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浅讲之八 探穴寻源从零开始学针灸2公号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4183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浅讲之八 探穴寻源从零开始学针灸2公号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医浅讲之八 探穴寻源从零开始学针灸2公号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医浅讲之八 探穴寻源从零开始学针灸2公号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医浅讲之八 探穴寻源从零开始学针灸2公号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医浅讲之八 探穴寻源从零开始学针灸2公号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浅讲之八 探穴寻源从零开始学针灸2公号篇.docx

《中医浅讲之八 探穴寻源从零开始学针灸2公号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浅讲之八 探穴寻源从零开始学针灸2公号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浅讲之八 探穴寻源从零开始学针灸2公号篇.docx

中医浅讲之八探穴寻源从零开始学针灸2公号篇

中医浅讲之八探穴寻源:

从零开始学针灸

(2)公号篇

(公号篇)注:

本文共有两篇,一为公号篇,是为对主要医学问题的探讨;一为花絮篇,为在讲主要问题时带出的其他相关知识。

补养之要穴——太溪阑(浙江)琴(美国)可细讲一下那个五行图么?

每个脏器最后的五个字,如肾的“恐咸黑豆类”是啥意思?

“开窍于...”又是啥意思?

关河梦@琴(美国)这个是一个五行系统图,每一“行”(即木、火、土、金、水之一)可以将许多的事物或现象归纳入其中。

例如:

水系统,可以包括肾(脏器)、北方(方位)、冬天(时节)、水(物质)、黑色(颜色)、惊恐(情绪)、咸味(味道)、豆类(植物)、耳(器官)、骨头(组织)……无穷无尽。

肯定有人问:

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主要的意义是可以取类比象,从而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作出相应的诊断与处理。

例如对于肾病的患者,他的面色、皮肤会表现得比常人黑(颜色),出现水液的代谢障碍(如水肿、排便不利),容易惊恐(情绪),骨质疏松(组织)等,这就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所谓“开窍于”,指五脏各通过五官中的某一“官”与外界相通,从而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

例如“肾开窍于耳”,指肾通过耳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

所以肾虚的人就容易耳背了。

你问他“吃了吗?

”他会点点头说,“还没辞,年后再说吧!

”你再问,“你今年高寿?

”他愉快地点头说,“一斤鲇鱼搞熟?

好一起喝两盅……”阑(浙江)我目前还没有感受到把人体的整体系统运行与天地阴阳五行等类比在一起的绝妙用处。

琴(美国)我一读这些就头晕。

关河梦@阑(浙江)打个比方吧!

我们常说气功,气功是练气的。

“肺开窍于鼻”,实则是通过肺-鼻的呼吸来吸纳天地的精华,使人与天地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信息、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这就是一个用处。

所以中医养生保健的很多方法,有其内在深意。

关河梦@琴(美国)这就是为什么上讲我讲五行时一语带过。

你们现在不用研究得这么深入。

待以后我还要讲很多的东西,例如心理上的五志、中药的四气五味、针灸的五输穴……都与五行有关,每次带一点。

你们看到实际的用处,兴趣就会慢慢上来。

现在用不着死记硬背。

颜(香港)@关河梦皮肤黑、容易惊恐、耳背加点儿背驼……看来我的肾有毛病?

关河梦前面讲了阴阳,又讲了五行,那么,问题来了:

阴阳与五行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升(上海)关河梦比如前面我们讲了膀胱经,那么,膀胱经的阴阳属性是什么,五行归属又是什么?

升(上海)阳。

五行水。

关河梦没错。

那么,与它相对应的经络又是什么呢,五行是不是一样呢?

升(上海)肾经,同属水,阴。

关河梦非常好我们说,膀胱经(脏)属阳,肾经(脏)属阴。

两者为同一个属性。

可以简单理解为膀胱经(腑)为丈夫,肾经(脏)为妻子。

两者的五行属性上是相似的,都为水。

“水曰润下”(《尚书·洪范》)。

但两者一为阳水,一为阴水,因此在路径和功能上均有所不同。

关河梦那么接下来思考一下,前面我们讲膀胱经有“土”穴为委中,是用来治腰背疼痛的。

那么,肾经有没有“土”穴呢?

