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3805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六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六单元教案

课题

天火之谜

共3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重点

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

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

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给课文分段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3、为什么说它可怕?

 

4、齐读第一节。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一、揭题导入。

 

4、学生质疑:

“天火”指什么?

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

他是怎样解开的?

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给课文分段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4、齐读第一节。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天火之谜

(起因)雷暴是个谜

(经过)解开“雷暴之谜”

(结果)发明避雷针

 

课题

天火之谜

共3课时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重点

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具

学具

PPT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中国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

雷暴到底是什么呢?

--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

自由读3--4节

思考:

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

(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板书: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6、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7、讨论交流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8、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9、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

(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

(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节。

板书震惊世界

11、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布置作业。

复述实验经过。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二段。

1、-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了解富兰克林。

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

自由读3--4节

5、板书: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6、分四人小组学课文,

7、讨论交流

(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

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

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

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与“推测”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板书:

习惯地

(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

8、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9、(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10、引出第5节。

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震惊世界

 

12、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布置作业。

复述实验经过。

板书设计

天火之谜

(起因)雷暴是个谜大胆推测

(经过)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

(结果)发明避雷针震惊世界

 

课题

天火之谜

共3课时第3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重点

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复习导入。

复述实验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

--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4。

四、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一、复习导入。

复述实验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4。

四、导复述全文。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五、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板书设计

天火之谜

(起因)雷暴是个谜大胆推测

(经过)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

(结果)发明避雷针震惊世界

 

课题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清课文脉络。

教具

学具

PPT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

  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裁矗?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

(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

(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

(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

也是全文的总结。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

思考:

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

(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

2、理解生词:

“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朗读。

三、作业

  1、课堂作业。

   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课题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重点

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具

学具

PPT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

2、师:

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这是何等的伟大啊!

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

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

思考:

三、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

理解:

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

)“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

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

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

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齐读四自然段。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说说你的理解。

(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七、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

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

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

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三、全班讨论、交流。

1、理解:

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

)“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

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

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

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

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6、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段。

 

学生体会,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七、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板书设计

厄运打垮的信念

家境贫寒不向困难屈服

书稿被偷坚定信念

从头撰写自强不息

《国榷》名垂青史、

 

课题

诺贝尔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

学具

PPT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

他是什么人?

谁来介绍一下?

  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

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

(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默读,思考:

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设定?

(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   

3、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

  读抄词语。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

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

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理解(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2、学生体会(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

  

2、默读,思考:

   

   

3、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板书设计

 

课题

诺贝尔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

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具

学具

PPT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

想一想:

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过渡:

诺贝尔为何能受到人们如此的敬重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齐读第3小节。

  师:

诺贝尔一生有许多的发明,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

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

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

(出示思考题)

2、自由读课文第4-9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在旁边作批注。

  

3、学生讨论交流。

    

(1)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

(诺贝尔最初发明炸药的动因是什么?

)(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2)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

(读有关句子,学生谈体会。

    (3)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

(提高了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师小结:

尽管诺贝尔发明炸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对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创造发明是无止境的。

4、指名读课文第8——9小节。

①这一段具体详尽地描述了一次试验性的大爆炸,当时人们是怎么说的?

而诺贝尔又是如何表现的?

从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他会有何感想?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说说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

  五、拓展练习。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齐读第3小节。

    

 

2、自由读课文第4-9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在旁边作批注。

  

3、学生讨论交流。

    

 

(4)朗读第第4——7小节。

      

  

 

4、指名读课文第8——9小节。

  (一个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②生自由练读第8——9小节。

    

③全班有声有色地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思考:

    

2、学生交流。

     (诺贝尔也许遇见到炸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设立了和平奖,以激励人们为世界的和平而努力。

3、齐读第三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五、拓展练习。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课题

滴水穿石的启示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尝试列阅读提纲和习作提纲。

重点

难点

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具

学具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1.出示奇石图片、滴水穿石图片。

师生交流:

你们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什么?

有什么问题?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三)细读课文,理解“启示”

   1.品关键词,了解现象

    

 

  品读关键词一: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体会水滴的持之以恒

      

     

 

 品读关键词二:

“同一个地方”,体会水滴的目标专一 

    

 

(3)回读体会,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靠的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4)通过对“滴水穿石”现象的学习,提炼出说理性文章的脉络结构——看到现象(板书:

现象)

   2.品反问句,明确观点

    

 

   3.品重点段,学习事例

    

(1)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作者都写了哪些人物的事例。

    

(2)学习李时珍的事例。

    

 

③感悟朗读李时珍事例片段,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不容易。

④观看《本草纲目》资料,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⑤对比李时珍和水滴的相似之处,齐读句子: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理解句中“顽石”的意思。

  (四)学一带一,领悟写法

  

 

2.引出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老师强调“滴”字的写法。

 

2.检查初读情况。

    

(1)教师巡堂,相机指导文中易读错的字。

    

(2)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大意。

   3.带问题再读课文,把与“滴水穿石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

    

(1)读启示。

    

(2)抓关键词进一步体会、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板书: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1)学生找到描写滴水穿石现象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运用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画出能体现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

 

 ①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②重点抓住“日雕月琢”中的“日”“月”二字进行品悟,感受水滴的持之以恒。

 ③体会“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一组近义词在句中连用的表达效果。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带有关键词“同一个地方”的重点句,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

 

(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通过给反问句换一种说法使其意思不变的句式训练,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2)提炼出说理性文章脉络结构——提出观点。

(板书:

观点)

  ①细细品读李时珍事例片段,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