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会计科目复习笔记个人总结版本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78846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会会计科目复习笔记个人总结版本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注会会计科目复习笔记个人总结版本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注会会计科目复习笔记个人总结版本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注会会计科目复习笔记个人总结版本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注会会计科目复习笔记个人总结版本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会会计科目复习笔记个人总结版本doc.docx

《注会会计科目复习笔记个人总结版本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会会计科目复习笔记个人总结版本doc.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会会计科目复习笔记个人总结版本doc.docx

注会会计科目复习笔记个人总结版本doc

2018年CPA《财务成本管理》复习笔记

第一章总论2

第二章金融资产3

第三章存货5

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7

第五章固定资产12

第六章无形资产14

第七章投资性房地产15

第八章资产减值17

第九章负债19

第十章所有者权益20

第十一章收入、费用及利润22

第十二章财务报告25

心第一章总论

•概述

1、质量要求:

可比性、重要性(并非要面面俱到,例如管理费用容纳百川)、谨慎性(不高估资产、不低估负债)、实质重于形式。

2、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一般情况)、重置成本(盘盈入账)、可变现净值(存货期末)、现值(分期、弃置费、可回收金额、融资租入)、公允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之一、融资租入账价值之一等)。

3、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不是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单独可产生现金流入流出〉0

4、利得损失则是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合收益主要5项(可供出售公允变动、持有至到期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非投资房地产转为投资公允与账面差额、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被投资主体除净损益以外的权益变动、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包含营业外收入支出。

5、Tips:

宣告分派股票股利时,只需备查登记,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或负债,发放时才影响。

但如宣告分配现金股利,则同时影响所有者权益和负债。

&第二章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

1、设置科目2个: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初始计量:

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直接计入“投资收益”。

含有尚未发放股利的计入应收。

即股利要剔除在收购价外。

3、后续计量:

直接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处置时一并

转出计入投资收益。

4、处置:

如题目要求计算处置时投资收益(简单方法:

现金流入包含出售款和获取的股利-初始入账金额),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转出计入;如要求计算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则不能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算在内。

•持有至到期投资

1、设置科目:

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适用于一次还本付息)。

2、初始计量:

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差额计入利息调整。

股利要剔除在收购价外

3、后续计量:

可计提减值准备。

按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入“投资收益”。

与实际的应收差额摊销利息调整。

4、持有至到期,如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同,则账面价值等于摊余成本。

耳冋询匕后求卩htyjrqitTI

1、设置科目:

成本、利息调整、公允价值变动。

2、初始计量:

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差额计入利息调整。

股利要剔除在收购价外

3、后续计量:

轻微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及其他综合收益)。

大的变动可计提减值准备。

对于债务工具,后续也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只不过需要对利息收益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

4、处置:

处置时其他综合收益收入转岀到“投资收益”。

5、Tips: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计算投资收益时,用总流入-总流出。

其中总流入要减去交易费用。

总流出(成本)要加上交易费用。

因此,两端费用处理不同。

•金融资产减值

1、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款):

可计提减值;且可恢复,但不能超过假定不计提下持续计算的摊余成本。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计提减值;计提时首先要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收益转到资产减值损失;减值可恢复,债务工具可直接反向操作,权益工具只能通过“其他综合收益”转回。

3、一般减值准备都可以转回(包括存货),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后不得转回(原因-价值恢复可能性较小且为避免操纵利润)。

重分类可重分类的对象:

仅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相互重分类。

公允与账面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与非投转为投资房地产一致)。

Tips

1、需区分处置影响投资收益金额与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影响投资收益金额。

P25o

2、计算投资收益影响金额:

首先看交易费用的影响(交易性)、其次看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转出的影响金额;最后看交易价差(与最近一次公允价值)的影响金额。

3、准备近期出售,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准备近期出售则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持股问题:

如为挣取差价且公允价值可以获得,则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如近期不打算出售且公允价值可以获得,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持股比例很少且决定持有至到期,则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持股比例较大且持有至到期,则为长期股权投资。

5、认股权证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第三章存货

•初始计量

1>外购存货:

成本、稅金、运费(装卸、存储)、保险。

2、加工存货:

