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全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8372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全册教学设计.docx

《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全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全册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全册教学设计.docx

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全册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1.

第一课时:

“多位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

2.第二课时:

“乘法和除法”整理和复习………………

3.

第三课时:

“空间与图形”整理和复习…………………

4.第四课时:

“统计”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

“多位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点】:

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多位数的认识,板课题:

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第3页到第34页,看书回忆这个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在小组里交流。

3、哪个小组愿意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所学内容,总结在黑板上。

数位顺序表

读数

多位数的认识写数

比大小

改写

问:

你认为这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最容易出错?

今天重点围绕这几个知识来复习。

【设计意图】:

先从总体上回顾本学期有关乘、除法的知识,引导方便学生全册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形成知识脉络,同时让学生自我查漏,提出学习上的困难,使后面的复习更具针对性,充分发挥复习课的作用。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

1、出示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回忆数位顺序表有关知识。

1)在数位顺序表中,分为哪几个数级?

   2)每个数级中包含有哪几个数位?

   3)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学生反馈,教师予以评价。

3、刚才我们对数位顺序表进行了复习,同学们对以上的问题都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对数位顺序表掌握得比较扎实。

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

(1)万级包括的数位有()、()、()、()。

(2)230344302这个数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从右往左看,第二个“3”在()位上,表示()。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回忆数位顺序表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的基本概念,再次明确数位顺序表和读数、写数、比大小、改写有关,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有关知识。

二、复习读数和写数

      1、刚刚我们复习了数位顺序表,下面我们来复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我们先来复习读数,回忆一下多位数是怎样读的?

要注意什么?

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汇报总结1)先分级,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亿”字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0。

读出下面各数。

(课本第117页第1题)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引导学生回答:

4、同学们读数都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复习写数,请同座位的同学再互相说一说,多位数写数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写数从最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5、练习

写出下面各数。

(课本第117页第2题)

1)三百零三万零三百零三    2)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3)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万

6、引导学生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7、、小结。

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都是要先分级,从高位起。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自主回忆读数和写数的一般规则,通过具体的读数写数练习进行巩固,并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特别是数字有0的读写,突破本节课的其中一个难点。

三、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1.下面我们继续来复习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师板书:

数的大小比较

2、怎样来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3、.引导学生读数的基本规则:

1、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2、位数相同,比最高位,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练习

从大到小排列顺序

1650010165001001650020 5360020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自主回忆数字比较的一般规则,通过具体的比较练习进行巩固,并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

     四、复习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最后,我们来复习数的改写,我们一起回忆多位数怎样进行改写?

(板书:

数的改写).引导学生回答整万整亿数的改写以及不是整万整亿数的方法。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整万整亿数改写和不是整万整亿数改写有什么区别?

整万整亿数改写不会改变大小,而不是整万整亿数改写会改变大小,因为它是用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2、.练习

1)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4题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117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进行反馈。

              

2)引导学生回答改写的方法:

把万位后面的4个0或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写上“万“或“亿”字。

【设计意图】:

本节复习内容属于第一单元,这一环节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大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有的学生已经遗忘,复习时有必要让学生再次明确大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把容易错误的知识再次呈现,通过具体练习再次深化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数位顺序表

读数

多位数的认识写数

比大小

整万整亿数

改写:

不是整万整亿数

【设计意图】:

板书从整体上呈现了多位数的认识的知识要点,方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及时对照,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

 

第二课时:

“乘法和除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数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个学期所学的“乘法和除法”的内容,也就是书本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

板书课题:

复习乘法和除法

2、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回去看书回顾、整理这两个单元的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课件上总结:

口算

笔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积、商的变化规律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解决问题

 

3、问:

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最容易出错?

4、你们所提到的老师在复习的时候会注意到,但每个同学的问题不一样,当复习时提到你的遇到的问题时自己要加倍留意。

【设计意图】:

先从总体上回顾本学期有关乘、除法的知识,引导方便学生全册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形成知识脉络,同时让学生自我查漏,提出学习上的困难,使后面的复习更具针对性,充分发挥复习课的作用。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口算的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乘法

口算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

除法:

用整十除整十、几百几十

练习:

直接说结果。

23×3=26×3=310×2=

90÷30=210÷70=300÷60=

选两题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有什么要提醒大家要注意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因数末尾有几个0,进行简便计算时积的末尾也要相应添上几个0,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在进行简便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要划去相同个数的0再计算。

2、复习估算

乘法

估算

除法

552÷70≈ 710÷92≈543÷58≈3624÷9≈    

59×103≈720×12≈408×18≈ 209×29≈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提醒学生乘法和除法的估算都是把因数或者被除数、除数看成方便口算的近似数来估算。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1)回忆一下,这个学期学习的积和商的变化规律的怎样的?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要乘几或除以几;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0除外)。

根据28×15=4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280×15=14×15=28×45=280×150=

根据792÷24=33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396÷12=1584÷48=()÷8=33792÷4=

具体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复习笔算

1)同学们反应笔算时候最容易出错,这个学期我们学过那些笔算?

是怎样算的?

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

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

笔算

商是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除法

商是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16×283507×3428×36060×470

因数末尾有0时竖式怎样写比较简便?

2)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85÷40280÷50840÷14384÷16

【设计意图】:

计算部分细化为口算、笔算、以及估算三部分进行复习,每一部分复习前分别整理学习过的有关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网络进一步延伸,各知识点更加细化。

每部分的复习要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知识技能,重点会回应学生前面提出的知识难点,让学生互相提示要注意的地方,减少错误,加强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

5、解决问题

1)小林家的果园今年收了310千克的梨,收的苹果的梨的19倍。

大约收了多少千克的苹果?

