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综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9636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综述.docx

《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综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综述.docx

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综述

姓名:

何敏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班级:

旅游管理62班

学号:

2226210

指导教师:

尹燕职称:

讲师

2009年6月20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何敏

指导老师尹燕

摘要: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笔者基于目前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乡村旅游的概念、特点、类型、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近年来,虽然乡村旅游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整体上研究水平不高,仍有待提高。

关键词:

乡村旅游;概念;特点;类型;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LiteratureReviewaboutRuralTourism

StudentmajoringintourismmanagementHeMin

TutorYinYan

Abstract:

Followingwiththefastdevelopmentofruraltourism,thetheoreticalstudyofruraltourismhavealsomadeacertainamountofresearchresults.Theauthorbasesontheresearchresultsonruraltourismpresently,andreviewsondomesticruraltourismmainlyfromthefollowingaspects:

theconceptofruraltourism,thefeaturesofruraltourism,thetypesofruraltourism,thecurrentsituationofruraltourismdevelopment,problemsandsolutionsincurrentruraltourism.Althoughmuchprogresshasbeenmadeinrecentyears,theoveralllevelofstudyonruraltourisminChinaisstilllowanditshouldbeimprovedinthefuture.

Keywords:

ruraltourism;concept;feature;type;thecurrentsituationofdevelopment;problem;solution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该类旅游的诞生。

早期的乡村旅游具有比较明显的贵族化、普及性不强的特点。

随后,乡村旅游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以及美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发展迅速。

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国家的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且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

然而,国内的乡村旅游兴起与发展晚于欧美发达国家,其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为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

后来在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98华夏城乡游”之后,乡村旅游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目前国内的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北方以北京为中心,长江中下游以上海为中心,东南沿海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西南地区以成都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建设格局。

外国学者PeterMason(2000)认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正面影响主要有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增进公民的自豪感、帮助遗产保护、增加基础设施供给和有机会接触有意思的陌生人等。

[1]而就我国而言,吴冬霞(2007)结合了我国是农业大国的实际情况,发展乡村旅游:

可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有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有助于挖掘和丰富旅游地的文化内涵;与农村环境保护互促共生;促进了农村社区的民主管理。

[2]因此,研究和解决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才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十分迅速。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也逐渐展开。

笔者将近年来有关乡村旅游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综述如下: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由于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于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也还不够完善。

到目前为止,关于乡村旅游的定义理论界有很多争论,没有形成一个被理论界普遍认可的概念。

笔者从不同的角度将这些观点大致整理归纳如下:

从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关系的角度界定:

乡村旅游一词是由英文ruraltourism翻译过来的,国内很多学者将其译成农业旅游、农村旅游或乡村旅游,在分析时并没有区分开来;更多学者趋同于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些学者认为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个分支,持这种观点的有刘莉(2004)、何景明(2002)等;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是农业旅游的一个分支,例如王莹(1997)、程道品(2004)等。

[4]然而,笔者认为乡村旅游除了包含与农业生产、乡村生活习俗之外,还包括农业生产关系不大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旅游形式。

因此,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严格来讲,不能简单地将两个概念等同起来。

因此,笔者比较赞同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的说法。

从旅游产品角度来界定:

徐国飞(2007)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在农村地域中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和加工,把观、赏、游、购等融为一体,使游客领略到都市所领略不到的大自然的意趣和现代新型农村的一种特殊旅游品。

”[5]

从旅游形式的角度界定:

高化囤,宋迎喜等(2007)认为“乡村旅游,又称观光农业旅游,即以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文化景观、农事生产活动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学习、考察、娱乐、度假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及现代新型农业艺术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

”[6]高谋洲、李红岩(2006)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资源、农业经济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为旅游吸引物,以大中城市居民为目标客源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方式。

”[7]

从旅游类型的角度界定:

张建宏(2006)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系统的一种旅游类型。

”[8]

从乡村旅游的综合程度来界定:

贺小荣(2001)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域上一切可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满足观光、休闲、度假、学习、购物等各种旅游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

”[9]

