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习题汇总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8453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习题汇总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鸿门宴习题汇总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鸿门宴习题汇总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鸿门宴习题汇总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鸿门宴习题汇总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鸿门宴习题汇总 2.docx

《鸿门宴习题汇总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习题汇总 2.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鸿门宴习题汇总 2.docx

鸿门宴习题汇总2

巩固练习

(一)

一、通假字

①皆为龙虎,成五采()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③张良出,要项伯()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⑥令将军与臣有卻()

⑦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⑧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

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二、一词多义

1.去

①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2.立

①哙拜谢,立而饮之

②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3.谢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哙拜谢

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

4.因

①因击沛公于坐

②因招樊哙出

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5.为

①为击破沛公军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③窃为大王所不取也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

⑤君王为人不忍

⑥为之奈何?

⑦客何为者?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6.幸

①妇女无所幸

②故幸来告良

7.从

①毋从俱死也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8.之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为之奈何?

③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9.善

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不如因善遇之

10.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1.乃

①乃令张良留谢

乃令张良留谢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2.去

①亡去不义

②相去四十里

13.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

②沛公不胜杯杓

14.如

①固不如也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③沛公起如厕

15.请

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②寿毕,请以剑舞

③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臣请入,与之同命

16.置

①沛公则置车骑

②置之坐上

17.且

①且为之奈何?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臣死且不避

18.军

①沛公军霸上

②为击破沛公军

19.说

①鲰生说我曰

②而听细说

20.当

①当是时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21.得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

②吾得兄事之

22.然

①沛公默然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三、古今异义

①沛公居山东时(古:

今:

②约为婚姻(古:

今:

③项王许诺/项伯许诺(古:

今: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

今:

⑤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

今:

⑥而听细说(古:

今: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沛公军霸上()

②沛公欲王关中()

③不可不语()

④秦地可尽王也()

⑤吾得兄事之()

⑥籍吏民,封府库()

⑦范曾数目项王()

⑧若入前为寿()

⑨刑人如恐不胜()

⑩道芷阳间行()

⑾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2.名词作状语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③日夜望将军至()

④于是项伯复夜去()

⑤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⑥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⑦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3.形容词作动词

①为击破沛公军()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此其志不在小()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5.使动用法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④拔剑撞而破之()

 

巩固练习

(二)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鲰(zhōu)生参乘(shèng)玉玦(jué)飨(xiǎng)士卒

B.戮(lù)力彘(zhì)肩籍(jiè)吏民按剑而跽(jì)

C.披帷(wéi)刀俎(zǔ)要(yāo)项伯说(shuì)项羽

D.目眦(zì)卮(zhì)酒樊哙(kuài)不胜杯杓(sháo)

2.下面各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为我呼入②君王为人不忍

B.①会其怒,不敢献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C.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D.①故遣将守关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3.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B.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德”通“得”)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②吾得兄事之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范增数目项王⑤常以身翼蔽沛公⑥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④/②⑤/③⑥

C.①④/②⑤⑥/③D.①④⑥/②⑤/③

5.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B.行将为人所并

C.吾属今为之虏矣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二、课内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固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6.下列两句中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是()

①项王默然不应②军中无以为乐

A.①yìng②wèiB.①yìng②wéi

C.①yīng②wéiD.①yīng②wèi

7.下列句子,“然”的意义、用法与例句中的“然”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A.沛公默然B.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C.父利其然也D.輮使之然也

8.下列句子,“数”的意义是“屡次”的句子有()

A.范增数目项王B.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C.扶苏以数谏故D.若印数十百千本

E.夹岸数百步F.几死者数矣

9.比较下面“以”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军中无以为乐

③.寿毕,请以剑舞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10.选出上面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玉玦是半圆形的佩玉。

“玦”与“决”同音。

范增以此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B.刘邦为自己开脱责任,其表明产生矛盾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二是有小人之言。

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是项羽无意中失言,表明其性格的粗率。

D.项庄拔剑起舞是听从范增安排要杀刘邦;项伯拔剑起舞是自觉行动,要保护刘邦。

巩固练习(三)

一、解释下列多义词。

(1)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⑵相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使子婴为相()

⑶为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皆为龙虎()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⑷在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②此其志不在小()

⑸于①使人言于项王曰()②贪于财货()

③长于臣()

(6)善①素善留侯张良()②不如因善遇之()

(7)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8)之①珍宝尽有之()②为之奈何()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9)以①具告以事()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④所以遣将守关者()

(10)幸①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

(11)王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④秦地可尽王也()

(12)乃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2、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

今义:

⑵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足以古义:

今义:

⑶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

今义:

⑷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

今义:

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古义:

今义:

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

今义:

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

今义: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卮酒(zhī)刀俎(zǔ)鲰生(qǔ)瞋目(chēn)

B.戮力(lù)杯杓(zhuó)  犒劳(hào)樊哙(fàn)

C.不者(fǒu)美姬(jī)崤山(yáo)玉玦(quē)

D.彘肩(zhì)参乘(shènɡ)侍坐(shì)目眦(zì)

