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民族大流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7858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犹太民族大流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犹太民族大流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犹太民族大流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犹太民族大流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犹太民族大流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犹太民族大流散.docx

《犹太民族大流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犹太民族大流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犹太民族大流散.docx

犹太民族大流散

学士学位论文

浅析犹太民族大流散

学院、专业历史与社会学院历史学

研究方向世界史

学生姓名郭伟凡

学号20100301004

指导教师姓名张凯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2014年4月18日

 

浅析犹太民族大流散

摘要:

大流散是贯穿大半个犹太历史的事件,本文主要讲述了犹太民族前期流散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大流散的背景和原因。

大流散事件长达1800多年,这这么长的时间里犹太民族辗转世界各地生存,主要有埃及、巴比伦、伊斯兰世界还有东西欧。

在这些地方,犹太人不仅建立了生活的社区,保持了本族的信仰,还创造出了影响世界的犹太文化。

文章中还叙述了犹太人在各国各地创造的文化以及这些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最后,本文讨论了犹太民族大流散对本民族的影响以及对世界其他民族的影响。

关键词:

犹太民族大流散迁徙

Abstract:

Keywords:

 

 

 

引言

要了解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学习它的历史,认识犹太民族亦然。

在犹太历史中有着重要地位的事件就是大流散。

可以说大流散是犹太民族的转折点。

大流散,是自第二圣殿被毁时期既公元70年起到1948年英国的委任统治结束,一个新的犹太民族国家建立——以色列国为止的这段时间,长达1800年。

对于流散一词,犹太人有着自己的认知。

在犹太文化中,描述流散状态的词是diaspora是放逐和流散的意思。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圣经》中,带有一种宗教性。

后来发展为特指犹太人离开故土,在以色列以外的地区生活的意思。

许多人认为犹太人的流散是被上帝抛弃的表现,犹太的精神领袖们为了使犹太民族得以继续独立的延续下去,从《托拉》(又称《摩西五经》)中找寻新的解释,为处於宗教迷茫的犹太人找回信心。

diaspora的在宗教上的解释为这是上帝对犹太人的考验,犹太人强调流散是民族成长的方式,具有积极的含义。

虽然流散有一定惩罚意味,但这不是永恒的,犹太人终有一天会回到故土,回到家园。

一、大流散的背景

1、犹太民族的诞生

被犹太人普遍认可的祖先是亚拉伯罕,公元前1800年出生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亚拉伯罕无疑生活在当时相当富裕文明的平原上。

然而,亚拉伯罕却带领着自己的家人和财产,离开了富裕的两河流域,来到了“应许之地”的古迦南地,就是犹太人所说的“以色列地”或今日所统称的巴勒斯坦地区,这一直是让人们理解不通的地方。

从此,进入迦南的犹太人有了新的称谓——希伯来人。

伴随着这个新称谓,犹太人也正式登山了历史舞台。

犹太的历史就是从迁徙而开始的。

迦南地相比与两河流域是贫瘠的,迦南常发生饥荒,在又一次大饥荒发生时,当时的犹太族长带领着人们迁徙到埃及,在埃及定居的初期犹太人是受到善待的,但由于埃及统治者的变更,犹太人开始受到了迫害,人们又在族长的带领下回到了迦南古地,但当时的迦南已被其他民族的人们居住,犹太人不得不动用武力来

重回家园,过程是艰难缓慢的。

犹太人最终回到了“应许之地”,这也标志着犹太的历史进入新的阶段——士师时代。

这一阶段从占领迦南(公元前1230年)到扫罗统治下的王权制形成(公元前1023)结束。

在这一阶段,犹太从半游牧社会向农业社会过渡,最终形成了王国。

统一的以色列国史短暂的,经历了三位国王,扫罗建立君主制,大卫建都耶路撒冷,所罗门建立圣殿,从圣殿建立时开始到圣殿毁灭,被称为第一圣殿时期。

当所罗门去世王国最终分裂。

形成了北方王国以色列王国和南方王国犹大王国。

以色列王国在坚持了两百年后就被亚述所灭,反而是实力相对弱的犹大王国存在了更长时间。

由于亚述的民族政策,把被打败的以色列国的居民分散在亚述各地。

久而久之被亚述人同化。

从此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

而现在犹太人的祖先,则是犹大国的犹太人。

2、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86年,犹太人的政权犹大国被新巴比伦所灭。

犹太人的圣殿被毁,第一圣殿时期结束。

犹大国的上层人物如国王,贵族,祭祀以及能工巧匠被俘虏至新巴比伦城,被称为“巴比伦之囚”。

面对这座繁华的城市,犹太人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一神信仰。

反而激起了犹太人对自己国家和信仰的更坚决的拥护。

虽然这一时期只存在了半世纪,但他对犹太民族精神及宗教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

客观来说,这一时期的犹太人并没有像在亚述的犹太人那样被同化,主要是因为新巴比伦的民族政策,新巴比伦并未把带到这里的犹太人打散居住,而是让他们居住在相对集中的地区,这样,犹太人便流而不散。

