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学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4044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学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教版科学八学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教版科学八学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教版科学八学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教版科学八学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学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docx

《浙教版科学八学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八学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八学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docx

浙教版科学八学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液

1.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糖、高锰酸钾、碘)。

2.溶剂:

能溶解替他物质的物质,一般是液体(水、酒精、汽油)。

3.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混合物: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二.悬浊液和乳浊液

1.悬浊液(悬浮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即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2.乳浊液(乳状液):

油脂形成很小的液滴悬浮在水里,即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3.比较: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溶质

固、液、气被溶解

固体小颗粒(不溶解)

液体小液滴(不溶解)

是否透明

透明

不透明

是否分层

不分层

浑浊,久置分层

特点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举例

高锰酸钾水溶液(紫红色)

碘的酒精溶液(棕黄色)

泥浆水、石灰浆、血液、钡餐

牛奶、肥皂水

共同点

都是混合物

【例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B.凡是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液体是溶液D.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例题2】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自来水可溶解掉铁栅栏上的铁锈

【例题3】让乳浊液静置许久,液体小颗粒一定会()

A.下沉B.上浮C.均匀分散D.上浮或下沉

【例题4】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A.白酒B.食盐水C.医用酒精D.蒸馏水

3.实验操作

1.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粉末:

①用药匙或纸槽取药(每次使用后都必须擦拭看尽);

②试管倾斜,把药匙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

在底部;或试管水平放置,把纸槽送入底部,然后竖立起来。

(2)取块状固体:

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滑

到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盛在细口瓶中,取用时,瓶塞倒放桌上,一手拿试剂瓶(标签向手心,以免被药

液腐蚀),另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试管口,让液体缓缓流入试管内,倒完后应立即盖

紧瓶盖,把瓶子放回原处,注意标签向外放。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首先选取合适量程的量筒,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内,当接

近刻度线时用滴管调到所需液体的量(眼睛平视液面下沿)

【例题5】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例题6】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5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

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温度②溶剂的量③溶剂的种类

3.有的物质溶解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溶质溶解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有点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如:

氢氧化钠:

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液体温度升高;

硝酸铵:

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液体温度降低;

氯化钠、蔗糖等:

溶解时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4.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①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②跟搅拌有关:

搅拌加快溶解;

③跟溶质颗粒大小有关:

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二.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3.判断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原溶质,若溶解的量不再增加,则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若溶解的量能再增大,则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但相同温度,同种溶质,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例题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三.物质的溶解度

1.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四要素:

①条件:

一定温度②标准:

100g溶剂③状态:

达到饱和④质量:

单位:

3.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分类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容

20℃溶解度

10克以上

1~10克

0.01~1克

小于0.01克

4.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

5.溶解度曲线

【例题8】如图为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3℃时A的溶解度为80克

(2)P点的的含义在某一温度下,A、C两种物质的溶解

·

度相同

(3)N点表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的方法使

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取晶体。

(6)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B,无晶体析出

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WA

(7)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6.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

①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例题9】“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

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判断下列说法

哪一种是正确的() 

A.100g水溶解36g食盐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

B.200C时,100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g食盐

C.200C时,把136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食盐

D.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

100:

136

【例题10】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有确定意义的条件,除“在一定温度下”,还应

该具备()

A.一定量的溶剂B.一定量的溶液C.一定量的溶质D.不再需要其他条件

 

【例题11】t1℃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

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出现甲、乙烧杯中所示的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结合下

图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

C.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110g

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130g

【例题12】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图,观察分析后我知道:

⑴70℃,乙物质的溶解度为g;

⑵3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0℃,析

出晶体的质量是甲乙(填“>”、“<”或“=”)。

4.溶液的配制

1.溶液配置过程:

①计算(溶质、溶剂的量);

②称量和量取(托盘天平称量溶质,量筒量取溶剂);

③溶解(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加速溶解)

④装瓶存放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例题13】将一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平均分为2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为  ;若将其中的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应加水g,

若将另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加入NaClg。

【例题14】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g。

试计算在50℃下,

⑴在120g氯化铵饱和溶液中含多少克氯化铵?

⑵在25g水中最多可溶解多少克氯化铵?

⑶用10g氯化铵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多少克水?

⑷用30g氯化铵和50g水混合,能否得到饱和溶液?

组成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例题15】20℃时,将80g的某溶液分成二等份,其中一份蒸发掉10g溶剂,另一份加入

4g溶质,此时这两杯溶液恰好饱和,则饱和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1.6物质的分离

一.物质的结晶

1.结晶:

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

①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如食盐(NaCl)

②降温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的物质。

如KNO3

2.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综合使用:

加热使溶液蒸发浓缩(减少溶剂),再冷却结晶

二.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1.物质分离的方法:

结晶法(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

2.明矾、活性炭:

(沉淀)凝聚剂

活性炭:

(过滤)吸附作用,滤去不溶性物质并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

3.过滤:

(1)主要仪器:

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等

(2)一贴,二低、三靠:

滤纸紧贴漏斗;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滤纸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烧杯靠在玻璃棒

上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下,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4.粗盐提纯(蒸发结晶、冷却结晶)

(1)步骤:

Ⅰ溶解:

把粗盐放入盛有一定量的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Ⅱ过滤:

滤去盐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Ⅲ蒸发:

①把滤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

②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③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注:

(1)玻璃棒的用途:

①溶解:

搅拌,加速溶解;

②蒸发:

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③过滤:

引流。

 

【例题16】室温下,一杯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有少量晶体析出,是因为()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溶剂质量减小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例题17】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的物质分离方法

是()

A.溶解法B.过滤法C.结晶法D.蒸馏法

【例题18】将食盐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水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减少B.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

C.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例题1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___________g乙,

溶液达到饱和.

(2)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4)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20】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写一种)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4)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若将烧杯内溶液温度从30℃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化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 

A.溶液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甲物质的溶解度

1.7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1.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1.人类利用较多的是喝水、淡水湖泊水和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

2.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之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水循环路径的方式,进行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2.水资源的保护

1.节约用水。

2.防止水污染。

(当水中含有对水或水生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任何物质时,就造成水污染。

古今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声明

 

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谢谢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