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简述题和论述题.docx
《马克思简述题和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简述题和论述题.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简述题和论述题
2008年10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2-93
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
4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3-176
答: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1)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3)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4-201
答: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
(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6-293-294
答: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从生产力方面看。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度,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2)从生产关系方面看。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3)从上层建筑方面看。
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2)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
(3)当代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某些社会改良,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
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说明它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4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7-331
答: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1-64
答: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2)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地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地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建设: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2)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持信心,又不忽略支流,都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具体表现。
47.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5-240-242
答:
(1)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
(2)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即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3)原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转移进来,引起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利润率的变化。
这样,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最终形成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经济关系。
2009年1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0-16
答: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还在于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再次不仅在于它提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2.简述意识的本质。
1-82
答: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起源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
在人类意识产生之后,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这一社会群体的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总之,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43.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
5-259
答:
由于形成级差地租的具体生产条件不同,使级差地租具有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的产生条件:
(1)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不同的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2)级差地租Ⅱ形成的条件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44.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6-273
答:
垄断利润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具体说来垄断利润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2)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3)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和掠夺,获得的海外利润;
(4)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45.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8-360
答:
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概括地说就是: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
(2)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
(3)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
(4)建立起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5)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造就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
(6)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然消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138
答:
邓小平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中,能够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当科学还没有应用于生产过程时,它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当科学应用生产过程,引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变革,以及劳动者技能的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即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其他各要素中去时,它便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2)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其表现是,科学不只是作为生产和技术的结果,跟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后面总结、概括实践经验,而是能够走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前面,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准备各种前提条件,引导技术和生产的发展。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首先,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其次,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即从提出自然科学理论到在生产过程中加以应用所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
再次,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47.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4-202
答:
(1)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2)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
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因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
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2009年4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40
答:
列宁指出: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2-106
答: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4-201
答: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6-277
答: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的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这种结合有多种形式,并且这些具体形式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其基本的、主要的形式则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4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7-326
答:
(1)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3)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4)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3-135
答: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2、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民主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7.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5-230
答: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有影响作用。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由于全部预付资本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有影响作用。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年剩余价值总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2009年7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点。
1-44-45
答: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客观性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42.简述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3-173
答:
(1)是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
(2)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英雄史观。
(3)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群众史观。
43.简述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
5-250
答: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有:
(1)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
(2)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3)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6-293
答:
(1)从生产力方面看。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度,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2)从生产关系方面看。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3)从上层建筑方面看。
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
45.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
8-346
答: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个人的全部智慧、力量和潜能素质都能全面自由地尽量发挥,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以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1)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2)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3)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束缚。
(4)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2-115-117
答: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的,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
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
(2)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47.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4-193
答: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1)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2009年10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0-16
答: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还在于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再次不仅在于它提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2-115
答:
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相对性称作“相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
(1)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
(2)真理的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4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138
答:
邓小平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中,能够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2)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44.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4-193
答: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45.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5-230
答: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有影响作用。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由于全部预付资本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有影响作用。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年剩余价值总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164
答:
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2)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3)改革革除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
(4)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47.试述利息率的决定因素。
5-252
答:
(1)利息率的最高界限不能等于或高于平均利润率,否则职能资本家无利可图;利息率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否则借贷资本家无利可图。
所以,利息率变动的高低界限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即低于平均利润率高于零。
(2)一定时期利息率的高低受两个因素影响:
一是平均利润率本身的高低,其他条件既定时,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同方向变化;二是由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所决定。
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上升;反之,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就下降。
(3)在一定平均利润率水平和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利息率的高低由一个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4)此外,利息率还受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如预期价格变动率、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借贷资本风险大小、借贷时间长短等。
2010年1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1-78
答:
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包括:
(1)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普遍性
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42.简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内容。
3-142
答: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