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9818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1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案.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案.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案.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案

教案

年月日总课时数:

班别

日期

月日节

月日节

月日节

月日节

月日节

课题

1《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重点

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难点

体会这个故事揭示的意义——表现了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

   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导人:

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

鲧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⑴鲧:

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

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活动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

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活动三:

自学反馈,交流互动

   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⑴字音:

“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⑵字形:

“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要对齐写紧凑,注意有下方有三个横。

   形近字:

禹(   ) 旺(   ) 壤(   ) 汤(   ) 陕(   )

           寓(   ) 汪(   ) 嚷(   ) 烫(   ) 浃(   )

   ⑶词义:

   汪洋:

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息壤:

是传说中天帝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它便会迅速扩大,驱走洪水,露出陆地。

   大发雷霆:

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害。

   汗流浃背:

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领。

形容汗出得很多。

   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活动四:

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指名反馈分段情况,概括段落大意。

  活动五:

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

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2.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鲧治水的方法与结果。

   3.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⑴鲧治水的方法。

   ⑵鲧治水的结果。

   ①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

   ②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陷入灾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

   活动六:

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2.教师小结:

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终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活动七: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看拼音。

写词语。

   dà yǔ    xī rǎng    wāng yáng   gǔn tàng   hàn liú jiā bèi

  (   )   (   )     (   )     (   )    (         )

   3.形近字组词。

   禹(   ) 旺(   ) 壤(   ) 汤(   ) 陕(   )

   寓(   ) 汪(   ) 嚷(   ) 烫(   ) 浃(   )

   4.抄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

最终的结果如何?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议、补充。

   3.教师小结:

善良的鲧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力,用息壤驱赶洪水,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但十分快捷的方法。

但很快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无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人们再次身陷洪灾。

为拯救人类而献身的鲧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4.指名反馈,介绍鲧死后的表现。

   (尸体三年不腐,某一天,随着一声巨响,肚子裂开,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5.教师描述导人:

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6.介绍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哇哇”的哭声。

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长到10多岁了,跑出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

大禹觉悟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感动了老百姓,人们都踊跃参加治水工程,大禹带领治水大军相继疏通了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汉水、颍水等大小几百条河流,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使水有水道,陆有大路,老百姓都回到自己家乡,重建家园,男耕女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时,大禹才回到嵩山和亲人团聚。

涂山氏一手搀着老婆婆,一手拉着小夏启,迎接大禹,乡亲们也敲锣打鼓地欢迎大禹这位治水英雄。

   活动二:

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

   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⑴治水方法:

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⑵治水结果:

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3.教师导言:

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三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4.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

   5.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人品折,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

   7.教师小结:

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人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大禹也被推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8.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活动三:

对比鲧禹治水,再悟精神品质

   1.鲧禹治水的原因:

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情身陷洪灾的人们的悲惨遭遇,一心想拯救人类,让他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2.鲧禹治水所用的不同方法:

鲧是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借助神力治水;大禹则通过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人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3.鲧禹共同的精神:

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精神。

鲧为治水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为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艰险,三过家门而不入。

   活动四:

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的出世”“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

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寄寓了他们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活动五:

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

在这篇神话传说中,人们通过天帝的冷酷表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

但灾难无情人却有情,善良的天神鲧偷取宝物拯救人类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美好愿望;而大禹率领百姓挖渠丌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却有着现实的意义。

从中也告诉我们,虽然灾难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运用智慧,通过努力是可以战胜灾难的。

   2.出示洪水被治服后的太平景象,学生欣赏感悟。

   3.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大禹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人物。

   活动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鲧禹治水》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年月日总课时数:

班别

日期

月日节

月日节

月日节

月日节

月日节

课题

2、《嫦娥奔月》

教学目标

1、借助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在语言文字中了解人物特点,鉴赏人物形象,感受意境美,培养审美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难点

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对人物心情的准确把握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

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

引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

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

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

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

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

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远古昆仑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奸诈贪婪接济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翻箱倒柜洒满银辉焦急树影婆娑企盼

(2)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不足处及时指导练习。

(3)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归为一段。

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

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

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再让学生试着用简练的语言给三段分别列一个小标题,交流后板书: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词语串讲课文。

师:

列小标题,我们是把课文读短了,这是本领;读完课文,头脑中留下了印象,这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头脑的印象生动地讲出来,这也是本领。

这节课先来个简单的,请你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将这个故事讲出来。

试试吧。

同桌共练→指名讲述

三、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3、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情感目标: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从图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

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

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引说:

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

感觉怎样?

(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4、读一读。

读文字有什么感觉?

