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6415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3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西藏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西藏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西藏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西藏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藏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docx

《西藏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藏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docx

西藏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

2020—2021年西藏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识别与选择(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下列叙述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既町以节约金属资源,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既可以解决能源危机,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为了避免造成土壤污染,应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湖泊

D.用秸秆制沼气,既能避免焚烧秸秆产生的污染,又能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工人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墨绘制的字画能长久保存且不变色

C.远距离输电用铝做导线

D.用于冰实现人工降雨

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水都不是纯净物,通过过滤、静置、絮凝等操作可以变成纯净物

B.去西藏旅游时发生高原反应,可以通过吸氧使症状缓解

C.用加入炉具清洁剂的方式除掉衣服或餐具上的油污

D.用升温的方式使较多的食盐更多的溶解在水中

4.如图所示的是甲醇和乙醇的分子结构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醇和乙醇中都含有三种元素

B.甲醇和乙醇分子中都含有碳、氢、氧三种原子

C.一个甲醇分子和一个乙醇分子中都含有一个氧原子

D.甲醇和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相同

5.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

用红磷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

C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  )

A.AB.BC.CD.D

6.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

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②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

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

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

⑤将Zn放入AgNO3溶液中.

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⑤

7.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Fe3+、Na+、OH﹣B.K+、SO42﹣、Cu2+、NO3﹣

C.Cl﹣、K+、SO42﹣、Na+D.Ca2+、Cl﹣、CO32﹣、Na+

8.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  )

A.

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B.

制取并收集CO2气体

C.

确认CO2和NaOH已发生反应

D.

形成蓝色喷泉

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物质b的溶解度

B.t1℃时,1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5克

C.分离溶液中的a物质,宜采用蒸发结晶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10.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熟石灰、④稀盐酸、⑤碳酸氢钠等物质,请你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按要求填空:

(1)焊接金属时常用于保护气的是  ;

(2)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

(3)为使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疏松多孔、松软可口,常加入的物质是  .

12.用右图装置做硫燃烧的实验.

(1)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

(2)观察到实验现象后,为尽量减少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要使燃烧的硫立即熄灭,应采取的措施是  ,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

13.A、B、C、D、E、F是常见的酸、碱、盐、氧化物中的一种,其中A、B是建筑材料,F是厨房中的调味品,他们间有如右图的关系(“___”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D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E  ,

②B→E  .

(3)转化①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14.下列两组装置图都与我们学过的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有关.

(1)根据如图(A~E)所给的装置,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验满方法是  .

(2)在实验室中,集气瓶被称做“万能瓶”,用它可以组装成各种用途的装置,请仔细观察下列(F~K)各个装置的特点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口进入(填导管口符号).

②若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  装置.

③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同时用该瓶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应选用  装置.

15.白色粉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用品,已知某品牌白色粉笔的主要成分中是含有钙元素的一种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该粉笔的组成.

【提出问题】白色粉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碳酸钙;②硫酸钙;③硝酸钙.

【查阅资料】硝酸钙易溶于水;硫酸钙微溶于水;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实验探究】

(1)小军取一段白色粉笔(约1g),在研钵中研成粉末,倒入大烧杯中,加入100毫升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较多的白色固体未溶解.说明猜想  不成立;

(2)小军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然后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并滴加稀盐酸,看到  的现象,证明猜想①不成立;

(3)小兵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Ba(NO3)2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不溶物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探究中的实验现象,请你写出该粉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继续探究】为防止小兵的实验废液污染环境,小天对其反应后的滤液成份进行探究,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滤液中含有硝酸钙、硝酸和硫酸钙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5分)

16.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钾,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水中碳酸钾的含量,提取50g废水样品于集气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如下图,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该废水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识别与选择(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下列叙述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既町以节约金属资源,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既可以解决能源危机,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为了避免造成土壤污染,应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湖泊

D.用秸秆制沼气,既能避免焚烧秸秆产生的污染,又能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考点】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白色污染与防治;"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

【分析】废旧金属的回收能节约金属资源且保护环境,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使用塑料制品易造成白色污染.

【解答】解:

A、废旧金属的回收能节约金属资源且保护环境,故A正确;

B、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故B正确;

C、塑料制品的随意丢弃易造成白色污染,故C错误;

D、用秸秆制沼气,可以缓解农村的燃料问题和环境问题,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废弃物品的处理方法和新能源的开发的意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工人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墨绘制的字画能长久保存且不变色

C.远距离输电用铝做导线

D.用于冰实现人工降雨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工人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墨绘制的字画能长久保存且不变色,是利用了碳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远距离输电用铝做导线,是利用了铝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水都不是纯净物,通过过滤、静置、絮凝等操作可以变成纯净物

B.去西藏旅游时发生高原反应,可以通过吸氧使症状缓解

C.用加入炉具清洁剂的方式除掉衣服或餐具上的油污

D.用升温的方式使较多的食盐更多的溶解在水中

【考点】水的净化;氧气的用途;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A、根据净水的知识解答;

B、根据氧气的帮助呼吸的性质解答;

C、根据炉具清洁剂的作用解答;

D、根据食盐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解答.

