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下学期五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1494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下学期五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下学期五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下学期五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下学期五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下学期五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下学期五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下学期五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下学期五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下学期五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学年下学期五月份考试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五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达到4∕5。

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

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C.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

D.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

2.“1750年到1850年的100年间,英国人口从770万猛增到2750万。

在人口增加的同时,英国的人口中心发生移动。

总的流向是:

由东南部流向西北部,由农村转向城市”。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中心的转移B.三角贸易的发展

C.殖民霸权的确立D.工业革命的推动

3.《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

“英国→西欧:

比利时、法国→中欧:

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

俄国→日本。

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

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

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了吗?

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

”这段话的含义是()

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C.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4.

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

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C.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D.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

5.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

C.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

D.中西文化传统的迥异

6.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表。

读表分析,下面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①总体呈增长趋势②经济处于“滞胀”阶段

③增长得益于凯恩斯主义理论④增长是因为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这一时期,除了赤贫阶层以外的几乎(欧洲)所有人都可以买上好几套衣服,其衣橱也慢慢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欧洲的消费者可购买更多的家具、储物柜、瓷器以及其他装饰品来填满他们的房子,他们拥有的物品甚至超过其最为富有的祖先。

这一情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工业革命的开展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商业革命的完成D.新航路的开辟

8.安徽当涂县古时候常有货郎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

人多时货郎就高兴地摇“嘿得隆咚!

嘿得隆咚!

”,并大声地叫卖。

货郎走街串巷较为普遍应开始于(  )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9.歌谣:

“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

”描述的是()

A.西汉时期的丝织业  B.北宋时期的丝织业

C.元代的棉纺织业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10.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政府采取此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

A.维护清朝中央集权统治

B.沿海民众接济反清势力

C.天朝大国物产比较丰富

D.东南沿海倭患日益严重

11.观察下列《外国在华产业资本控制中国主要产品比重(1936年统计)》表

材料表明(  )

A.清朝政府完全放弃了中国工业化的主导权

B.民族资本企业沦为西方殖民主义的附庸

C.外国资本控制了近代中国重工业的主导权

D.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的重工业资源

12.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13.北宋真宗在位期间,宰相王旦曾言,都城开封“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

南宋高宗在位时,临安府有“珠子行人姓任者”“其珠铺珠子,约十余万缗”。

这在—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  )

A.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已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商业经济成为主流

D.政府重商政策已初见成效

14.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造成巨大压力

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15.19世纪中期的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完成,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16.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表现在()

①资产阶级把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并抢占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③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④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17.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

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18.苏轼诗云:

“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

诗句反映出当时()

A.在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B.坊市界限被打破

C.政府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

D.商品经济的繁荣

19.下列对扭转苏维埃战争局势具有关键作用的政策是(  )

A.将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义务劳动制

D.实行粮食税制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个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这三个组织是(  )

①关贸总协定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世界贸易组织④世界银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1.美国某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此后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系加强,这两项突破才使西欧胜出。

这里作者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市场的扩大是西欧“胜出”的关键

B.能源开发与新航路开辟对西欧发展的重要性

C.蒸汽机的应用和殖民掠夺改变了西欧

D.中国不重视煤的使用及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22.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序号①为枪支、火药等,那么序号②③可能包括(  )

A.黑奴、黄金B.黑奴、茶叶

C.黄金、枪支D.烟草、丝绸

23.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

这成为新阶段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以下关于上海开放进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80年代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B.长三角沿海经济开放区即以上海为中心

C.上海浦东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D.上海自由贸易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有着相同的贸易规则

24.下面漫画《我们将阻止并且严格惩罚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反映了当时俄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

25.清末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上记载道:

“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泡影耳。

”这段文字记载的是(  )

A.杂剧  B.京剧  C.电影  D.电视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图1反映了我国商业在战国时期的什么特点?

这种情况是怎样结束的?