总之,学者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界定乡村旅游的概念,虽然各自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着基本共性:

即乡村旅游都发生在乡村地区,是以乡村的自然性作为旅游吸引物。

在此基础上,有的学者进一步细化了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还是一种具有乡村性、生态性与体验性等特点的旅游。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

由于乡村旅游概念的不统一,导致了乡村旅游特点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也许分歧不利于乡村理论体系的形成,但在某种程度上,分歧也让我们从不同的侧面对乡村旅游的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笔者在阅读了一定量的文献与书籍的基础上,将乡村旅游代表性特点总结如下:

万先进、邱映贵(2006)认为乡村旅游的本质决定了乡村旅游的特点,其的特点为:

资源广博性;观赏性和教育性;旅游活动的高参与性;农业旅游产品的强季节性;地域和民族文化的明显差异性;经济价值的显著性。

[4]

徐国飞(2007)认为乡村旅游是向往绿色之旅的一种集观、尝、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他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与都市旅游和其他形式的旅游相比,乡村旅游具有自身的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地区差异、多彩的民族风情、众多的参与体验、实惠的旅游消费等特点。

[5]

张建宏(2006)认为乡村旅游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活动对象的独特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景观构成的多样性;分散的时空结构;参与的主体行为;高品位的文化层次。

[8]

然而,外国学者Lane(1994)认为乡村旅游具有以下特征:

位于乡村地区;功能的乡村性;较小的规模;文化的传统性;当地所有等。

同时Lane(1994)也认为乡村旅游具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代表了一种环境、历史、经济、区位的复杂结构模式。

[10]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属性,也是乡村旅游最基本的特点,只有具有了乡村性才能成为乡村旅游,也才能把乡村与其它旅游区分开来。

当然,除了乡村性外,乡村旅游还具有原真性、生态性、参与性、体验性、文化性以及多功能性等特点。

三、乡村旅游的类型及模式

(一)乡村旅游的类型

由于学者们对乡村旅游概念和特点的认识不一致,导致了乡村旅游分类存在着差异。

刘莉(2004)按照乡村旅游内容的不同将乡村旅游分为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民情旅游和乡村文化旅游。

[3]笔者认为此种分类方法不是很合理,因为乡村民俗民情包含在乡村文化中,这两个类型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而且此种分法忽略了乡村建筑游,所以也不太全面。

笔者比较赞同万先进、邱映贵(2006)对乡村旅游的分类,他们认为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有:

以农事为依托的农业旅游、以农村聚落地为依托的乡村建筑游、以民俗风情为依托的乡村文化游。

[4]在笔者看来,此种分法较前一种分法要更为全面和合理。

另外,王云才等(2005)从空间特征上将乡村旅游划分为城郊型、景郊型、村寨型三种类型。

[11]而王兵学者除了考虑空间特征之外,还考虑了经济发展因素,将我国乡村旅游分为下三种类型:

景区边缘型、老少边贫型、都市郊区型。

[12]同样,黄成林(2006)也持有相同的观点。

该种分法新提出了老少边贫型的乡村旅游类型。

[20]

还有学者按照乡村旅游所涉及的具体范围分,如徐国飞(2007)认为乡村旅游主要包括农业旅游、森林旅游、民俗旅游、牧场旅游、渔村旅游和水乡旅游等。

[5]从目前国内外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来看,肖晓、刘娜(2004)认为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田园风光游、丘陵梯田游、牧场游、渔区、农家。

[13]笔者认为这两种分法的优点是弥补了前面分法泛化的不足,将类型的划分进一步拓展和补充,使其显得更加具体和清晰。

除了与王兵(1999)相同的分类方法之外,[12]黄成林(2006)还提出了另一种分类方法,即按旅游内容或旅游者行为将乡村旅游划分为:

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和综合型。

其中,综合型主要包括“农家乐”型、“古村落”型。

[20]

(二)乡村旅游的模式

关于乡村旅游模式的划分,学者们也做了很多研究。

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小安研究员提出了我国的乡村旅游目前已形成五种模式:

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农业新村、古村落的开发、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田和云南的元阳梯田等)。

