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613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7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docx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docx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教师姓名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数

6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授课班级

授课项目及

任务名称

项目1汽车总体认识

任务一汽车总体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熟悉汽车的总体构造及各系统总成的主要组件;

2.熟悉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正确理解各布置形式的主要特点;

能力

目标

3.熟悉汽车识别代码的规则,能正确找出并解释车辆识别代码。

情感

目标

4.学习对先进修车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汽车的总体构造

2.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

3.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4.汽车识别代码(VIN码)

教学难点

1.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2.汽车识别代码(VIN码)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讲授汽车的总体构造。

通过动画模拟发动机的实际运行状况,使学生更形象了解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通过老师的示范使学生了解如何获取汽车识别代码(VIN码)的信息。

学时安排

1.汽车的总体构造约40分钟。

2.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约60分钟。

3.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约100分钟。

4.汽车识别代码(VIN码)约40分钟。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实车台架。

课外作业

课后习题

检查方法

1.随堂提问,计平时成绩。

2.检查课本课后习题内容。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

任务引入

以汽车需要维修的故事引入新课。

知识链接

一、汽车总体构造

1.发动机

2.底盘

3.车身

4.电气设备

二、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

1.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型)

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型)

3.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型)

4.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型)

5.全轮驱动(4WD型)

三、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汽车向前行驶时,承受较复杂的各种力的作用,有纵向力、横向力和垂直力以及力矩等。

1.汽车的驱动力

2.附着力

3.行驶阻力

(1)滚动阻力

(2)空气阻力

(3)坡度阻力

4.驱动力、附着力与行驶阻力的关系

四、汽车识别代码(VIN码)

VIN(VehicleidentificationNumber)汽车识别代码是汽车制造厂为了识别一辆汽车而规定的一组字码,它由一组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共17位,故又称17位码。

17位VIN码的每一位代码代表着汽车某一方面的信息参数。

我们从该码中可以识别出车辆的生产国家、制造公司或生产厂家、车辆的类型、品牌名称、车型系列、车身形式、发动机型号、车型年款(属于哪年生产的年款车型)、安全防护装置型号、检验数字、装配工厂名称和出厂顺序号码等信息。

1.汽车识别代码(VIN码)的规定

2.VIN码中各代码的含义举例

任务实施

1.找出相关元件,在实物上贴上相应的数字序号标签,并完成表格填空。

2.观察上课用汽车,找出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四大总成系统中除了上述元件之外的其他10个元件

3.列举出各种汽车布置形式对应的车型,简述该布置形式的主要特点。

4.析汽车行驶过程中,沿汽车前进方向上驱动车轮承受的作用力,简述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5.找出上课用车辆的识别代码(VIN),并说明其含义

任务小结

回顾本次任务所学知识,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加深理解与记忆,让同学真正的掌握本项目内容。

学习评价

1.让同学独立完成学后测评试题,检验同学掌握情况,并计入平时成绩。

2.让同学分小组完成任务实施评价表,并检测评分,计入平时成绩。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预习下一项目内容。

教师姓名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数

10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授课班级

授课项目及

任务名称

项目2发动机的构造分析

任务一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熟悉曲柄连杆机构主要构件的作用、安装位置和结构特点;

2.熟悉并会应用曲柄连杆机构相关构件上的特殊标记;

3.掌握四行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4.能正确解释活塞变形、活塞敲缸、气环泵油作用和曲轴偏置等现象。

能力

目标

5.曲柄连杆机构主要构件的作用、安装位置、使用材料和结构特点;

6.能正确解释塑性域螺拴的塑性变形、活塞变形、活塞敲缸、矩形气环泵油作用和曲轴偏置等现象;

情感

目标

7.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热爱本课程所有知识

教学重点

1.曲柄连杆机构主要构件的作用、安装位置和结构特点;

2.四行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解释活塞变形、活塞敲缸、气环泵油作用和曲轴偏置等现象。

教学难点

1.熟悉并会应用曲柄连杆机构相关构件上的特殊标记

2.能正确解释活塞变形、活塞敲缸、气环泵油作用和曲轴偏置等现象。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讲授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并了解四行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活塞变形、活塞敲缸、气环泵油作用和曲轴偏置等现象。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视频的示范讲授活塞与活塞环的选配,让学生更直接地学习活塞与活塞环的选配的技巧。

学时安排

1.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约40分钟;

2.曲柄连杆机构各部件的作用约40分钟;

3.曲柄连杆机构相关构件上的特殊标记约60分钟;

4.四行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约60分钟;

5.解释塑性域螺拴的塑性变形、活塞变形、活塞敲缸、矩形气环泵油作用和曲轴偏置等现象约120分钟;

6.活塞与活塞环的选配练习约80分钟。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发动机总成台架。

课外作业

曲柄连杆机构故障分析。

检查方法

随堂提问,计平时成绩。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

任务引入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将其他形式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动力装置,能为汽车的行驶提供足够大的驱动力。