(2)图2反映了我国货币在北宋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概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图3反映了明清景德镇瓷器生产情况,试简要分析其特点。

(4)图1、2反映了我国货币怎样的发展趋势?

这种趋势与图3所反映的生产方式有什么内在联系?

27.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2)图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说明了什么问题?

(3)图片反映的内容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桑弘羊等人于公元前118年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盐铁官营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要点是:

(一)将煮盐、冶铁之事均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

(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四)“郡不出铁者置小铰官”,管理铁器的专卖事宜。

关于铁的专卖……据专家估计“当时役使了不少数量的官奴婢和罪人……此外还征用自由身份的民佚。

”(前117年开始实施这一计划——编者)……冶铁的技术也有空前提高,据专家断定“西汉的冶炼生铁的技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炼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贯,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此皆……盐铁之福也”。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根据材料,评述两汉盐铁官营政策。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

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 《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更能真实地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

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30.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

“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

“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

“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

“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注:

“爱皮西地”即ABCD)

回答:

根据材料,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依靠工资生活”是指工人阶级,从数据上看,17世纪至19世纪依靠工资生活的人数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1851年的增长最大,这是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即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D项正确;17世纪英国是没有工厂制度的,A项“工厂日益普及”说法错误;17世纪英国还没开展工业革命,B项说法错误;C项“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说法错误,工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两大对立阶级:

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C项说法错误。

2.【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三个信息点:

1750年到1850年;人口大量迁徙;方向由农村到城市。

结合所学正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故D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材料指出工业革命突破地理条件的限制向世界扩展,工业革命发生在具备特定的历史环境、社会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此段话反映了工业革命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故C正确。

4.【答案】C

【解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从1920到1936年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都有所发展,但民族工业明显比官僚资本增长快得多。

所以,答案为C。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可知这一部分人为洋务派,他们之所以难以挣脱传统主要在于其目的为维护清朝统治,故B为正确选项。

A、C、D项没有紧扣材料“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的提示来回答,故排除。

6.【答案】D

【解析】依据图表数据可以看出从1980年至1989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故①正确;20世纪70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滞胀,不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②错误;凯恩斯主义是在1929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以后,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干预,故③错误;针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所以80年代出现这种发展趋势整体上来说是因为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7.【答案】A

【解析】据材料“除了赤贫阶层以外的几乎(欧洲)所有人都可以买上好几套衣服”和“欧洲的消费者可购买更多的家具、储物柜、瓷器以及其他装饰品来填满他们的房子,他们拥有的物品甚至超过其最为富有的祖先”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口结构,造成了英国的贫富阶层分化,故A项正确。

8.【答案】C

【解析】汉代、唐代都在指定区域进行商品交换,故A、B项错误;宋代商品交换打破时空限制,商品交换可能出现在居民区,故C项正确,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由“黄道婆”等信息可知其描述的是元代的棉纺织业。

10.【答案】B

【解析】维护清朝中央集权统治是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两个时间点都是清朝统治初期,反清斗争比较普遍,为防止沿海民众接济游走海上的反清势力,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物产丰富”,故C项错误;倭患是明朝时东南沿海的边患,不是清朝,故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解题依据时间“1936年”可以直接排除A;再分析表格数据,从外国在华产业资本在生铁产量、钢产量、机器采煤量与铁路运输量所占比重看,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选项D错在“完全控制了中国的重工业资源”。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答案】A

【解析】宰相王旦曾言“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约十余万缗”,表明官方不禁止大商人,故A项正确;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不能体现“已不再实行”,故B项错误;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但不是“主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政府重商政策”,故D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反映的历史时期: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政府通过大量发行纸币,聚敛社会财富,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应该是C项。

15.【答案】A

【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这使大量长期处于社会从属地位的女性成为工厂中的工人,曳地长裙不便于生产劳动。