以此来维系族群间的关系。

“巴比伦之囚”对于犹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王权的覆灭,犹太人对待自己命运的迷惘,使得对上帝的信仰更加深刻坚定,先知的地位得到提升。

并且由于圣殿被新巴比伦摧毁,人们的信仰方式开始从实物趋向于抽象,先知要求人们认识上帝,遵守戒律,而非之前的祭祀等行为,这样就适应了犹太人在新环境对信仰的需求。

另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犹太会堂观念的出现,在新巴比伦,人们没有教堂,无法通过教会来传播教义,先知们便提出,人们不管在哪里,只要认真向上帝祷告,就能接近上帝。

这样,犹太人便在安息日聚集起来,一起祷告,或是讨论问题,这些地点渐渐固定,就变成了后来的犹太会堂。

“巴比伦之囚”更像是犹太大流散的一场预演,同时也对流散在外的犹太人如何保持民族性而提出了许多办法,这些方法使得在之后的大流散也没能真正冲散犹太人之间的联系。

让这样一个民族在千年之后仍能认出他们的同胞。

公元前538年,波斯异军突起,战胜新巴比伦,在波斯统治者的宽容政策下,生活在巴比伦的犹太人获准可以回到家乡——迦南。

许多犹太人,为了自己的信仰,放弃了优渥的物质生活,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他们的圣城耶路撒冷。

但当时的耶路撒冷经过战火的摧残,已是满目疮痍。

并且,对于依然生活在耶路撒冷的犹太穷人和外族人来说,这些从新巴比伦返回的犹太人是和他们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的人,而非是友好的同伴关系。

这就为耶路撒冷的重建设下了层层障碍。

虽然艰难,但犹太人依旧从新修建了圣殿圣殿在公元前516年修建完毕,第二圣殿时期开始,虽然第二圣殿不比第一圣殿宏伟,但他代表了犹太人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就像《圣经》中对第二圣殿的赞美“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

这时期的犹太并非是完全的独立,他在各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

先后被波斯,塞琉古,罗马控制。

最终在庞培的手中丧失了独立,公元前63年,成为了罗马的行省。

二、流散的开始

罗马的崛起与扩张是罗马荣耀的篇章,也是其他被征服民族的苦难史,弱小的犹太政权也不能避免。

对于罗马当局的暴虐和对犹太信仰的亵渎,愤怒的犹太人发起了反抗,总共进行了两次犹太战争,但均以失败而告终,第一次在罗马皇帝图拉真统治时期(公元98——117年)第二次是在哈德良皇帝统治时期(公元117——138)这次在巴勒斯坦的起义使犹太人彻底失去了他们的家园。

这次起义是由巴尔·科赫巴领导,他被视为犹太人的救世主。

这次起义也称为圣战。

起义军一度曾夺回耶路撒冷,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俘虏,被驱逐。

总的来说,第二次犹太战争的失败,使犹太人彻底失去了独立的地位。

这之后便进入了长达1800年的“大流散时期”

失去了应许之地的犹太人们,开始了他们不停迁徙散居的生活。

然而,没有祖国的庇佑,与其他信仰的格格不入,使犹太人寄居他国的路途注定不平坦。

虽然犹太人是散居在他国,但他们建立犹太会堂,在一定的区域内保证犹太人的团结和信仰,这些犹太会堂还是这些国家犹太人的文化中心,这里有学校,教堂。

用这样的方法来维系犹太人的文化传统与宗教信仰。

这样一方面使得犹太民族得以存在和延续,一方面也是犹太民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歧视和打击的原因。

犹太教的教规繁琐,如犹太饮食法就规定了什么东西可以食用,什么东西不能食用,从饮食上使犹太人与非犹太人分离开。

这就妨碍了犹太人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使其他民族对其产生误解。

虽然犹太人一直都将以色列地视作本民族的中心和故土,但其实自从第一圣殿被毁,“巴比伦之囚”后“犹太人就一直处于流动状态”犹太人大量的散居在世界各地,这样的状态就一直持续了下去,即使现在犹太人有了自己的民族国家,依然有着大量散居在世界其他的地方的犹太人。

