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给弱势学生.docx
《论文给弱势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给弱势学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给弱势学生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网站,在“快捷通道”中选择“北京报刊基本情况查询”输入刊名即可进行CN11-****刊号报纸、期刊基本情况的查询。
给弱势学生一片张扬的天空
评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孩子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在实践中又存在着很多问题。
因而也就有了人们口中所谓的“后进生”一说。
无形中,他们也成为了弱势群体的一员。
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他们的学习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诗”是这样写的:
“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可略见一斑。
另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
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有的学会了抽烟等等。
由于后进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
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爱满天下”是当年陶行之先生的一句座右铭,他曾经告诫对学生滥施刑罚的人说:
“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其实在后进生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的地方、超出常人的某些方面,如果仅仅是因为暂时的成绩不理想和行为习惯差,而遭到不正确的对待,非积极的引导,那么有可能他们身上的长处也会渐渐变得平庸了。
哪怕他曾有爱迪生、爱因斯坦的潜质,也不可能发挥出来了。
这是我们所不想看到的事情!
执教一个班级,老师总会碰到一部分“后进生”。
教师转化一个后进生,实际上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善举,帮助学生走上正轨,是给同样头疼的父母雪中送炭,也有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帮助和转化后进生,努力迎接教育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一、以博大的爱心善待后进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作为“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来说,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后进生,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心理脆弱,在各方面暂时处于落后地位,但他们对知识有追求、有渴望,希望得到教师和学校更多的关心以及同学的友爱。
对于这些学生,我们教师就更需要了解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多一分理解,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爱心。
我们要用火一样的真情去温暖那一颗颗稚嫩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
教师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差表现不好,就冷淡、疏远他们,更不能用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而要用慈母般的爱心善待后进生,去融化他们冰冷的心;要像医生对待重病人那样,给予特别精心的治疗,以深情厚爱取得他们的爱戴和崇敬,这才能结成心灵上的联系,使他们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育。
坚持爱心第—,使他们树立—种自信、乐观、向上,而非自卑、消极的人生观,使他们相信我能行。
李某曾是我班上的一位女同学,她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
她性格孤僻,自以为是。
在寝室里与同学闹矛盾,甚至打架。
对于这样一个后进生,靠简单压服的态度,靠硬碰硬的方式是解决不了问题。
为此,我首先找她谈话,问她有何特长。
她说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于是我在查舍时及时地表扬了她,并让她担任舍长,希望她处理好与寝室同学的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她与同学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关系越走越近。
到后来,她能推心置腹地跟我说她家的状况,我也趁机会对症下药,要求她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不要自我封闭。
渐渐地我发现她开朗起来,并经常看见她灿烂的笑容。
二、对后进生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贬抑。
所谓的后进生只是缺少鼓励和关爱,没有自信,没有掌声、鲜花和荣誉,一旦有了这些,他们的表现会同优等生一样的出色。
教师不要戴有色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缺点,而要拿放大镜去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林肯曾说过:
“一滴蜂蜜能比一加仑的毒药捕更多的苍蝇。
”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要珍惜,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倘是潜在的,要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去寻找、挖掘;倘是微弱的,便悉心扶持,让它发扬光大。
班上的邢某曾经是上课时看小说,自习时讲话,课余时与同学闹矛盾。
任课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怨言甚多,搅得我这个当班主任的不知所措。
然而他的一次不经意的举动彻底打动了我。
那是放假后开学的第一天,由于要开家长会,所以我早早地到教室做一些准备工作。
可当我踏进教室的大门时,发现所有的窗户都已经打开,讲台桌和学生课桌上没有一点灰尘,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用拖把来回地拖地板。
