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训练24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条件鲁科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7257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训练24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条件鲁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训练24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条件鲁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训练24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条件鲁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训练24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条件鲁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训练24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条件鲁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训练24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条件鲁科版.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训练24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条件鲁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训练24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条件鲁科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训练24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条件鲁科版.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训练24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条件鲁科版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四) 化学反应的速率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建议用时:

45分钟)

A级 基础达标

1.(2014·全国Ⅰ卷)已知分解1molH2O2放出热量98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

H2O2+I-―→H2O+IO-  慢

H2O2+IO-―→H2O+O2↑+I- 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

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1

D.v(H2O2)=v(H2O)=v(O2)

A [A.将题给两个反应合并可得总反应为2H2O2===2H2O+O2↑,该反应中I-作催化剂,其浓度的大小将影响该反应的反应速率;B.该反应中IO-是中间产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的活化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分解1molH2O2放出98kJ热量,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的活化能;D.由于水是纯液体,不能用来表示反应速率,同一化学反应中,速率之比等于化学系数之比,即v(H2O2)=v(H2O)=2v(O2)。

]

2.对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

A(g)+3B(g)2C(g) ΔH<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升高温度,v(正)、v(逆)都增大,但v(逆)增加的程度更大

B.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但v(正)增加的程度更大

C.增大A的浓度,v(正)会增大,但v(逆)会减小

D.使用催化剂,一般v(正)、v(逆)同时增大,而且增大的倍数相同

C [根据方程式可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是增大的,但逆反应速率增加的程度更大,A正确;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是增大的,但正反应速率增加的程度更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确;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突然增大,而逆反应速率瞬间不变,后逐渐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不正确;催化剂可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D正确。

]

3.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HI(g)H2(g)+I2(s) ΔH>0,若0~15s内c(HI)由0.1mol·L-1降到0.07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95160223】

A.0~15s内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2)=0.001mol·L-1·s-1

B.c(HI)由0.07mol·L-1降到0.05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小于10s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D.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D [I2为固态,故不能用它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v(HI)=

=0.002mol·L-1·s-1,若反应仍以该速率进行,则t=

=10s,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所用时间应大于10s,B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C错误;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从而增大了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将加快,D正确。

]

4.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2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预先装入催化剂)通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应:

N2(g)+3H2(g)2NH3(g)。

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压强是起始的0.9倍,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则所经过的时间为(  )

【导学号:

95160224】

A.2min       B.3min

C.4minD.5min

B [设参加反应的N2的物质的量为x,根据化学方程式:

        N2(g)+ 3H2(g)===2NH3(g)

起始物质的量/(mol)130

反应的物质的量/(mol)x3x2x

测定时物质的量/(mol)1-x3-3x2x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列式可得:

,解得:

x=0.2mol。

参加反应的H2的物质的量:

n(H2)=3x=0.6mol,可得H2的浓度变化为0.3mol/L,由v(H2)=

=0.1mol/(L·min),故可得反应时间为3min。

]

5.一定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纳米级Cu2O并通入0.1molH2O(g),发生反应:

2H2O(g)

2H2(g)+O2(g) ΔH=+484kJ·mol-1,不同时间产生O2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时间/min

20

40

60

80

n(O2)/mol

0.0010

0.0016

0.0020

0.00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前20min内的反应速率v(H2O)=5.0×10-5mol·L-1·min-1

B.达到平衡时,至少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0.968kJ

C.增大c(H2O),可以提高水的分解率

D.催化效果与Cu2O颗粒的大小有关

C [A项,由题意知,v(H2O)=2v(O2)=2×

=5.0×10-5mol·L-1·min-1,正确;B项,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是2molH2O(g)完全分解生成2molH2(g)和1molO2(g),吸收484kJ的能量,所以生成O20.0020mol时,吸收的能量为0.0020mol×484kJ·mol-1=0.968kJ,正确;C项,由于反应物只有1种,增大c(H2O),相当于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水的分解率降低,错误;D项,若Cu2O颗粒小,则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催化效果好,正确。

]

6.已知:

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kJ·mol-1。

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

95160225】

A.3min时,用CO2的浓度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等于用CH3OH的浓度表示的逆反应速率

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25mol·L-1·min-1

C.13min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氦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加

D.13min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氦气,CO2的转化率增加

B [A项,3min时反应还没有平衡,错误;B项,v(H2)=3v(CO2)=

=0.225mol·L-1·min-1,正确;C项,由于容器的体积没有变化,所以各成分的浓度没有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不变,错误;同理,平衡没有移动,D错误。

]

7.为了探究温度、硫酸铜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编号

纯锌粉

质量

0.2mol·L-1

稀硫酸体积

温度

硫酸铜固

体质量

2.0g

10.0mL

25℃

0

2.0g

10.0mL

t℃

0

2.0g

10.0mL

35℃

0.2g

2.0g

10.0mL

35℃

4.0g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选择Ⅱ和Ⅲ实验探究硫酸铜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控制t=25

B.待测物理量是收集等体积(相同条件)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时间越长,反应越快

C.根据该方案,还可以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根据该实验方案得出反应速率的大小可能是Ⅲ>Ⅱ>Ⅰ>Ⅳ

D [A项,根据控制变量法,若选择Ⅱ和Ⅲ实验探究硫酸铜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Ⅱ的温度必须控制在35℃,错误;B项,收集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越长,则反应速率越慢,错误;C项,题中各组实验中稀硫酸的浓度均相同,故无法探究稀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错误;D项,本题影响反应速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硫酸铜固体的质量,由A项分析可知实验Ⅱ的温度应为35℃,则反应速率Ⅱ>Ⅰ,实验Ⅲ中锌与置换出的铜及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使Ⅲ的反应速率比Ⅱ的快,实验Ⅳ中CuSO4用量过多,置换出的铜可能覆盖在锌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行,从而使反应速率大大减小,故四个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可能为Ⅲ>Ⅱ>Ⅰ>Ⅳ,正确。

]

8.

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得在不同时间(t)内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实验条件,下列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

95160226】

组别

对应

曲线

c(HCl)/(mol·L-1)

反应温度/℃

铁的状态

1

a

30

粉末状

2

b

30

粉末状

3

c

2.5

块状

4

d

2.5

30

块状

A.第4组实验的反应速率最慢

B.第1组实验中盐酸的浓度大于2.5mol·L-1

C.第2组实验中盐酸的浓度等于2.5mol·L-1

D.第3组实验的反应温度低于30℃

D [由图像可知,1、2、3、4组实验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只是反应速率有快慢之分。

第4组实验,反应所用的时间最长,故反应速率最慢,A正确;第1组实验,反应所用的时间最短,故反应速率最快,根据控制变量法“定多变一”的原则知盐酸的浓度应大于2.5mol·L-1,B正确;第2组实验,铁是粉末状,与3、4组中的块状铁相区别,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知盐酸的浓度应等于2.5mol·L-1,C正确;由3、4组实验并结合图像知第3组实验中反应温度应高于30℃,D错误。

]

9.(2018·松原模拟)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保持容积不变,增加H2O(g)的物质的量

B.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

C.保持容积不变,充入Ar使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Ar使容积增大

C [A项,增加H2O(g)的量,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错误;B项,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错误;C项,保持容积不变,充入Ar,Ar不参与反应,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正确;D项,保持压强不变,充入Ar,容器的容积变大,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错误。

]

10.(2018·济南模拟)Ⅰ.下列各项分别与哪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导学号:

95160227】

(1)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在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

(2)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块和镁块,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___;

(3)MnO2加入双氧水中放出气泡更快________。

Ⅱ.在一定温度下,4L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气体M、气体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1)比较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大小v正________v逆(填“>”“=”或“<”)。

(2)若t2=2min,计算反应开始至t2时刻用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t3时刻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为________。

(4)如果升高温度,则v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 Ⅰ.

(1)夏天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大,而冬天温度较低,反应速率较低。

(2)反应物本身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镁比锌活泼,与盐酸反应较剧烈。

(3)MnO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

Ⅱ.

