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教研协作体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7730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教研协作体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教研协作体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教研协作体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教研协作体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教研协作体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教研协作体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教研协作体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教研协作体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教研协作体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教研协作体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十堰市普通高中协作体

2018—2019学年下学期三月考试题

高二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中,用到的微生物分别是()

A.酵母菌、酵母菌、毛霉、乳酸菌

B.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

C.毛霉、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

D.酵母菌、乳酸菌、毛霉、醋酸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能将糖源或酒精转变成醋酸;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有多种,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故B正确,A、C、D错误。

考点:

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

【名师点睛】果酒、果醋、腐乳及泡菜的制作原理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腐乳的制作

泡菜制作

主要菌种

果酒:

酵母菌果醋:

醋酸菌

毛霉等

乳酸菌

原理

(1)果酒:

酵母菌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

(2)果醋:

醋酸菌有氧呼吸

①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糖→醋酸

②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乙醇→乙醛→醋酸

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作用如下:

(1)蛋白质小分子肽+氨基酸

(2)脂肪甘油+脂肪酸

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

2.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

A.菌种均可来自自然环境B.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

C.均需在无氧环境下发酵D.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原理、菌种、菌种的代谢特点和发酵条件的考查,回忆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原理、菌种、菌种的代谢特点和发酵条件,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果酒利用的是酵母菌,果醋利用的是醋酸菌,腐乳利用的是毛霉等微生物,它们都可以来自自然环境,A正确;果酒制作的最适合温度是20度左右,果醋是30~35度左右,腐乳在18度左右,B错误;制作果酒,需要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C错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养料会不断减少,微生物的种群密度开始会增加,后慢慢减少,D错误。

故选A。

3.若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直接制作果醋,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后,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加入适量的醋酸菌

B.一直打开阀a和阀b进行通气

C.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D.把发酵装置放到15℃的恒温箱中进行发酵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

阀a是充气口,制备果酒,应该关闭充气口,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充入无菌空气;阀b是排气口,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

【详解】果醋制备加入适量的醋酸菌,A正确;醋酸菌的好氧性细菌,需要持续通氧,需要一直打开阀a和阀b通气,B正确;制作果醋需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C正确;发酵装置放到15℃的恒温箱中,温度降低,酶的活性降低,不利于发酵,温度应该维持在30~35℃,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借助实验装置图,考查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掌握果醋制作的原理、实验装置、条件等知识点,能准确判断装置图中阀a和b的开与关及作用,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4.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答案】C

【解析】

果醋制作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果酒制成果醋温度要升高,还要不断地通入氧气,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才能将蛋白质水解,提高利用价值,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盐量,所以C选项正确。

5.在果酒的制作实验结束时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B.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混匀后滴加硫酸

C.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

D.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并加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加了发酵液后应先加几滴硫酸混匀后再加入重铬酸钾,震荡后即可观察颜色变化,故A、B、错误,C正确,不需要加热,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果酒制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6.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

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

C.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薄一些

【答案】B

【解析】

【分析】

醋酸发酵温度为30~35℃,属于需氧型生物;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还需充足的氧气,充气口连接充气泵;而乳酸菌发酵时则需要严格的厌氧环境。

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利用的是葡萄皮上野生型酵母菌,不能对装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为防止杂菌污染,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应增加盐量。

【详解】醋酸菌是嗜氧菌,制作果醋时要适时通气,若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A错误;在腌制腐乳配制卤汤时加入适量的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B正确;利用自然菌种发酵制果酒时,菌种已在葡萄汁中,不能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C错误;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厚一些,因为越接近瓶口,被杂菌污染的机会越大,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防止微生物污染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明确自然菌种发酵时菌种在溶液中,此时培养液无需灭菌。

7.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毛霉可利用其体内的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B.卤汤中酒的含量越高,杂菌繁殖越快,豆腐越易腐败

C.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要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口味,过低则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D.其制作过程可以表示为: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答案】B

【解析】

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该蛋白酶能够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A正确;腐乳制作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B错误;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要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口味,过低则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C正确;其制作过程可以表示为: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D正确。

8.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B.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