[8]

王云才(2005)等学者提出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与新模式有:

农旅结合的主题农园开发模式、传承地方性遗产之乡村主题博物馆发展模式、乡村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村落发展模式、现代商务度假与企业庄园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发展与产业庄园发展模式。

[11]

黎洁等(2007)从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来看,将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归纳为两种:

景点依托模式(或称毗邻资源模式)和都市依托模式(或者称毗邻客源模式)。

[17]

黄元春(2007)认为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在不同地区均有其特殊性,其中主要的模式包括:

乡村田园风光模式、旅游农业开发模式、地域风情文化模式、居民住宿旅游型。

[21]

笔者在阅读了一定量的文献后,发现大部分学者对于模式的研究仅停留在当前模式的研究上,只有极少数的学者对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使理论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与指导性。

因此,理论研究人员要想做好乡村旅游的研究工作不仅要立足于现在,更要放眼未来。

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和规划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

四、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迅速,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水平。

在此基础上,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贺小容(2001)则从发展规模、类型及表现形式剖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9]贺小容除了采用定性分析之外,还运用一些数据来分析现状,使分析更为量化和具体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强了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王云才等(2005)从开发模式、开发层次和开发深度三个方面来分析乡村旅游的现状。

从开发模式上看,乡村旅游形成了以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为主体的格局;从开发层次上看,乡村旅游仍处于低水平开发阶段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粗放,且方向不明确,仍处于低水平开发阶段;从乡村旅游开发的深度来看,许多乡村旅游产品只是在原有生产基础上稍加改动和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区的形象,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后劲。

[11]

吴琼莉(2007)认为“乡游发展的现状呈现如下特征:

乡村休闲旅游是发展的主旋律;乡村旅游的内涵得到扩大,体育运动、健康疗养、教育及生态保护等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乡村旅游呈多样化、专门化发展态势。

”[14]

五、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旅游的发展进程中,无论哪种类型的旅游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乡村旅游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旅游必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外国学者PeterMason(2000)认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交通拥挤、物价上涨、噪音污染、垃圾污染、犯罪增多、生活节奏变快等。

[1]

高谋洲,李红岩(2006)认为乡村旅游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科学规划,总体经济效益较差;管理不到位,不良经营问题较为严重;设施不健全,功能单调;卫生状况欠佳,服务不规范;营销意识不强,营销手段落后。

[7]

王云才等(2005)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地还多处于低水平开发阶段,存在着经营理念低俗化、品牌定位趋同化、乡土文化城市化、管理模式混乱化和产业组织自发化五大问题。

[11]

王晓娟等(2006)认为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业认识不够,观念和理念还比较落后,因而指导和引导不力;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来源;对乡村旅游缺乏整体规划与管理;旅游的宣传工作不到位;乡村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挖掘及其本身的知识性十分欠缺,缺乏特色与参与性。

[15]

龙茂兴,张河清(2006)先根据问题的关联性,把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分为思想认识、利益分配、生产过程以及产品与效益4个大方面。

然后分别从思想认识问题、规划问题、基础设施问题、产品与效益问题资金问题、人才与管理问题、利益分配问题、市场营销问题等角度,具体而深入地分析了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6]

虽然学者们对不同问题的分析和关注的程度不同,但是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政府宏缺乏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产品结构单一;乡村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接待能力弱;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

六、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为了能够解决好乡村旅游中的问题,很多学者们都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高化囤等(2007)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

因地制宜,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大力开发体验性、知识性农业旅游项目,挖掘文化内涵;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保护大自然在旅游活动中“寓教于游”;突出特色,树立创品牌意识,培育乡村旅游精品;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新农村。

[6]

高谋洲等(2006)认为要解决乡村旅游突出问题,保证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可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

遵循乡村旅游开发的规律,对乡村旅游进行科学规划;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规范其经营行为;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入,改善乡村旅游的硬件设施;提高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服务的标准化;加强包装宣传工作,形成营销合力。

[7]

