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施组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0938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涵洞施组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涵洞施组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涵洞施组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涵洞施组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涵洞施组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涵洞施组1.docx

《涵洞施组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施组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涵洞施组1.docx

涵洞施组1

目录

1.编制依据:

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原则2

2.编制范围2

3.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2

3.1工程概况2

3.2主要工程数量3

4.施工组织4

4.1场地准备4

4.2技术准备4

4.3主要劳动力组织安排4

4.3.1人员安排4

4.3.2工期计划5

5.临时设施布置5

6.主要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5

6.1总体方案6

6.2施工工艺流程:

6

6.3施工方法6

6.3.1测量放线6

6.3.2CFG桩地基加固6

6.3.3基坑开挖7

6.3.4碎石垫层8

6.3.5钢筋制作、安装9

6.3.6模板制作、安装10

6.3.7混凝土施工11

6.3.8出入口13

7.质量保证措施及创优规划14

7.1质量保证体系14

7.2质量保证措施及创优规划15

8.安全保证措施及框图17

8.1安全保证措施17

8.2安全保证体系17

9.环保、水保措施19

9.1.环保水保目标19

9.2.保证体系19

9.3.环境保护措施19

9.3.1.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措施19

9.3.2.合理规划施工用地20

9.3.3.临时工程环境保护20

9.3.4.植被保护20

9.3.5施工中的环保措施20

9.3.6.竣工环境恢复措施21

9.3.7.防止大气、噪声、水污染的措施21

9.4.水土保持措施21

禹城线路所(DK384~DK385段)

框架箱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及补遗说明书、答疑书、工程量清单和设计文件。

(2)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铁道部有关规范、规程和验标(包括颁布及未颁布)

表1-1铁道部颁布或未颁布的规定、施工指南和验收标准表

一:

施工类

标准

发行单位

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行标

建设部

2

客运专线铁路无渣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行标

铁道部

3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技术指南

铁研院

4

客运专线铁路无缝线路施工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

中铁集团

二:

试验类

 

 

1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行标

铁道部

2

铁路工程机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

行标

铁道部

3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行标

铁道部

三:

验收类

 

 

1

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行标

铁道部

2

无渣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行标

铁道部

四:

测量类

 

 

1

工程测量规范

国标

建设部

2

无渣轨道工程测量规定

行标

铁道部

3

200~250公里无渣轨道工程测量规定

行标

铁道部

4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行标

建设部

五:

设计类

 

 

1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机构设计规范

行标

铁道部

2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行标

铁道部

3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行标

铁道部

4

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行标

铁道部

5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实施细则

 

京沪高铁

(3)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4)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设备情况。

1.2.编制原则

(1)、积极响应招标文件中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严格遵守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及补充协议内容,充分结合投标阶段现场调查资料。

(2)、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技术、组织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

(3)、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制定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证组织体系,针对本段工程特点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加强过程控制,从各个环节上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4)、高度重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珍惜、合理利用土地。

2.编制范围

京沪高速铁路TJ2标禹城线路所(DK384+000~DK385+000)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工程。

3.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3.1工程概况

禹城线路所(DK384+000~DK385+000)路基段,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单位工程包含三座涵洞。

基底土质为松软土。

松软基础加固采用CFG桩,桩间距=1.5M,桩径Ф=50㎝,桩长=28M。

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级。

地下水埋深1.35~2.5m,各涵变幅2~3m,冻结深度=0.5m。

涵洞结构(按施工顺序)如下:

CFG桩加固地基;铺设0.5米厚碎石垫层;铺设0.4米厚砂垫层;浇筑0.1m厚混凝土垫层;主体箱涵框架结构;回填土。

涵洞结构均采用C35高性能混凝土,防水层为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4㎜厚,沉落缝内嵌塞沥青木板,保护层用C40细石纤维混凝土。

各涵采用高边墙,为斜出入口形式,均设检查台一。

(1)、40#涵,设计用途为立交兼排水涵。

里程DK384+876.1,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为涵身长27.61m,孔径为1-6.00m,与线路夹角为45度,涵进出口均设有八字墙。

基底设计压应力=220KPA,地基容许承载力=250KPA。

交通涵防磨损层用C25混凝土。

涵内两边侧均设暗沟,加盖盖板,暗渠砌至入口锥体坡脚外,涵内两渠间回填泥结碎石0.75m厚再铺设C25硬化路面。

出入口翼墙外10m处,分别设置限高防护架。

(2)、41#涵,设计用途为排洪涵。

里程DK384+913.2,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为涵身长25.07m,孔径为1-6.00m,与线路夹角为34.8度,涵进出口均设有八字墙。