1、流散在埃及巴比伦

由于地缘关系,埃及在很早以前就有大量犹太人居住,在这里他们构建埃及犹太文化中心。

促使犹太人移居埃及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经济。

埃及大多数时期是和平而强盛的。

在第二圣殿期内,埃及成为了以色列以外影响最大的文化中心,可见埃及当时的犹太社团的活跃。

其中享誉盛名的是亚历山大底城的犹太社区。

当时的亚历山大底城是重要的文化中心,不管是希腊文化还是犹太文化。

埃及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七十子译本》,这是第一个《圣经》希腊文的译本,最初是《托拉》(既《摩西五经》本,后来包括所有希伯来文学经典。

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把一种东方语言翻译成希腊文的翻译活动。

《七十子译本》的出现意义重大,历来被视为古代一项最重要的文化活动,是人类有记载的大型翻译活动的开端。

在这一时期内,犹太人斐洛成就显赫,他是一位哲学家,因为生活在亚历山大底城,是犹太文化和希腊文化的交汇处,因此,斐洛也是为希腊化的哲学家。

他是第一位将《托拉》进行哲学阐述并卓有成效的学者。

通过将两种文化的融合,为犹太教义注入了新鲜活力。

尽管直到文艺复兴时人们才认识到斐洛对犹太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贡献。

若从起源上来讲,巴比伦也可算做犹太人的故乡,犹太人的祖先亚拉伯罕就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出生的,从这里出发开始了犹太族群历史。

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历史上这里也是极度繁盛的,而巴比伦城市又是美索不达米亚最繁荣的城市。

这里有活跃的商业贸易和文化。

因为“巴比伦之囚”被带到这里的犹太人并没有被当成奴隶,是有人身自由的,这里是当时的大都市,贸易比较发达的。

一些犹太人便开始做起来国际贸易。

在“巴比伦之囚”结束之后,一些人离开回耶路撒冷,另一些犹太人则留下了,生活在巴比伦。

留下的犹太人并未忘记自己的故乡,而是用另一种方法支持家园的重建,向故乡捐钱捐物。

他们虽然居住在巴比伦,但依然会去耶路撒冷朝圣。

两地的联系不仅于此,在巴比伦的犹太人还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往以色列学习。

巴比伦不仅贸易发达,文化也同样发达。

例如,巴比伦的图书馆有藏书数十万册。

巴比伦的重要文化意义是在罗马摧毁了以色列之后才显现出来。

在罗马的铁蹄下,以色列作为犹太的文化中心衰落了,许多学者便前往巴比伦,在那里继续自己的文化事业。

在这一时期,巴比伦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编著了著名的《巴比伦塔木德》。

这是本被犹太人认为是第二经典的书籍。

《巴比伦塔木德》不仅是一补经书,而且还是一部传世的文学著作,更确切的说,它是一部关于犹太人精神生活和宗教创造力的记述。

它再现了巴勒斯坦和巴比伦犹太人一千年左右的生活。

《巴比伦塔木德》是拉比犹太教的核心和现代犹太教赖以建立的基础。

巴比伦文化中心在《巴比伦塔木德》完成后继续发展,直到伊斯兰教开始蓬勃发展为止。

2、流散在拜占庭

这里的拜占庭主要指的是东罗马帝国时期。

由于拜占庭帝国在居士坦丁皇帝(306——337年)执政时期接受基督教为国教,犹太人的地位便每况愈下了。

对于在拜占庭生活的犹太人而言,犹太人便是异教徒。

是受到整个社会排挤的。

虽然政府没有明确发表排犹言论,但一些法令法规仍使犹太人成为这个国家的二等公民。

并且,排犹的心理及法规越来越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查士丁尼皇帝(527——565年)时期拜占庭出台了对犹太人进行迫害的政策。

