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1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4946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15.docx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15.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15.docx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15

2019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15)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备注:

各省市对选修的考查主要是主观题选做部分,而且主要是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三本选修,难度一般不大,了解基本知识即可,有些省份甚至只是隐性考查,渗透在必修里面,如广东卷,没有专门题目考查选修)

【专题考点】

〔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四〕历史杰出人物

〔五〕探索历史奥秘

〔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8届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第三次联考)

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

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

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

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

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邓克垚《世界文明史》

〔1〕在材料一中司马光与王安石围绕什么问题而进行了激烈争论?

结合我们所学知识,

分析这一争论的实质,并指出变法触动了哪部分群体的既得利益。

〔8分〕

〔2〕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中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3分〕王安石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有哪些?

〔4分〕

【解析】

〔1〕题依据材料比较容易看出双方争论的焦点是理财问题,实质是要不要变法问题,触犯了即得利益的大地主大官僚第

〔2〕依据所学知识理财主要措施有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等,第二问联系必修2宋代商业的发展即可回答。

(2018届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

材料一既能变通那么成长久之业。

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

纲纪制度日削月经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然那么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

——范伸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l〕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的背景是什么?

〔6分〕

材料二“臣观《书》曰: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此言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

农政既修那么衣食足,衣食足那么爱肤体,爱肤体那么畏刑罚,畏刑罚那么寇盗自息,祸乱不兴。

是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2〕在材料二中,范仲淹特别强调了什么内容?

〔3分〕为什么?

〔6分〕

【答案】

〔1〕〔6分〕宋初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延续将近百年的时间,弊病突显,不适应现实的形势。

〔每点2分〕

〔2〕〔9分〕特别强调对农民进行教育的重要性。

〔3分〕

原因:

实施善政的关键在于养育人民;国家把务农放在了首位;务农有利于人民衣食充足;人民衣食充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考点王安石变法。

〔1〕问分析材料,考察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主要说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出现了众多问题,弊端凸显,所以范仲淹主张进行改革。

〔2〕问充分把握材料材料“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是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可以看出范仲淹强调农业、对农民进行教育,因为实施善政的关键在于养育人民;国家把务农放在了首位;务农有利于人民衣食充足;人民衣食充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2018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

材料一公元前七世纪末,雅典著名学者普卢塔赫说:

“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引自《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梭伦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园圃经济、手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重视技术,唯才是举,走出了一条农工商并重而侧重发展工商业的特色之路;改革后的雅典,工商业得到充分的发展,雅典成为希腊世界的工商业中心和霸主。

——引自姜颖、李亚男《梭伦改革对雅典的经济影响》

材料三在对梭伦的伟大改革惊叹不已的同时,我们认识到他的温和而有效的改革技巧、中庸的改革理念、民主法治的思想甚至某一项具体的改革措施都对我们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引自袁永林《梭伦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学者普卢塔赫对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状况的认识。

〔7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梭伦是如何解决材料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

〔8分〕

〔2〕讲究改革技巧,温和地缓和社会矛盾;〔2分〕经济上重视经济和技术,重用人才,工商业得到发展,一定程度缓和了贫富分化矛盾问题;〔3分〕发展经济,使国家综合国力提高。

〔3分〕

(2018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以下材料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史实说明上述三个观点。

〔6分〕

(3) 依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3分〕

【解析】

〔1〕问分析问题的视角,可从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材料二“心理、战略、政治智慧”、材料三“社会环境”等关键词得出;

〔2〕问回归基础知识,结合所学回答即可,注意史实与视角相符;

〔3〕问从不同的角度看改革失败,说明造成改革成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改革者应注意全面思考,多方位的为改革创造条件。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018届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

材料一《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1941年〕称:

“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指望执政之国民党……请以武力属之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相理性相见,而视大众趋向为依归。

国家统一,夫岂难定。

申言之,即必须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也。

材料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1945年〕提出:

“【一】召集各党派会议,产生战时举国一致之政府。

【二】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职业、身体之自由,废除现行一切妨害上列自由权利之法令与条例。

【三】开放党禁,承认各党派公开合法地位……七、废除特务及劳动营等类组织。

材料三《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1947年〕提出:

“日寇投降以来,共产党为实现国内和平的努力,是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9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盟政治立场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

〔6分〕

〔2〕问民盟政治立场的转变和国民党的卖国独裁、共产党顺应民心相关。

(2018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入学考试)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洌选举产生。

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或武装部队总司令。

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1〕材料【一】二共同表达了启蒙思想的哪些原那么?

