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导论复习题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92911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科学导论复习题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自然科学导论复习题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自然科学导论复习题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自然科学导论复习题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自然科学导论复习题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科学导论复习题6.docx

《自然科学导论复习题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科学导论复习题6.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科学导论复习题6.docx

自然科学导论复习题6

自然科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堰塞湖:

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2.人类基因组计划:

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首先倡议,全世界的科学家联合起来,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的基因组,分析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以获得

人类基因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

3.纳米技术:

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4.抗生素: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体外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5.光热转换技术:

是将太阳辐射的能量通过各种集热部件转变成热能后被直接利用。

6.赤潮:

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7.优生学:

在社会的控制下,运用人类遗传学和医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如何改善人类遗传素质,防止出生缺陷,提高人口质量的科学。

8.酸雨:

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9.纳米材料:

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

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

10.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

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11.减毒疫苗:

是指病原体经过各种处理后,发生变异,毒性减弱,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

将其接种到身体内,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但病原体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引发机体免疫反应,起到获得长期或终生保护的作用。

12.染色体病:

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所导致的疾病。

13.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种异常增温,现在其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14.温室效应(花房效应):

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易让大量的太阳辐射透过而到达地面,同时大气又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辐射不易逸出大气,大气还以逆辐射返回地面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少地面的失热,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大气保温效应”,习惯上称温室效应。

15.月食: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

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16.超导现象:

一切材料在一定低温下电阻突然变为零的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这种材料叫做超导材料。

超导现象的特征是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

17.黑洞:

如果一个天体质量足够大,体积足够小,那么它的引力大得就会连光都逃不出去,这种天体就是黑洞。

19.转基因食品:

以转基因生物为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它可以是活体的,也可以是非活体的。

20.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指用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通过载体、媒体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导入植物细胞中并得到整合和表达,并通过对转化植株的鉴定选择,从而使其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技

术。

创造出人类所需要的新品种或新物种。

21.有机食品:

是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食品,也称“生态食品”,其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物质,是安全食品的最高等级。

22.地球生态学:

是指研究整个地球范围内生物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亦即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学科。

23.营养素:

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功能:

供给人体能量、构成机体组织、

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二、判断题

1.环境标志是一种印刷或粘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证明性标志。

(对)

2.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

(对)

3.家养动物的人工驯化是自然选择的有力佐证。

(对)

4.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柱,材料的变化直接影响社会的变革。

(对)

5.地球上原始生命的呼吸、营养方式是厌氧的、自养的。

(错)

6.全球变暖使热带干旱区土壤变干,作物产量下降。

(对)

7.转基因生物直接食用的,称为“转基因食品”,而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则不称为“转基因食品”。

(错)

8.化石记录显示,越老的地层,生物形态越复杂。

(错)

9.水汽不是温室气体,而二氧化碳是典型的温室气体。

(错)

10.水体富营养化有利于水中生物的生存。

(错)

11.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

(错)

12.新能源能再生,对环境影响小,但对开发的技术要求高。

(对)

13.尽量骑自行车去八公里以外的地方上班,而不是坐汽车,是公民低碳生活的方式。

(对)

14.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对)

15.臭氧洞的形成将会使人类患皮肤癌的比例增加。

(对)

16.酸雨对湖泊中的鱼虾等生物没有破坏作用。

(错)

17.紫外线辐射增加会提高农作物产量。

(错)

18.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对)

20.超导金属材料可用来制造磁性极强的超导磁铁。

(对)

2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单位。

(对)

22.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指的就是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

( 错)

23.拉马克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包括“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对)

24.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原则上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无指征乱用会助长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

25.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二者最终结果相似,但过程与表现却有很大差别。

(对)

26.平均预期寿命指在一定年龄组的死亡率水平下,该年龄组的一批人从出生到死亡平均可能生存的年(岁)数。

(对)

27.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也有有利的影响。

(对)

28.中国的生态农业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对)

29.骇人听闻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主要是以燃煤为主要能源的烟雾排放造成的。

( 对)

三、选择题

1.香烟点燃后,冒出的烟雾看上去是蓝色的,这是因为(C)。

A.烟雾的颗粒本身是蓝色的B.烟雾将光线中其他色光滤掉,只有蓝色透射出来

C.烟雾的颗粒对蓝色光散射强烈D.烟雾的颗粒吸收光线后,发出蓝色荧光

2.DNA是人类进行亲子鉴定的主要依据。

就DNA的组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DNA由核糖、碱基和磷酸组成B.DNA由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组成

C.DNA由脱氧核糖、磷酸、碱基和蛋白质组成D.DNA由脱氧核糖、磷酸、碱基和脂肪组成

3.“转基因动物”是指(B)