肾经的土穴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升(上海)肾经的土穴会是“太溪”吗?

关河梦嗯,没错,正是。

升(上海)阴补阳泄,肾经应该补水。

关河梦未必尽然。

上一课讲过。

委中配太溪,可泻委中补太溪,也可委中太溪双补。

取决于诊断。

如果脉象见肾与膀胱两经(脏)气皆虚,则当委中太溪双补之。

升(上海)我足三里以下胃经胀痛,脸部胃经穴位多痘痘,何故?

两侧胆经也胀,尤其下肢。

关河梦由于两者(肾与膀胱)是相表里的关系,因此在阴阳关系上有很多微妙之处。

例如,有由于肾虚而膀胱实,则当泻膀胱补肾;也有两者皆虚,则当两者皆补。

以上两穴为土穴,所以可用艾灸,“培火生土”是也。

前面讲过,“足三里”是胃经的土穴。

凡土穴,皆为要道。

如经络壅塞,气机不通,那么就可以导致你说的下部胀痛,而上面又多毒气,当疏通胃经。

胃属土,胆属木。

土板结了,树能长得好吗?

五脏六腑皆紧密相连,一脏(经)之病,可以循经传于另一脏(经),甚至于在时间上,都有着很巧妙的起承转合。

这个当于后讲。

现在,引出我们要讲的下一个穴位——太溪穴。

升(上海)如何治疗?

关河梦针灸的治疗,绝不是哪一经有问题就治疗哪一经,而是要将各大脏器、各经络作为一个整体画卷来考虑,制定一个通盘的策略。

这个有点象下围棋,布局很重要。

如果也是头痛医头,足痛医足,那么与西医何异!

阑(浙江)看来人体系统就是一个小宇宙啊。

有太阳有月亮,有气有液,有土有木,有金有火,有网络,这个画卷内容丰富极了。

升(上海)我最好奇的是,中医如何诊断,望闻问切,依据什么标准?

升(上海)针灸、中药等治疗方式相当于西医的西药外科之类。

关河梦关于中医之诊断,以后抽空一点点讲。

一下子讲系统的理论,未必容易接受。

关河梦于是“太溪”来了。

太溪也可以理解为大溪。

肾属水,如果将足少阴肾经比作一股清流的话。

那么在其起点“涌泉”穴,水流是相对偏小的。

后来,水流渐行渐大,至太溪部位,已然成势,是其大者,故曰“太溪”。

在古代,“太”与“大”是可以通假应用的。

姜太公又叫大公。

关河梦太溪在什么地方呢?

先上一个图:

关河梦在高铁,信号时断时续,见谅…关河梦太溪定位:

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中点。

关河梦太溪堪称人体滋补之一大要穴。

其占据要津,既是肾经的“土”穴,又是肾经的“原穴”。

所谓原穴,是指十二经及其对应脏腑的原气所经过和留止的地方。

这里又见得一个通假字:

“原”通“元”,可以理解为原始的、本原的气(originalQi)。

太溪的这种特殊重要性,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都有体现。

在诊断上,古代“三部九候”之诊,太溪是一个重要的候脉点。

在治疗上,太溪为滋补的常客。

为什么呢?

因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经的“土”穴与原穴,既可以补得本脏之气,又可以借五行生克乘侮之理,更补他脏。

所以是先后天双补之。

以肾为本,更及他脏,所以补性强。

而且此穴位患者容易自行取得,更较他穴为方便。

前面讲及“原穴”、“五输穴”等,其重复频率高,有的将于今后反复出现,大家记不住不要紧,也难于死记硬背。

出现次数多了,自然就会了。

关河梦好了,吃饭了……鹤(湖北)老师这是北京高铁上了。

晚一天就可同车了。

教授传经送宝。

升(上海)回瑞典好好休息,陪家人,争取不理工作的事。

@关河梦你这样太累,不能长期这么搞。

关河梦@升(上海)@阑(浙江)瑞典那边一大堆病人等着我,缓不了。

关河梦那么,太溪补,如何补?

