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1287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学习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学习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1.docx

《推荐学习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学习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学习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1.docx

推荐学习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1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商隐《锦瑟》)

(2)女之耽兮,            !

(《诗经·氓》)

(3)纵—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4)母孙二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李密《陈情表》)

(5)仰观宇宙之大,                                     。

(王羲之《兰亭集序》)

(6)凭谁问:

廉颇老矣,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焚驴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①。

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

厌禳②小数③靡不为之,竟无验。

既久,怪诬之说兴。

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

“此旱之由也。

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

是物不死,旱胡得止?

”一人臆倡,众万以附。

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

“冤哉焚也!

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

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人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

孰诬我者,而帅从之!

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

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

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④,言出而雨。

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⑤,师兴而雨。

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

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

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

嘻,其不然!

暴巫投魃⑥,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

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

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

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

人情初不怿也。

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

人无复议驴。

 [注]①无主赖:

无所依恃。

②厌禳:

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

③小数:

小法术。

④桑林之祷:

商汤在桑林以身祈雨。

⑤伐邢之役:

邢国无道,卫国出兵攻邢以祈雨。

⑥魃(bá):

传说中引起旱灾的鬼怪。

2.对下列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亟:

赶快

B.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预:

参与

C.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   委:

交给

D.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   谢:

道谢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驴的不满情绪的一组是(3分)

①怪诬之说兴。

    ②云方兴,驴辄仰号之。

③冤哉焚也!

    ④孰诬吾者,而帅从之!

⑤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

   ⑥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寓言假托一个焚驴求雨、白驴诉冤的故事,讥讽当权者迷信愚妄、不仁不智的本性,并巧借天人感应的说法,揭露统治者才是致祸的根本原因。

B.镇阳帅是急民所急的正面形象,因为他自言忧民,凡能求灾的祈禳,无不尝试。

虽说准备杀掉白驴有些过分,但也是因为听信了别人建议,其出发点也是为救民于灾难之中,情有可原。

C.驴“乘负驾驭”,劳辱终生,这使人联想到像牲口一样终年辛苦的农夫,但它远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本身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激愤于世道昏暗的情怀。

D.结尾交待事情的结果也颇含深意:

白驴被释,大雨成灾,证明旱涝与它的生死无关;也进一步暗证统治者的无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祸源。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3分)

 

(2)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塞下曲(其六)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īnqīn):

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

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3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在对待土地问题上,复活了的聂赫留朵夫认为土地和水、空气一样,不应成为任何人的私有财产。

于是他乘火车去库兹明,以便宜的地租把土地分给农民,农民们马上接受了他的方案,感到非常高兴,也很满意。

(《复活》)

B.在安茹地区,本地话听得最清楚,讲得也最利索的,莫过于这个狡猾的葡萄园主。

尽管他精明透顶,从前也上过一个犹太人的当。

 老箍桶匠和犹太人的那一次交手,是他平生惟一一笔吃亏的买卖。

但他从中学会了一套假装听不清、假装口吃的本领。

(《欧也妮·葛朗台》)

C.吴荪甫初见屠维岳时并没有马上认可他,是因为听说屠维岳是已故老太爷赏识的“人才”,但最终是因为屠维岳的镇静自然让他刮目相看。

《子夜》

D.弟弟死后,葛朗台顾及名声,只好决定花一笔小钱到巴黎处理弟弟的债务,于是宴请了公证人和钱庄老板。

他结结巴巴地说完了计划,最后赞同由钱庄老板替他到巴黎办理相关债务的意见。

之后,葛朗台把侄儿打发到印度去。

(《欧也妮•葛朗台》)

E.“刚才离开议事室以前,我不是把答案念了一遍吗?

”首席陪审员辩白说,“当时谁也没有反对。

”“当时我正好离开议事室。

”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说。

“您怎么也会没注意?