这项政策是辅助法,该法禁止犹太人学习犹太人的“口传律法”这项法律出台的目的就是希望犹太人可以割断其精神创造力之间的联系,以此来达到消灭犹太人的目的。

随着基督教化,巴勒斯坦成了基督教占优势的地方,而犹太人却无法进入他们的圣城了。

在拜占庭的生活越发艰难,犹太人渴望改变这一现状。

这也就能说明在7世纪波斯萨珊王朝对拜占庭发动军事进攻时,犹太人为何积极帮助波斯。

耶路撒冷在614年落入了波斯人手中,为了感谢犹太人在对抗拜占庭中所做的努力,把耶路撒冷交给犹太人管理。

犹太人立即开始了祭祀和神殿的重建。

可是好景不长,三年后,波斯战败,耶路撒冷从新回到了基督教徒手中。

基督教再次禁止犹太人进入圣城,并且不允许在距城五公里内居住。

由于帝国末期频繁的战争,拜占庭很快被拖垮。

它再无力抵抗阿拉伯凶猛的进攻。

拜占庭帝国最终的覆灭也代表着新的帝国的诞生。

3、流散在伊斯兰世界

公元七世纪,伊斯兰世界的不断扩张,流散的犹太人便生活在穆斯林的统治之下。

在伊斯兰教的观念领域里可以看出许多犹太教的影子,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到犹太教的很大影响的。

在很久以前,犹太人就已经生活在了阿拉伯半岛上了。

公元135年巴尔·科赫巴起义失败后,那里的犹太人激增。

在穆斯林的领导下,生活在此的犹太人生活得到了改善,穆斯林对犹太民族是比较宽容的。

在穆斯林看来,犹太人被看做是一个“圣书之民”的民族。

和拥有《古兰经》的自己是一样的。

因此,犹太人在伊斯兰社会是有一定的社会自治地位的。

犹太人可以继续信仰自己的宗教。

虽然仍受到一些歧视条款的限制,但对比起在拜占庭控制下的生活,已经使很好了。

由于穆斯林攻占西班牙时,犹太人把他们当做推翻基督教的盟友,为他们占领西班牙铺平道路。

为了感谢犹太人的帮助,在穆斯林占领西班牙后,把攻陷的第一座城市交给犹太人警戒。

在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因此,在一开始,西班牙的犹太人就有着比较好的社会地位。

穆斯林控制了包括巴比伦,以色列等许多犹太人生活比较密集的地区。

其中犹太文化最昌盛的地方便是西班牙。

在相对稳定和平的环境下,犹太人迎来了他们的“黄金时代”。

在穆斯林统治下,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被统治着的人们的宗教开始衰落。

在伊斯兰教的冲击下,许多人改信了伊斯兰教。

犹太人于此相反,他们不仅固守其原本的信仰,而且在穆斯林征服地区发挥了新的积极性。

东方与西方的犹太社团都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巴比伦境内的犹太社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新首府巴格达吸引了许多犹太移民。

巴勒斯坦也在犹太人的努力下迅速的恢复了元气。

这个曾受到拜占庭蹂躏的地区恢复了往日的人气。

虽然对于以往的法令:

犹太人不得进入圣城居住仍是有效的。

但在执行的时候却并不严格。

犹太人经过与哈里发的多次谈判。

终于获得了一部分犹太人获准迁入耶路撒冷的许可。

有七十户犹太人搬入了耶路撒冷城中。

直到1099年,耶路撒冷的犹太社团才被入侵的十字军用野蛮的方式驱逐摧毁。

在穆斯林统治时期犹太人最自由和文化快速发展时期就是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公元756年)当政开始。

西班牙在短期内成为了欧洲最富有、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科尔多瓦发展成一个文化中心——一个大学城。

它有个一座藏有四十万册手抄原本书籍的图书馆,并以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渊博的学识使之闻名天下。

