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20课及语文园地五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9833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20课及语文园地五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20课及语文园地五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20课及语文园地五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20课及语文园地五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20课及语文园地五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20课及语文园地五导学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20课及语文园地五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20课及语文园地五导学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20课及语文园地五导学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20课及语文园地五导学案

五山镇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学习内容

17、触摸春天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教材分析

 本课文讲述了主人翁安静虽然残疾,但仍能感受感受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乐观生活态度。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道理非常深刻。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生、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培养关心热爱自然界一切生命、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

学习结合上下文、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谁能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

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睛所提供给我们的视觉形象。

那么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心中得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

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出触摸春天。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2、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助互学,将课文读准、读通。

4、指名朗读,进行评议。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自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出标注:

写一写自己的感悟,画出不懂之处。

3、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读后感受,重点围绕“盲女安静特殊在哪儿”来谈。

课后反思: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描述自己感受到的春天。

 

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采用合作读课文互助互学,指名朗读,来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

 

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五山镇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学习内容

17、触摸春天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教材分析

 本课文讲述了主人翁安静虽然残疾,但仍能感受感受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乐观生活态度。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道理非常深刻。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生、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培养关心热爱自然界一切生命、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

学习结合上下文、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自读课文

二、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说说通过仔细阅读,你对盲女孩安静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研读语句,深化感悟

1、明确研读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交流了感悟,这篇课文有许多词句含义深刻,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认真揣摩言外之意。

2、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研读结果。

3、全班交流,教师点播使学生理解引向深入。

4、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

2、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用心灵触摸到。

海伦.凯勒说:

“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下面请同学们自渎“阅读链接”中的内容。

3、班交流:

“我”在树林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4、同学们谈一谈对海论凯勒的认识和了解

五、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读后感想。

课后反思:

 

 

通过课文,初步感知对于课文的主人公安静的认识。

(热爱生活的人)

 

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鼓励朗读,深入体会,将喜欢的语句抄写下来,留作己用。

并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五山镇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学习内容

18、永生的眼睛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略读课文

教材分析

 本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学习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10个。

2.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捐献器官,帮助他人,并为此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重点、难点

体会理解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名言吗?

谁给大家说一句?

老师也喜欢名言,送给大家三句。

(出示:

毛主席说:

“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

”臧克家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文天祥说: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读?

(生读)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三句名言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情境入课:

前些天,程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

就在去年,34岁的电视台记者阿红因患癌症去世了,这是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宝贵的声音。

出示:

“我要把自己这双眼睛,献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在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

“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续着,祝福你,祝你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

”她的眼角膜成功的移植给了一位大学生和一位70多岁的老人。

可想而知,这两位昔日的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兴奋。

生活将会多么美好。

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发生在琳达一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齐读课题。

三、读课文,学生字、感知语言:

1、自读。

要求做到不漏读、不错读,不断句。

想办法处理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

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给予、挚爱、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屡次、遵从、振聋发聩、仍然),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

3、再读,边读边画出生词。

同桌互相当老师指导对方记忆难以记住的字或是笔画。

4、指名到黑板上写生字。

5、共同给生字组词,并写到黑板上,看能组几个词。

(以此扩大词汇量)

听写词语、同桌校对:

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

6、选择其中的几个,回想课文内容,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

7、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上下文理解。

同时边思考边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情境,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四、布置作业:

1、查阅有关眼角膜的资料。

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

3、写生字。

课后反思:

 

 

课前导入名言,来初步点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对对于这三句关于品质的名言有深入的了解。

 

用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与本文相关的内容。

 

读课文,学生字、感知语言,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上下文理解。

同时边思考边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情境,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介绍学习方法,养成圈点批注的好习惯)

 

 

五山镇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学习内容

18、永生的眼睛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略读课文

教材分析

 本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学习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10个。

2.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捐献器官,帮助他人,并为此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重点、难点

体会理解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整体感知课文:

我们昨天已经读过了课文,谁来说说哪个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当时琳达只有14岁,母亲就不幸去世了,当警官来访,为了医院要取用母亲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时,琳达和爸爸的表现截然不同。

快速的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画出琳达的表现,“浪线”画出父亲的表现。

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汇报:

指读琳达的表现。

3、琳达无法抑制自己的痛苦,冲着父亲哭喊着,(生接读)琳达发疯似的哭喊着,(生接读)可是父亲却这样说,(生接读)

4、谈感受。

指导读。

5、看似普通的话语,女儿却感到是振聋发聩的,你怎么理解“振聋发聩”?

接着学生的回答,问:

爸爸的话使琳达受到了哪些触动?

6、那振聋发聩的话是什么呢?

我们也记住这句话,慢慢的理解、慢慢的体会吧(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父亲那振聋发聩的话语给琳达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父亲便开启了琳达那扇爱的大门――导读5-7自然段。

(生读父亲的话)

2、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流露出了怎样的心情?

指读。

3、父亲曾说过:

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

父亲认为捐献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义?

能从他的的话中感受到吗?

谈读结合。

4、在谈论生与死这个话题的时候,他想到的是盲童、是盲童的父母、是自己的女儿!

我们再来通过朗读感受一下父亲那伟大的心愿吧!