”“我万万没有想到。

”聂赫留朵夫说。

陪审员们在对玛丝洛娃写的定罪意见中忘了加上“没有谋害性命的意思”,聂赫留朵夫也一时疏忽了,这样玛丝洛娃被判罪了。

庭长急于办私事便匆忙结案,宣判玛丝洛娃押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复活》)

8.简答题。

(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聂赫留朵夫第二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时,表示要用行动赎罪,要跟她结婚,遭到玛丝洛娃的讥诮和痛斥,请简述玛丝洛娃的话的要点及其回到牢房后的表现。

(2)朱吟秋向吴荪甫请求帮忙将他在杜竹斋那到期的押款延期三个月,请简述吴荪甫如何是对待这一请求的以及吴少奶奶对吴荪甫的做法的评价。

选()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为政》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孟懿子问孝。

子曰:

“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

“何谓也?

”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①。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②馔③,曾是以为孝乎?

  孟武伯问孝。

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①色,脸色,此处指好脸色。

难,不容易。

②先生:

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③馔:

吃喝。

 

(1)下列对以上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敬父母就要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孝敬父母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心甘情愿,和颜悦色。

  B.孔子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认为孝不是空泛的,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要依礼而行;父母过世以后,丧祭也应合义合礼。

  C.父母常常为子女的疾病而担忧。

作为子女,更要担忧父母的疾病,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这也是行孝道。

  D.孔子认为子女尽孝,就是有事情要替父母去做,有好酒食要让父母先吃,只要他们衣食无忧,就算是行孝道了。

 

(2)孔子认为,孝为人之本。

结合上面的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请你谈谈对孔子“孝”的认识。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谈作文

朱光潜

   我们对于许多事,自己愈不会做,愈望朋友做得好。

我生平最大憾事就是对于美术和运动都一无所长。

幼时薄视艺事为小技,此时亦偶发宏愿去学习,终苦于心劳力拙,怏怏然废去。

所以每遇年幼好友,就劝他趁早学一种音乐,学一项运动。

  其次,我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

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所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出来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获我心”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怀惭怍,惟其惭怍,所以每遇年幼好友,也苦口劝他练习作文,虽然明明知道人家会奚落我说:

“你这样起劲谈作文,你自己的文章就做得“‘蹩脚!

’”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

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

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

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

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功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

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功夫作出来的呢?

  小泉八云给张伯伦教授的信也有一段很好的自白,他说:

“题目择定,我先不去运思,因为恐怕易生厌倦。

我作文只是整理笔记。

我不管层次,把最得意的一部分先急忙地信笔写下。

写好了,便把稿子丢开,去做其他较适宜的工作。

到第二天,我再把昨天所写的稿子读一遍,仔细改过,再从头至尾誊清一遍,在誊清中,新的意思自然源源而来,错误也呈现了,改正了。

于是我又把他搁起,再过一天,我又修改第三遍。

这一次是最重要的,结果总比原稿大有进步,可是还不能说完善。

我再拿一片干净纸作最后的誊清,有时须誊两遍。

经过这四五次修改以后,全篇的意思自然各归其所,而风格也就改定妥帖了。

 小泉八云以美文著名,我们读他这封信,才知道他的成功秘诀。

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

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

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脚色。

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

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

稍有苟且,便不忠实。

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一夜然后动笔。

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

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

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

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

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

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

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

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

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

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

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

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

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

我以为向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

 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

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

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

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

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

初学作议论文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

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1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羡慕他人善于写作,并不是因为他的写作真的很“蹩脚”,而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B.有人认为写文章主要靠天资,刻苦练习没有意义,作者认为天资固然重要,练习也必不可少。

C.对莫泊桑这样的天才来说,费尽心力去写反而写不好,所以福楼拜让他烧掉写了十年的书稿。

D.莎士比亚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之所以能成为一流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起初的模仿阶段。

11.关于写作,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善于写作,可以看看他能不能轻而易举地写出别人早就想写,但又写不出来的语句。

B.写作有技巧,但说得出来的技巧都不是真正的技巧,真正的技巧是无法传达的,这就是所谓妙不可言。

C.写作离不开模仿,中国文人和欧洲文人在这一点上完全相同,都是从模仿别人的作品开始学习写作的。

D.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主要考议论文,影响到现代的写作训练,入手就写议论文,容易犯空疏俗滥的毛病。