汽车上所采用的发动机主要是内燃机。

内燃机是在发动机内部燃烧的一种热机,其每实现一次热功转换,都要经过一系列连续的工作过程,承受着高温、高压、高速、润滑困难和弯曲、扭曲、振动等不利的工作条件,曲柄连杆机构作为发动机的躯干,在材料、构造、装配工艺等方面都必须要满足这些性能要求。

知识链接

一、汽车发动机的类型

1.按照所用燃料的不同分类

(1)汽油发动机

(2)柴油发动机

2.按照行程数分类

(1)二行程发动机

(2)四行程发动机

3.按照冷却方式不同分类

(1)水冷发动机

(2)风冷发动机

4.按照气缸数目分类

5.按照气缸排列方式的不同分类

(1)直列式发动机

(2)双列式发动机

6.按照进气系统是否采用增压方式分类

(1)自然吸气发动机

(2)强制进气(增压式)发动机

二、发动机的总体认识

1.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是将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活塞往复运动的机械能,再转变为曲轴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

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

2.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汽缸,并使废气从汽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

配气机构一般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组成。

3.燃料供给系统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混合气,供入汽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汽缸内排出到大气中去。

现代轿车上发动机普遍采用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主要由燃油箱、燃油泵、滤清器、供油总管、喷油器、进排气系统等组成。

4.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

润滑系统通常由润滑油道、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一些阀门等组成。

5.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的功用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通常由水泵、风扇、水箱、节温器等组成。

6.点火系统

点火系统的功用是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在汽缸内适时、准确、可靠地产生电火花,以点燃可燃混合气,使发动机做功。

点火系统通常由蓄电池、发电机、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等组成。

7.起动系统

起动系统的功用是使发动机的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带动活塞作往复运动,直到汽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膨胀做功。

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

完成起动过程所需的装置,称为发动机的起动系统。

起动系统主要由起动机及其控制电路组成。

三、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上止点:

活塞在汽缸里做往复直线运动时,当活塞向上运动到最高位置,即活塞顶部距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远的极限位置。

下止点:

活塞在汽缸里做往复直线运动时,当活塞向下运动到最低位置,即活塞顶部距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近的极限位置。

活塞行程:

活塞从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移动的距离,即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

曲柄半径:

曲轴旋转中心到曲柄销中心之间的距离称为曲柄半径。

汽缸工作容积:

活塞从一个止点运动到另一个止点所扫过的容积。

燃烧室容积:

活塞位于上止点时,其顶部与汽缸盖之间的容积称为燃烧室容积。

汽缸总容积:

活塞位于下止点时,其顶部与汽缸盖之间的容积称为汽缸总容积。

发动机排量:

多缸发动机各汽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发动机排量。

压缩比:

汽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称为压缩比。

2.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四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四行程汽油机的每个汽缸的运转都是按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

①进气行程

②压缩行程

③做功行程

④排气行程

(2)四行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四、机体组

机体组由汽缸体、汽缸盖、汽缸垫、油底壳和发动机支承等组成。

1.汽缸体

2.汽缸盖和汽缸垫

3.缸盖螺栓

4.发动机支承

五、活塞连杆组

活塞连杆组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连杆轴承、连杆螺栓和连杆螺母等组成。

1.活塞

2.活塞环

3.活塞销

4.连杆

5.连杆轴承

六、曲轴飞轮组

曲轴飞轮组主要由曲轴和飞轮以及其他相关附件组成。

1.曲轴

2.曲轴定位

3.曲轴扭转减振器

4.飞轮

任务实施

1.观察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实物,找出下图中各数字序号所列元件,在实物上贴上相应的数字序号标签,并完成相应表格的填空

2.填写单缸四行程汽油发动机工作时经历了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行程表

3.结合教学设备实物,解释故障现象

4.认真观察教学设备的曲轴形状,分析曲拐的布置特点,完成发动机工作循环表

5.检测评分

6.质量分析

任务小结

回顾本次任务所学知识,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加深理解与记忆,让同学真正的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与检修。

学习评价

1.让同学独立完成学后测评试题,检验同学掌握情况。

2.让同学独立完成活塞和活塞环的选配,并检测评分。

课后作业

1.制定曲柄连杆机构故障排除的任务。

2.思考检测的方法。

3.完成学后测评内容。

教师姓名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数

12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授课班级

授课项目及

任务名称

项目2发动机的构造分析

任务二配气机构的构造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配气机构主要构件的作用、主要组件的安装位置和结构特点;

2.正确理解发动机配气相位的概念,正确理解并应用凸轮轮廓的分布规律;

3.能正确解释气门杆发涩、气门噪声等现象;

能力

目标

4.正确掌握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