是准确计算还是估算?

要注意什么?

2)一辆长途汽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列式计算并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本学期学习的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谈复习感受,再一次回顾知识,给学生提问机会的机会,及时反馈复习效果,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答。

四、作业;

118页5—8

五、板书设计:

“乘法和除法”整理和复习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商是一位数、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积、商的变化规律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板书部分从整体上呈现了本册乘、除法的知识要点,方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及时对照,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完善知识网络。

 

第三课时:

“空间与图形”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

2.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几种四边形的的特征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

会用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画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理解所学的平面图形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梳理知识。

1.这节课我们复习空间与图形这一块的知识,我们本学期学过哪些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在那个单元?

(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

2.揭示复习目标:

这两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线分类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角量角四边形

垂直画角梯形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对知识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二、分类复习

同学们真棒把我们学过的知识都基本列举出来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逐个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同学们,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了什么图形?

(角)

(一)角的知识。

(1)我们学过哪几种角?

你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吗?

①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并说出每种角的定义)

②能说出它们的大小关系吗?

(按小到大排列顺序)

③说说周角、平角、直角之间的关系。

(2)怎么量角、画角呢?

①量角:

谁能说说量角的步骤?

学生说步骤,课件演示。

(两重合:

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准:

看准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强调学生看清内圈刻度与外圈刻度。

②画角:

练习画一个75度的角,你有几种不同的办法?

(用量角器画角,或用一副三角尺拼组成75度角。

③反馈时请用量角器画角的学生演示画角。

④那位同学说说量角和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说和课件演示达到回忆和巩固五种角的概念以及大小关系。

通过复习量角和画角的方法让学生回忆量角器的使用,以及用不同的方法量角和画角,巩固操作技能,并且结合具体操作画角、量角,说说要注意的事项,避免学生出现操作上的错误。

(二)平行线、垂线的知识。

(1)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强调:

在同一平面内而且是不相交。

(2)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还有什么位置关系?

(互相垂直)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强调:

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3)知识梳理: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只有平行和相交两种位置关系。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4)练习:

过点A分别画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学生画图,(注意学生的画图方法是否正确)。

反馈:

学生互检作图是否正确。

(课件演示作图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使学生理清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区分相交、垂直、平行等关系,再次练习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三)、复习整理四边形知识,形成网络。

指着黑板上的这几个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几种四边形各有什么特征?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请同学边回顾,边完成P119页的表格。

(一)学生完成表格。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二)全班交流,拓展延伸。

1.正方形的特征:

四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四个直角。

(学生选择)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特征,延伸:

从正方形的特征你可以联系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相关知识?

2.长方形的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四个直角。

(学生选择)

3.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且平行。

(课件演示)

延伸:

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怎么画高?

(生说,课件演示: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但通常是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也可以从另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它的对边画高。

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4.梯形的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

(课件演示)

延伸:

这一组互相平行的对边中,比较短的这一条是梯形的(上底),比较长的这一条是梯形的(下底),从上底上的一点向下底引一条垂线就是梯形的(高),另外这两条边就是梯形的(腰),如果两腰相等,我们就说这个梯形是(等腰梯形)。

5.这几种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小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都具备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所以属于平行四边形。

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所以正方形又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长方形。

它们都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用图表示如下)

小结:

像这样,这几种图形的特征,联系与区别我们可以用表格、图示加以整理清楚。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回顾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然后在表格中整理,整理后再对比,使学生对这些四边形的关系有进一步认识,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在对比过程中适时穿插有关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和底的知识以及作高的方法,使教学达到高效。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进一步的收获?

2.小结:

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复习时要加以整理、比较,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五、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整理和复习

线分类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角量角四边形

垂直画角梯形

 

【设计意图】:

板书部分从整体上呈现了本册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要点以及几种四边形的的关系,方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及时对照,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完善知识网络。

 

第四课时:

“统计”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重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难点】:

会用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画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理解所学的平面图形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

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交流汇报补充)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板书:

根据复式统计表绘制复式统计图

纵向复式统计图

横向复式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整理归纳本学期所学有关统计的知识,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结构。

二、复习知识点

1、统计

问:

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只是形式不同)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说出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针对自己的问题展开复习,使复习的目的更明确。

2、总复习13题

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②四年级戴近视眼镜的有多少人?

哪个年级戴近视眼镜的人数最多?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做出解答)

④根据统计表你想到了什么?

(年级越高近视的人数越多)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我们平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在这里对学生进行用眼习惯的教育)

【设计意图】:

进一步指导学生看统计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统计发现小学生近视的现状,并作出思想教育。

3、练习二十一13题

①请同学们观察表中数据,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②看书本P123中给出的图说说根据给出的图判断这个图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

为什么?

③图中没有给出图例,怎么办?

(我们自己补充一个图例),复式统计图能不能没有图例?

④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⑤女生成绩在1.41米以下为不及格,男生成绩在1.48米以下为不及格,男生成绩在1.42~1.48米的有5人。

男生和女生不及格的各有多少人?

⑥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⑦根据表中成绩的分布,你得到什么结论?

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复式统计图的绘制,说明在复式统计图中图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   9024700  24950000695200   38000200  305076000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4、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  3276÷84  74×59

5、估算

297×3  789×4 5392÷9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读写数和计算的能力。

6、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五:

板书设计

 

“统计”整理和复习

根据复式统计表绘制复式统计图

纵向复式统计图

统计横向复式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板书部分从整体上呈现了本册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要点以及几种四边形的的关系,方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及时对照,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完善知识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