那时是冬天,可我看到了他额头上的汗水。
我怔在那里,邢某看到了我疑惑的眼神,很平淡地说了一句:
“老师,我来得早,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将教室打扫一下。
”于是我抓住机会在家长会和全体同学集会上表扬了他,我发现同学们投去羡慕的目光,也发现他会心地笑了。
在以后的相处中,我经常抓住契机表扬他、鼓励他,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渐渐地,他像变了个人似的,班里的事他抢着干,上课能专心听讲了,自习时静静地做作业了,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
三、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后进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纵向地看到:
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对后进生来说,他们最害怕老师听到他们以前的情况后,产生先入为主的想法。
教师必须打消学生的疑虑,使他们能在新环境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新接班后我在开学第一次班会上简短地说:
“老师不知道你们的过去,也不想去了解它。
你的成绩过去了,错误也过去了。
老师不相信耳朵,只相信眼睛,只相信你们现在的表现。
”那简短的几句话在学生中产生了影响。
第一周放假后一名学生的家长打电话说她的孩子基础差,成绩一向不好,逆反心理严重,越来越不爱学习,经常不完成作业。
孩子回家后特别高兴,说换老师了,老师说不去了解过去,只相信她看到的。
并说从今以后要好好学习了。
从家长的一番话里可以看到,这是学生萌生了进步的愿望,是十分可喜的事情。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缺点或错误,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进步的愿望。
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改正的契机,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他们,一成不变的漠视批评只会让他们更加自卑与消极。
“不相信耳朵,只相信眼睛”的讲话就是一个契机。
一些有这样那样毛病的孩子消除了精神负担,看到了重新塑造自己的机会,他们会克服困难,逐步改掉缺点,做一名受人尊重的好学生。
有位诗人曾说:
一个艺术的成功,主要是看其爱有多深。
教育是一门艺术,爱是这艺术的导师,所以我们要用爱来感化他们,多给一点关注,多给一些鼓励,多给一点积极的期待。
每个人都在成长,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个人!
给其一缕阳光,其会还您一轮太阳!
当然,对弱势学生的教育很难一劳永逸,也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只有用爱心去滋润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爱心的涌动,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才有可能驶向成功的港湾。
一、在平时多关注他们
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学困生”也是自己的学生,人是需要尊重的,教师要学生尊重,反之,教师也要尊重学生。
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共同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特别是在学困生面前,虽然他们常常让我们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但是放弃他们是万万不能的,只有加倍的用心和爱心才能帮到她们,所以在平时对他们的关注是必须的。
在每一节语文课上,我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我经常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眼神,发现有开小差的学生,我就要让他重复老师的问题,或重复老师刚刚说的一句话。
指名读课文时,我也会随时停下来,随时抽学生接下去读,那些因开小差接不下去的学生往往也会被留下来练读书。
另外,我还逼着差生积极思考,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我常常点名让差生回答,即使他们不举手,我也会随时点他们的名字,只要能回答,不管回答得准确不准确,我都给予肯定,表扬他在认真听讲,在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转。
我总认为,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要充分利用起来,老师讲课是这样,学生听讲也是这样,课堂上听得不专心,听得一知半解,课后再去补,也是事倍功半。
关注不止是在学习上爱“学困生”,在生活上也要关心“学困生”。
让“学困生”体会到:
教师这样爱自己,我要用功读书,我要用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对我的受。
多关心学生,多为学生想想,多向学生献出点爱心,多沟通与学生的感情,学生心灵的距离才会与我们拉近。
“亲其师,信其道”。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这种爱不是无目的地“偏爱”,而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时时刻刻地在关心自己。
比如我们班的马良同学,他是因为在其他学校成绩不好才转到这里的,基础知识也相当差,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其实很聪明就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经常不写家庭作业,我也没有多少的批评他,每天一两句的和他单独对话,无非是问他昨天回家都做了什么,晚上几点休息等,有一次看他不舒服还把他叫去办公室休息,也许是感受到这种关心,他也不想让老师失望,开始努力学习,可后来小组长告诉我说马良抄写词语时不带拼音,我有点生气,当着全班的面质问他,结果他很委屈的小声说他不会,听完就后悔自己的草率了,其实他的进步显著,又怎么能这样逼迫他呢,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坚持对他的关注,他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取得86分的好成绩,也拿到了进步奖,这对从来没考及格过、从来没拿过奖状的他来说欢喜极了,对于学习,他也越来越积极了。
二、 让学困生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我一直很重视班里学生的团结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但是不难发现,无论是课间活动还是体育课上,优等生和优等生结伴玩,而那几个成绩差的学生很不合群的样子,要么远远地看着,要么一两个人做着简单的游戏,在一个班级里,学困生无疑是弱势群体,不止常被老师批评,连同学都看不起他。