针灸的补泻是很有技巧的,例如:

根据经络的循行方向有迎随补泻,受术者的呼吸配合有呼吸补泻,施术者的手法有提插捻转及各种复式补泻手法。

自我按摩稍为简单点,但根据经络的循行方向,手法的方向随之作调整是必要的。

下面先对经络的循行方向作一简要的介绍。

人体的经络系统,手足各有三阳经、三阴经,加任督二脉,共计十四条。

经络的循行是有顺序的。

正确的顺序,前面@升(上海)在列那个经脉主时歌时实则已经列出。

即经气的运行起始于肺。

顺序为: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如此周而复始,循行于全身一周大概要半小时的样子。

这也是为什么针灸一般大概需半小时的原因(尤其有远端取穴时)。

经脉的循行的详细描述,大家可看《灵枢·五十营》。

那么,这么个闭环的运行,其方向如何?

这里有一个口诀……先歇会,把上面的内容消化了再继续。

先简单记一下有哪十四条经。

具体各经的循行路线不需要记。

升(上海)我记得。

前面我说个口诀。

肺寅肠卯胃辰宫。

关河梦升(上海)举手,从上到下是阳经,从下到上是阴经。

关河梦@升(上海)确定?

再仔细想想。

升(上海)手举高。

阑(浙江)手背是阳,手心是阴?

关河梦注意我问的十四经。

阑(浙江)足内是阴足外是阳?

关河梦@阑(浙江)没错。

但这个只是经络分布,还不是经络循行的方向。

升(上海)任督二脉同时向上。

关河梦小手机写字太麻烦,出一身汗……先记一下这个口诀吧: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胸)腹”。

冲、任、督脉为一源三歧,循行有所不同。

以后慢慢讲。

关河梦@升(上海)升(上海)我之前看过几本入门针灸书,记得点皮毛知识。

阑(浙江)关河梦@阑(浙江)升(上海)教授需要的是休息,静心修行。

关河梦接着前面的内容讲。

前面讲到太溪是一个具有很强补性的穴位。

一般大家如果身体虚了,想补一补,都可以自行按摩或针灸这个穴位。

这个是有方向的。

前面讲过,“足之三阴,从足走(胸)腹”,足少阴肾经的走行是自下向上的。

那么,如果你的针灸手法是从下向上,与经络的循行方向相同,此为?

,反之为泻。

这是为什么你看到有的针灸师喜欢斜着进针取穴,这个是所谓的“迎随补泻”。

迎就是逆着经络方向,为泻;随就是顺着经络方向,为补。

你自行按摩,这个道理与针灸同。

所不同的是,按摩时你要考虑左右两侧各釆取什么方向(一边顺时针,一边逆时针?

还是左右同顺或同逆?

)才能达到与经络方向一致,从而取得“补”或“泻”的效应。

这个作为一个思考题,请大家考虑……关河梦好了,马上起飞,准备关机了。

有问题欢迎留言…阑(浙江)穴位按摩遵循“离穴不离经”。

我觉得应该同顺或者同逆,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

鹤(湖北)@阑(浙江)按摩师按肚子也说顺泻逆补。

鹤(湖北)当时是脚肿去按摩,说是静脉曲张,去年春节前手术了。

阑(浙江)手术后现在完全好了吗?