在宽容的政治氛围中,出现了犹太文化发展的高潮。

在阿卜杜·拉赫曼三世时期,大量犹太人做了高级行政官。

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犹太社团开始超过东方国家的犹太社团。

科尔多瓦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已经凌驾与日益衰落的巴格达之上。

犹太拉比领导神学院的工作,同时负责处理社团的社会和宗教事务。

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为科尔多瓦赢得了很大的声望。

西班牙和北非的犹太学生不再去东方学习,而是去科尔多瓦的犹太神学研究《塔木德》。

这座学校吸引着更多的东方大学生。

这一令人惊异的文化和经济极盛时期持续了差不多一个世纪,直到科尔多瓦遭到了入侵的柏柏尔部落的围攻,经过长期抵抗后被摧毁时为止。

许多犹太人被迫离开首都,逃往其他地区。

4、流散在东西欧

中世纪的欧洲的一重要特点就是基督教的繁盛,宗教控制着人们的生活。

由于一些宗教原因,基督教是极为排斥犹太人的。

欧洲有着悠久的排犹历史。

但最早的西欧,在查理大帝时期,当地人对犹太人是抱有好感的。

那时的犹太社区也有着很大的发展。

加洛林王朝的国王曾向犹太人颁发特许状,赋予犹太人定居权,人身及财产安全,自由结社权、宗教事务自治权的权利。

自11世纪起,西欧城市的发展加快了那里犹太社区的壮大。

一个重要而独立的《托拉》研习和礼拜诗写作中心在德国莱茵河谷地带发展起来。

形成了一个具有自身特色和传统的犹太社区。

这一时期的犹太学者中,最重要的要数格尔绍姆·本·犹大(公元960——1028)建立了自己的学院,可以说是开创了西欧犹太教研究的先河。

他针对中世纪欧洲犹太人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影响深远、对所有德国莱茵河谷地带的犹太人都具有强制性质的法规。

格尔绍姆由于自己在规范犹太人生活发面的杰出贡献被誉为“散居地之光”。

法国的《托拉》中心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依靠德国和普罗旺斯的学者,但是,随着所罗门·伊撒拉比(史称“拉希”,1040——1150)到达特鲁瓦,这里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教学与研习中心。

拉希是第一位对整部《托拉》进行系统评注的犹太学者。

他对《托拉》的评注深入浅出,清晰易懂,深受犹太人们的喜爱,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他同时对《塔木德》也有研究,他撰写的《塔木德》评注风格清新、言简意赅,研究的水平大大超过了前辈学者。

为以后的《塔木德》研究树立了风范。

他的评注带带相传,甚至形成了一个学派。

当15世纪西班牙犹太社团和文化中心被摧毁后,拉希所倡导的学派终于成为在西方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一个学派。

这可以说是西欧犹太人中心对犹太文化的贡献了。

大批的犹太人在西欧生活标志着犹太人由亚洲人向欧洲人转变,经过了近千年的历史整合,到了19世纪,犹太人的主体已经不再是东方人,而是西方人了。

自从十字军东征开始,基督徒与犹太人的关系开始变化。

他们不断被排挤,被驱逐。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1096),十字军对莱茵河地区的犹太人进行了迫害,逼迫他们皈依基督教。

许多犹太人拒绝。

最后在信仰的祭坛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自十字军运动开始,特别是在13世纪,基督徒与犹太人的关系开始快速恶化。

犹太人被不断边缘化。

那些生活在西班牙的犹太人生活也开始变得艰难,基督徒在13世纪最终赶走了穆斯林。

伊比利亚半岛落入了基督徒的手中。

1391年,西班牙爆发了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结局十分惨烈。

暴民们闯入了犹太社区屠杀犹太人和掠夺他们的财产。

最终,犹太人被赶出了西班牙。

安逸的西班牙生活结束,犹太人又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东欧的情况与西欧相似,也是先友好后恶化。

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波兰王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当时的波兰国王鼓励犹太人来到波兰定居生活。

主要是来自德国的犹太人迁徙到波兰。

第一份授予波兰犹太人的权利特许状在公元1264年颁布。

在14、15世纪德国的犹太人遭受到迫害时,许多人迁徙到了波兰。

到了16世纪,波兰成为欧洲地域最大的国家,在这个国家当中生活着许多犹太人,他们组成社区,并成为当时主要的文化中心,成为了《塔木德》的研究中心。

并且这之后一直都是传统的犹太学术中心。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德国摧毁为止。

波兰的《托拉》研习中心的声望很高,这应归功与16,17世纪在波兰出现的犹太经学院。

以及经学院的领袖。

他们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渴望知识的犹太学生。

在这些学院领袖中最出色的是雅各·波拉克,他创办了自己的经学院,并得到了波兰国王亚历山大·亚盖沃的承认,被国王任命为“首席犹太拉比”

俄国在没有吞并波兰之前并没有多少犹太人生活在俄国境内。

直到18世纪,俄国开始了他疯狂的扩张。

三次瓜分了波兰。

那些生活在波兰境内的犹太人,就这样成为了俄国的犹太人。

一些犹太人希望改善自己现有的生活,想要迁入俄国本土。

在那里形成了犹太社区。

然而,俄国人对犹太人是充满了偏见和歧视的。

他们不愿意看到犹太人进入自己固有的领土。

便开始下发各种限令。

阻止犹太人的内迁。

俄国当局设立了一种被称为“栅栏区”的地方,在“栅栏区”内,犹太人可以生活,工作。

而在这片土地之外,犹太人是不许活动的。

最早的“栅栏区”出现在1792年,范围基本为第一次瓜分波兰的地区,其后的统治者则不断的颁发类此的限令。

限制犹太人的活动地区。

但即使生活在“栅栏区”内,犹太人的生活也并不那么顺利。

歧视和限制仍体会在生活的各方各面。

例如,犹太人必须缴纳双倍的税等。

即使这样。

到了1815年,俄国依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犹太群体。

到了亚历山大二世(在位1855——1881)时期,犹太人才渐渐走出“栅栏区”走进俄国的主流社会。

扩大了犹太人的生存空间。

好景不长,在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俄国国内局势动荡,当局为了转移视线,把刺杀归罪与犹太人。

