

B

B

A

C

 

二、材料解析题

31.答案:

(1)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是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方面发生的巨大变革。

必要性是工场手工业生产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2分)

(2)用炮舰(武力)和廉价商品打开落后国家的大门,使之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分)(3)因为使用机器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所以产品质优价廉,落后民族的手工业品无力与之竞争。

(2分)(4)落后民族只有采用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改变落后的政治经济体制,才能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1分)

(5)1765年(18世纪60年代)(1分)棉纺织部门(1分)(6)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工人阶级相对越来越贫困化,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大量排放,造成了环境的恶化。

(3分)

32.

(1)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新兴的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

(2分)方式是通过刀枪火炮和廉价商品。

(1分)

(2)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工业仍然属于从属地位。

(2分)

(3)英国的殖民侵略与扩张给印度等亚洲国家造成了沉重灾难,但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变革,导致了亚洲的觉醒,使其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

(4分)

33、

(1)社会问题:

俄国面临着农奴制的严重危机;日本出现了幕府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德国政治分裂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

(4分)

(2)解决途径:

俄国和日本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3分)

34、

(1)两大时期、主要国家: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从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80年代,荷兰、英国、美国、法国。

工业革命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集中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得意志、意大利、日本。

(4分)

(2)途径:

第一种;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而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是其代表。

第二种:

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摆脱殖民统治而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美国独立战争是其代表。

第三种:

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封建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俄国、日本是其代表。

第四种:

通过完成国家统一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德、意是其代表。

(8分)

 

三、问答题:

(22分)

32.雅尔塔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6分)又是怎样瓦解的?

(6分)在形成和瓦解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分)简要概括该体系瓦解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8分)

参考答案

1—5:

BCDAD6—10:

DCCCA11—15:

DBDCD16—20:

BCBBD21—25:

DBCBA

2,4,6

26—30:

DADAA

31.

(1)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是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4分)

(2)亚洲金融危机;肯德基等在中国市场出现。

(2分)

(3)指资本主发达国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中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4)材料四的观点不全面。

从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因此它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必然是不均衡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造成了压力和挑战。

但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进步的趋势,是不可抗拒的。

(5分)

(5)顺应发展趋势,把握机遇,一方面努力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迎接挑战。

(5分)

32.形成:

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法等西欧国家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他们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6分)

瓦解:

70年代以来西欧各国和日本开始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势。

殖民体系崩溃,第三世界兴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80年代中后期,苏东改革出现重大挫折,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雅尔塔体系瓦解。

因素:

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

影响: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4)经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激烈,知识经济开始形成,进而促进了可持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