女、男分读两次话。

四、学习并感受“骄傲”:

1、父亲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琳达感到骄傲,事实上不仅是琳达,就连14岁的温迪都为此而感到骄傲。

所以在后面的文章当中有一个词就反复出现了多次,这个词就是“骄傲”。

2、默读下文,画出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3、指读四处句子――出示句子――集体读。

4、琳达把父亲的话告诉了温迪,温迪被外公的心愿深深打动了,此后,她也见证了外公捐献角膜的动人一幕。

她对妈妈说了什么?

温迪为谁感到骄傲呢?

为什么?

这种行为是多么令人骄傲呀!

温迪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浓浓爱意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使她为母亲、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所以她骄傲的对妈妈说。

师生对读对话。

5、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

这话是什么意思?

追问:

还有什么?

父亲所遗留的仍辉映在温迪的眼睛里,温迪为此感到骄傲!

琳达也为有这样懂事的女儿感到骄傲。

没想到不幸的事又一次降临到了这个家庭里。

什么事?

6、听说有的同学在读这部分时满含着泪花,谁来给大家读读文章中的句子?

年幼时失去了母亲,中年时失去了父亲,两周后又失去了可爱的小女儿。

女儿,这是妈妈唯一的希望呀!

琳达再也看不见女儿那碧蓝的大眼睛了,再也看不见她那栩栩如生的画了。

这岂是一般的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呀!

而琳达却承受住了,她是怎么做的?

我们一起读一读!

7、为了别人能够见到光明,温迪愿意像外公、外婆一样在死后捐献自己的眼睛,为了别人能见到光明,琳达在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时,帮助父亲、女儿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这是多么无私的骄傲,多么伟大的骄傲呀!

温迪去世三周后,琳达收到了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一封信。

全班同学一起怀着感激之情给琳达读读这封信好吗?

8、琳达一边看信一边想。

齐读15自然段。

你认为温迪是为谁而骄傲?

为了什么而骄傲?

9、透过那双闪烁着骄傲光芒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外公曾经说过(带学生说):

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

这不仅是温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就连14岁的小温迪也做到了。

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焕发着生命的光彩。

所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齐读课题。

10.你认为这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吗?

11.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

他们这样做有助于别人,有助于人类,有助于世界。

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呀!

孩子们,再来读读课题,相信你们的感受会更深刻。

――齐读(饱含着浓浓的爱意!

)再读课题。

12.你们知道吗?

世界上有多少人需要得到这样的眼睛呀!

仅我国就有400多万因角膜病而致盲的人!

而目前我国的角膜库存却很少,每年只有3千多人能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他们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着。

因为他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像琳达一家人一样愿意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

你们听说过这样的事吗?

你们看,他们就是这样的人。

五、总结升华:

孩子们,老师把喜欢的3句名言,还有从书中摘录的爸爸的话制成了小书签,送给你们。

好好收藏起来,好吗?

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命的感悟一定会更深、更透彻。

世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

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吧!

让我们人与人之间因真情而温暖吧!

让他人因有我们的存在而骄傲吧!

课后反思: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来完成预设任务,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父亲的话。

 

通过朗读来感受父亲伟大的心愿,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本环节

五山镇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学习内容

19、生命生命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预习+展示+反馈

教材分析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一个问题:

生命是什么?

接下来的内容却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等几件小事的描述与感悟中,表达了作者“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让我们体会到生命是那么短暂、脆弱、有限,但是,我们却能从中感受一种坚持、顽强、力量,作者号召每个人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

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

张海迪说:

“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

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无独有偶,台湾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

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识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

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评议。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配乐范读:

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出示思考题: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

去掉一个行不行?

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2、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1)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

去掉一个不可以。

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2)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3)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

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

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

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

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四、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

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台湾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

“生命、生命”。

课后反思:

 

 

谈话用张海迪的小说《绝顶》导入,初步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让学生自己概括课文列举的三个事例。

 

体会反复的修辞的作用,体会这样的深层含义。

 

三点思考,学生可能在体会上还是有些难度的,这里要教师点拨,加上学生的总结归纳。

五山镇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学习内容

19、生命生命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预习+展示+反馈

教材分析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一个问题:

生命是什么?

接下来的内容却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等几件小事的描述与感悟中,表达了作者“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让我们体会到生命是那么短暂、脆弱、有限,但是,我们却能从中感受一种坚持、顽强、力量,作者号召每个人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温故导入

1、朗读课文

2、自主品读:

轻声吟读,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反复读。

二、研读与赏析

1、师: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

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2、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生之欲望生命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生命的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3、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

”“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

为什么?

明确:

不行。

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

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2)“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

”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

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3)“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4)“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

”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5)“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

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

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

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三、体验与反思

1、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

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2、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四、作业

1、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2、比较阅读:

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课后反思:

 

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讨论加点词的作用,如果更换和去掉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

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

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五山镇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杨少毅执教人

学习内容

20﹡花的勇气

课时

1课时

课型

预习+展示+反馈

教材分析

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

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

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

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难点:

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当你看到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温室里展露娇媚时,也许你并不会太在意,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可以熟视无睹吗,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跟作者一起去风雨中赏花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识本课生字:

吕、滥、厘、刷。

3.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4.交流:

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三、点上探究,体验情感

1.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

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要求:

文中直接表达的请画出来;没有明确表达的,请用心体会。

2.比一比谁先走过作者的情感线路。

(椭圆代表情感变化,问号代表其变化原因。

四、品味语言,情感共鸣

1.默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2.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细细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