12.请根据文意,具体说说作者给初学作文的人指点了怎样的路径。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

①我此来绍兴,是拜谒青藤书屋,凭吊饱受世间苦难的明代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

②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

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

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

③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

徐渭的画上,是几间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

而据他题词的下句“一个南腔北调人”来推断,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

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

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水池还在,天池正中竖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手笔。

靠墙,青砖砌成的花坛上,那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藤虽为后人补植,但在那同样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确实蓊郁过。

倔强孤傲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无怪乎他以“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了。

   ④我在这徐渭狂啸过、痛哭过的青藤书屋里久久地低徊默想,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

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仅从他的《镜湖竹枝词》即可看出,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

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

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他刚刚成年时就给他预设了种种打击,直到他去世。

⑤徐渭少年时便才华显露,可却连续八次乡试未中。

他当过幕宾,参加过抗倭斗争并立了功,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曾六次坐牢。

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靠卖书画度日。

为了生存,数千卷心爱的藏书也变卖一空,最后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⑥这便是天才的命运吗?

   ⑦我想,设若命运改变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又将是怎样一种境况呢?

假如他不那么张扬个性,以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会一路顺利,那也就成了几品大员,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少得了吗?

即使科举不中,随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当礼送,在哪家权贵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

  ⑧当我踱进展室,看见《黄甲图》和《墨葡萄图》时,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设想。

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个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

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精魂。

他是那样的孤高,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卓尔不群,那样的反叛正统。

要这样的艺术天才、反传统的斗士去迎合世风、摧眉折腰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他真的放弃坚守,出卖自己,他还能做这水墨淋漓、恣肆放纵的画吗?

还会有强心铁骨、才横笔豪的书法吗?

还会有血气奔涌悲声如诉的诗文吗?

不,不会有了。

那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称道的徐渭了。

往深里想,命运也是公正的。

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顿、遭受诟辱,在贫病中死去;但同是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

  ⑨命运之手敲打过古人,也敲打着今人。

我本是来凭吊徐渭的,本以为能在凭吊之后走笔行文,痛斥龌龊的世俗,给徐渭以真挚的悲悯,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

尽管我未遭冻馁,但我有属于我自己的哪怕一小片精神领地吗?

有徐渭那种“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的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吗?

  ⑩我站在书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青藤。

这株在人们心目中存活了400多年的青藤啊。

时间的推移,只会使它愈益葱茏。

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

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青藤书屋的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徐渭的晚年就是在绍兴的这几间老式瓦屋中度过的。

B.作者写到书屋旁的“天池”及出自徐渭手笔的“砥柱中流”四字,证明了此地的确是青藤书屋的旧址,也透露着徐渭的志趣。

C.徐渭曾在靠墙的花坛处亲手种过一株青藤,并将“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

青藤倔强孤傲、终年葱绿,正是他精神的象征。

D.徐渭曾经参加过抗倭斗争和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正因为有过这样的斗争经历,他的作品才会具有强心铁骨,才会才横笔豪。

E.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是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

是命运的敲打,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品格,所以作者说“命运也是公正的”。

14.第⑦段中,作者假设了徐渭品格改变后可能出现的人生境况,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分)

15.文章以“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一句做结,有什么作用?

(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太阳刚下山了,      ,      ,      ,      ,      ,      。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

①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                        ②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

③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                 ④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

⑤只是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      ⑥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

A.④①②⑥⑤③          B.③④①⑤②⑥C.④①③⑥⑤②      D.①④②⑤③⑥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1:

全国政协常委刘泽彭在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对小沈阳等笑星走红现象表示担忧。

他表示,央视春晚宣扬低俗文化,该停办。

在刘泽彭看来,“春晚办了20多年,慢慢地中国的文化就走偏了”。

刘泽彭说的“走偏”,就是走向了低俗。

他举例说,黄宏表演的《美丽的尴尬》,“简直是污辱女性”。

刘泽彭的观点引来不少人的支持,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先生就说:

“春晚节目太低俗了,把观众的欣赏水平往低处引导,都整成二人转了,这可不行啊!