基底设计压应力=220KPA,地基容许承载力=250KPA。

(3)、42#涵,设计用途为排水涵。

里程DK385+342.85,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为涵身长58.28m,孔径为1-4.00m,与线路夹角为45度,涵进出口均设有八字墙。

基底设计压应力=250KPA,地基容许承载力=250KPA。

3.2主要工程数量(见附表)

涵洞主要工程量汇总

序号

分项工程

单位

40#

41#

42#

合计

1

主体高性能C35混凝土

M3

1247.6

1224.3

1233.4

3705.3

2

防磨损层、路面C25混凝土

M3

68.4

 

 

68.4

3

暗沟C20

M3

90.5

 

 

90.5

4

二级螺纹钢

152.35

133.05

126.971

412.371

5

一级圆钢

7.55

5.47

7.658

20.678

6

M10水泥砂浆三角垫层

M3

18.017

12.81

17.43

48.257

7

防水层

807.95

721.21

1270.45

2799.61

8

M10水泥砂浆片石

M3

251

188.4

225.4

664.8

9

砂垫层

M3

68.5

64.3

140.8

273.6

10

碎石垫层

M3

364.9

332.1

459.6

1156.6

11

沥青木板

73.5

57.21

102.6

233.31

12

防水带

51.7

37

103.6

192.3

13

级配碎石

M3

1832

1048

1170

4050

14

挖基

M3

2854

2035

2755

7644

15

CFG桩¢50㎝,28M

根/M

441/12348

396/11088

482/13496

1319/36932

4.施工组织

4.1场地准备

禹城线路所(DK384+000~DK385+000)路基段,征地及便道工作早已完成,相关手续齐全,现在进行路基CFG桩施工。

施工场地现已“三通一平”、用电、用水等均满足施工要求。

4.2技术准备 

⑴图纸已到位,技术人员图纸审核工作已完成。

⑵依据图纸进行现场地形核对,发现图纸或是与实地不符的地方,通知到监理及设计人员已解决。

⑶施工放样

测量人员需坚持贯彻“测量双检制”,熟悉设计图纸,掌握测量规范,防止人为误差。

测量仪器定期校准。

设计图纸经过审核无误后,由测量人员组织进行施工放样。

在地面上准确测设出涵洞中心点桩位及纵横轴,并同时做好护桩。

在涵洞位置利用已测好的中心点及纵横轴,准确的放出开挖大样。

上述测量工作完成后须报测量工程师复检签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3主要劳动力组织安排

4.3.1人员安排

涵洞施工管理遵循“三级联控”的管理方式,工区负责现场施工管理,下设作业班;涵洞安排工区副经理贾文彪,统一协调、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安全、质量;工程部副部长刘兴,专业工程师张磊负责技术指导;安质部文涛负责安全、质量检查;试验室扬晋云负责试验工作;材料员孙利负责材料供给。

设三个作业班:

钢筋作业班20人,模板作业班30人,混凝土作业班12人。

 

主要施工机具设备

序号

名称

单位

型号

数量

状态

备注

1

钢筋切断机

CQ40

2

良好

2

钢筋弯曲机

GW40

1

良好

3

钢筋调直机

TQ4-14

1

良好

4

电焊机

上海扈东500型

3

良好

5

挖掘机

SK200

1

良好

6

自卸车

东风

1

良好

7

长螺旋钻机

30A

2

8

压路机

YZ16T

1

9

发电机

30KW

1

良好

备用

4.3.2工期计划

涵洞计划2008年7月30日开工,计划在2008年10月31日完,计划工期90天。

附进度计划

5.临时设施布置

禹城线路所CFG桩正在施工,现场便道、施工用电等正常。

现场办公室、小型材料库等均已设立。

混凝土由八工区搅拌站集中搅拌,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现场,运距约4公里,可以保证施工生产的要求。

涵洞施工,仅需要增设钢筋加工场、周转材料堆码区。

结合现场情况,

(1)、40#涵为交通涵,应最先最快施工完毕,恢复道路交通。

(2)、40#涵、41#涵相邻,工程量较大;42#涵距其约400M。

将钢筋加工棚、机具停放、堆料场放于41#涵便道外侧附近,集中加工、制作,减少运距,便于看守。

42#涵的加工的半成品钢筋、模板材料等,通过车辆沿便道运输至施工地点。

6.主要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

6.1总体方案

全涵混凝土采用中铁一局6#搅拌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

钢筋在加工场统一制作,模板采用钢制大模板现场散拼成型。

6.2施工工艺流程:

涵洞施工顺序:

先正线后两侧,先主体后附属,先主体框架后出入口。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CFG桩地基加固→挖坑开挖→铺设0.5米厚碎石垫层→中间节铺设0.4米厚砂垫层→混凝土垫层→涵底板混凝土→涵墙体、涵顶板→附属工程→场地清理

6.3施工方法

6.3.1测量放线

涵洞的中心线左右平移10米的线做为横向主控制线,线路左线及左右平移至洞口的平行线为纵向主控制线,交叉处设置控制桩,每个涵洞共6个桩,形成边框控制网。

测量组须经校核无误移交现场技术人员,现场负责保护并建立护桩。

测量组在基坑开挖、箱涵底板施工时予以复核。

6.3.2CFG桩地基加固

禹城线路所段为松软土地基,设计均采用CFG桩加固地基,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已经报审过,相关具体的施工工艺不在重报。

因为禹城线路所CFG桩按中铁一局总进度要求于9月15日必须完成,确保架桥机的顺利通过,所以各桩机按原计划打桩路线施工,顺便完成涵洞的CFG桩的施工。

各涵采用CFG桩,桩间距=1.5M,桩径Ф=50㎝,桩长=28M,并在基础襟边外加打一排桩。

40#涵身下桩顶高程为15.59M;八字墙下桩顶高程为15.57M。

41#涵身下桩顶高程为14.79M;八字墙下桩顶高程为15.15M。

42#涵身下桩顶高程为14.79M;八字墙下桩顶高程为14.75M。

综上:

本涵打CFG桩,必须保证桩长,实际施工桩顶高程应较设计高出0.5~0.7M。

重点为控制桩顶高度,节省混凝土用量。

6.3.3基坑开挖

6.3.3.1、涵洞CFG桩施工完毕后,在40#交通涵北边修临时便道,保证原村道的连通。

在41#、42#排水涵南侧,开挖临时排水沟,保证原农田灌溉及防洪的水利系统的连通。

之后方可涵洞基坑的开挖。

6.3.3.2主体涵身基坑与出入口八字墙一同开挖,均为混凝土结构。

附属工程后期开挖。

6.3.3.3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清底。

开挖的土方采用自卸车运输到指定地点堆放。

机械开挖时,基底预留0.2米的开挖高度,人工进行破除桩头、清底,防止超挖。

6.3.3.4基坑四周应根据地质情况按1:

1.5放坡,防止坍塌。

基坑四周设防护栏杆。

栏杆下用水泥袋子装土,沿基坑周边围挡,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

6.3.3.5本段地下水埋深1.35~2.5m,各涵变幅2~3m。

各涵挖深均在2M以上,基坑内设排水沟、集水井等临时排水设施。

沿坑底涵底CFG边桩外1.5M范围以外挖引水沟和集水坑,使坑壁渗水沿四周集水沟汇合于集水坑,然后用水泵排出坑外,抽水至禹城线路所主排水沟中排走,保持基底无水施工。

6.3.3.6、CFG桩头保护:

保护桩长为0.5~0.7M。

桩体施工完毕7天方可开挖。

先将桩顶土方全部整体开挖,后找出桩位,沿桩间开挖,严禁挖机撞击桩头。

人工用钢钎沿桩周围向桩心逐次剔除多余的桩头,并把桩头凿平,不可用重锤横向击打桩体。

设计桩顶高程以上预留50~100㎝厚图层,待验槽通过后,人工挖至设计标高,防止基底扰动。

6.3.3.7基坑开挖施工注意事项:

(1)、坑缘边应留有护道,静载(弃土及材料堆放)距坑缘不小于1.0m,动载(机械及机车通道)距坑缘不小于1.5m。

(2)、施工时应注意观察坑缘顶地面有无裂缝,坑壁有无松散塌落现象发生,确保安全施工。

(3)、基坑施工不可延续时间过长,自基坑开挖至基础完成,应抓紧连续施工。

6.3.3.7基底处理及检验

(1)基础底面不得有松散土石块、淤泥。

(2)砂类土层基底应修理平整,基底整修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

(3)基底检验:

基底高程:

土质 ±50mm

6.3.4碎石垫层

6.3.4.1碎石垫层应采用质地坚硬,不宜风化且级配良好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大于5㎝。

级配良好,不得含有植物残渣、垃圾等杂质。

含泥量不大于5%。

6.3.4.2碎石垫层50㎝厚,分两层铺设。

①对进场的填料按照质量要求严格把关,填料必须满足质量要求。

②每层虚铺厚度25~30㎝,采用平板夯实机每层虚铺厚度25~30㎝,每层夯实3~5遍后,进行试验达到设计的压实系数0.94,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进行试验达到设计的压实系数0.94,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否则再进行夯实,直至达到设计压实系数为止。

6.3.4.3碎石垫层施工容许误差:

顶面高程+50~-20㎜。

6.3.5钢筋制作、安装

6.3.5.1从事钢筋加工及焊接的操作工人必须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现场条件下做焊接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生产。

6.3.5.2钢筋施工钢筋接头不得设置在弯起位置和跨中的位置,且接头距弯起点达到10倍钢筋直径以上距离。

钢筋采用双面搭接焊,焊缝大于5倍钢筋直径。

搭接焊钢筋中心必须保证在同一直线上。

6.3.5.3根据施工要求,每一节框架涵砼浇注分两阶段进行施工,即先浇注底板,当底板砼达到设计强度1.2MPA以后,再施工边墙和顶板砼。

按照这一规定,首先绑扎底板钢筋和边墙钢筋。

根据每米涵身配置8排钢筋且其排列顺序为①②③④①②③④的特点,为提高工效和防止钢筋排列容易混淆,底板的N6、N7和N7、N8钢筋提前在钢筋厂焊接成骨架,绑扎时再运至现场间隔顺序进行安装,为保证每排钢筋骨架的稳定,可提前用几根纵向主筋焊接,最后再绑扎其余底板钢筋和边墙钢筋。

顶板钢筋安装可参照底板钢筋的施工方法。

6.3.5.4钢筋加工之前,对原设计所选用的图集钢筋尺寸、规格进行复核。

钢筋在加工棚中集中加工,运至现场绑扎。

加工的成品钢筋必须有防雨措施,防止锈蚀。

6.3.5.5现场绑扎钢筋网时,要遵守下列规定:

A、钢筋接头的布置,应符合规定。

B、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八字形交错绑扎结实,必要时,亦用电阻点焊焊牢。

C、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交叉点全部帮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交错绑扎劳,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偏移,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钢筋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垫块间距在纵横方向均不得大于1.2m。

主筋保护层厚度4㎝。

D、钢筋制作、绑扎时,严格按照设计图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钢筋接头的位置,同一断面受压区不得超过50%,受拉区不得超过25%。

钢筋绑扎后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及搭接长度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混凝土浇注前,必须做好隐蔽验收工作。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排距

±5

尺量两端、中间各一处

2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

±20

尺量两端、中间各一处

3

分布钢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3处

4

钢筋保护层厚度

+10、-5

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

6.3.6模板制作、安装

6.3.6.1、模板安装主要指边墙和顶板的模板安装。

墙模板主要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顶板采用木模。

6.3.6.2、涵身模板采用定制模板和组合钢模拼装,用槽钢做内钢楞间距为0.6M,外模用工字钢作外钢楞间距为1.2M,涵内用钢管脚手架做内支撑。

立杆间距为0.9*0.6M,横杆间距为0.9M,安装模板时,模板拼缝内贴双面海绵胶,防止漏浆。

模板按设计位置安装完后,埋设地锚安装揽风绳固定,防止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揽风绳采用直径不小于φ14mm的钢丝绳制作。

相邻模板表面高低差不大于2mm。

为了确保涵身的外观质量及方便脱模,模板应涂刷优质的脱模剂。

6.3.6.3、组合钢模板上同一条接缝上的U形卡不宜向同一方向卡紧。

钢楞宜采用整根杆件,接头应错开位置,搭接长度不小于300㎜。

6.3.6.4、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方可进行墙、板以上施工。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

15

尺量每边不少于2处

2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

3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尺量

4

高程(基础)

±20

测量

5

高程(墙、板)

±5

测量

6.3.7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罐车运送,输送泵输送入模的方式进行施工。

6.3.7.1混凝土施工准备

(1)、C35混凝土为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的进场必须严格把关,注重材料的稳定性,保证原材料质量合格。

混凝土生产必须由实验室进行监控,监控内容包括水泥、砂石料、配合比、塌落度等。

(2)、混凝土在强制式搅拌机中,搅拌时间为120~180秒。

电子计量最大容许偏差为:

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1%,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合氺±1%。

(3)、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4)、混凝土运输最远距离5KM,沿便道运输不应超过60分钟,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不离析、漏浆、泌水及塌落度损失过大,运至输送泵前应保持均匀性和和易性。

6.3.7.2混凝土浇筑

(1)、浇筑前,对模板的稳定性予以检查,对设计几何尺寸进行复核,对板缝进行堵塞。

(2)、混凝土入模温度宜为5~30°C。

浇筑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大于2M。

浇筑为斜向分层连续进行,因涵洞框架节最大长度为8M,设置沉降缝,每节混凝土用量不大,故不容许出现施工缝。

(3)、表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及时用木抹子抹平混凝土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

抹面时严禁洒水,防止干缩裂缝。

6.3.7.3混凝土振捣

(1)、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

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cm,浇注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与模板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

(2)、振动棒插入混凝土后,应上下移动变换位置,幅度5~10㎝,以利于排出混凝土中空气,振捣密实。

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秒。

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泛浆,表面呈现出平坦。

(3)、振动棒插入点布置排列均匀,宜采用平行式顺序,一般为300~400㎝.

6.3.7.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二次收浆压光后12小时内,要及时采取棉毡覆盖、洒水进行养护。

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

6.3.7.5混凝土的拆模

(1)、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试拆表面不缺棱角方可拆模。

(2)、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90%方可拆除,以试验强度为凭。

6.3.7.6各部位混凝土施工要求

A、端、翼墙基础:

设计为C35高性能素混凝土,厚度100㎝,独立分块,斜向分层浇筑。

B、垫层:

设计为高性能C35素混凝土,厚度为10cm。

垫层混凝土施工一次性满灌与涵身出入口基础连接。

浇注混凝土之前,地基表面清理干净无杂物,其表面不得有积水。

按有关规定填写检查记录。

C、箱涵底板:

设计为高性能C35混凝土,厚度为71~106cm。

斜向分层浇筑,当浇筑部分顶面初凝后,浇筑底板顶面0.3米的导墙。

涵身沉降缝在立模时采用2cm厚沥青木板隔断。

D、涵墙、涵顶:

设计为高性能C35混凝土。

一次性墙板连续浇筑。

墙厚65~83㎝,板厚66~96㎝,框架节最长8M。

先浇筑涵墙,对称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为0.3M,至顶板后斜向分层浇筑。

沉降缝在立模时采用2cm厚沥青木板隔断。

6.3.7.7混凝土施工质量标准

基础平面位置、底面高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基础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不得有蜂窝、麻面和露筋现象。

混凝土结构外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轴线位置(板、墙)

10

2

表面平整度

8

3

截面尺寸

0~20

4

垂直度

5

6.3.8出入口

6.3.8.1出入口基础施工

出入口设计为高性能C35混凝土基础,按设计进行出入口基础定桩放样基础点位,依照点位进行立模浇注砼。

6.3.8.2出入口墙身

出入口墙身设计为高性能C35混凝土墙身,在出入口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立设墙身模板,加固及浇注混凝土。

6.3.9、附属工程施工

6.3.9.1涵背回填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填石路堤,在涵身顶面以上1M高度内应分三层填筑,底层20㎝厚黏性土壤,中层50㎝厚碎石,顶层30㎝厚小片石,在边墙背两倍孔径的宽度范围内,码片石至涵身顶面以上1m处,以使涵身结构均匀。

涵洞与路堤连接部分设置过渡段,过渡段施工严格按照《路基设计图集》及路基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6.3.9.2涵洞防水层施工

防水材料为高聚物沥清防水卷材4㎜厚。

涵洞沉降缝内嵌塞沥青木板,涵洞施工完毕后嵌入使用年限30年的硫化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保护层采用C40细石纤维混凝土。

施工要点:

(1)、基层干燥平整,阴阳角做成圆弧半径不小于50㎜的光滑圆角。

(2)、基层干燥鉴定:

将1㎡的卷材覆盖在基层表面上,静置2~3小时,基层表面无水印,即可施工。

(3)、基底处理剂,用量每平方米不小于0.4kg,干燥程度以不粘手为准,方可进行热熔施工。

(4)、弹线铺贴,搭接不小于10㎝。

烘烤喷灯距卷材30㎝左右。

烘烤要均匀,边铺贴边滚压排气粘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