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11文言文阅读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6796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11文言文阅读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11文言文阅读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11文言文阅读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11文言文阅读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11文言文阅读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11文言文阅读二.docx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11文言文阅读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11文言文阅读二.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11文言文阅读二.docx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11文言文阅读二

文言文阅读二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

“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帝曰:

“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

“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

“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

”迪对曰:

“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

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B.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C.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D.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

B.“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

C.“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D.“社稷”,古代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

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

柳开对他写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能堪大任,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

B.李迪富有谋略,亲力亲为。

就任亳地知县后,他暗中打听察访,然后部署精锐士兵,最终擒获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斩首示众。

C.李迪为人正直,敢于进谏。

李迪屡次上疏劝谏,不同意册立章献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

D.李迪胆量非凡,富有豪气。

元昊攻打延州时,不少守将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却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仁宗皇帝没答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2) 语迪曰:

“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温峤,字太真。

性聪敏,有识量,博学能属文。

风仪秀整,美于谈论。

散骑常侍庾敳有重名,而颇聚敛,峤举奏之,京都振肃。

后举秀才、灼然。

属二都倾覆,社稷绝祀。

元帝初镇江左,乃以为左长史,檄告华夷,奉表劝进。

后迁太子中庶子。

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

明帝即位,帝亲而倚之,甚为王敦所忌,因请为左司马。

敦阻兵不朝,多行陵纵。

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

会丹杨尹缺,表补丹杨尹。

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

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贼果不得渡。

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

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帝疾笃,峤与王导、郗鉴、庾亮等同受顾命。

时历阳太守苏峻藏匿亡命,朝廷疑之。

峤闻苏峻之征也,虑必有变,求还朝以备不虞,不听。

未几而苏峻果反,遣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舟师赴难。

及京师倾覆,峤闻之号恸。

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

俄而庾亮来奔,宣太后诏,进峤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峤曰:

“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何以示天下乎!

”固辞不受。

时亮虽奔败,峤每推崇之,分兵给亮。

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

峤初从之,后复固请侃行。

侃许之,遣督护龚登率兵诣峤。

及贼灭,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户。

(节选自《晋书·温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B.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C.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D.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合称。

古时的君主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祭祀土神和谷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借指国家。

B.华夷原指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与其周边的少数民族,主要以文明礼仪进行区分,后来也借指中国和外国。

C.中庶子是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多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

本文中的“中庶子”与《荆轲刺秦王》中秦王宠臣蒙嘉所负职责相同。

D.顾命指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其权势可在当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峤为人刚正,无惧权势。

面对声名威重的权贵,他虽身无功名,却毅然检举上报以匡正清明,此举使得京都之人大受震动。

B.温峤机智聪慧,洞察世事。

无论是王敦构逆还是苏峻谋反,他都提出要提前防备;在两次平叛中,他都能够抓住关键,果断决策。

C.温峤忠心为国,不重名利。

苏峻反叛,他马上派部驰援;京师沦陷,他恸哭;太后嘉赏他,他以大敌当前、功业未建为由推辞。

D.温峤顾全大局,颇有识量。

庾亮败奔而来,温峤仍敬重他,并分派兵卒给他;陶侃因己私推却责任,温峤策略地劝说他承担救国大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

 

(2)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征,巨鹿人也。

近徙家相州之内黄。

武德末,为太子洗马。

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

“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

“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

太宗曰:

“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

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

帝极欢,谓侍臣曰:

“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

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

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

后数日,薨。

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

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

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

太宗后尝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因泣下久之。

乃诏曰:

“昔惟魏征,每显予过。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

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

自斯已后,各悉乃诚。

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B.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C.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D.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2.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以及对必修四古文单元涉及的古文化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谥:

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B.在《过秦论》中,作者贾谊有“合从缔交,相举为一”的表述,“合从”指的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政策。

C.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说颛臾“是社稷之臣也”。

社稷:

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

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国家在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后,就要“谨庠序之教”,庠序:

是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和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C.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D.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②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