A.含有可利用基因的动物B.基因组中插入外源基因的动物

C.本身具有抗体蛋白类的动物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4.地球表面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的辐射能量转化成能被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化合能。

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A)。

A.光合作用吸收的主要是太阳光中的绿光B.植物的绿色是反射的太阳光中的绿色

C.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是不一样的D.植物在不同时间的光合作用效率不一样

5.对电子纸的描述错误的是(B)

A可以随意折叠弯曲B画面分辨率较低C是一种超薄、超轻的显示器D显示效果与视觉效果同普通书写纸几乎完全相同

6.以下对纳米材料的描述错误的是(A)

A是一种典型的微观系统B具有表面效应C具有量子尺寸效应D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7.以下对新材料的描述错误的是(D)

A表现出综合性和复杂性B品种式样变化多C合成、制造与许多极端条件技术相关D更新换代慢

8.正常成年人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呼吸次数为(A)次。

A.16-20B.35-44C.25-30D.20-30

9.下列各选项中,其中(C)不是达尔文自然选择的三要素之一。

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用进废退D.适者生存

10.以下不属于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B)

A.涤纶B.光导纤维C.芳纶D.合成橡胶

11.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核心思想是(C)。

A.过度繁殖B.自然选择C.用进废退D.适者生存

12.温室效应将引起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生态恶化。

引起温室效应的最主要的气体是(B)。

A.氮氧化合物B.二氧化碳C.臭氧D.氟利昂

13.远程电力传输一般采用50~100万伏的高电压,其主要原因是(B)。

A.确保远程电力传输的安全B.减少传输线路上的电能损失

C.节约传输线路上的设备和材料D.减少雷电对传输线路的破坏

14.盛水的烧杯里有一只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水沸腾。

继续加热,保持烧杯中水始终沸腾,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

(A)

A.不会沸腾B.可以沸腾

C.用急火加热时,才能沸腾D.烧杯里液体的液面超过试管液体液面时,才可以沸腾

15.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B)

A.近亲结婚后代必患遗传病  B.近亲结婚会使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C.近亲结婚违反社会伦理道德  D.近亲结婚不符合我国某些地区的风俗习惯

16.全球种植量最多的转基因农作物是(C)

A.玉米和棉花B.油菜和棉花C.大豆和玉米D.大豆和油菜

17.骨质疏松是由于体内缺乏哪种矿物质?

(B)

A.铁B.钙C.碘D.钾

18.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C)。

A.氮气、氧气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氮气、二氧化碳

 

19.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

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

这种做法的主要的是(B)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0.正常成年人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呼吸次数为(A)次。

A.16-20B.35-44C.25-30D.20-30

21.下列哪项明显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C)

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一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

22.(A)标准是国家食品卫生质量强制性标准,保证人们对食品安全最基本的需要,是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

A.无公害食品B.绿色食品C.有机食品D.生态食品

23.下列哪项不属于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D)

A.白化病 B.红绿色盲C.苯丙酮尿症D.多指症

24.以下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D)

A.陶瓷材料B.锗材料C.硅材料D.生物化学水泥

25.对电子纸的描述错误的是(c)

A.可以随意折叠弯曲B.是一种超薄、超轻的显示器

C.画面分辨率较低D.显示效果与视觉效果同普通书写纸几乎完全相同

26.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急性传染病暴发是由于(c)而引起的。

A.全球气候变化B.致病病毒的变异C.蚊子大量繁殖D.全球变暖

27.能够严重破坏臭氧层的有害物质是(C)。

A.二氧化碳B.甲烷C.氟利昂D.二氧化硫

28.最近,有人在美国境内发现了一种在中国常被视为“盘中佳肴”的黑鱼,在美国上下引起不小的风波。

引起这场“黑鱼风波”的主要原因是(c)。

A.美国人不喜欢吃黑鱼B.美国人认为黑鱼是名贵物种,应该被保护起来

C.黑鱼会破坏美国当地的生态平衡D.黑鱼非常凶猛,危害人类

29.英国剑桥大学的史蒂芬•霍金教授是当代国际著名物理学大师,也是杰出的科普作家。

他于1988年写的一部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科普小说是(D)。

A.《大爆炸探秘》B.《自然的终结》C.《物理世界奇遇记》D.《时间简史》

30.“月有阴晴圆缺”,用科学的观点看待这件事,原因是(B)。

A.人有悲欢离合

B.地球绕太阳转动,月球绕地球转动,两者转速不一样,出现偏角,使地球掩住了月球的一部分

C.地球绕月球转动偏角不同

D.太阳光照射不均匀

四、简答题

1.太阳系的天体有哪些?