1882年颁布“五月法”,开始了对犹太人的集体迫害。

俄国的犹太人为了躲避迫害,又一次开始了大规模外迁。

到1990年,有大约200万犹太人离开俄国。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犹太人集体迁徙。

5、流散在美洲

随着新大陆的发现,那些居无定所的犹太人来到了这片新的土地,期望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那些来着欧洲的殖民者们仍然对这里的犹太人实行压迫政策。

随之而来的宗教裁判所无情的判定着这里的被迫改教的犹太人死刑。

这一状况,直到美国的成立。

在这一个新兴的国家里,犹太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宽容与自由,美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平等的对待了犹太人。

在美国这样的环境下,犹太人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建设美国,保卫美国。

美国的犹太人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在国外的犹太人。

对20世纪后的世界有着很大的影响。

新大陆的开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先进入这片土地的欧洲人是西班牙人,西班牙在这里建立了新的殖民地,那些在西班牙受到迫害的犹太人来到了新大陆的殖民地,以此来逃避宗教裁判所的制裁。

然而,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徒劳的。

他们中的许多人最后还是死在了宗教裁判所的罪恶审判下。

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改信了基督教。

但西班牙人仍不能容忍这些犹太人生活在新世界的帝国中。

英国在新殖民地中对待犹太人的态度是比较宽容的。

英国的新教徒更愿意和这些犹太人做生意。

他们更在意的是商业利益,而非宗教。

尽管犹太人受到鼓励,居住在加勒比,但他们仍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北美最重要的犹太人聚集地就是美国。

在这个年轻开放的国家建立之前,犹太人依然要受制于欧洲大陆对犹太人的偏见。

但当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之后,这样的情况就开始改变了。

刚开始的犹太移民的数量是很少的。

直到1881年,可能有超过10万德国的犹太人因为政治和经济的原因,移民美国。

美国对犹太移民是是慷慨的接纳与平等的对待。

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泰勒曾这样说过:

“在其他地区受到迫害和压制的希伯来人,现在定居在我们中间,没有人会使他们感到害怕。

”美国使犹太人感到了安心,他们把美国当做自己的国家。

认真努力的在这片新土地上生活。

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来到这里。

20世纪里,仅1914年,超过138000的美国人登陆美国。

虽然整体上说,美国的犹太人只占美国人口的一小部分,可是,他们生气勃勃,对美国的经济、文化和精神生活领域开拓进取,贡献才华。

目前,犹太人显然已经成为了美国社会中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少数族裔的群体。

可以说,以色列的建国也是和美国犹太人有着很大的联系的。

从前,从来没有哪个犹太社团有这样的大的实力。

虽然美国的犹太人享受着越来越多的的自由和宽容,可他们仍保持着犹太人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

美国社会尊重着犹太人的团结和他们对国外的犹太人的关心。

三、国家的建立流散的意义

时间到了1948年,这是一个对犹太人来特殊的年份,就在1948年的5月,根据联合国1947年通过的决议宣告犹太人的家园——以色列国成立。

随着这一天的到来,流浪了1800多年的犹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

尽管犹太人经历了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但他们最终还是没有被历史的洪流冲散。

在被分开了1800年后,又再次回到了应许之地。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犹太人都保持了犹太的传统和文化,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些犹太人被周围民族同化,走出了犹太的世界。

但犹太的流散史还是告诉我们,在大流散中,犹太的信仰进一步得到增强,犹太的传统的到了保存,犹太的团结进一步加强。

由于长时间的流散,犹太人已经成为了一个分散和多元化的民族。

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作为不同国家的公民为自己的国家服务,甚至会成为敌人。

但他们始终都不曾忘记自己身为一个犹太人的骄傲。

从没有失掉自己作为犹太人的意志。

犹太民族的凝聚力在这场长达千年的流散中得到了考验和验证。

历史证明,“不管多么大的同化压力,有怎样绵延不绝的迫害和无休止的驱逐,犹太人都不会消失。

大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