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

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

上书论国家大计。

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建文时,深见倚任。

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

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

“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帝置不问,复其官。

未已,拜工部尚书。

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

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

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

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上疏言:

“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

”又请:

“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

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

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

”又言:

“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

”皆报可。

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

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

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

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

福在交趾凡十九年。

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福还,交趾贼遂剧,讫不能靖。

仁宗崩,督献陵工。

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

明年兼掌南京兵部。

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

历事六朝,多所建白。

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

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

“秉心易直,确乎有守。

”无少贬。

选自《明史·黄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B.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C.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D.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太祖”是朱元璋的庙号;“永乐”是朱棣的年号,”成祖”是朱棣的庙号。

B.“商贾”指做买卖的人,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住着出售货物的为“商”,行走贩卖货物的为“贾”。

C.“工部”是我国古代的六部之一,掌管工程建造、水利交通、屯田等事务,最高长官为工部尚书。

D.“交趾”即“交阯”,原指盘腿而坐,后成为古代地理区域,范围在现今越南北方,与“安南”意思相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福颇有丰仪,为官清廉节俭。

他身材修长仪表整洁,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俸禄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皇帝评价他为人有原则操守。

B.黄福仕途顺达,颇受皇帝器重。

他被太祖越级提拔,既得到建文帝倚重信任,也受到成祖重用;仁宗时,辅助太子;英宗时,他加赠少保,参赞机务。

C.黄福胸有谋略,治理安南有方。

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编户籍,定赋税,办学校,向当地父老宣讲圣上的德治,告诫下属不要扰民,上下安然。

D.黄福多有建言,敢于抑制权贵。

他提出的轻省赋税、让广东海运粮食等多项建议,均被皇上认可;对恃宠欺压百姓的宦官马骐,他多次加以压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

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2)历事六朝,多所建白。

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近高,字抑之,庐陵人。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授中书舍人。

擢礼科给事中。

甫拜官,即上疏言罢矿税、释系囚、起废弃三事,明诏已颁,不可中止。

帝怒,夺俸一年。

顷之,论江西税使潘相擅刑宗人罪,不报。

既而停矿分税之诏下,相失利,擅移驻景德镇,请专理窑务。

帝即可之,近高复力争。

后江西抚按并劾相,相以为近高主之,疏诋甚力。

近高疏辨,复劾相。

疏不行,相不久自引去。

   屡迁刑科都给事中。

知县满朝荐、诸生王大义等皆忤中使,系狱三年。

近高请释之,不报。

辽东税使高淮激民变,近高劾其罪,请撤还,帝不纳。

又以淮诬奏逮同知王邦才、参将李获阳,近高复论救。

会廷臣多劾淮者,帝不得已征还,而邦才等系如故。

无何,极陈言路不通、耳目壅蔽之患。

未几,又言王锡爵密揭行私,宜止勿召;朱赓被弹六十余疏,不当更留。

皆不报。

故事,六科都给事中内外递转。

人情轻外,率规避,近高自请外补。

吏部侍郎杨时乔请亟许以成其美。

乃用为浙江右参政,进按察使。

以病归。

起浙江左布政使。

所至以清操闻。

   泰昌元年召为太仆卿。

廷议“红丸”之案近高言崔文升李可灼当斩方从哲当勒还故里张差谋逆有据不可蔽以疯癫历工部左右侍郎天启二年冬引疾去。

御史黄尊素因言近高辞荣养志,清风袭人,亟宜褒崇,风励有位。

诏许召还。

五年冬,起南京兵部,力辞,不允。

时魏忠贤势张,诸正人屏斥已尽。

近高不欲出,迁延久之。

给事中薛国观劾其玩命,遂落职。

崇祯初,乃复。

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三十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廷议“红丸”之案/近高言崔文升李可灼当斩/方从哲当勒还故里张差/谋逆有据/不可蔽以疯癫/历工部左右侍郎/天启二年/冬引疾去。