王云才等(2005)借鉴西方的发展模式,并立足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特点、问题与趋势,认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在发展主流形态上,将以“民宿”为主体的乡村休闲度假作为乡村农家乐旅游的重要替代形式;在产业组织上,整合乡村分散自发的乡村旅游形式,重点发展基地型和规模化的乡村旅游发展典型;在产品特色上,通过整合挖掘乡村地方文化,结合现代经营理念,在保证乡土文化本土化、真实性的基础上,实现经营特色的突破;在发展模式上,强调主题性、差异化和集团化的发展。

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上,搭建乡村旅游发展的平台和桥梁。

[11]

七、总结

本文主要从乡村旅游的概念、类型、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然而,笔者在对乡村旅游研究进行综述的过程中,发现了三个问题:

第一,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很少。

[19]笔者认为这些定性的、宏观角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但乡村旅游业毕竟是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行业。

因此,学者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应该采取多样化的研究方法,运用如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图表法和比较法等作为分析工具,以获得更为全面、科学的分析成果。

第二,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等理论方面的研究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这些研究的分歧依然较大,说明了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的认识还不够统一。

另外,为了满足乡村旅游现实开发的需求,有关开发、规划和开发模式方面的研究,开发中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以及区域乡村旅游的研究占有很大的比重,说明了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服务于现实的特点。

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对乡村旅游过去或现在发展的总结与分析,很少有对乡村旅游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这导致了理论研究滞后于乡村旅游的实际发展。

第三,目前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正逐步深化,每年有大量的论文发表,但是很多论文的研究内容比较陈旧缺乏新意。

其中,大多只局限于浅层次问题研究,并且研究成果相似、甚至是雷同,这就造成了低效率、复制性的研究现状。

再加上目前许多理论研究多数还停留在全国性、区域性的宏观研究层面上,就研究对象而言过于宽泛,理论研究还不够细化。

只有极少数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案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因此,针对在研究内容上,笔者建议学者应针对具体问题、特定地区开展深入的研究,应更多结合具体案例来进行研究,才能取得能够指导实践发展的理论成果。

综上所述,我国乡村理论研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学者们的研究工作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为了不断完善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体系,学者们除了要学会运用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之外,还应该关注乡村旅游在实际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尤其要关注一些新出现的问题或是有待深入分析的问题,例如:

乡村旅游的发展可能会对乡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18],如何平衡好乡村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保持乡土文化原真性与乡土文化舞台化之间的矛盾问题等等。

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才能把理论研究中“弥补空白,扫清盲点”的工作做好,更好地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PeterMason,JoanneCheyne.Residents’attitudestoproposedtourismdevelopment[J].

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0,27,

(2).

[2]吴冬霞.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乡镇经济,2007,(3).

[3]刘莉.试论“乡村旅游”[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4]万先进,邱映贵.乡村旅游初探[J].中国农村经济,2006,(11).

[5]徐国飞.试论我国乡村旅游[J].江苏商论,2007,

(2).

[6]高化囤,宋迎喜,孙宁,李杰.关于中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7,

(1).

[7]高谋洲,李红岩.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6,(21).

[8]张建宏.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农业经济,2006,(12).

[9]贺小荣.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2001,

(1).

[10]LaneB.Whatisruraltourism?

[J].JournalofSustainableTourism.1994,2

(1).

[11]王云才,许春霞,郭焕成.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J].干旱区地理,2005,(6).

[12]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

(2).

[13]肖明,刘娜.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4,(3).

[14]吴琼莉,郑四渭.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思考[J].中国物价,2007,(12).

[15]王晓娟,樊亚琴.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20).

[16]龙茂兴,张河清.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旅游学刊,2006,(9).

[17]黎洁,刘俊,李明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6).

[18]刘海鸿.乡村旅游:

国外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2007,(7).

[19]何景明.中外乡村旅游研究:

对比、反思与展望农村经济[J].农村经济,2005,

(1).

[20]黄成林.乡村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版),2006,(4).

[21]黄元春.浅论我国乡村旅游[J].商场现代化,2007,(5).

 

专业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姓名

何敏

题目

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综述

指导教师意见:

 

论文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