而他们对班级活动或者每周评比都是一副跟自己没任何关系的样子,我想这就是他们缺乏友情、缺乏班集体温暖的缘故。
于是平时嘱咐其他同学游戏时叫上他们,队会活动上安排他们唱歌讲故事让大家欣赏他们,并且让这些学困生与自己选择的优等生成为同桌,结成帮扶对子,兵教兵、一帮一,让其中胆子大点个头高点的担任体育委员、卫生小组长等,鼓励他们做好班级工作,一有成效就让全班一起表扬他们,随时给与提醒和肯定,在我所营造的这样的氛围里,其他学生也纷纷响应自觉地与他们做朋友,支持他们的班干部工作,特别时结成对子的优等生监督他们完成作业,检查背诵等让我省心不少。
前段时间我提醒他们买夏服,班里自发组织给在福利院的学困生马全龙捐钱穿上夏服,我听了也很感动,无论他们的成绩能进步多少,他们的转化需要多久,但在有温暖的班级体里,他们不得不跟上大家的步伐一起前进。
四、 家校结合帮助学困生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片土壤上,阳光普照,种子便生根发芽。
”孩子们不止需要老师的关注同学的热心,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认可,所以一定要注意多与学困生家长的联系,孩子稍有进步,不仅要表扬孩子,还要告知家长,让家长与老师同步配合帮助这些学困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精神家园”,让学困生的进步既轻松又积极。
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作为班主任,除了在语文教学和平时多关注他们,还要时刻监督他们在其他学科中的表现和综合能力的进步。
每一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都有长处,有闪光点。
教师把每个学生教好,不仅是尽自己的天职,而且是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更是对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
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这些学困生,只要我们付诸爱心,有诚心和耐心,学困生都是有希望转化的,班级总体成绩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理念叙述
现代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而且这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成为精英式的教育,基础教育必须是每个儿童享有学习的机会,必须为每个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全面的基础。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应给予所有的学生公平的受艺术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权利享受人类所创造的优秀的艺术文化遗产,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使他们从小喜欢艺术。
面向每个学生意味着教育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审美标准。
回顾现实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少“焕发着生命活力”的好课,但更多的课“形似神离”、“活而欠实”,往往是这样一种课堂现状:
一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地应答,表现得很出众,但更多的孩子,或缺乏勇气,或不善言辞,或没有机会而沦为听众和观众。
好学生把问题解决了,造成“表面积极”、“一切顺利”、“全班都会”的假象;而真实的状态是,优势学生学会了,得意洋洋,弱势学生或一知半解,或困惑无助、焦急不安,或自得其乐,或虚度时光、浪费生命。
这是我们要的吗?
不,当然不是。
我们要的是每个学生独特地发展。
为此,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弱势学生的发展。
我赞同这样一句话“每一节课都应是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历程!
”。
说的不就是新课标里所阐述的“不同的人在音乐上有不同的发展”吗?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当今,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在“张扬学生个性,促进自主发展”的旗帜下自由地成长着,而那些小部分的弱势学生是否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呢?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探索着,如何以切实有效的方法引领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在音乐王国里沉潜往复,为他们创造一片张扬的天空,让他们的生命之河也能跃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
剖析原因
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他们,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究其原因,弱势学生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兴趣缺乏型
这类学生对音乐兴趣小,缺乏学习原动力,在课堂上上投入的精力少,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音乐表现力差,或是因为老师上课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丧失兴趣,久而久之,逐渐对音乐课丧失信心。
二、能力差异型
这类学生的音乐能力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较大的差异。
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优势,发挥不了自己的强项,或个体的智力水平可能跟不上现在的音乐教育要求,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情绪。
三、心理障碍型
这类学生一般较少,个性十分自卑。
在音乐课堂上,不敢表现,羞于表现,害怕出错心理使他们安坐于凳子上,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来。