D.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答案】B

【解析】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复合物,A正确;由亚硝酸盐检测原理可知,显色是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因此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B错误;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亚硝酸盐浓度越大,呈现的颜色越深,C正确;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丰富是比色法,将显色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D正确。

【考点定位】测定亚硝酸盐含量

【名师点睛】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复合物;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常用方法是比色法,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一般步骤是:

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计算。

9.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密度不断增加

D.在制作腐乳摆放豆腐时,要留出缝隙促进毛霉等微生物的生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拧松瓶盖的目的是释放二氧化碳,在果酒发酵后期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因此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A正确;

B、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B正确;

C、果酒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代谢产物逐渐积累,酵母菌种群密度不断降低,C错误;

D、在制作腐乳码放豆腐时,要留出缝隙促进毛霉等微生物的生长,D正确。

故选:

C.

考点: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和傅腐乳制作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对泡菜制作过程中,不同时期泡菜坛中乳酸菌含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泡菜初期并无乳酸细菌的存在

B.腌制过程中乳酸菌含量会逐渐增多并达到最高峰

C.腌制后期乳酸菌含量会急剧下降

D.腌制的全过程乳酸菌含量不变,活性有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

①发酵初期:

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活动为主,同时还有一部分硝酸盐还原菌活动。

该时期利用了氧气,产生了厌氧环境,乳酸菌才开始活动。

此时乳酸菌和乳酸的量都比较少,而由于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动,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

②发酵中期:

由于乳酸菌产生了大量乳酸,其他细菌活动受到抑制,只有乳酸菌活动增强。

此时期乳酸菌数量达到最高峰,乳酸的量继续积累。

由于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同时形成的亚硝酸盐又被分解,因而亚硝酸盐含量下降。

所以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如图所示)。

③发酵后期:

由于乳酸的积累,酸度继续增长,乳酸菌活动也受到抑制。

乳酸菌数量下降,而硝酸盐还原菌完全被抑制

【详解】泡菜的制作是利用蔬菜表面的乳酸菌的代谢,将糖类转化成乳酸,因此发酵初期就有乳酸菌,A错误;由于发酵条件的变化,乳酸菌大量繁殖,乳酸菌数量会逐渐增多并达到最高峰,B正确;泡菜腌制过程的后期,PH过低、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等,会抑制乳酸菌的增殖,造成乳酸菌含量下降,不是急剧下降,C错误;发酵初期就有乳酸菌,由于发酵条件的变化,乳酸菌大量繁殖,达到一定量后由于酸度过大,乳酸菌数量会下降,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变化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进行微生物培养时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A错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细菌,B正确;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C正确;尿素分解菌中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为氨,筛选分离时必须以尿素为唯一碳源,D正确。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12.为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下列各项构成了一个实验设计,其中不符合实验目的的步骤是()

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选出落叶和土壤

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把土壤也平均分成两份

C.将灭菌的落叶设为实验组,不做处理的落叶设为对照组

D.将落叶分别埋入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

【答案】C

【解析】

【分析】

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是否含有微生物,因变量是土壤中落叶的腐烂情况,对照组土壤不做处理,实验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据此答题。

【详解】分解落叶的微生物往往在含有落叶的土壤中较多,所以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出落叶和土壤,A正确;由实验目的可知,实验分两组,一组实验组,一组对照组,所以要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把土壤也平均分成两份,B正确;应将灭菌的土壤设为实验组,不做处理的土壤设为对照组,C错误;将落叶分别埋入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实验设计的对照性原则,土壤中分解落叶的微生物的获取,实验观察的指标,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微生物培养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和设计实验进行问题探究的能力。

13.检验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  )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和接种的培养基一起放在恒温箱中培养,这样可以对比分析出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实验室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属于容易题。

14.下图是微生物接种示意图,操作顺序为1→2→3→4→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B.划线操作须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由单个细胞形成的菌落一定出现在5区域

D.只需在l区域划线前和5区域划线后对接种环灭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示方法为平板划线法,故A错误。

为了防止杂菌的入侵划线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故B正确。

从1-5是逐步稀释的,单个的菌落在3或4也有可能出现,故C错误。

在每次划线后都应该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纯化方法,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5.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碳源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

同一种物质可以即作碳源又作氮源,如牛肉膏,A错误;自养微生物利用的无机物碳源不提供能量,B错误;除水以外的无机物还提供碳源和氮源,C错误;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如硝化细菌利用的氨,D正确。

16.关于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能应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B.都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D.接种用具都需进行严格灭菌

【答案】B

【解析】

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均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操作,A项正确。

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均可以分离菌落,但平板划线法不需要考虑浓度,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B错误,C正确。

二者均需对接种用具消毒,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17.下列操作必需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是()

A.称量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各种成分

B.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大肠杆菌

C.用酒精擦拭双手

D.溶化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各种成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根据是无菌技术,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所以实验过程中要做好消毒和灭菌.