材料2:

央视春晚已经走过了20来年的历程,如今已经不仅是央视的一个主打品牌,而且成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春节文化样式,更是全国人民一年一度的娱乐盛宴。

如果因为春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就给其亮红牌,无异于倒洗澡水时连同孩子一起倒掉。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就像数学运算一样,生活中也时常需要加加减减。

对于这句话,你有何感悟和联想?

请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1)望帝春心托杜鹃

(2)不可说也(3)凌万顷之茫然。

(4)更相为命(5)俯察品类之盛(6)尚能饭否

2.D(谢:

谢罪、道歉)

3.D(①②⑥不能表现驴的不满情绪)

4.B(并未肯定镇阳帅勤政爱民,对他只知督下祈雨,愚蠢至极却自言忧农的言行讽刺尖锐。

5.

(1)拯救旱灾的方法这么多,何不从这些方法中找一个呢?

(要点:

盍求诸是类)

 

(2)如果把我杀了有利于人类,我怎么会吝惜(舍不得)一死呢?

(要点:

而爱)

 [参考译文]

求而得不到,就没有什么好追究的,则问题是在于天,就把问题交给它罢了。

不从自身找原因,也不把问题交给老天,(却)因为没有根据的说法,说是我的罪过。

唉,其实不是这样的!

(已经做过的)令巫师曝晒于太阳下、把旱神放到火中焚烧的事情,都(发现)是不切合实际的事情,今日还要烧我,那岂不是重复(做没有用处的事)吗?

如果把我杀了有利于人类,我怎么会吝惜(舍不得)一死呢?

如果这无益于人类,为什么要这么做,结果助长恶行呢?

滥杀,是不仁的;轻信,是不明智的;不仁不智的事,镇阳帅为什么要做呢?

您是他的属下,我私下大胆向你诉苦。

做梦的属下谢了罪之后立即清醒,(为此事)去找镇阳帅,(最后镇阳帅)将白驴释放了。

人们起初还(为将白驴释放)而不高兴。

过了不久天就下雨了,雨下满了一个月还不停,洪涝损害了农作物,最终(导致)没有收成。

(后来)人们不再讨论白驴的事情了。

6.

(1)特点:

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

(1)

      作用:

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作铺垫。

(2)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全相同”。

12.①先从阅读入手,在模仿中体会写作的基本技巧。

(1分)②重视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多写描写文和记叙文。

(2分)

13.AD(A挂有匾额的老式瓦房是重新修建的,徐渭所居几间草屋已塌。

D强加因果,徐渭作品的特点,主要源自命运的打击与他不屈人格的矛盾造成的内心焦虑。

“强心铁骨、才横笔豪”是徐渭书法的特点,D项表述为“作品”的特点,不准确。

)答对一点3分,答对两点5分。

14.假想与现实中徐渭的真实人生形成对比,(1分)突出了他在困顿中坚守的难能可贵,(2分)进一步表达了对徐渭人格的敬佩之情,暗含着对世态的嘲讽。

(2分)(意思对即可)

15.(5分)照应文题。

(1分)用青藤指代(或“比喻”)徐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2分)全句强调徐渭精神永存,表达了敬仰之情。

(2分)(意思对即可)

16.选C。

(由“太阳刚下山了”可知④必为首句;然后写月光下菜园的景象,①交代月亮升起,③为菜园景象的总领句;再按照逻辑关系不难推出⑥⑤②的顺序)

17.

(1)“停办春晚”引发热议(3分)

(2)春晚不该停办。

春晚面向的是全国13亿观众,不同地区、民族、性别、年龄段等等,决定了大家欣赏偏好、水平等的差异,要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春晚停办与否,要照顾到不同群体观众的感受、习惯和诉求。

简单地予以停办,做起来固然容易,却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既不给观众机会,也不给央视春晚节目改进的机会。

春晚仅仅只是除夕夜的一场娱乐晚会,其出发点不过是给人在合家团聚之际增添一点快乐与欢笑而已,这就如同在菜中添点味精、麻油之类,包含有文化的成份,但不可能代表民族文化。

(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