不管是哪一类学生,他们听课的注意力比较涣散,由于经常面对一次次打击,赢得的关爱又比较少,因而常常感到压力和苦恼,内心很自卑,久而久之,对音乐课产生恐惧甚至厌恶心理,如果家长和老师对这些音乐学习中的困难户不是满腔热情的关心和帮助,而是瞧不起或冷落他们,就会进一步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形成感情上的对立,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和逆反心理,并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思考与实践
现代教育是以发展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的教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发展。
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在研究音乐弱势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使音乐教学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努力使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都能得到提高,本人在工作中作出了一些思考。
(一)重心下移,走进心灵
——“让我们成为知心朋友”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喜欢他所教的课程。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
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弱势学生的爱绝不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它是教育者真诚的教育情感的流露。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重心下移,让我们教师成为弱势学生的知心朋友。
当我们与弱势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当我们脱去“有色眼镜”自然而然把弱势学生当朋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喜欢听老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行为。
、以情互动,诚心相待
大量的研究已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
教师要善于从第一次的师生见面、平时接触中的每句话,每一个眼神中尽可能多的传达对每一位学生的关爱之情,善于体会学生当时所处的心态。
一味地批评学生,只能使师生关系日益激化,最终导致教育的彻底失败。
有些教师总认为,只有时刻端起“师道尊严”的架子,才能使任何学生“言听即从”,实际是大错特错的,学生表面的顺从,只能加强和掩盖师生之间的隔阂与矛盾。
记得有这样一个学生:
他是一个爱耍小聪明、对一切都表现出不服气,也不爱听我上课的学生。
一次,他向我询问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音乐家”的名字。
我坦诚地说不知道,但可以尽力帮助查找。
这位学生先是嘲笑了我一番,但我丝毫没有表现出忐忑的情绪。
最后,他终于坦白道:
“老师,对不起。
其实是我为了考验你的诚实而编造了这个名字。
”此时,他正以一种略显恐惧而又敬佩的目光注视着我。
看我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他,很是意外。
从此以后,他变得平和了许多。
为了让他能喜欢上音乐课,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经常在课后闲暇之余,抓住每一次教育的契机,找他谈话,了解他在想什么,最需要帮助的是什么,让他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帮助,逐渐同他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在建立了感情的基础上,对他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他就在我们一次次的交流中逐渐地改变着,进步着,我从心底里为他高兴!
只有教师具有孩子般的童心,才能真诚地与他们谈心并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弱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育,愿意倾吐心声。
2、微笑教学,爱心相伴
作为小学生的老师,我深知老师的微笑,不仅可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还能培养学生健康、愉快的心理。
老师可以用微笑增强自己的信心,老师还可以用微笑显示青春的活力和朝气,老师可以用微笑调节师生的心理状态,老师可以用微笑协调师生关系,老师可以用微笑转变学生的不良习惯,老师可以用微笑让学生与之亲切。
既然微笑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好处,为什么我们不努力尝试呢?
因此,我常常带着笑脸与学生上课,让学生觉得轻松,让学生觉得快乐。
在我上音乐课的一个一年级班里,有一个非常胆小的女孩。
第一次上音乐课,她始终不敢正眼看老师,只是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看我。
为了帮助这位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我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多注意她,趁她看我时,对她展示动人的微笑。
渐渐地,她有些变化了,几次她都犹豫着想举手,想参与表演。
这时,我就给她机会,请她表演,无论表演结果好坏,都对她展示微笑,表扬她。
现在,她已经成为音乐课堂上的积极分子了。
3、利用时间,倾心相处
音乐老师因每周只有两课时的课程安排和学科特点等诸多原因,决定了与学生课内外接触的时间相对比较其他学科的教师较少一些。
因此应抓住有限的时间和难得的机会与弱势学生倾心相处,课内为他们创设一个熟悉的、温暖的学习氛围外;还可以在课外和课间和他们一起游戏玩耍,午餐时和他们一起交谈了解他们在其他课堂的学习情况;放学后与他们一起回家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等等。
从而,使弱势学生获得情绪安定感,和我们成为交心的朋友。
(二)尊重赏识,激活热情
——“课堂有你更精彩”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发现,随着音乐知识与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学习音乐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有时候课堂上虽然热热闹闹,但那是几个优等生在与教师“互动”,而学困生们却无所事事。
在分组讨论、表演时,他们无话可说,无演可表;在创作活动时,他们无从下手;……偶尔有机会起来发表意见,也是胆颤心惊,语无伦次,在老师的叹息和同学的嘲笑声中尴尬地坐下,你说,下次他还有再举手的勇气吗?