(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

(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人更美:

心地的善良。

能具体说说吗?

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学生读画后:

同学们一定把自己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来交流。

先从总体上把握。

体会在两点上:

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

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例:

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

那是一个奸诈贪婪的小人。

“奸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

“贪婪”呢?

(“把仙药交出来!

”)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

读。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

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

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

仙药?

什么仙药?

逢蒙:

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

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

逢蒙兄弟,你缺钱吗?

我送你一些。

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

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

(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

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

(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

(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4、(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

5、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

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

你愿意成为的嫦娥的知音吗?

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

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

(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

(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三、升华情感

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

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

读7小节,我不想听你说,我想听你读。

(放音乐)

2、、后羿对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鉴。

“嫦娥!

嫦娥!

”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

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全体男生读。

3、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不能……现在再读这段话(第六小节),你的心情怎样?

(交流后)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

4、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

四、引疑探究

其实,《嫦娥奔月》有许多版本,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指名学生讲偷药的故事。

讨论:

你喜欢哪个故事?

为什么?

(纯洁的月亮,纯洁的嫦娥——美)

师:

我也喜欢,但课文的故事里,我也发现了问题(指导自相矛盾处),我曾经跟大家讲过,编故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圆其说,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编得更完美呢,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课后完成。

比一比,再组词:

婪()辉()箱()值()

梦()挥()霜()直()

 

教学反思

 

年月日总课时数:

班别

日期

月日节

月日节

月日节

月日节

月日节

课题

3、夸父逐日

教学目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

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难点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大禹身先士卒,无私奉献,治服洪水为人类造福为世人敬仰;大卫聪明机智,英勇无畏,打败巨人拯救以色列人民令我们钦佩。

这些生动的故事与传说,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启迪了找们的智慧。

今天,我们将走进神话世界,去认识一位神奇的人物,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

   2.板书课题:

夸父逐日,齐读。

   3.借助注释,理解课题。

   夸父:

是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

   逐:

追赶、赛跑。

   夸父逐日:

夸父追赶太阳。

   4.认识文体。

了解特点。

    活动二:

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老师指导。

   活动三:

自学反馈,理解内容

   1.提示自学方法。

      2.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3.出示文中生字,认读理解。

   渭:

即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人黄河的一条大河。

   邓:

是一个姓氏,文中“邓林”指的是桃林。

   4.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弄懂词句意思。

   5.生生交流自学成果。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难词难句的意思。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①逐走:

追赶,赛跑。

入日:

太阳落山的地方。

   ②句意:

夸父追赶着太阳,一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⑵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①欲:

想要。

饮:

喝。

河、渭:

黄河与渭水。

   ②句意:

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⑶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①大泽:

大湖。

   ②句意: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⑷未至,道渴而死。

   ①未至:

没有直到。

道:

路途中。

   ②句意:

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

   ⑸弃其杖,化为邓林。

   ①弃:

遗弃。

邓林:

桃林。

   ②句意: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6.学生将各句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述夸父逐日的意思。

   (巨人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活动四:

课堂小结

   1.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齐读全文。

   2.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

我们不得不佩服古文的精妙,竟然只用了极其简短的三行文字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那么,在这个神话故事中表现了夸父的什么精神,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呢?

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活动五: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2.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集体评议,及时纠正错误。

   2.全班齐背课文。

   3.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质疑:

读了课文,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你还有什么疑问想弄明白的吗?

   5.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

      6.教师小结,导人:

是的,课文虽然为我们讲述了夸父逐日的过程及结果,但仍有许多空白处需要我们去想象,去了解。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夸父的精神,以及古人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活动二:

交流拓展,体会精神

   1.学生展开想象,针对提出的疑问,畅所欲言,交流解疑。

   2.通过阅读,说说夸父逐日的原因与弃其杖的目的。

      3.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精神品质。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教师小结:

夸父为了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不辞劳苦奋勇追赶太阳,最终渴死途中。

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7.讨论交流:

夸父逐日的故事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

      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活动三:

课堂小结,认识著作

   1.教师小结:

为了让光明永存人间,夸父顽强不息奋勇追日,最终渴死途中。

但他身虽死而志长存,以生命铸成山岳,以手杖化为桃林,以甘美的鲜果帮助与鼓励人们在追寻光明的路上奋勇前行。

人的一生总要有所追求,如果拥有了夸父逐日的精神和力量,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又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

   2.认识著作《山海经》。

      活动四、作业设计

   1.默写课文。

2.完成自测题。

教学反思

 

年月日总课时数:

班别

日期

月日节

月日节

月日节

月日节

月日节

课题

4、《天上偷来的火种》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