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综合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8450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综合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综合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综合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综合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综合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综合试题.docx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综合试题.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综合试题.docx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综合试题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年(D)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D)。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创建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A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

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A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bN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D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A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B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5~_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C )。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3.( D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

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D )。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15.学校教育按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C  )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师   D.教学环境

16.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 B )。

   A.描述   B.监控   C.解释   D.预测

17.(   )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A.俄国的卡普捷列夫   B.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c.德国赫尔巴特       D.美国桑代克

18.下列不属于教学环境的是( D )。

   A.桌椅   B.课堂气氛   C.照明   D.课本

19.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C )。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20.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 A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知心理学 D.信息论

   21.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   )的影响。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程序教学

 23.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C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

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2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26.(D)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

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7   B.1901   C.1889   D.1903

   1.心理发展的几个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

   B.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发展最早,然后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c.具有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

   D.心理发展的根本过程是连续的、不间断的。

   2.从性格类型来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 B )。

   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情感型

   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B  )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l、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D)。

   A.获得守恒概念,具有明显的逻辑性    B.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具有命题组合能力

   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

这些特征出现在(B  )。

   A.青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少年期   D.少年期

   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

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B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A)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

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认识

 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

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A)。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C)阶段的儿童。

   ‘

 A.6~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B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D)。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3-6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C  )。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13.(C )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A.最近发展区 B.学习准备 C.关键期 D.印刻

 14.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D.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

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14、(B)是计数能力的关键期,(B)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关键期,(C)是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D)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A)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二关键期。

   A.5岁左右   B.2~3岁     C.3岁左右   D.2岁半-3岁半

15.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A.皮亚杰   B.柯尔伯特   c.埃里克森   D.华生

16.最近发展区是指( C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7.“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B)。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8.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D )。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19.研究材料表明,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 B )。

   A.初中一年级 B.初中二年级 C.初中三年级 D.高中一、二年级

20.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量表是(A ),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

编制。

   A.比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量表

   C.比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

21.埃里克森是(C )学派的心理学家。

   A.美/行为主义B.法/精神分析c.美/精神分析D.德/行为主义

22.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B  )。

   A.主动感    B.自主感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23.(C)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D.集体型

24.感觉动作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A  )。

   A.客体永恒性 B.自我中心性 c.守恒性   D.可验证性

   25.某学生的智商为110表示(B)。

   A.较低智力   B.中等智力   c.较高智力   D.非凡智力

   26.对于智力的性别差异,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A.男性较之女性在视觉和辨别方位能力方面比较强

   B.女性的抽象思维比男性更优秀一些

   c.男性的智力普遍比女性高

   D.男性的嗅觉普遍比女性灵敏

27.具有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

 张事情就会退缩等品质,是(A)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

 A.专制型   B.放任型   c.威信型   D.忽视型

28.把人的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和场依存的心理学家时(A )。

   A.威特金   B.斯金纳   C.卡根   D.弗洛伊德

29.有研究表明,儿童最早掌握的是(   )。

   A.数量守恒   B.体积守恒   C.物质守恒   D.面积守恒

30.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D)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31.( B )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   B.初高中   C.大学   D.成年

32.智商是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 B )。

   A.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B.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C.IQ=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D.IQ=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33.当人们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如果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

 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这种人属于(B)。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幅合型

34.对于认知风格属场依存型的学生,一般隋况下,适合的教学方法是(D )

   A.为其提供无结构的材料,让他自己探索

   B.鼓励学生自学

   c.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总结出结构性知识

   D.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明确的指导和讲解

35.少年毛泽东的诗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反映了中学生(   )。

   A.喜欢争论的特点   B.理想主义的特点

   C.假想的观众       D.个人的虚构

36.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 D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7.如果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那么他的年龄是( C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6~

38.按照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能力是( D )。

   A.记忆能力   B.语言能力   C.思维能力   D.行走能力

39.维果斯基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提出了(B)。

   A.阶段发展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人格发展理论

40.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A)。

   A.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B.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

   c.父母性格、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D.家庭教养模式、校风校纪、同辈群体

41.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D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2.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性格类型属于( C )。

 A.内向型   B.独立型   C.外向型   D.顺从型

43.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D)。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认识

44.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 B )。

 A.6、7岁~11、12岁   B.1l、12岁~14、15岁

 C.8、9岁-16、17岁   D.6、7岁~14、15岁

45.狼孩现象主要是由(B)因素造成的。

 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

 46.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4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B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   D.沉思型

 4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

她的认知方式是( D )。

 A.场依存性   B.发散型   C.冲动性   D.沉思型

 49.( B )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易形成自私、任性、幼稚、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的性格。

   A.专制型   B.放任型   c.威信型   D.忽视型

 50.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初中生一般达到了( D )。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1.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儿童大约从(B )岁左右开始出现自我评价。

   A.5岁   B.2-3岁   C.12岁   D.18岁

 52.已有研究表明,儿童面积守恒与重量守恒形成的年龄一般在(A)。

   A.9-10岁   B.6-7岁   C.7-8岁   D.7-11岁

 5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D)。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我意识

 5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C )。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55.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 )。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56.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看,青少年期个体面对的最大冲突是(A)

 A.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B.自主感对羞耻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亲密感对孤独感

1.以下不是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是(D)。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规则学习   D.言语信息学习

2.以下心理学家不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是( B )。

A.苛勒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3.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C)。

A.学会新知识  B.发现学习的规律  c.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D.建立认知结构

4.程序性教学实际上是( A )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A.学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B.观察学习

C.认知学习   D.认知同化

5.加涅的信息加工系统中的第二级是(B )。

A.感受器   B.感觉登记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6.苛勒通过研究黑猩猩的学习所提出的学习理论属(B)。

A.联结学习理论   B.认知学习理论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   D.社会建构论

8.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C )、社会性和情境性

   A.主观性   B.客观性   C.主动性 D.主体性

9.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

性的联系属于( B )。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10.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A)。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ll.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D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2.以下心理学家及其理论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   B.苛勒——完形一顿悟说

   c.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   D.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13.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B )。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语言联结学习

14.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

对它们关系进行分析,这种学习属于(C  )。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15.小敏原来很怕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

类,在小敏身上发生了(C )学习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   D.言语信息

1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D )。

   A.蜜蜂采蜜   B.猴子攀爬

   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17.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C ).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概念学习   D.辨别学习

18.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A  )。

   A.规则学习   B.辨别学习   C.概念学习   D.问题解决学习

19.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只能储存( B )信息项目

   A.5个   B.7个   C.9个   D.11个

20.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就叫(B )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2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A )创立的。

A.巴甫洛夫   B.列昂捷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22.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C  )。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23.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D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24.“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 A )现象。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25.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

是( B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获得

27.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的是( C )。

 A:

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2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D )。

 A.望梅止渴   B.画饼充饥   c.谈虎色变   D.叶公好龙

29.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D )。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31.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一错误的过程中,形成了稳

定的( D )。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34.下列概念中( D )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指南(教育心理学分册)

35.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37.根据强化的性质可以将其分成( 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38.(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

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3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暗适应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4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C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41.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或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

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 C )。

   A.刺激分化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行为强化

   42.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回避条件作用

   43.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1.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并非一成不变,在( A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2.个体对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