B.廷议“红丸”之案近高/言崔文升李可灼当斩/方从哲当勒还故里/张差谋逆有据/不可蔽以疯癫/历工部左右侍郎/天启二年冬/引疾去。

C.廷议“红丸”之案/近高言崔文升李可灼当斩/方从哲当勒还故里/张差谋逆有据/不可蔽以疯癫/历工部左右侍郎/天启二年冬/引疾去。

D.廷议“红丸”之案/近高言崔文升李可灼当斩/方从哲当勒还故里/张差谋逆有据/不可蔽以疯癫/历工部左右/侍郎天启二年冬/引疾去。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前三甲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B.中书舍人,舍人始于先秦,南朝梁时称中书舍人,明清时内阁中的中书科亦设有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教、制诏、银册、铁券等,为七品官。

C.疏,也称“奏疏”,是大臣向皇帝分条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与“书”不相同。

如《谏太宗十思疏》。

D.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员,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等,一直延续到清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高不畏权贵,不怕触怒皇上。

潘相请求专门管理窑务,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近高极力争论,后近高又上疏弹劾潘相,潘相不久自己引咎辞职。

B.近高清廉有操守,受到推崇。

御史黄尊素进言说近高不慕浮华,应褒扬,皇上同意征召近高还朝,任用他为南京兵部。

C.近高一心为公,不计私利。

按过去的惯例,六科都给事中内外轮流任职,人们都不愿意,近高主动请求到外地任职。

D.近高秉持公正,敢于直言。

认为王锡爵怀着私心行事,应停止征召。

朱庚被弹劾,这是不应当的,应该留下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怒,夺俸一年。

顷之,论江西税使潘相擅刑宗人罪,不报。

 

(2)时魏忠贤势张,诸正人屏斥已尽。

近高不欲出,迁延久之。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杨简,字敬仲,慈溪人。

乾道五年举进士,授富阳主簿。

富阳民多服贾而不知学,简兴学养士,文风益振。

   为绍兴府司理,犴狱必亲临,端默以听,使自吐露。

越陪都,台府鼎立,简中平无颇,惟理之从。

一府史触怒帅,令鞠之,简白无罪,命鞫平日,简曰:

“吏过讵能免,今日实无罪必擿往事置之法,某不敢奉命。

”帅大怒,简争愈力。

改知嵊县,丁外艰,服除,知乐平县,兴学训士,诸生闻其言有泣下者。

杨、石二少年为民害,简置狱中,谕以祸福,成感悟,愿自赎。

由是邑人以讼为耻,夜无盗警,路不拾遗。

   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

一少年大帅县民随出境外,呼曰“杨父”。

会斥丞相赵汝愚,祭酒李祥抗章辨之,简上书言:

“昨者危急,军民将溃乱,社稷将倾危,陛下所亲见。

汝愚冒万死易危为安,人情妥定,汝愚之忠陛下所心知不必深辨臣为祭酒属日以义训诸生若见利忘义畏害忘义臣耻之。

”未几,亦遭斥,主管崇道观。

再任,转朝奉郎。

嘉泰四年,赐绯衣银鱼,朝散郎,权发遣全州,以言罢,主管仙都观。

   嘉定元年,诏以旱蝗求直言,简上封事,言旱蝗根本,近在人心。

入对,答问往复,漏过八刻,上目送久之。

以面对所陈未行,求外补,知温州。

移文首罢妓籍,尊敬贤士。

势家第宅障官河,即日撤之,城中欢踊,名“杨公河”。

简在郡廉俭自将,奉养菲薄,常曰:

“吾敢以赤子膏血自肥乎!