鹤(湖北)对,教授当时推荐贺普仁大师的孙女做火针,没去。

阑(浙江)错过了好机会啊,不过结果好了就好。

鹤(湖北)扎针都没扎过。

阑(浙江)看来是晕针人群。

鹤(湖北)穴按、艾灸接受过。

关河梦前面讲到太溪穴,左右两侧均为“从足走腹”,方向是一致的,但左右有别,在作迎随补泻时好说,都是随之为补(针尖向上),但是如果作自我按摩,以将经气调动,直达于腹、胸甚至头面,使肾经经气盛,以达到补的作用,则在左侧宜逆时针(或向上直推),右侧为顺时针(或向上直推),这样才能将经气动员到太溪以上的部分。

反之,如果要将经气动员到太溪以下的部分,那么手法是相反的。

将每一个点当作原点,考虑其在经络上的坐标及功效,还有治疗的目标,才能作出正确的补泻。

而“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反此,则是南辕北辙。

用得越多,效果越差……阑(浙江)左右有别,看来得仔细领会,做顺或逆时针按摩既有上也有下,还是向上直推好。

阑(浙江)前几天看书,有个疑点和这个类似:

雷公问于岐伯曰:

昼夜可辨病之轻重乎。

岐伯曰:

病有重轻,宜从昼夜辨之。

雷公曰:

辨之维何?

岐伯曰:

阳病昼重,阴病昼轻,阳病夜轻,阴病夜重。

阑(浙江)然而又有一般性说法为病的发展历程为:

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阑(浙江)总觉得有些矛盾。

阑(浙江)具体病情需具体分析,上面两个观点大约都有道理。

问题就是有没有阳病是旦慧日安夕加夜甚的?

老师有空的时候解答一下。

关河梦@阑(浙江)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对“阴阳”概念的理解,是解开这个矛盾的关键。

我们说阴阳有点象我们哲学课上的矛盾论,是普适和无限可分的。

例如,我们说人的腰背部为阳,胸腹部为阴,这是第一级划分。

然后,属于“阴”的胸腹,两者相较而言,那么又是在上的胸为阳,在下的腹为阴。

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谓事物阴或阳的属性,取决于你在哪个系统,取何为参照物。

我们站在地球上时,自认为是“静止的”,而从月球上来看,我们则是“运动的”。

所以日常生活中看似矛盾的现象,实则无处不在。

所以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在矛盾中找到统一,是一个哲学的考量。

回到我们的问题:

如果将一日一夜(24小时)分为阴阳,以及在阴阳中再分出阴阳,观察同一个疾病的转归,你看看有什么不同?

另外,不同疾病,是做一级划分还是二级划分,与疾病本身性质有关。

显然,一级划分只是“昼”与“夜”,二级划分则有平旦、日中、合夜、鸡鸣(《素问·金匮真言论》)……阳病是以阳气过盛、热性为主的病,当然在白天阳气较旺时容易加重,阴病则反之。

然而,一般的病并不能归入“阳病”的范畴,那么从更细分的阴阳角度,甚至十二时经络流注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是必要的,得出的结论不同就是题中之义。

总之,临床的情况千变万化,取什么“参照系”,有很多的讲究,涉及到“疾病与时辰”的宏观命题,以后我抽时间专题讲。

阑(浙江)嗯,大致明白了,不能简单定义一种病为阳病,需要参照系。

此外有可能一个病人有多个病在身,比如脾和胃一道病了,但阴阳侵向不一样,此时就需要抓主要矛盾,是吗?

关河梦是的。

阳病是一个非常笼统的定义,只是用来做一个比较粗的描述。

这种观察是比较宏观的,如果要做细致的观察,就还需要阴阳中再分出阴阳……直到这种划分符合疾病的实际要求为止。

这里面有个“粒度”问题,分得太细了不好,太粗了也不好,恰到好处是最好的。

当然,有时是反向的,有时讨论某个问题时,又不需要太细,恰恰需要那种比较粗的剖分。

这个取决于问题本身。

阑(浙江)嗯,也许随着后期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对精气阴阳五行的理解会越来越清楚。

丹(湖南)@关河梦,谢谢老师关河梦@丹(湖南)不客气!

欢迎踊跃发言参与讨论。

晓(湖北)@关河梦我上次肩周炎发作你帮我按的是不是太溪穴?

