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各种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5510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感各种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院感各种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院感各种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院感各种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院感各种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院感各种制度.docx

《院感各种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感各种制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院感各种制度.docx

院感各种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产房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识明确。

二、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换产房的工作衣、帽、口罩、鞋;手术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作好职业防护。

除参加接产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三、产房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面三次,地面湿式清扫三次;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每月定期做空气、物表等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作好登记。

四、产妇进入分娩室必须更衣、帽、鞋,作到橡胶垫、臀垫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刷洗晾干后再到供应室灭菌后再用。

无菌产包一经打开超过1小时未用者必须重新更换。

五、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擦拭,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六、器械清洗室应具有洗涤池。

七、助产器械包内备断脐专用剪及无菌纱布、棉签、无菌手套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新生儿吸痰管一婴一管一用一灭菌;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每次使用后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吸引器、吸引瓶及吸引管等以及手术后的手术器械应及时清洗干净后,送消毒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

八、各类物品如体温表、毛刷、洗手桶等,均按常规进行浸泡消毒处理。

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缸、器械盘等冲洗用品,每周进行二次压力蒸汽灭菌;消毒液按规定时间进行更换。

九、接生后所产生的医疗垃圾,必须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社会。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必须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

2、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

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

3、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

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识。

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格消毒。

4、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5、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6、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或更换,尽量减少使用浸泡消毒的器械,丝线、刀片、剪等应高压蒸汽消毒。

7、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8、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

9、每月对各项灭菌项目进行细菌监测,每月对工作人员作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

10、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时数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并登记。

11、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

12、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每日更换,固定的器械或敷料定期检查,定期灭菌,过期物品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应重新灭菌。

13、无菌手术与污染手术要求在不同的洁净条件下进行,两台手术之间要进行清洁地面和净化空气,手术结束后的污物应放置在污物存放处,以免随意堆放造成二次污染。

14、接送病人的推车应定期消毒,车上的物品保持清洁。

15、应由定期清洁卫生制度,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16、手术中被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表和地面,应及时用醇类或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液的浓度根据感染类型进行选择,清洁的顺序应遵循从相对清洁到污染的原则,避免污染扩散。

 

特殊感染手术控制措施

1、当为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病人手术时,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尽可能安排在正负转换形式的洁净手术室。

2、为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病人手术时应严密隔离,谢绝参观。

3、凡参加手术人员进入手术间后不得随意外出,所需物品应由外供护士提供传递。

4、手术者必须穿隔离衣,换拖鞋,需要室外用物时由室外人员传递,尽可能减少室内用物,缩小污染范围。

5、手术后,手术者脱去被污染的衣物方可离开,拖鞋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洗晾干备用。

6、传染性或感染性病人用的物品,器械应单独处理,用后进行消毒,敷料按医疗废物处理。

7、传染病人的体液,洗涤液必须消毒处理后排弃,并做好记录。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受,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制人员。

2、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器具等,按照清洗操作规程进行清洗,干燥、监测、打包、消毒或灭菌后备用。

3、凡被污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人,特殊感染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单独包装,并有明显的标记,先——消毒或高压灭菌后再做常规清洁消毒灭菌处理。

4、预真空压力灭菌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符合质量要求(有物理、化学、生物、监测)每日消毒前进行B_D试验,排气系统正常方可使用。

5、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各类无菌包要包装完整。

注明名称,灭菌有效日期,责任人,发放前必须认真检查,过期重新灭菌。

 

无菌室管理制度

1、无菌室干燥通风,排气扇向外排风,室内,框内清洁,无灰尘、拖把、抹布专用,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1—2次,物体表面每季度细菌培养一次。

2、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每季度无菌室人员做手培养一次。

3、无菌物品一经发出,若要在放回无菌室内,必须再次做灭菌处理。

4、每日检查无菌物品不得有过期物品,一般有效期7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者重新消毒灭菌,灭菌包每月细菌培养一次。

5、无菌室定时空气消毒,并有记录,每季度一次空气细菌培养。

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室,并在有效期内。

 

病房换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1、做好各种治疗,换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操作规程。

2、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3、无菌物品应按灭菌日期一次放入专柜,柜内只允许放置与换药,治疗有关的物品,其他物品不得放入,使用的无菌物品必须在有效期内,疑有污染或过期须重新灭菌。

4、取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或长镊子,无菌持物钳或长镊子不得接触病人伤口或其他有菌物品,取出的无菌持物钳或长镊子尖端应始终保持向下,不得倒转取放时不可接触容器口,用毕立即放回。

5、无菌持物钳及浸泡持物钳的容器,应每周清洗消毒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

6、打开的无菌容器,用后立即盖好,不可用手触及无菌容器内面或边缘。

由瓶内倒出无菌溶液时,应先缓慢倒入少许溶液,弃掉不用,再倒出溶液。

7、病人换药应按顺序进行,即先无菌伤口,后污染或感染伤口;先简单伤口,后复杂伤口;先一般感染伤口,后特殊感染伤口。

每换一位病人,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8、医生当日有手术时,术前不应为感染性伤口换药。

9、缝合伤口的第一次换药,应由手术者亲自参加,主管医师应定时观察伤口,了解伤口的愈合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做出相应的处理。

10、操作者动作要轻巧,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病人的恐惧心理。

11、每张治疗床配备一个带盖的医疗废物桶,套单层医疗废物袋,污染的敷料及废弃的医疗废物应放入带盖的医疗废物桶内,不得随意抛弃,遇特殊污染的污染敷料,应放入套双层医疗垃圾袋的医疗废物桶内,并标记。

12、一般情况下,应在换药室给病人换药,如遇重病人或病人行走困难,需要在病房换药时,必须推换药车到病室换药,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13、换药车上层为清洁区,放置无菌物品,下层为污染区,放置用过的物品,污染的敷料及废弃的医疗废物应放入车上的污物桶内。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1、母婴同室的环境应舒适清洁,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每一单元面积占地不少于6平方米;每个婴儿有独立的床位。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洗乳头。

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灭菌,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灭菌。

3、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尿布(最好使用纸尿裤)和浴巾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

4、新生儿用的眼药水、扑粉、油膏、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5、室内用品、母婴床等定期清洁消毒。

母婴出院后,其床单位、温箱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6、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

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感染性较强的疾病,如脓包病、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应及时隔离。

7、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母婴的接触。

严格探视陪住制度,探视陪住者应穿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每次探视结束后,母婴同室应开窗通风,并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