解:

A、称量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各种成分要求清洁和消毒,A错误;

B、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大肠杆菌必需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否则混入杂菌,不能提取到目的菌,B正确;

C、用酒精擦拭双手为清洁和消毒,C错误;

D、配制好的培养基还要进行灭菌,所以溶化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各种成分无需灭菌,D错误.

故选:

B.

考点:

用大肠杆菌为材料进行平面培养,分离菌落.

18.下列关于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选用103~107倍的稀释液分别涂布

B.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104和105倍稀释

C.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104和105倍稀释

D.若第一次测定某种细菌的数量,可以将101~107倍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平板上培养

【答案】B

【解析】

由于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在进行分离与计数时,就需要按照不同的稀释度分别进行涂布;测定细菌一般选择104、105、106倍稀释;测定放线菌一般选择103、104、105倍稀释;测定真菌一般选择102、103、104倍稀释。

而首次做实验时,可将范围放宽点,将103~107倍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平板上培养。

19.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试剂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

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答案】A

【解析】

【分析】

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详解】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不能分解尿素获得氮源的细菌不能生长,而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利用尿素作氮源,将尿素分解为氨,使pH升高。

若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指示剂将变红,A正确;伊红美蓝试剂是鉴定大肠杆菌的,不能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B错误;苏丹III试剂是鉴定脂肪的,不能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C错误;双缩脲试剂是鉴定蛋白质的,不能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D错误。

故选A。

20.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C.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D.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空白对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要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可先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A正确;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用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B错误;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计数时取其平均值,C正确;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空白对照,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1.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菌落计数

B.在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前,需要对微生物和培养基进行灭菌

C.酵母菌发酵过程产生的酒精,对其他微生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答案】B

【解析】

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以便能从中选择出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A正确;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前,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B错误;酵母菌发酵过程产生的酒精,对其他微生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正确;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D正确.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以尿素为氮源,测定能生长的细菌的数量

【名师点睛】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前者是指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后者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22.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答案】D

【解析】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打开盖子,如果提前打开排气阀,锅内压力突然下降,灭菌容器内液体会冲出容器,造成污染,A错误;倒平板时,培养皿盖打开一缝隙,不能放到一边,B错误;接种时,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冷却后挑取菌落,不能趁热挑取,以免杀死微生物,C错误;由于平板倒过来放置,则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D正确。

23.下列关于统计菌落数目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少于实际的菌落数

B.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

C.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

D.在某一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若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差别不大,则应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若要对微生物进行取样计数,接种方法只能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详解】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有可能是由多个细菌形成的,所以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A正确;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B正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C错误;在某一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若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差别不大,则应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以减小实验误差,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测定微生物的数量的相关知识,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接种方法的选择、结果的分析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络结构,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24.在涂布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在a、b、c处分别贴浸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相同)的无菌滤纸片,d处滤纸片浸有无菌水。

培养后的结果如下图。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a处抑菌效果小于b处

B.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

C.c处抗生素无效

D.d为对照

【答案】A

【解析】

透明圈大的抑菌效果好,透明圈小的抑菌效果弱。

d为空白对照,与d处的比较可说明a处抑菌效果大于b处;A错误。

B处透明圈不规则,可说明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B正确。

C处的与d处相同,说明c处抗生素无效;C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的相关知识。

25.某学者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

B.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

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

D.称取和稀释土壤时应在火焰旁

【答案】A

【解析】

分离菌种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对微生物法,但对活菌进行计数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能用平板划线法,A错误;由题干可知,实验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配制培养基时应以石油为唯一碳源,B正确;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关键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