恒星(太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矮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

2.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简要说明?

转基因食物的直接影响:

①过敏性:

转基因食品中由于转入外源基因的表达,食品成分中可能含有新的蛋白质。

人体免疫系统对食品中特异性物质产生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发生过敏反应,这种问题对于高敏感人群显得尤为突出。

②毒性:

转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的插入,可能使原先关闭的基因被打开,产生一种新的毒素。

③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将一个外来基因转入植物或动物中,该基因将会与其他基因连接在一起。

人们在食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④营养品质改变问题:

改变食品的营养品质 

因为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从而使所表达的蛋白质发生变化,这有可能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美国生产的1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分异黄酮就比一般大豆低12%一14% 

转基因食物的间接影响:

引入的外源DNA引发基因突变或改变代谢途径,致使其终产物可能产生新的成分。

植物里导入抗性基因,是否会像其他有害物质那样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经由胃肠道吸收将基因转移到肠道微生物中,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哪些危机?

答:

温室效应带来危害:

(a)对气候影响,气候反常,海啸、风暴增多;

(b)对农业,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全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

(c)对工业,能源消耗加大

(d)对人类健康,疾病传播加快

(e)对海平面和海岸带,海平面上升带来严重影响甚至极大的灾难,一些岛屿国家淹没

(f)对生态系统,土地荒漠化加重,生态系统内的物种减少。

4.什么的酸雨?

简述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防治酸雨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酸雨(acidrain):

雨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煤和石油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祸首。

酸雨不单是“雨”,也包括雪、霜、露、雾等各种降水形式。

(2)酸雨的形成是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是由自然排放和人为活动等释放到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如SO2、NO2等造成的。

酸雨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国外把它称为“空中死神”。

(3)危害:

酸雨能破坏农作物和森林,受到酸雨侵蚀的农作物叶子会萎缩和畸形,使产量下降。

土壤肥力下降:

长期的酸雨与土壤粒子中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结合,使土壤日益酸化、贫瘠化,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生物群落发生混乱和变化,然后,使树根生病,树叶枯烂而后死亡。

另外,酸雨还通过伤害植物的新生芽叶,干扰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世界上有1/4的森林受到不同程度的酸雨侵袭,每年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林木被毁坏。

酸雨对湖泊的危害也很严重。

当河水、湖水pH降到5以下,鱼类的繁殖发育会受到影响。

在加拿大,酸雨毁灭了1.4万多个湖泊,另有4000多个湖泊也濒临“死亡”;欧洲数千个美丽的湖泊也毫无生气。

酸雨对人体健康也有危害,作为水源地的湖泊和地下水酸化后,由于金属溶人,对饮用者产生危害。

很多国家由于酸雨的影响,地下水中铅、铜、锌等重金属的浓度已上升到正常值的10~100倍。

含酸的空气使多种呼吸道疾病增加,酸雨特别是硫酸雾,侵入人体肺部,严重时可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

如1980年,美国和加拿大有5万多人因受酸雨影响而死亡。

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建筑物、文物、桥梁被毁:

沙浆混凝土墙面经酸雨侵蚀后,出现"白霜";经分析此种白霜就是石膏(硫酸钙)。

建筑材料变脏,变黑,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被人们称之为"黑壳"效应。

我国雾都重庆"黑壳"效应相当明显。

天然大理石,俗称汉白玉,三年之后,经酸雨淋洗,完全变色;失去光泽的时间为3至8年。

(4)措施:

减少矿物燃烧,采用清洁、新型能源,使用脱硫煤,较少硫化物的燃烧,硫酸工厂应重复利用尾气,使尾气中SO2充分利用。

5.说明人体的九大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6.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机理及危害,简述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反作用。

机理:

臭氧洞指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因臭氧大幅度减少而形成的空洞。

臭氧的减少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从下层扩散到平流层的氯(C1)原子等污染物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

而到达平流层的氯的重要来源是人们排放的氯氟烷烃(简称CFCl)和含溴卤代烷烃。

如人们熟悉的氟利昂(CFCl3),除在烟雾罐中作火箭发射剂外,也应用于冷冻机、电冰箱及高级电子元件作清洁剂。

研究表明,氟利昂不能被同化,而是扩散到平流层,并分解释放出C1原子。

一个Cl原子能分解数百万个臭氧分子,因而打破了臭氧的自然平衡,对臭氧层产生威胁。

破坏臭氧层的不仅是氯氟烃,还有溴氟烃,主要应用于灭火器中,是一类含氟、氯、溴的化合物,比氯氟烃类还要活跃,其中溴、氯都会游离出,而溴比氯更活跃,对臭氧破坏能力更强。