据此,你认为两者在本质上是否一致?

为什么?

(6分)

 

 

〔2〕简要概括两部宪法在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4分)

〔1〕问考查同属资本主义性质法律表达的共同原那么,1787年宪法中总统有选举产生,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

(2018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

材料一强制言论一致是不可能的。

因为统治者们越是设法削减言论的自由,人们越是顽强的抵抗他们,。

自然抵抗他们的不是贪财奴,谄媚人的人,以及一些别的笨脑袋。

这些人以为最高的超度是把他们的肚子填饱,与踌躇满志地看着他们的钱袋,抵抗统治者们的人确实那些因受良好的教育,有高尚的道德与品行,更为自由的人。

人们普通的天性是最容易愤慨把他们相信不错的意见定为有罪,愤慨把使人敬上帝爱人的思想定为邪恶;所以他们随时都可以誓不承认法律,阴谋反抗当局,认为有这种目的在心中以鼓励叛乱与滋长任何罪恶不是可耻的,倒是光荣的。

——摘编自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材料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国语·周语上》

〔1〕两那么材料反映的思想有何共同特点?

〔7分〕

〔2〕材料一中的“抵抗统治者的人”和材料二中的“民”有何不同?

说明什么?

〔8分〕

【答案】

〔1〕都认为应维护人的言论自由,压制人的言论自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7分〕

〔2〕材料一中“抵抗统治者的人”指知识分子,材料二中的“民”指普通百姓。

〔4分〕说明了斯宾诺莎低估了普通人民的抵抗意识,其思想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4分〕

【解析】考察学生的阅读分析判断能力.

〔1〕问从材料“强制言论一致是不可能的”“为民者宣之使言”概括共同点.

〔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抵抗统治者的人”指知识分子,材料二中的“民”指普通百姓,显然斯宾诺莎低估了普通人民的抵抗意识。

(2018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在路易十四的回忆录中,他说:

“上帝任命国王为大众福利的惟一守护者”,因而

他们是“上帝在尘世的代理人”,为有效地行使这项天赋的功能,他们需要无限的权威,……

路易十四要塑造一个真正一统的法兰西,他希望整个法兰西只听到他——太阳般的路易王的

声音,他希望他的命令没有任何人敢违背。

——《大国崛起·法国》

材料二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

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

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

授予的权力。

第六条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

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

——法国《人权宣言》〔1789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路易十四的基本主张。

〔4分〕

〔2〕材料二表达了哪些理念?

它们对法国民主实践有何重大意义?

〔11分〕

〔2〕问结合《人权宣言》内容分析,表达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灾民、法治等观念,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表达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

〔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8届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第三次联考)

材料一  1917年1月26日,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说:

“帝国政府就帝国具有最大利害关系的山东省及现在占领中赤道以北德国诸岛向敌国政府提出请求时,期待英国政府支持,希望英国政府现在予以保证”。

2月14日,英国外交大臣正式复函表示同意。

材料二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

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山东问题,在英美建议下,山东问题由中日在会外交涉解决,英美派代表列席中日之间的交涉。

在英美代表的斡旋下,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规定胶州湾租借地由中国收回,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山东问题之由来。

〔8分〕

〔2〕结合上述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与日本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7分〕

(2018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入学考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却此起彼伏,一直未曾停息。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二战以来的局部战争,复杂多样。

有的被称为“冷战”下的“热战”,有的被称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有的被称为现代高科技战争。

〔1〕试各举一例以上类型的战争。

〔3分〕

材料二和世界大战相比,局部战争似乎对人类的威胁较小,但有统计说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共发生大小280多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平均每年6次以上,造成的总损失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仅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3年报告,自1990年以来,就有200万儿童死于战争,600万儿童受伤或伤残!

〔2〕二战以来,在同一地区接连爆发战争,次数最多的局部战争是什么?

原因何在?

〔5分〕

〔3〕结合当今世界的主题,就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局部战争的认识。

〔2分〕

(2018届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

材料一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的威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

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

他的回答楚: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材料二冷战时期,是固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

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成为这些国家的“必需品”。

——以上材料均据互联整理

〔1〕你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观点?

爱因斯坦说“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中的“恐怖平衡”是如何打破的?

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9分〕

(2018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

材料一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

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优越位置。

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

“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1914年——1915年,美国、法国与德国都开动了宣传工具为自己的战争行为辩护,以争取美国人的好感。

德国也展开了针对协约国的宣传战。

德军指挥部1918年7月向德国士兵和居民发出了专门的呼吁书,号召他们抵抗敌人的宣传。

——摘自《试论一战中的宣传战》

〔1〕根据材料一回答,美国在一战初期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中英国、法国和德国为什么要积极争取美国的好感?