如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则缴纳的消费稅计入应交稅费直计入成本)。

如收回后直接销售的,则计入产品成本。

3、运输过程中的合理损耗计入成本;自然灾害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认为原因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4、企业采购的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直接全额计入“销售费用”,不视为存货。

•后续计量

k成本结转方法(4种):

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2、减值准备:

与可变现净值比较。

有合同价的按照合同价;超岀合同数量的,按照一般市场价比较,两者分别计提减值准备,不得相互抵消。

需加工的,则视为加工完成品进行比较(不能直接视为原材料直接卖出,因为原材料本来就是用来加工产品的)。

可单个存货项目计提也可按存货类别合计计提。

减值可回转。

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情形:

霉烂变质、过期无价值、生产中不需要且无使用价值及转让价值的。

3、盘亏盘盈:

重置成本法盘盈的,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报批后冲减管理费用;盘亏的,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如为客观原因,净值计入营业外支出,如为认为原因,净值计入管理费用。

•Tips:

1、专门存货(特殊用途)一般采取个别计价法结转成本。

2、自然灾害停工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如为季节性停工,则应当计入成本。

3、只有管理不善,进项稅额才需要转出。

如果为其他原因如计算错误或自然灾害,则进项稅额可继续抵扣,只能转出原来的损失成本。

4、不同类别存货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在新的一年重新评估减值情况时可以跨类别相互之间呢抵消。

但有合同与无合同之间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扣。

P42

5、盘亏的存货,在期末必须应先行处理,不得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式。

6、生产过程中的定额损耗,计入成本,超定额的计入管理费用。

存储过程中的定额损耗计入管理费用。

收发计量原因产生的存货损失,计入管理费用,但其进项税额可以继续抵扣,不用转出。

7、发生永久性损害的,如尚未处置,应全额计提减值。

如表述为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则视为处置,不通过减值渠道,而通过营业外支出通道。

&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

1、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方式包含:

非合并方式(按照付出对价的公允计入成本,交易费用也进入成本,不区分同一控制或非同一控制)、合并方式(需要进一步区分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

如没有关系的企业交易仅取得了少许股权,则视为非合并方式;如取得了合并关系,则视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企业公司制改建,按照评估值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与账面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3、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按照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确认初始投资成本。

对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如最终控制方之前通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且含有商誉的,商誉也许计入初始成本。

被合并方净资产价值为负时,成本确认为0并在备查簿中登记。

对于或有事项,计入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4、同一控制下多次交易分步实现控制:

如为“一揽子交易”则视为一次交易。

如非,则首先根据比例享有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初始投资成本,与原账面价值及新对价账面价值之和的差,计入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5、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按照对价的公允价值确认初始成本(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等);对价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商誉

(个别报表不做调整,合并报表确认商誉)。

小于的情况下计入营业外收入(个别报表中确认)。

6、不管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发生的审计、评估等中介费用均计入当期损益;与发行权益证券相关的费用冲减溢价;与发行债权相关的费用计入债权成本。

非合并方式,交易费用则是计入成本的。

7、合并(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方式,后续均采用成本法核算(账面价值计量、不确认损益);非合并方式,后续采用权益法核算。

但非同一控制合并和非合并方式在初始计量时十分相似,均采用对价的公允价值。

但非同一控制合并仅在合并报表中需要调整初始成本计入营业外收入或确认商誉,在个别报表中采用成本法,根部不需要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成本法

1、适用范围:

“子公司”,但是投资主体且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除外。

2、分派现金(如为权益收益,根本不用管)收益:

根据份额确认“投资收益”o

3、减值:

与享有被投资方账面价值进行比较。

4、追加投资:

按照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不属于企业合并,而属于纯粹的购买少数股东权益,因此采用公允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权益法

1、适用范围:

“联营企业”、“合营企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报表”。

判断是否属于联营、合营,需要同时考虑直接持有和通过其他子公司简介持有的股权,合并报表中股权份额的确定同样如此,但在个别报表中,仅计算直接持有的股权份额。

投资方如果通过风投、共同基金、信托等机构简介持有的,对该部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

2、设置科目:

“成本”、“损益调整”(大部分)、“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

3、调整初始成本:

仅交易形成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的,需要调整初始成本;如对价犬于,则视为商誉不做调整;如对价小于,则调整成本并计入营业外收入。

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也存在调整问题,处理方法一致。

4、调整利润:

首先要根据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等部分对利润进行调整、同时还要调整内部交易。

账面公允不同的调整二账面利润-(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出售比例;构成业务的内部交易,全额确认利得损失,全额确认利润。

调整时,还需注意折旧及投入时间节点对调整金额的影响p53

5、利润分配:

利润冲减账面价值。

计入“损益调整”

6、超额亏损:

冲减账面价值、长期应收款、确认预计负债、账外备查登记。

回复则相反。

7、范围内持股比例增加(小结〉:

“成本法”范围内持股比例增加,按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和费用合计计入成本;“权益法”范围內持股比例增加,按新的持股比例继续按权益法核算,初始成本差额调整(仅指新增部分,原来部分不做调整)同样确认商誉或营业外收入。

8、处置:

部分处置时,等比例的将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转入到投资收益当中。

如剩余部分不再釆用权益法核算,则应全额计入到投资收益中。

9、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仅指未调整之前的数额;核算日账面价值则是调整后的数额(记至享有的净资产份额〉。

10、仅适用于两次取得都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正负商誉确定(个别报表):

如果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上既有营业外收入,又有隐形的商誉,这样是不可以的,必须及映综合结果,要么是综合的营业外收入,要么是综合的商誉。

1.两次投资都产生商誉的,综合的商誉就是二个商誉之和,不调账。

2.两次投资都产生营业外收入的,综合的营业外收入就是两个营业外收入之和,只是初次的营业外收入体现为留存收益,二次投资时账务处理不对原营业外收入进行调整,确认第二次的营业外收入。

3.初次投资产生商誉,二次投资产生营业外收入的。

营业外收入大于商誉的,其差额确认为应确认的营业外收入;商誉大于营业外收入的,综合结果是商誉,不调账。

4.初次投资产生营业外收入,二次投资产生商誉的。

商誉大于营业外收入的,其差额为商誉,所以不能出现营业外收入,应该冲销原确认的营业外收入(留存收益);商誉小于营业外收入的,差额为应确认的营业外收入,应该按照商誉的金额冲销原确认的营业外收入(留存收益)。

5,若两次商誉之和为零.则不处理。

原则总结:

综合看为商誉的不作调整(除非前面确认了营业外收入,说明确认错了〉,综合看为营业收入的需作调整,结果按差额计算。

•长期股权投资转换——5%上升至20%

1、成本:

原来那部分的公允价值+投入部分的公允价值(包含费用);

2、调整:

跟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份额比较,前者小的调高成本并计入“营业外收入”。

3、投入部分公允与账面的差异计入“投资收益”;

4、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部分(如可供出售金)也转入投资收益(因为已终止确认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转换——5%(或25%)上升至60%

1、成本:

原来那部分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投入部分的公允价值(包含费用);

2、如为5%金融工具,则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部分(如可供出售金)、其他权益变动也转入投资收益;如为后者,则是在处置时才将其他综合收益转出。

(仅此一个特殊,其他均在转换日级转出)。

•长期股权投资转换——60%(或25%)下降至5%

1、成本:

剩余部分的公允价值。

公允与账面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2、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部分、其他权益变动也转入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转换——60%下降至25%

1、首先根据享有的份额与成本比较,判断是否账面价值小于享有份额。

如是,则增加初始成本,并计入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因为这种差异是以前形成的)

2、其次调整以前期间的应享有的损益,参考权益法计算数额计入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因为这种差异是以前形成的)。

3、对于现在期间应享有的损益,根据权益法计算数额计入“投资收益”

4、对于被投资企业其他综合收益或其他权益变动,不管以前期间还是现在期间,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其他权益变动。

5、总结: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可简单视为从一开始便按照权益法在核算。

6、因其他股东增值导致持股比例下降转为权益法的,则新的比例*增加的净资产-减少的比例*原来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投资收益”O

•合营安排

1、总共有两方主体:

合营方与参与方。

两方实际上会计处理完全一样。

2、合营安排认定,关键在与共同控制。

共同控制-能够控制的绝不是一方;且这种控制的组合有且只能有一组;仅享有保护性权利的一方不属于共同控制。

3、合营分类:

合营企业及共同经营。

两者区分的实质是对净资产享有权利还是对总资产分别享有权利。

4、共同经营会计处理:

拥有所有权的方式投入的视为其自有资产处理。

共同购买投入的并共担负债的,按照份额确认。

对于投资人与共同经营之间的交易,按照正常顺流逆流交易处理,仅确认其他参与方的损益。

构成业务的全额确认利得损失。

5、合营企业的会计处理:

对企业拥有重大的影响的,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处理;

不具有重大影响的按照金融工具处理。

•Tips

1、合并财务报表中计入的数是全额的,不用乘以持股比例,但考虑关联交易。

个别财务报表计入的数是比例数据,需要考虑持股比例。

但不管是合并报表还是个别报表,如被合并方以前在最终控制方存在商誉的,同样需要将商誉计入成本中。

2、在同一控制下合并,如支付的对价小于净资产账面价值,则视为被投资方对自己的投资抵消了价款,因此需要确认正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P50.

3、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一致的,调整后的净利润二账面利润-(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出售比例。

(原因:

公允价值大,意味着需扣除的成本就要大,账面价值最后都体现为成本了)

4、投资人与合营企业的关联交易,不管顺流逆流,计算利润时首先减去投入资产形成的损益,再加上该资产公允与账面的折旧差额。

5、总结:

范围内的增持,均是以公允价值确认增持的入账成本(包含“成本法”增持),仅权益法需要考虑调整确认营业外收入。

6、总结:

超范围的增持,也均是以公允价值+以前部分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确认为成本。

单对于权益法和金融资产,还需要考虑将已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都转入投资收益中。

且最终结果为权益法的,还需要根据比例来调营业外收入。

7、总结:

凡是下降成为权益法核算的,都要追溯调整,视为一开始就釆用的是权益法核算。

如为上升成为权益法的,则不这样处理。

8、发行权益证券手续费不会影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只会抵减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9、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确认付出对价资产的处置损益。

10、在以公允价值投入企业形成长期股权投资时,计入成本的公允价值一定记得算上增值稅。

11、权益法核算中:

因存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影响到折旧差异进而影响到利润差异,卖出多少就要结转多少存活的成本,进而需按售出比例确认成本。

因内部交易形成的未确认损益,则相反,卖出多少则实现多少损益,利润中需扣除未实现部分的损益。

前者按售出比例减,后者按剩余比例减O

12、其他综合收益现在与资本公积已经平起平坐了,在题目问到对资本公积的影响数额时千万不要将其他综合收益记入。

13、总结:

损益与投资收益的区别。

损益是个当期概念,只计算当年;投资收益是一个跨年(项目收益)的概念,计算整个投资期间的损益。

14、总结一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其他权益工具(可转债权益部分)。

其他综合收益代替了原计入其他资本公积且最终会转入损益的内容。

现在的其他资本公积仅用于核算除净损益、利润分配及其他综合收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15、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数据中出现“其中”,表示前一个数据是包含了

后面的数据的,要注意减掉。

&第五章固定资产

•初始计量一疑难总结

1、购入固定资产,进项稅额可以抵扣了,不用再计入成本。

2、生产经营用动产(如设备)耗用的原材料,进项稅额可以抵扣,不用再作进项稅额转出(因为后续生产的产品也是缴纳销项稅的),借固定资产,贷原材料;如为不动产(如厂房)耗用的,进项稅额转出计入成本,借固定资产,贷原材料+进项稅额。

且都不用计算销项稅额。

3、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盘亏、报废等不管人为还是天灾均将扣除责任及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你,盘盈则冲减成本。

4、(安全生产)专项储备:

提取时,借生产成本,贷专项储备。

用于安全生产设备建造时,先通过在建工程归集,然后再转为固定资产。

同时按照同样数额冲减专项储备(借专项储备,贷累积折旧),相当于把固定资产全额一次性计提了折旧并冲减了储备。

后续年度该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专项储备”期末余额反映在所有者权益项下

5、弃置费用:

金额较大,则记入固定资产成本(借固定资产,贷预计负债)。

后续预计处置费用增加的,同样增加固定资产成本,预计费用减少的,减少固定资产成本,当冲减额以账面剩余价值为限,不足以冲减的,记入到损益(收入)。

6、环保设备也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尽管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流入,但可以防止经济利益流出。

7、固定资产各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的,分别确认为固定资产并分别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

1、不计提折旧的情况:

已足额提取的;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不动产除外);单独计价计入固定资产的土地(历史问题)。

2、已达到可使用状态当尚未竣工决算的,按照预估值计提折旧。

竣工后按照剩余价值和剩余期限计算折旧,以前已计提的不再调整。

3、折旧方法:

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余额*2/使用年限每一年计算分母都不用变,最后两年一定要改为直线法;前面完全不用考虑净产值,后面两年才考虑);年数总和法(年数加总作为分母,剩余年数作为分子)。

如采用双倍法或年数法,则计算折旧的年限不是会计年,而应当是可使用状态的完整12个月,切记切记。

4、后续支出:

资本化后续支岀,替换部件的要同时做加法和减法,大修理期间固定资产忍让照常计提折旧。

费用化支出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的方式。

•固定资产处置

1.持有待售:

划分条件为同时满足”作出决议“、”签订不可撤销合同“及“不足一年”;不再计提折旧;按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孰低计量;不再符合条件的,按照视为持续计算价值(持续正常计提折旧)与可回收金额孰低剂量。

持有待售,账面价值高于可变现净值的,通过计提减值的方式计入当期损益。

2.盘盈盘亏:

盘盈的固定资产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因为盘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有只能是以前会计少记了,也可以防止人为调整利润。

盘亏则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批准后记入营业外支出。

3.永久性损坏:

尚未处置的,全额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零。

•tips

1.建造厂房,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能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应当计入无形资产。

员工培训费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所有的摊销一类,都可以简单理解为银行借款,每期利息都计入借款余额计算利息。

3.生产用设备以后就不用再考虑任何增值稅问题了,不计入成本。

4.固定资产替换下来的部件,按照其原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后再转入到营业外支出,因此,替换下来的部件与折旧一样,同样会影响到当期损益。

5.安装期限短于一年的,专门借款费用不能资本化,不能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6.装修工程可以单独作为一项固定资产并单独计提折旧。

再次装修时,原来尚未摊销完毕的计入营业外支出。

不再转入固定资产清理,不再计入新的装修成本中。

7.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如能够确定到期会买,则折旧期限按照可使用年限;如无法确定,才按照租赁期限与可使用年限中较短者。

8.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停止计提折旧(即使装修工程单独形成一项固定资产,原来的房子也是停止计提折旧的);大修理工程则相反,需要正常计提折旧。

9.在建工程盘亏,借在建工程,贷工程物资(而非营业外支出)。

已完工的,净额(既赔偿后的实际损失,但是进项稅额是以全额计算的)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六章无形资产

•初始计量

1.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全额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2.无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都统一通过”研发支出”科目进行归集,期末不符合条件的,转入当期损益,剩余的继续留在研发支出科目,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转入成本。

3.企业在土地上建设自用厂房等建筑物的,土地仍然单独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但如果建造的事用于出售的建筑物,则土地价值应当计入建筑物成本。

切忌。

4.外购的建筑物(即包含建筑物又包含土地使用权),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比例分别确认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确实无法分配的,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即建筑物成本)。

5.商誉是一种单独的资产,不属于无形资产,切记切记。

•后续计量

1.有寿命的,进行摊销;无使用寿命的,不摊销,每年必须进行减值测试。

2.无形资产的净残值一般为零,除非第三方承诺寿命结束后价款购买。

3.持有待售不摊销。

•tips

1.房地产企业持有以待增值的,作为存货处理。

其他企业持有以待增值的,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处理。

2.取得土地上用于建造出租用房地产的,在取得房地产的当时就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但仅在建筑物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才与建筑物同期计提折旧,相应的折旧时间要减去取得至计提之间的空档期。

3.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并非只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