妇女社会角色的转变促使其裙子由长变短。

16.【答案】B

【解析】题目要求是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①②③均是其表现。

④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与题意不符,应选B项。

17.【答案】C

【解析】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C项不符合史实。

18.【答案】D

【解析】诗句体现了宋朝商业买卖兴盛、商品丰富的风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出两宋的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19.【答案】B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国内战争爆发后,面临严峻的危机,特别是经济困难时期采取的政策。

“一切为了前线”,如何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财力、物力支援前线,扭转战争局势,赢得战争,其中最关键的是粮食问题。

20.【答案】C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即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故①②④正确。

③世界贸易组织是1995年建立的,排除。

21.【答案】A

【解析】注意时间,材料突出的是18世纪中叶以后东西方差距日益加大,再结合“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系加强”可知选A。

22.【答案】A

【解析】殖民者到达非洲后,用枪支、火药等商品交换被掠夺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直航美洲,商船到达美洲后,用掠夺来的黑人换取黄金、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

23.【答案】D

【解析】上海自由贸易区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北美自由贸易区

是根据多个国家之间协议设立的包括协议国(地区)在内的区域经济贸易团体,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项表述与史实相符,故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4.【答案】B

【解析】1918年,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当时,为了保证劳动力的供给,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规定凡是16~50岁有劳动能力者都必须参加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25.【答案】C

【解析】这是对电影的形象描述。

26.【答案】 

(1)货币不统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

(2)特点:

金属货币向纸币转化。

原因:

北宋时商业空前繁荣,贸易更加频繁,为便于交换与携带,纸币出现。

(3)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手工工场形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4)趋势:

由不统一到统一,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

联系: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前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分别作答即可。

第(4)问要结合材料归纳概括,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了由多样到统一,另一方面体现了由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7.【答案】 

(1)说明了随着西方交通工具的引进,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开始发生质的变革。

(2)反映了电讯产业的快速发展。

说明了我国通讯工具变化巨大。

(3)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效率。

【解析】本题通过三幅反映时代气息图片的展示,考查对交通工具的发展和通讯工具变迁的表现和影响的掌握情况。

要通过图片信息再认再现教材知识,综合作答。

28.【答案】措施:

政府管理煮盐、冶铁;招募百姓自备经费,使用官府器具煮盐;严禁私自铸铁、煮盐;设置铁官管理铁器的专卖,役使奴婢、罪犯、自由民卖铁。

作用:

提高了冶铁技术;解决了国家所需的部分经费。

【解析】抓住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作答要求是“评述”,即是依材料内容对之作一完整的介绍。

在材料中,实际可分两部分,从开始至“据专家估计”前为第一部分,从“专家估计”开始为第二部分。

前一部分为当事人说这项政策的操作,后一部分为专家评价其作用。

29.【答案】

(1)牛耕技术。

(2)材料三。

观点:

农民长年累月劳累,生活困顿;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3)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③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稳定的社会环境。

【解析】第

(1)问据“指之桑条以贯其鼻”理解。

(2)问的解答首先应当明确小农经济的特征及小农的生活处境,然后结合材料相印证即可。

第(3)问从农具、技术、水利、政策、自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来考虑。

30.【答案】表现:

城市交通工具变革,大众传媒出现(近代报馆建立),崇拜西方生活方式(西洋化),西方宗教的传播,民众娱乐方式的多元趋势(世俗化),女装时尚化等。

原因:

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西方科技的引入,新的城市社会阶层的出现,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从经济方面来回答也可);思想文化上,新思潮的产生、思想解放运动、新式教育和大众文化传媒事业的发展;政治上,国内资产阶级改革革命运动的推动等。

【解析】第一问抓住关键信息“汽车与电车”、“报馆”、“争购舶来品”、“衣裳时式鬟”、“教堂”、“跑马”、“公园”等,从交通工具、大众传媒、宗教传播、生活娱乐方式、服饰等方面列举表现。

第二问从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等方面来进行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