而更多的时候,老师们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不想在这些学生身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就这样,学生在“放任自流”中过一节,算一节,逐渐远离群体,永远无法得到发展。
这样怎能实现课改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呢?
在音乐课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更要特别关注弱势学生。
中国有句俗话,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的是艺高人胆大。
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课堂教学,则是“明知弱势学生不敢为,偏让弱势学生敢为之”。
这里所包含的,就不光是教者的艺高胆大了,还有对弱势学生的格外关注,是关爱每一个人成长的思想体现。
1、让学生在“宽容”中提升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较大的差异。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待“弱势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对于一切音乐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如在唱歌课上,我发现,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几个五音不全的学生,让他们唱歌确实是强其所难。
为此,对于“弱势学生”我只要求他们能有感情的、完整地把歌唱完,而忽略音准问题;为了让这样的学生在音乐课上学有所得,在歌曲的分析处理时让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唱舞蹈性较强的歌曲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舞蹈动作的设计;有的学生具有表演的才能,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通过提示让他们在课堂即兴表演一段小品等。
这些手段不仅使这些学生有了收获,而且对音乐课有了兴趣。
2、让学生在“信任”中展示自我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他们对音乐形象的着眼点与理解就不同,联想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因此,相信每一位学生,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弱势学生想象创造的个性,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他们才会有所追求,才能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在教学《卖报歌》时,学生对旋律耳熟能详,唱起来也朗朗上口,优势学生很快就学回了。
可弱势学生唱起歌来却磕磕绊绊,特别是唱到“饥饿寒冷”时语速总是脱节。
多唱吧,恐怕学生要趣味索然,于是我干脆把难词抛给弱势学生自己解决:
“大家能否做个动作让我明白‘饥饿寒冷’的意思?
”教室里热闹开了。
大家纷纷举手要求表演,有个别弱势学生想举手又不敢举手。
这时,我给了他一个信任的眼神,并请他起来表演。
在我信任的目光下,他双手抚肚,口中模仿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的声音,形象生动,获得了全班学生的一致认同。
有了对词意生动形象的诠释,演唱中的难题被尝到创造乐趣的他们一下子就攻克了。
3、让学生在“赞美”中发展潜能
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是师者应有的素质和任何一个人都必备的素质。
尊重每一位学生意味着要尊重每一位弱势学生。
每一个处在社会中的人都有一种获得认可、赞扬的需求,而弱势学生的这种需求就更为突出。
课堂中他们更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
因此,即使这些弱势学生答错了,我也先肯定有价值的部分,或表扬他勤于思考、有勇气。
对于成绩不好、纪律较差、智力低下的学生,根据其自身不同的特点,也要给予适当的肯定,让其全心全意感到自身的价值、存在的乐趣,尽最大的努力去发现优点,尽可能地避免学生被否定的沮丧感。
有这样的一个男生,平时不做任何作业,厌学厌听,同学讥笑他“上课像个死人,下课是个活人”。
在一次课堂需要安静时,我说:
“某某同学此时最守纪律,别看他不参加音乐活动,却从来不扰乱课堂纪律。
我相信,他的音乐能力一点也不比别人差。
”顿时,该生满面红光,眼睛发亮,似乎才意识到自己也有优点。
后来经过不断地强化鼓励、赞美,这位同学由厌学到主动去学,同学们也都因此对他刮目相看。
“蹲下来看孩子,相信每一个学生能行”,课堂上没有被老师遗忘的学生,只有被老师唤醒学习渴望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光有老师的鼓励,更有同学的掌声,课堂生命的活力,就是这样在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跳跃着、涌动着。
(三)搭建平台,促使成长
——“成功同样属于你们”
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弱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些弱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相对较低,影响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也就失去了许多参与学习的机会,甚至完全失去了参与的欲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他们,多给予参与的机会,多提供展示他们自身特长的平台。
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1、降低难度,注重层次
基础音乐教育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对生活的热观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要用专业的眼光去要求学生,而是要降低难度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情感体验。
如三年级的歌曲教学,对于优势学生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视唱曲谱,然后,教师再检查、指导。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