〔7分〕

〔2〕上述两那么材料还反映了一战的哪些信息?

〔8分〕

(2018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在苏联对日作战问题上,为换取苏联及早对日作战,

美国与苏联签订了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条约。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941年哈里曼就罗斯福要求参加对日作战意图作证时说:

“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

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

部大片地区。

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

国了。

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

----《美国第82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会》

材料二1945年2月,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

治条件草案“,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

其条件

为:

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予以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

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国际条约集》

材料三苏联本身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其以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

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国际条约集》

材料四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

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文文件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中苏联同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

〔3分〕

(3)据材料【一】三分析,美国政府在外交上取得了什么成功?

其最终目的是什么?

〔3分〕

〔4〕根据上述四那么材料,评价美苏等国的外交活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6分〕

分析材料可知大国之间的妥协,是以牺牲其他国家和人民的为条件的;

〔3〕问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美国争取到苏联在政治上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其实质目的在于妄图战后控制中国,确立其战后的世界霸主地位;

〔4〕问评价美国的外交活动既要看到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推动作用,又要看到其外交活动损害了一部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四〕历史杰出人物

(2018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

材料一

墨子:

“一同天下”

孟子:

“〔天下〕定于一”

荀子: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材料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平定韩魏楚赵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始皇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初,做了许多大事,如人们熟知的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交通等……胶东大地原始是齐国的领地。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秦齐两国是最强的,有着“西帝”和“东帝”的说法。

后来秦国灭了齐国,尽管当时齐国的臣民表面上对秦国的统治言听计从,可私下很多人对秦并不认同,梦想有朝一日让齐国“复活”。

“对于秦国的统治而言,齐国的统治物产富饶,财力充足,将齐国的旧地安抚住,对秦始皇平定统治天下有重要的意义,他多次到齐国的属地东巡,主要目的是’示王权’。

——《秦始皇东巡三临烟台,并非只是寻长生不老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含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

〔7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主要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怎样评价中央集权制的历史作用?

〔8分〕

(2018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牛顿说:

“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爱因斯坦在谈到相对论的创立时说:

“相对

论实在可以说是对麦克思韦和洛伦兹的伟大构思画了最后一笔,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

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

”“如果你要解决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你就不要去理会你自己

的限制。

材料二据英国米切尔•怀特《牛顿:

最后的巫师》记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

一个收藏者手里购买了一批有关牛顿的秘密资料。

通过几年的研究,凯恩斯于1942年在英

国皇家学会俱乐部发表了一次名为“牛顿其人”的演说,给出一个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牛

顿形象,即牛顿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

1942年,爱因斯坦为纪念牛顿诞生300周年撰写了一篇文章,对牛顿的一生作了如下评价:

“只有把他的一生看做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之一幕才能理解他。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

概括他们取

得科学成就的共同条件。

〔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凯恩斯和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牛顿的?

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

〔7分〕

(2018届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

材料一“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

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充其故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幸而五十七年之间,十全武功,岂非天贶〔贶:

意为赏赐〕。

然天贶愈深,予惧益切,不敢言感,惟恐难承,兢兢惶惶,以俊天稚,为归政全人,夫复何言!

——乾隆《御制十全记》

材料二中国“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

如果说已在过去的150年问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

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

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会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控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马夏尔尼眼中的“康乾盛世”》

〔1〕材料一中乾隆皇帝自我评价的出发点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他的自我评价?

〔9分〕

〔2〕材料二中马戛尔尼是从什么角度评价清朝帝王的?

两那么材料观点的差异反映了什么问题?

〔6分〕

〔2〕问由于评价者所处的立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评价也不同,马嘎尔尼是站在人类整体文明的角度评价的乾隆帝。

〔五〕探索历史奥秘

1、(2018届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

以下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

A、《琶琶行》“元和十年”

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D、《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2、(2018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人类文明发展变化经历过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时代,二者比较正确的选项是

①文明发展的支柱:

前者工商业,后者农业

②主要生产力:

前者人力为主,后者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

③政治制度:

前者一般是专制统治,后者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④意识形态:

前者人类精神开始觉醒,宗教迷信是主导,后者科学理性日益主宰人类意识形态思维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选项①颠倒了两者,故排除。

3、(2018届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在《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史学常识考查。

4、(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钱钟书指出:

“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这里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B、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

C、应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触历史

D、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