(1)t2时刻,反应物逐渐减小,生成物逐渐增多,反应未达平衡且正向进行,v正>v逆。

(2)v=

=0.25mol·L-1·min-1。

(3)t3时刻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剩余2molN,则转化6molN,转化率为

×100%=75%。

(4)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 Ⅰ.

(1)温度 

(2)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3)催化剂 Ⅱ.

(1)> 

(2)0.25mol·L-1·min-1 (3)75% (4)增大

(2018·成都模拟)工业上采取下列方法消除NO2污染:

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867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却使水液化可提高NO2的平衡转化率

B.提高反应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C.缩小容器的体积,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小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可提高NO2的平衡转化率

A [选项A,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正确;选项B,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错误;选项C,缩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更大,错误;选项D,使用催化剂对平衡的移动无影响,错误。

]

B级 专项突破

11.利用下列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

反应一:

Ni(粗,s)+4CO(g)

Ni(CO)4(g) ΔH<0

反应二:

Ni(CO)4(g)

Ni(纯,s)+4CO(g) ΔH>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导学号:

95160228】

A.对于反应一,适当增大压强,有利于Ni(CO)4的生成

B.提纯过程中,CO气体可循环使用

C.升高温度,反应一的反应速率减小,反应二的反应速率增大

D.对于反应二,在180~200℃,温度越高,Ni(CO)4(g)的转化率越高

C [反应一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有利于Ni(CO)4的生成,A正确;反应一以CO为原料,反应二产生CO,故其可以循环使用,B正确;升高温度,反应一和反应二的反应速率都增大,C不正确;反应二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在180~200℃,温度越高,反应进行程度越大,Ni(CO)4(g)的转化率越高,D正确。

]

12.当温度高于500K时,科学家成功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了乙醇,这在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压强下,测得由CO2制取CH3CH2OH的实验数据中,起始投料比、温度与CO2的转化率的关系如图。

根据图中数据分析:

①降低温度,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②在700K、起始投料比

=1.5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③在500K、起始投料比

=2时,达到平衡后H2的浓度为amol·L-1,则达到平衡时CH3CH2OH的浓度为________。

【解析】 

(2)①由图中信息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CO2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降低温度,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700K时,当氢气与二氧化碳的起始投料比

=1.5时,由图像可知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20%,由化学方程式:

2CO2+6H2

C2H5OH+3H2O,可计算出氢气的转化率为40%。

③设起始时c(CO2)=xmol·L-1,则起始时c(H2)=2xmol·L-1,有

      2CO2(g)+6H2(g)

C2H5OH(g)+3H2O(g)

起始/

(mol·L-1):

 x2x 0 0

转化/

(mol·L-1):

 0.6x1.8x 0.3x 0.9x

平衡/

(mol·L-1):

 0.4x0.2x 0.3x 0.9x

0.2x=amol·L-1,则0.3x=1.5amol·L-1。

【答案】 

(1)2CO2+6H2

C2H5OH+3H2O

(2)①正反应(或右) ②40% ③1.5amol·L-1

13.(2018·绵阳二模)合成氨工业涉及固体燃料的气化,需要研究CO2与CO之间的转化。

为了弄清其规律,让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碳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C(s)+CO2(g)2CO(g) ΔH,测得压强、温度对CO的平衡组成的影响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

95160229】

(1)p1、p2、p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欲提高C与CO2反应中CO2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

图中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

(2)900℃、1.013MPa时,1molCO2与足量碳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的体积为V,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3)将

(2)中平衡体系温度降至640℃,压强降至0.1013MPa,重新达到平衡后CO2的体积分数为50%。

条件改变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

________,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________。

【解析】 

(1)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的体积分数减小,故p1

欲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由题图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降低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Ka=Kb<Kc。

(2)根据题图,900℃、1.013MPa时,CO的体积分数为80%。

设达到平衡时CO2转化了xmol,则平衡时CO2为(1-x)mol,CO为2xmol,

×100%=80%,解得x=

,故CO2的转化率为

mol÷1mol×100%≈66.7%。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3)降低温度并降低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重新达到平衡时,相比

