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1060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8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docx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docx

教案

年段课程标准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与日常生活中抽象函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

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经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不确定的现象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的显示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错误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学期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生活中的数”。

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100以内的数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能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加与减”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进一步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算钱、付钱、找钱等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认识厘米、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统计与概率

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在方格中涂色的方式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设想:

乐学在于善教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课题阶段性研究。

问题的提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学生或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或东张西望,胡思乱想;或翻阅其它书籍,摆弄文具等等。

通过上学期的观察,我们发现在班级里,只有70%左右的学生能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而有近乎30%的学生注意力极不集中,这样极易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呢?

因此,积极探究造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学会运用注意规律,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律。

对象和方法:

2008年入学的两个班的学生,一年一班31人,一年二班29人。

1、多给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发展学生注意的集中性。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学生注意的指向性。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发展学生注意的专注性。

4、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发展学生注意的稳定性。

实施步骤:

本课题从2008年9月开始研究到2010年3月

结题。

第一阶段:

2008年9月到2009年1月。

第二阶段:

2009年3月到2009年7月。

第三阶段:

2009年9月到2010年3月。

研究措施:

1、收集,整理相关的经验成果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坚持把教育科学理论,先进的教学经验成果的学习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

2、定期进行学习交流,总结经验并应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3、争取校领导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研究的预期成果:

1、提高了学生探索规律性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有意注意的时间比一般情况更长了。

2、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大大激起了学生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情感,学生更能主动的参与学习。

3、逐步改变了日常课堂上学生注意分散的现象,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乐于探究问题,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教学内容

重难点

教学目标

课时

生活中的数

认、读、写百以内的数,会比较大小。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生活实际会读写百以内的数,会比较大小,体会基数,序数。

5

观察与测量

会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计物体的长度,会测量。

1、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会进行辨认。

2、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会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4

加与减

(一)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

1、探索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加法的意义。

2、能在具体环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0

有趣的图形

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并利用他们拼图。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并利用它们拼图,认识多边形并能在钉子板上圈出相应图形。

8

加与减

(二)

会笔算百以内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况估算。

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联系。

2、掌握百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发展估算和提问解决能力。

15

购物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1、通过购物体验出数与生活的联系。

2、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3、学习有关钱的简单计算。

5

加与减(三)

掌握百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掌握计算方法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

统计

能正确收集数据,绘成简单的统计图,并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激发数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统计意识,初步体验数据的获得及整理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3

数学教学进度表

数学学科一年级2009年3月

周次

月/日

教学内容

课时

实际进度

1

3月

3—7

数铅笔—数豆子

4

数豆子

2

10--14

动物餐厅—观察物体

4

观察物体

3

17—21

桌子有多长—估一估,量一量

4

估,量

4

24—28

小兔子请客—青蛙吃害虫

4

青蛙吃害虫

5

4月

31—4

练习二—回收废品

4

回收废品

6

7—11

练习三—我和小树一起长

4

我和小树一起长

7

14—18

认识图形—动手做

(二)

4

动手做

(二)

8

21—25

动手做(三)--图书馆

4

图书馆

9

5月

28—2

练习四—发新书

3

发新书

10

5—9

练习五—练习六

4

练习六

11

12—16

跳绳—练习七

4

练习七

12

19—23

练习七—买衣服

2

买衣服

13

26—30

小小商店—乘船

4

乘船

14

6月

2—6

乘车—今天我当家

4

今天我当家

15

9—13

组织比赛—整理与复习

(二)

3

16

16—20

总复习

4

17

23—27

复习

4

18

7月

30—4

19

7--11

说明

 

 

课题

一、生活中的数数铅笔

教时

一、1

(1)

学习

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学习

重点

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数到99下一个数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师:

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2、练一练

(1)   数一数(这些小正方体排列紧密,数量又多,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数不容易错,再开始数)

(2)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3)在教室里数一数,说一说

 

(4)想一想,说一说

(5)看谁数得快

(二)说一说

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2、填空。

()个十和()个一是()。

()个十和()个一是()。

3、写数

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

23、50、71、80

4、小熊写出门牌号。

 

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一组一组数不容易错。

2、全班汇报。

(提醒学生当自己数的跟别人数的不一样时应该再数一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圈一圈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

(10个圈在一起)

用开火车的方式数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主要交流数的方法

同桌一人按规律说3个说,另一人接着说3个数。

先观察,找到规律再数。

 

生拨数。

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

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

学生讨论。

全班汇报。

 

学生写数。

36、40、100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

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学生自己观察图,再独立写出数。

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

板书设计

数铅笔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个十和()个一是()。

()个十和()个一是()。

教学反思

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

如数的组成,反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课题

数豆子

教时

一、2

(2)

学习

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的数字的意义。

3、结全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初步建立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学习

重点

数数、读数。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

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颗?

