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二上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8152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二上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二上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二上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二上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二上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二上知识点.docx

《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二上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二上知识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二上知识点.docx

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二上知识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二上)知识点

(江苏人民出版社)

第一单元经典启蒙

1.《千字文》选读一

(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仄,辰宿列张。

(2)《人祖伏羲》:

伏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祖、三皇之一,目前中国最早的有记载的创世神;

伏羲画过八卦,为天、地、水、火、山、雷、风、泽制定了代表性符号;

伏羲发明了渔网,人们从他那学到捕鱼的方法。

2.《千字文》选读二

(1)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2)《神农与五谷》:

神农氏亲自品尝,最终筛选出了稻、黍、稷、麦、菽五中谷物,因此神农氏成了农神。

神农氏种植五谷的传说,反映了人们认知农作物的艰难历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惜粮食。

(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中的反义词是:

(寒-暑)。

(4)我知道一些有关季节的成语:

春天: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色满园百花齐放百花争艳

夏天:

骄阳似火烈日当空烈日炎炎汗如雨下火云如烧

秋天:

秋风习习天高云淡春华秋实一叶知秋雁过留声

冬天:

冰天雪地鹅毛大雪天寒地冻银装素裹滴水成冰

3.《千字文》选读三

(1)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2)仓颉发明了文字,嫘祖让人们穿起了衣服,尧、舜主动把君位让给功臣贤人。

(3)《尧帝的考验》:

尧帝和舜帝-----品德高尚才能出众勇敢智慧胸怀宽广大度

我们平时和别人相处,应该大度一些,要做一个品德高尚且有能力的人。

4.《千字文》选读四

(1)空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2)《割席断交》讲的的是东汉末年管宁和华歆的故事。

管宁觉得华歆爱财贪富贵,且好名利,与自己不是意气相投的人,割开席子不再与华歆来往。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

品行端正、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第二单元诗词吟咏

5.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补充:

骆宾王《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2)虞世南的《蝉》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被称为唐代咏蝉诗三绝。

6.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短暂的一生,整日忙碌着采花酿蜜,自己享用的却很少,甜蜜尽属他人,正如诗中描绘的那样: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

谁甜?

7.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我还会背诵陈毅的《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8.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我还会背诵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第三单元汉字艺术

9.湖笔徽墨

(1)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书写工具,笔、墨、纸、砚,被并称为“文房四宝”。

(2)毛笔中最著名的是湖笔,湖笔的故乡在浙江省湖州的善琏镇。

秦朝大将军蒙恬在湖州的善琏用羊和兔子的毛做成了“湖笔”。

(3)徽墨是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墨之一,因为生产于古代的徽州,所以叫徽墨。

10.宣纸端砚

(1)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

(2)相传,宣纸是蔡伦的弟子孔丹发明的。

宣纸非常容易保存、便于书写,所以古人说“纸寿千年”。

(3)砚台是书法、绘画研磨墨和色料的工具。

端砚是中国最出名的砚台之一,出产于广东省肇庆,因为古代肇庆又叫端州,所以叫端砚。

(4)你所知道的古代书法家有:

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

11.永字八法

12.书圣羲之

(1)王羲之“永字八法”:

横、竖、勾、点、撇、捺、提、顿,八种楷书法则。

(2)现代书法家沈尹默说“永字八法”充满乐趣:

点——充满自信和朝气,

竖——充满了力量与美,

撇——潇洒不爱慕虚荣,

捺——脚踏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功课。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奉为“书圣”,他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是在今浙江绍兴兰亭的一次文人雅士的聚会后创作而成的。

(4)我知道的关于王羲之热爱书法、勤学苦练的故事有:

《临池学书》、《书成换白鹅》等。

第四单元神话故事

13.燧人氏——钻木取火

(1)燧人:

取火者

(2)燧人氏:

勇敢充满智慧坚持不懈有耐心做事不半途而废善于发现敢于尝试

14.神农尝百草

(1)神农发现了“查”,就是我们现在用来泡茶的茶叶,还发现了“甘草”。

(2)人们尊神农为农耕和医药之祖。

(3)神农:

大公无私无私奉献一心为民为民造福

15.嫘祖养蚕

(1)嫘祖是养蚕法的发明者。

她教人们织布、制衣、养蚕抽丝。

(2)蚕原来叫作“天虫”,后来改名叫“蚕”。

16.杜康酿酒

连一连:

杜康——酿酒后羿——射日

嫘祖——养蚕女娲——造人

嫦娥——奔月盘古——开天

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

女娲——补天仓颉——造字

吴刚——伐桂夸父——追日

第五单元四时节庆

17.元宵节

闹元宵(会背诵))

老奶奶,手儿巧做花灯,闹元宵

西瓜灯,兔子灯金鱼灯儿尾巴摇

飞机灯,送宝宝火箭灯,送浩浩

宝宝乐,浩浩笑一同鞠躬谢姥姥

(1)元宵节:

正月十五

(2)元宵节习俗:

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

18.七夕

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盖。

七月七日摘下来,姐姐妹妹照影来。

又像花,又像草,看谁心灵又手巧。

(会背诵)

(1)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

(2)七夕节的习俗:

各种乞巧活动

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

做些小物品赛巧

摆上瓜果乞巧

蒸巧饽饽、烙巧果子、做巧芽汤

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侄女赐巧

不蜘蛛放于盒中待结网为得巧

牧童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作“贺牛生日”

用油煎炸一些小型物状的称“巧果”

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

19.重阳节

红叶飘,黄叶飘,蓝天高高白云绕。

九月九,重阳节,我跟爷爷来登高。

我们俩,手拉手,上山顶,四下瞧。

(会背诵)

(1)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

(2)重阳节活动有:

出游赏秋、登高远眺(避灾)、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3)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会背诵)

20.除夕

小巴狗,上南山,捡金豆,搬金砖。

你打火,我看烟,

你放爆竹我放鞭,噼里啪啦过新年!

(会背诵)

(1)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人们在除夕晚上会通宵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

(2)“开门爆竹”:

在新的一年到来,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除旧迎新。

(3)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第六单元知书达理

21.坐

席不正不坐。

——《论语·乡党》(会背诵)

(1)商周时期的古人坐在()。

A.土地上B.座席上C.椅子上D.凳子上

2.商周时期的人们走进室内要()。

A.脱鞋B.脱袜C.换衣D.洗澡

22.立

立必正方,不倾听。

——《礼记·曲礼上》

(1)古人站立是要眼睛看着前方。

(2)晚辈见长辈,卑者见尊者,要略微弯腰。

23.行

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

——《尔雅·释宫》(会背诵)

(1)行:

慢慢地走。

步:

安稳地走。

(2)传说古时候赵国首都——邯郸的人走路姿势好看。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24.趋

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

——《尔雅·释宫》(会背诵)

(1)趋:

快步走。

走:

跑步走。

奔:

快跑。

(2)故事:

《颜回尊师》。

《论语》中颜回是一个学习用功,勤奋好学,甘于清贫,毕恭毕敬,品德高尚,甚合师意的人。

第七单元民间艺术

我知道的民间艺术有:

编织、布艺、刺绣、皮影戏等。

25.编织

(1)编织工艺品按原料分,主要有竹编、藤编、草编、总编、柳编、麻编等六大类。

(2)草鞋,也称“草履”“芒鞋”,俗称“不借”“千里马”。

(3)南方多用稻草编织草鞋,称“打草鞋”,有底无帮,以绳系与脚上,相当于草凉鞋。

北方草鞋多用蒲草编织,为的保暖护足,适合儿童老人冬季穿着。

26.布艺:

荷包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布艺品。

古代荷包称“囊”不仅有布做的,还有皮革做的。

荷包的造型有圆形、椭圆形、方形、桃形、石榴形等。

27.刺绣:

又名“针绣”,俗称“绣花”。

我国的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秀四大门类。

28.皮影戏:

(1)谜语: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2)皮影戏,也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又被称为“土电影”。

相传,最早用的是桐叶,后来用纸代替桐叶,现在用驴皮、牛皮等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形。

(3)我知道的皮影戏故事有:

白蛇传、牛郎织女、杨家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岳飞传等。

第八单元科技发明

29.孔明灯的发明

(1)孔明灯在最早开始发明出来的时候是用来作军事联络信号,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

(2)关于孔明灯的传说有莘七娘发明和诸葛亮发明两种说法。

(3)小朋友们,在放孔明灯的时候,你会许下什么样的愿望呢?

谜语:

(1)一个圆桶桶,一头开了洞。

中秋佳节时长见,小小蜡烛在当中。

(2)仙女飘飘,飞上云霄。

不怕风吹,只怕火烧。

30.授时历

(1)《授时历》是由元朝郭守敬编撰的。

(2)《授时历》的寓意——“敬授民意”之意,告诉老百姓要爱惜时光,不要错过农业生产。

谜语:

(1)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

(2)年岁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小,面貌日新月异,家家必不可少。

(谜底:

日历)

31.张衡与地动仪

(1)地动仪是由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的。

32.浑天仪的发明

(1)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合称。

(2)浑仪用来测量天体球面坐标,浑象用来演示天象。

(3)浑天仪是由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所发明。

东了东汉时期,张衡改进了浑天仪。

(4)张衡说:

“天上的星星,能见的共有二千五百颗,当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却只有一百二十颗。

(5)我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现存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谜语:

(1)说它小,它真小,像个皮球真灵巧;说它大,它真大,陆地海洋都装下。

(地球仪)

(2)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冬天呆的时间短,夏天呆的时间长。

(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