”闾巷雍睦无忿争声,民爱之如父母,咸画象事之。

迁驾部员外郎,老稚扶拥宝庆元年,转朝议大夫、慈溪缘道,倾城哭送县男,授华文阁直学士,寻以宝谈阁学士、太中大夫致仕卒,赠正奉大夫。

(选自《宋史·杨简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汝愚之忠陛下/所心知/不必深辨/臣为祭酒属/日以义训诸生/若见利忘义/畏害忘义/臣耻之

B.汝愚之忠/陛下所心知/不必深辨/臣为祭酒/属日以义训/诸生若见利忘义/畏害忘义/臣耻之

C.汝愚之忠陛下/所心知/不必深辨/为祭酒/属日以义训/猪诸生若见利忘义/畏害忘义/臣耻之

D.汝愚之忠/陛下所心知/必深辨/臣为祭酒属/日以义训诸生/若见利忘义/畏害忘义/臣耻之

2.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酒”,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泛称年长或位尊者。

封建职官系统中,“祭酒”是指国子监的主管官,国子监是古代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B.“绯衣银鱼”,宋时四品、五品官员服绯衣、佩银鱼袋,作为出入朝廷或赴仕、出使的徽章,称章服。

如果官员官阶未及品,皇帝可以殿赐,是种荣耀。

C.“封事”,密封的奏章,“言事而不欲宣泄,重封上之,故曰封事”,是始于汉宣帝时的种机密文书,为防泄漏,用皂囊封缄。

D.“赤子”,语出《道德经》之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本指婴儿,封建时代也被引申指平民百姓。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简重视教育,注重感化。

任乐平知县时,兴办学校,教化读书人,成功感化杨、石二少年,地方风气也为之转变,路不拾遗。

B.杨简不畏权势,抗言直争。

绍兴任职时,公道持正,以理为据,为一府史而与大帅力争;后为丞相赵汝愚仗义执言,没多久,杨简自己也遭贬职。

C.杨简口才雄辩,深得信任。

曾因旱蝗上封事,指出蝗灾的根本在于人心,入宫奏对,雄辩的口才让天子折服,离宫之时,天子目送良久。

D.杨简善于理政,深得民心。

调离乐平时,县民相送出境,尊呼“杨父”;温州治河,当地官河被名为“杨公河”,离任时老百姓沿路哭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过讵能免,今日实无罪,必擿往事置之法,某不敢奉命答。

(2)杨、石二少年为民害,简置狱中,谕以祸福,咸感悟,愿自赎。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文华,字用光,嘉定州人。

正德三年进士。

授大理评事。

擢监察御史,巡按贵州。

乖西苗阿杂等倡乱,偕巡抚魏英讨之,破寨六百三十。

玺书奖劳。

  江西副使胡世宁坐论宁王宸濠系诏狱,文华抗疏救曰:

“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顾又置世宁重法,杜天下之口,夺忠鲠之气,弱朝廷之势,启宗藩之心,招意外之变,皆自今日始矣。

”不纳。

  帝遣中官刘允迎佛乌斯藏,文华力谏。

不报。

文华既数进直言,帝及诸近幸皆衔之。

会文华条上宗庙礼仪,祧庙、神袷、特享、出主、祔食,凡五事,考证经义,悉可施行。

帝怒,责其出位妄言,章下所司。

礼官暗于经术,又阿帝意,遂奏文华言非是。

命下诏狱,黜为民。

时正德十一年十月也。

  世宗即位,起故官,历河南按察副使。

嘉靖二年举治行卓异,入为大理右少卿,寻转左。

时方议兴献帝“大礼”,文华数偕诸大臣力争。

明年七月复倡廷臣伏阙哭谏,坐停俸四月。

已,席书、张璁、桂萼、方献夫会廷臣大议,文华与汪伟、郑岳犹力争。

武定侯郭勋遽曰:

“祖训如是,古礼如是,璁等言当。

书曰大臣事君,当将顺其美。

”议乃定。

及改题庙主,文华谏曰:

“孝宗有祖道焉,不可以伯考称。

武宗有父道焉,不可以兄称。

不若直称曰‘孝宗敬皇帝’、‘武宗毅皇帝’,犹两全无害也。

”疏入,命再夺俸。

  六年秋,李福达狱起。

主狱者璁、萼、献夫,以议礼故憾文华等,乃尽反狱词,下文华与诸法官狱。

狱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