关河梦@晓(湖北)不是的。

那个是接近阳陵泉的地方,是一个重要的治疗肩痛的穴位。

以后会讲到。

晓(湖北)@关河梦哦,的确很管用。

阑(浙江)凡诊病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

按摩,下针之前,也需要先审一下,对吧?

关河梦那是必须的。

例如肩周炎,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取上述那个穴位。

取什么穴,完全取决于诊断。

阑(浙江)阴阳偏盛为实,阴阳偏衰为虚,实则泄之,虚则补之,问题是,偏盛偏衰均是与正常水平来比较,那如何知道正常水平在哪里?

问得可能太初级了,零基础。

关河梦这个将在以后的《中医诊断学》里来讲。

简单而言,中医之望闻问切均有常、有变。

常色、变色;常脉、变脉……将个体放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背景里,知常达变,就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阑(浙江)阑(浙江)比如你当初从哪个现象判断出@晓(湖北)的肩周炎用阳陵泉的呢?

是补之还是泄之?

关河梦课后作业:

请大家谈一谈委中与太溪的联系,如何结合应用治疗不同的疾病。

要求:

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字数不限。

本周六前交。

升(上海)教授,可以这么理解吗?

医生的高明之处首先在于诊断,治疗手段次之。

关河梦@升(上海)完全正确。

这一点无论中医西医毫无例外。

一个疾病如果没有找准病因,没有下明诊断,上去就治疗,是不负责任的,也不可能取得好的疗效。

阑(浙江)“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

”阑(浙江)老师的这个课后作业题(说说委中穴和太溪穴的关系),综合性很强,对于一个中医初学者来说,第一感觉这两个穴位隔得虽不算远,可其关系真是无从说起啊。

虽然老师两个浅讲已经都讲得很清楚很形象,但要消化好还是需要基础撑腰,于是翻阅了一些资料,初步了解了一些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穴位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中医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在似懂非懂之间,模模糊糊对委中穴和太溪穴有了一点粗浅认识。

人体经络遍布于人体这个宇宙之中,负责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上下关系(比如肾和膀胱互为表里,肾开窍于耳,均得益于经脉的沟通),气血津液循着经络通道(注意不是管道)运行,到达各个脏腑组织,为它们提供营养,同时经气能协调体内的各项阴阳平衡。

此外,由于经络有感应能传导,其畅通与否(例如不通则痛,液不通淤堵成痰)、气血津液运行的多少及其比例组成对人的健康与否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人体生病时,运用针刺等方法治疗,可以激发经气的调节作用(打通路径、控制气血流量、促发气血转化等?

),而针刺(或者熨灸、按摩、推拿、机械、理化)所针对的部位就是穴位,如此一来,太溪穴、委中穴等(穴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人体共有108个要害穴位)便有了用武之地。

要说委中穴和太溪穴的关系,得从十二经脉流注入手,有文说到:

“气血在流注过程中的多少盛衰变化,形成了由气血阴阳最盛的太阴与阳明。

依次消长转化递减,经少阴与太阳,至气血阴阳衰少的厥阴与少阳,衰尽复生,终而复始。

”在这个流注过程中,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足少阴肾经之前。

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该经的重要穴位(被称为下合穴,五行属土,与为后天之本的脾胃(仓廪之本)同属性),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摩此部位可以分清降浊,刺(适用于实证而非虚证)则可疏通太阳经气,泄脏腑之里热,达到通则不痛、强腰健膝的作用。

而太溪穴属于足少阴肾经(肾经膀胱经互为表里,同属水),是足少阴原穴,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是元阴元阳藏聚的人体母亲河,可见其重要性。

其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气化散热,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五行属土,经常按摩此穴位能有滋阴益肾,壮阳强腰之功效。