(二)小组合作,加深理解

师:

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在小组里做一个游戏。

(三)寓教于乐,探索新知

教师把屏幕上22上方加上计数器。

出示“练一练”的第4题。

三、小结教师在愉快的活动后进行总结。

 师:

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2、让学生说说28颗应该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抓小棒,其余同学估计是多少根。

估计完成后再数一数,看哪位同学估计得最准确。

学生一边读数一边拿小棒

全班学生一起完成,进行交流;并把结果填写在课本上

板书设计

数豆子

教学反思

为了进一步结合实际正确地去估计,因而用学生熟悉的小棒来代替,采取一个“抓小棒”的游戏,使学生对数形成感性的体验,在具体活动中发展数感。

 

课题

动物餐厅

教时

一1(3)

学习

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实践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深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标第一网

学习

重点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

二、学习新知

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

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三、巩固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2、连一连。

 

3、

(1)按顺序填数。

(2)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4)仔细观察表格,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小调查:

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

每班有多少人?

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

学生课后同桌合作完成。

学生活动

2、学生观察,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

为什么?

2、学生回答。

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

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

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师生核对。

45O5478O7662O6280O79

58O91100O8915<()()>89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这样连?

本题中60是多余的信息。

练习过程:

(1)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学生再练习。

(2)指名读出各数。

(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

完成后在进行核对。

板书设计动物餐厅

45O5478O7662O6280O79

58O91100O8915<()()>89

教学反思

Xkb

课题

小小养殖场

教时

一、3(4)

学习

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发表意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估计的思想,发展估计意识。

学习

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事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

(多得多,多一些。

)谁比谁怎么少?

(少一些,少得多。

还有差不多等概念。

3、想一想: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

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

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

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

2、第2和3题

3、数学游戏,

猜数。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

为什么?

学生活动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

88人()、12人()、76人()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

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

画钩

354285()()()42885()()()

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

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

同桌合作,

板书设计

小小养殖场

88人()、12人()、76人()

 

教学反思

 

课题

二、观察与测量观察物体

教时

二、1(5)

学习

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

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新课标第一网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

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

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

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连一连。

3、第3题:

看一看,说一说。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

 

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

再交流评议。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教学反思

本课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汽车、茶壶、玩具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

 

课题

桌子有多长

教时

二、2(6)

学习

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

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

讲台有多长?

课桌有多长?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

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

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

我们可以用“尺子”。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

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

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7、小结测量方法:

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

2、第2题

总结:

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

2、小组讨论:

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

(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5、动手操作:

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先估后量再填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小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桌子有多长

1厘米1cm

教学反思

 

课题

去游乐园

教时

二、3(7)

学习

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学习

重点

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情境创设。

1、师:

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

长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新课标第一网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再量一量。

4、猜想:

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3、填一填

四、总结

这堂课你感觉学什么最难。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学生活动

生:

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手臂或身高等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再进行测量。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

P16试一试。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

5实践操作p17第4题。

板书设计

去游乐园

1米=100厘米,1m=100cm

 

教学反思

课题

估一估,量一量

教时

二、4(8)

学习

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3、发展学生观察,操作能力,通过实践达到认知效果。

学习

重点

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m---cm。

(2)黑板的长是---m---cm。

(3)门的高是---m—cm。

(4)从地面到窗台的高是—m---cm。

2、练一练第1题,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5、找一找,量一量。

三、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学生活动

 

学生先估计,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

填写。

同桌合作,先估计,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4、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

内容是P19第三题。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板书设计

估一估,量一量

讲桌的高是---m---cm。

黑板的长是---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