4、句中加点词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B.范增数目项王

C.人皆得以隶使之D.籍吏民,封府库

5、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沛公不胜杯杓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秋毫不敢有所近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③④⑤B.②⑤⑦⑨C.②④⑥⑧D.①③⑤⑧⑨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D.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7、下列句子中的“谢”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哙拜谢,起,立而饮之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C.乃令张良留谢D.张良入谢

8、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拔剑切而啖之D.劳苦而功高如此

9、翻译下面的句子。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译文: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

具告以事译文:

为之奈何译文:

孰与君少长译文:

沛公奉卮酒为寿译文:

 

巩固练习(四)

一.指出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素善留侯张良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5.吾得兄事之6.项伯杀人,臣活之

7.籍吏民,封府库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9.范增数目项王10.常以身翼蔽沛公

11.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2.刑人如恐不胜13.道芷阳间行

二.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郤      6.皆为龙虎,成五采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四.指出句式特点。

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亚父者,范增也。

/此亡秦之续耳。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3.不然,籍何以至此?

/大王来何操?

/客何为者?

/何辞为?

/沛公安在?

4.良曰:

“长于臣。

”/因击沛公于坐。

/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五.翻译下列各句。

1.所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巩固练习(五)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鲰()生厄()酒

樊哙()瞋()目目眦()跽()

参乘()啖()之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者有小人之言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下列与“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客何为者?

C.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D.不然,籍何以至此?

4.选出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一句中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吾得兄事之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D.秦时与臣游

5.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张良出,要项伯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C.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D.距关,毋内诸侯

6.下列句中的“为”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君为我呼入③军中无以为乐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⑤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⑥客何为者⑦窃为大王不取也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②③/④⑤⑦/⑥⑧B.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范增)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③臣请入,与之同命

④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⑤今者有小人之言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⑦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⑧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①③⑥/②/④⑤/⑦/⑧B.①③⑦/④⑤/⑥⑧/②

C.②④⑤/①③⑧/⑥⑦D.①④⑥/②/③⑤/⑦⑧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5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

"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鸿门宴》)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

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B.杀人如不能举举:

列举.

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

敬词,私下里.

D.故遣将守关者故:

故意.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10.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亚父者,范增也.

11.对樊哙在席上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樊哙在席上讲话与刘邦的话,不是"仅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而是有本质区别,说话的语调语气是明显不一样的.

B.两人讲话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策略上看,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哙义责项羽已是"以攻为守"了.

D.樊哙在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

 

巩固练习(六)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飨士卒(xiǎng)美姬(jī)锐不可当(dǎng)范增说项羽(shuì)

B.要项伯(yāo)卮酒(zhī)瞋目(chēn)欲王关中(wáng)

C.参乘(chéng)戮力(lù)度我至军中(duó)杯杓(sháo)

D.骊山(lí)刀俎(zǔ)切而啖之(dàn)何辞为(wéi)

2.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C.今者有小人之言。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D.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5.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A.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

D.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6.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出有误的一项是()。

A.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于)(其)上。

B.急击勿失(之)!

C.(项伯)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D.项王曰:

“(君)(乃)壮士!

——赐之卮酒。

7.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语序的一项是()。

A.客何为者?

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张良是时从沛公。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拒绝)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音shù,屡次,多次)

B.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应该是“坐下”)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舍弃,丢下)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军队)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驻军,驻扎)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军队)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告辞)

君安与项伯有故?

(旧交,老交情)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讲究)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字,按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③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④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⑦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⑧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⑨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⑩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⑨/②/③⑩/④⑧/⑤⑦/⑥

C.①③/②/④⑧/⑤⑦/⑨/⑥/⑩D.①③⑨/②/④⑧/⑤⑦/⑥/⑩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B.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君安与项伯有故?

C.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D.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1.下列句中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C.于是项伯复夜去夜缒而出,见秦伯

D.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12.下列各句加点词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13.对下列加点的人称代词按所指代对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其怒,不敢献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④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⑤公为我献之⑥吾属今为之虏矣!

A.①⑤/②④/③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⑥/③⑤D.①/②④⑤/③⑥

14.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安在②因击沛公于坐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④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⑤大王来何操⑥此天子气也

⑦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⑧得復见将军于此

A.①⑧/②⑤⑦/③④/⑥B.①⑤/③/④⑥/②⑦⑧

C.①⑤/②③/④⑥/⑦⑧D.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1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鸿门宴》人物的性格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鸿门宴》选自该书的《项羽本纪》。

C.古代宴会上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者座。

《鸿门宴》的“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

D.《史记》语言精练,有生命力,很多词语已固定为今天的成语,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秋毫无犯”就出自《史记·鸿门宴》。

1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樊哙闯帐一节中,他“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却使读者如耳闻目睹,心情顿感紧张。

B.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不禁勃然大怒,说: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鸿门宴》中,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刘邦在千钧一发之际,采纳张良的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儿女亲家,并竭力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21题。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目眦尽裂目眦:

眼睛。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

古时乘车,站在车边担任警卫的人。

C.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跽:

挺着上身跪着。

D.哙遂入,披帷西向立西向:

西边。

18.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与斗卮酒我持……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臣为韩王送沛公

A.两个“与”相同,两个“为”也相同。

B.两个“与”不同,两个“为”也不同。

C.两个“与”相同,两个“为”不相同。

D.两个“与”不相同,两个“为”相同。

19.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天子气也B.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