(2)中平衡体系,CO2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v(正)<v(逆)。

【答案】 

(1)p1<p2<p3 升高温度、降低压强 Ka=Kb<Kc

(2)66.7% 

(或3.2416MPa)

(3)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均减小 v(正)<v(逆)

14.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2晶体,发生如下反应:

【导学号:

95160230】

TaS2(s)+2I2(g)TaI4(g)+S2(g) ΔH>0 (Ⅰ)

如图1所示,反应(Ⅰ)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为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粉末和少量I2(g),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TaS2晶体,则温度T1________T2(填“>”“<”或“=”)。

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

图1

(2)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该反应ΔH________0(填“>”或“<”)。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解析】 

(1)由题意可知,未提纯的TaS2粉末变成纯净TaS2晶体,要经过两步转化:

①TaS2+2I2===TaI4+S2,②TaI4+S2===TaS2+2I2,即反应(Ⅰ)先在温度T2端正向进行,后在温度T1端逆向进行,反应(Ⅰ)的ΔH大于0,因此温度T1小于T2,该过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I2。

(2)从图2来看,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变小,故ΔH<0,综合温度、压强对CO转化率的影响来看,在题给压强下,CO的转化率已经很大,不必再增大压强。

【答案】 

(1)< I2

(2)< 在1.3×104kPa下,CO的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转化率提高不大,同时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1)制氢气原理如下:

①CH4(g)+H2O(g)CO(g)+3H2(g)

ΔH=+206.4kJ·mol-1

②CO(g)+H2O(g)CO2(g)+H2(g)

ΔH=-41.2kJ·mol-1

对于反应①,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增大水蒸气浓度

c.加入催化剂d.降低压强

(2)利用

(1)中产生的H2进行合成氨的反应。

图1表示500℃、60.0MPa条件下,原料气投料比与平衡时NH3体积分数的关系。

根据图中a点数据计算N2的平衡体积分数:

________。

(3)依据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在图2坐标系中,画出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内,从通入原料气开始,随温度不断升高,NH3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图1           图2

【解析】 

(1)反应①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吸热反应,降低压强使平衡右移,但反应速率减小,d错;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限度,即不能改变H2百分含量,c错;增大水蒸气浓度虽可使反应速率增大且使平衡右移,但平衡体系中H2的百分含量却减小了,b错;升高温度可使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右移,H2百分含量增大,a对。

(2)由图1可以看出,当N2与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时,NH3的平衡体积分数最大,为42%。

设平衡时转化的N2的物质的量为xmol,由三段式:

     N2(g)+3H2(g)2NH3(g)

n(起始)/(mol):

130

n(转化)/(mol):

x3x2x

n(平衡)/(mol):

1-x3-3x2x

×100%=42%,解得x≈0.59,则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为

×100%≈14.5%。

(3)作图时要注意开始时NH3物质的量不断增多,是因为反应正向进行(反应未达平衡),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此时再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H3的物质的量减小。

【答案】 

(1)a 

(2)14.5%

(3)如图

C级 能力提升

15.(2018·广州模拟)在一个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A(g)+bB(g)pC(g) ΔH=?

反应情况记录如下表:

【导学号:

95160231】

时间

c(A)/mol·L-1

c(B)/mol·L-1

c(C)/mol·L-1

0min

1

3

0

第2min

0.8

2.6

0.4

第4min

0.4

1.8

1.2

第6min

0.4

1.8

1.2

第8min

0.1

2.0

1.8

第9min

0.05

1.9

0.3

请仔细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第2min到第4min内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mol·L-1·min-1。

(2)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在第4min到第6min时处于平衡状态,若在第2min、第6min、第8min时分别改变了某一反应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分别可能是:

①第2min________或________;

②第6min________;

③第8min________。

(3)若从开始到第4min建立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5.92kJ,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

【解析】 

(1)v(A)=

=0.2mol·L-1·min-1。

(2)①从2~4min来看,A、B、C的浓度变化量比前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