【解答】解:

A、天然水都不是纯净物,通过过滤、静置、絮凝等操作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故不能得到纯净水,错误;

B、氧气具有帮助呼吸的性质,可以通过吸氧使症状缓解,正确;

C、用加入炉具清洁剂主要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除掉衣服或餐具上的油污,错误;

D、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不能采用升温的方式使较多的食盐更多的溶解在水中,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如图所示的是甲醇和乙醇的分子结构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醇和乙醇中都含有三种元素

B.甲醇和乙醇分子中都含有碳、氢、氧三种原子

C.一个甲醇分子和一个乙醇分子中都含有一个氧原子

D.甲醇和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相同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从图形中分析出化学式,并从化学式中分析得出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由图中可知,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结合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A.由甲醇和乙醇的化学式可知,二者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甲醇分子和乙醇分子均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C.由甲醇的化学式CH4O可知,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由乙醇的化学式C2H6O可知,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故正确;

D.甲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1×4):

16=3:

1:

4,乙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12×2):

6:

16=12:

3:

8,故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进而求出相关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

用红磷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

C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  )

A.AB.BC.C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硬水与软水.

【分析】红磷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氯化氢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

A、用红磷燃烧能够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但是不能除去空气中的稀有气体等物质,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B、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能够产生浮渣的是硬水,能够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该选项设计合理;

C、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氯化氢,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D、向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酚酞试液时,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该选项设计合理.

故选:

B;

填表如下所示: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

用红磷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

C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 向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6.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

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②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

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

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

⑤将Zn放入AgNO3溶液中.

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⑤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回答,活泼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别分析下面的组合,看能否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验证出来.

【解答】解:

A、①能验证锌比铜强,②能验证铜比银强,故此项可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①能验证锌比铜强,③能验证铜比银强,故此项可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C、②能验证铜比银强,④能验证锌比铜强,故此项可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①能验证锌比铜强,⑤能验证锌比银前,但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没有验证,故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故选D

【点评】通过金属和盐反应来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一条很重要的知识运用,同学们要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解题当中去.

 

7.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Fe3+、Na+、OH﹣B.K+、SO42﹣、Cu2+、NO3﹣

C.Cl﹣、K+、SO42﹣、Na+D.Ca2+、Cl﹣、CO32﹣、Na+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在pH=2的无色溶液中有大量的H+,并根据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来判断离子能大量共存的问题,还要注意无色这一信息,如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

【解答】解:

A、Fe3+、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H+和OH﹣能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可以共存,但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且都是无色的,符合题意,故C正确;

D、在pH=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因为H+和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学生应注意习题中的隐含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并结合复分反应发生的条件来解答此类习题.

 

8.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  )

A.

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B.

制取并收集CO2气体

C.

确认CO2和NaOH已发生反应

D.

形成蓝色喷泉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分析】A、在做对比题目时,要想得出正确的结果,所选取的条件要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若条件不一样,得出来的结果没有可比性.

B、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的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D、氨气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

【解答】解:

A、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催化作用,但所选取的双氧水溶液的质量、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质量是否相同没有说明,因此没有可比性.所以错误;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所以错误;

C、首先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瓶内压强减小,气球膨胀,然后滴入盐酸,会看到溶液中能生成气泡,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此项正确;

D、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氨水呈碱性,会使酚酞变红,不会变蓝,此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正确与否的判断,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物质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

 

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物质b的溶解度

B.t1℃时,1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5克

C.分离溶液中的a物质,宜采用蒸发结晶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

A、物质a的溶解度不一定大于物质b的溶解度;

B、t1℃时,1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会溶解10克;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宜用冷却结晶分离溶液中的a物质;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推测此项正确.

【解答】解:

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

A、物质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物质b的溶解度,说法错误,故A错误;

B、t1℃时,1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会溶解10克,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0克,故B错误;

C、分离溶液中的a物质,宜采用蒸发结晶,说法错误,宜用冷却结晶分离溶液中的a物质,故C错误;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从溶解度曲线图上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

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0.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其分子应由两种原子构成且含有氧原子;

B、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双氧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C、反应前的两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反应后三个分子中其中一个分子与其它两个分子的构成不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

D、反应后的三个分子中,有一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另两个分子构成相同中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

【解答】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若其中一种原子为氧原子,反应物即为氧化物,故A正确;

B、若图中的两种原子一种为氢原子、另一种为氧原子,则反应物为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双氧水分子,生成物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则该反应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正确;

D、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为单质分子;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这些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熟石灰、④稀盐酸、⑤碳酸氢钠等物质,请你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按要求填空:

(1)焊接金属时常用于保护气的是  ;

(2)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

(3)为使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疏松多孔、松软可口,常加入的物质是  .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1)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常用于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故填:

①;

(2)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故填:

④;

(3)为使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疏松多孔、松软可口,常加入的物质是碳酸氢钠,故填:

⑤.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用右图装置做硫燃烧的实验.

(1)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

(2)观察到实验现象后,为尽量减少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要使燃烧的硫立即熄灭,应采取的措施是  ,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和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灭火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撤离可燃物

【解答】解:

(1)空气中氧气只占空气体积的21%,其浓度比纯氧中浓度低,故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2)灭火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撤离可燃物,此实验过程中可将燃着的硫立即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使其隔绝氧气和温度降低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答案为:

(1)空气中氧气浓度比纯氧中浓度低;

(2)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降温,隔绝氧气

【点评】本题考查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灭火的方法,属于常规知识考查.

 

13.A、B、C、D、E、F是常见的酸、碱、盐、氧化物中的一种,其中A、B是建筑材料,F是厨房中的调味品,他们间有如右图的关系(“___”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D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E  ,

②B→E  .

(3)转化①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