如此看来,两者的关系渐渐浮现了,在经脉流注过程中,同属土的双方如同气血流注的两个驿站,互为对方之源泉,互相生发,阴阳互用,在治疗相关疾病时,互为配穴,相伴而行。

阑(浙江)我先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老师和同学们指正。

@升(上海)你仔细纠纠升(上海)我还在纠结于委中与太溪之间的互动关系阑(浙江)我在想它们在流注过程里,应该一直在相互打招呼,衰尽就提醒复生。

阑(浙江)如果它们偶尔睡着了咱们就扎它们一下以示提醒。

慧(湖南)老师的授课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医的'象思维'。

中医先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再探知内在原因。

外在现象如委中穴治疗腰痛,太溪穴能补肾,这是表现于外的客观联系。

五脏是核心城市,经络是交通路线,那么医家就是中央指挥中心,负责营养物资的输送,交通拥堵的疏通。

补益作用的穴位是物资点,精准供应气、血、阴、阳,并且有自己的路线(补心、补肺等各不同)。

祛邪作用的穴位好比疏通拥堵,精准祛湿、祛瘀等。

中医有理论: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故治疗常补虚泻实同用,如委中太溪相配治腰痛。

邪壅经络,不通则痛。

不光腰痛可用二穴治疗。

颈肩痛,下肢痛,腰痛证属肾虚血瘀湿阻都可同时使用委中太溪。

阑(浙江)比如得很形象。

关河梦作业全部上来后我再一起点评。

英(湖南)热烈欢迎老师的同学兼学生,大家都很精进好学,佩服。

我也是老师学生兼小贺老师的同事。

英(湖南)我近来感冒了,所以比较懒,功课没跟上。

我发现一个西医的科普小知识有意思,期待有能人也能做出来一个中医篇哈。

关河梦现在对上面两位同学的作业简单点评:

1.阑(浙江)同学提出经络不是”管道“,而是”通道“,这个很对。

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通道一般是用来传递无形的信号的,如我们常说的传导通路(conductionpathway)即是。

而管道一般是用来运输有形的东西的,如西气东输的管道。

这个经络,我国早在92年即由国家科委牵头,开展了一项”经络攀登计划“,翼图探寻经络的本质,但是迄今仍未能搞清经络是什么。

从解剖的角度,经络既不同于血管,也不同于神经、淋巴管,经络的循经感传现象证实经络之存在,却是一种不同于实体解剖的“虚拟存在”。

这对于咱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从坏的角度来看,难以从科学和实证的角度去分析,似乎流于唯心;从好的角度来看,却有可能是一门“潜科学”的滥觞。

我们的计算机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缺一而不能正常工作;火车要有铁轨和站台,还要有中央信号调度系统,这样才能正常运行。

我们人类和动物一样,长着脑袋和身子,不同的是,我们有丰富的语言文字表达系统。

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你所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并不代表这个世界的全部。

看不见的东西还很多,如濒死体验、斯威登堡看到的灵魂,如量子纠缠,上帝粒子,暗物质与暗能量……既然科学还有这么多东西看不到,那么,经络看不到又有什么奇怪呢?

我们只要知道,这些经络系统相当于我们人体的“软件系统”,与我们身体的正常工作密切相关就行了。

说到这里,就要提提膀胱经与肾经了。

膀胱经与肾经一表一里,组成一个“水系统”,与咱们身体的水液代谢密切相关。

我们的身体95%以上是由水构成,水也是构成这个世界的最起码物质,所以古老的洛书也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这个是与我们的身体构成及代谢密切相关的。

所以我们第一讲取膀胱经与肾经的穴位各一个,委中与太溪,既是强调“肾为先天之本”这样一个命题,也带出表里、阴阳、五行、五输穴、下合穴等基本概念,而且这两个穴位与人体的补泻有莫大关系。

在膀胱经的委中偏泻,多用治各种实证,除了前述讲的腰背疼痛外,肥胖、尿毒症等各型实证咸可用之;在肾经的太溪偏补,多用治各种虚证,各种亚健康状态、五劳七伤亦咸可用之。

如两穴相配合,一补一泻(当然亦可双补),用来治疗各种与“水系统”相关的疾病是非常得宜的。

因大家还没有系统学习疾病的知识,这里仅举一例:

水肿是人尽皆知的一个常见症状。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水肿可起源于不同的脏腑,如心性水肿、肝性水肿、肾性水肿。

心性水肿一般先起于下肢,肝性水肿一般先起于腹部,肾性水肿一般先起于眼睑头面部。

这个是很有趣的,心居上而水肿先起于下,肾居下而水肿先起于上,肝居中而水肿起于中,这个有很深的哲理意味在内,以后再讲。

这个水肿,一般我常用的一对穴位就是委中(-)配太溪(+)。

这里给大家讲一下这个符号,委中(-)表示泻委中;太溪(+)表示补太溪。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多余的水分从膀胱经泻出,另一方面又可固护肾之根本,泻实而不伤肾。

这两者既可同时施针,也可针与灸相结合,如委中用针、太溪用灸。

如还有其他兼证则又可兼取其他穴位。

如治疗得宜,水肿可很快消退。

2.前面我们已经简单地提过十四经了,除了这十四经,还有络脉、经筋、皮部等,组成一个庞大的体系。

这个体系非常重要,我们后面要讲“六经辨证”、中药的性味归经等,都要有这个经络的基础。

所以有古言曰“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又云“宁失其穴,勿失其经”。

大家以后要逐渐深入地学习经络,所以先要有一个概要的认识。

@阑(浙江),文中“足太阴肾经”是不对的,应该为“足少阴肾经”。

经络在体表的排列一般在阴经为“太阴-厥阴-少阴”而在阳经则为“阳明-少阳-太阳”。

其中阳明与太阴相对,少阳与厥阴相对,而太阳与少阴相对。

所以我们说“足太阳膀胱经”,便有“足少阴肾经”与之相对应。

他们组成一个家庭,太阳膀胱为“丈夫”,少阴肾为“妻子”。

这样一个重要的family,为我们掀开了神秘的针灸学的第一页,所以一定要反复揣摩,将之记牢。

3.在语言表达上要准确。

例如我们说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或“下合穴”都没错,但两者语义上有别。

合穴是五输穴的概念,十二经皆有之,在该本经上;下合穴则未必。

例如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为曲池,下合穴则为上巨墟,这个提请大家注意,以后还会深讲。

4、关于“象”,我们常说“取类比象”、“脏象”、“四象生八卦”、“大象无形,大言稀声”、“义理象数”……象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而又陌生得不能再陌生的词。

“象”是什么?

盲人摸象的“象”吗?

当然不是。

如果是,怎么可能“大象无形”?

象,简单地说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多维互动投影系统”。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用手在煤油灯下投影的游戏,通过变换手的形状、与灯距离的远近,我们可以在墙上投出各种的小动物来,栩栩如生。

同样一双手,为什么可以在墙上变换出如此多的形状来,从投在墙上的形状,我们能不能判断出这起源于一双手?

又,现代的照相术,用轻轻一按快门,你的照片就出来了,纤毫毕现,我们能不能判断出这就是你?

我们说,两者都是“象”,所不同的是信号保真的程度。

中医的“象”,是一个高度抽象、在源信号经过多重变换后在不同时空维度所展现出的投影系统。

我们说一个人得胃病了,如果以这个作为源信号,那么这个胃病在口腔的“投影”可能是口腔溃疡,在背部的投影可能是后背疼痛,在足部的投影可能是在足胫上莫名长一个疮,在脑部的投影可能是莫名地烦恼、焦虑。

而这种投影系统,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停地变动的。

例如前述胃病在脑部的投影是烦恼焦虑,当这种烦恼焦虑加深时,又可以反过来在胃部投影,从而引起胃病的加重(恶性循环,viciouscircle);当然反之也可以引起胃病的减轻(良性循环,benigncircle)。

所以这个“象”,它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同时也包含了实质器官组织的互动变化。

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样一个庞大的“象”系统,既包含了外在的天、地万物与人的互动,又包含了内在的脏腑、经络、组织、感觉器官等内在的互动。

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建立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