危害:

(1)影响人类健康。

长期接受过量的紫外辐射,会引起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DNA)改变,细胞自身修复机能减弱,免疫机能减退,皮肤发生癌变。

强紫外线还会诱发人体眼球晶体混浊,也就是产生白内障以至失明。

据统计,臭氧每减少1%,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2%~4%,白内障患者将增加0.3%~0.6%。

(2)破坏地球生态平衡。

臭氧层的减薄也会使动物产生白内障。

在南美洲的南端已经发现许多全盲或接近全盲的动物,例如,兔子、羊、牧羊犬等;在河里能捕到盲鱼,野生鸟类会自己飞到居民院内或房屋内,成为主人饭桌上的美味佳肴。

大量紫外线辐射能毁坏植物,特别是农作物,使地球的农作物减产,最终可能导致粮食危机。

 

此外紫外线能穿透10~20米深的海水,过量紫外线会使浮游生物、鱼苗、虾、蟹幼体和贝类大量死亡,最终会造成某些生物灭绝。

由于这些生物是海洋食物链中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最终可以引起海洋生物生态系统发生破坏,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进而影响全球生态平衡。

(3)光化学烟雾污染

高层大气中臭氧层减薄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强。

增强的紫外线使城市中汽车尾气的氮氧化物分解,在较高气温下产生以臭氧为主要成份的光化学烟雾。

而臭氧在近地面大气中是一种有害气体,会使人的呼吸道和眼睛等器官受到刺激和不同程度的伤害。

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曾使几千人住院,其中400多人不治死亡。

美国环保局估计,如高空臭氧层耗减25%,城市光化学烟雾频率将增加30%。

近地面臭氧还抑制植物光合作用,使叶色褪色,出现斑病甚至坏死、落叶、落花、落果等。

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后一夜间城郊蔬菜叶子就由绿变黑,不能食用。

措施:

保护臭氧层的行动与措施

为保护好臭氧层,必须制止氯氟烃类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耗量,研制氯氟烃类物质的代替品,以用于冰箱和空调机。

目前针对臭氧层的破坏问题,国际上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活动,1977年通过《保护臭氧层行动世界计划》,并成立了“国际臭氧层协调委员会”。

1985年通过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明确了保护臭氧层的原则。

1987年,46个国家批准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对5种CFCl和3种哈龙的生产和消费作了限制规定。

1996年1月1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执行,发达国家停止了氟氯碳(CFCl)工业化学品的生产,发展中国家要逐步淘汰,10年后停止生产。

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7.什么是新能源技术?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意义是什么?

新能源技术是指近几十年来人类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技术。

主要包括对原子核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等的利用技术。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意义是:

新能源可以再生,对环境影响小,但对开发的技术要求高。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虽短期成本较高,长期将占优势,能大量节省能源,大幅减少污染,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

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有利于巨额农产品数量增长,品质改善,满足人口衣食需求,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3)有利于解决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灾害频繁,农业资源短缺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9.要改善“温室效应”、酸雨等跨国界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各个国家要肩负起积极应对全球变暖、保护世界生态环境的重任

2)各工业化国家要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应用新能源;发展中国家应该淘汰或改进落后产业、产能,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们应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开发利用新能源。

保护森林湿地,植树造林。

加强国际合作。

减轻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3)加大科研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以应对能源资源日益枯竭而带来的发展问题。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要增加投资,并努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4)发达国家要切实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像美国必须改变传统的高消费、高能耗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节约资源能源,并帮助不发达国家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5)各国要开展全民环保教育,促使社会各界形成“爱我地球、保护生态”的良好意愿,并将这种意愿付诸行动。

10.在对生命起源的研究中,化学演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的Oparin和英国的Hatdane分别提出假说:

推测地球上的生命源于无生命的物质,原始地球上的条件,有利于从存在于原始大气层和海洋中的无机初级粒子中合成现在称之为有机复合物的化学反应。

化学演变分为4个阶段:

(1)简单有机分子的形成(如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富集)

(2)聚合有机分子的形成(包括蛋白和核酸)

(3)生物大分子到多分子体系

(4)原始生命的形成

11.列出5种对我国造成生物入侵的生物。

凤眼莲俗称“水葫芦”;福寿螺;牛蛙;互花米草;棕树蛇;地中海果蝇;薇甘菊;食人鲳;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

(每列出1个得1分,列出5种即可,也可列其它对我国造成生物入侵的生物)

12简述纳米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由于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得它们在磁、光、电、敏感性等方面呈现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

因此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