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心理学期末复习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9461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心理学期末复习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电大《心理学期末复习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电大《心理学期末复习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电大《心理学期末复习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电大《心理学期末复习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心理学期末复习专.docx

《电大《心理学期末复习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心理学期末复习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心理学期末复习专.docx

电大《心理学期末复习专

电大《心理学》(专科选修)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感受性,动物没有感受性。

(×)

2.人与动物心理的不同在于,人有意识,动物没有意识。

(√)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正比关系。

(×)

4.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是反比关系。

(√)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属于心理学中的味觉适应。

(×)

6.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则会使另一感觉的感受性降低。

(√)

7.适应是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

8.聋哑人“以目代盲”,盲人“以耳代目”,这是感觉补偿现象。

(√)

9.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

10.长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

(×)

11.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属有意识记。

(×)

12.保持在人脑中材料,只在数量上发生变化,在质量上很少变化。

(×)

13.信息在人脑中的贮存只表现在数量上的变化。

(×)

14.看见一面红旗,我们能认出它属于再现。

(×)

15.遗忘就是个体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

(×)

16.遗忘曲线是由艾宾浩斯提出来的,其进程是先慢后快。

(×)

17.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主要是受到倒摄抑制影响。

(×)

18.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

19.“一题多解”、“闻一知十”主要体现了集中思维的求异特点。

(×)

20.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属性的思维过程,称为抽象。

(×)

21.数学中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在于分化概念,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科学概念。

(√)

22.有意后注意是一种事先有预定目的,且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

23.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不良品质。

(×)

24.近年来,研究者们把情绪与最能代表的人的认识水平的智力联系在一起,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

情绪智力的核心是个体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

25.心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感染性。

(√)

26.“喜者见之则喜,忧着见之则忧”,充分体现了应激状态的感染性特点。

(×)

27.激情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

28.心境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

29.暴怒、狂喜、恐惧属于热情的表现。

(×)

31.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了著名的情绪的评估—兴奋学说。

(√)

3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但二者不可兼得,此时表现出的动机冲突是趋避式冲突。

(×)

33.个体的活动动机越强,其活动效率越高。

(×)

34.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其实质是没有科学的处理好能力与知识的关系问题。

能力与知识虽有密切联系但二者不能等同。

(√)

35.一名8岁儿童,通过智力测验所得到的智力年龄为10岁,该儿童的智商为120。

(×)

36.气质俗称为性情、脾气。

(√)

37.性格俗称为性情、脾气。

(×)

38.在社会评价方面,气质无好坏之分。

(√)

39.性格无好坏之分。

(×)

40.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的独特心理特征的总和。

(√)

41.美国心理学家佛兰克·法利提出A型性格,认为这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性格特征。

(×)

42.T型性格的人具有好冒险、爱刺激的性格特征。

(√)

43.在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中,首要特质是指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征,它影响到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

(√)

二、单选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C)

A.1789B.1897C.1879D.1987

2、第一位科学心理学家是(B)

A.弗洛伊德B.冯特C.艾宾浩斯D.马斯洛

3、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C)。

A.兴奋过程B.抑制过程C.兴奋与抑制过程D.兴奋与诱导过程

4、人的心理是(C)

A.客观B.主观C.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D.以上都不对

5、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D)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

6、吃了糖再吃桔子会觉得桔子酸这是(D)

A.感受适应B.同时对比C.不同感受的对比D.继时对比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B)

A.理解性B.规律性C.整体性D.恒常性

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C)

A.9±2B.8±2C.7±2D.6±2

9、记忆的首要环节是(D)

A.保持B.再认C.回忆D.识记

10、问题解决的第一阶段是(A)

A.提出问题B.提出假设C.检验假设D.分析问题

11、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湿润而雨”的结论,属于思维的(B)

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

12、医生根据病人体温、血压、心电图等给予确诊,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

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

13、正在上课,一位迟到学生推门而入引起大家注意是(A)

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14、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周期性变化是(D)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范围C.注意分配D.注意起伏

1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D)特征。

A.感染性B.情境性C.两极性D.移情性

1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马斯洛B.勒温C.默里D.罗杰斯

17、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C)

A.尊重B.求知C.自我实现D.安全

18、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C)为中介的。

A.动机B.态度C.需要D.感觉

19、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B)。

A.饥饿动机和干渴动机B.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C.好奇动机和探索动机D.探索动机和操作动机

20、(A)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A.能力B.气质C.性格D.思维

21、智力的核心成分是(D)。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创造能力D.抽象概括能力

22、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是指(B2)。

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B.智力中等的占多数

C.智力超常的占多数D.智力低常的占多数

23、某人稳重踏实,勤奋刻苦,做事认真细致,他(她)的气质类型倾向于(B)

A.抑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胆汁质

24、情绪体验深刻,具有高度敏感性,行动孤僻迟缓,不善交际,这种人属于(D)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5、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D)。

A.都是好的B.都是坏的C.有好有坏D.无好坏之分

26、“活泼好动”是下列那种表现?

(C)

A.能力B.兴趣C.气质D.性格

27、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抑制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D)。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8、粘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C)。

A.强、平衡、灵活B.强、不平衡C.强、平衡、不灵活D.弱

29、性格属于下列那种心理现象?

(D)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

30、编制16种个性因素问卷的心理学家是(B)。

A.奥尔波特B.卡特尔C.吉尔福特D.艾森克

31、提出智力三元结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C)。

A.奥尔波特B.卡特尔C.吉尔福特D.艾森克

32、把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奥尔波特B.卡特尔C.吉尔福特D.艾森克

三、名词解释:

1.意识:

是人们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目的的、有组织的反映。

意识就是心理,是人自觉的、有目的的高级心理部分。

2.心理: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神经元: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收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组成。

4.神经网络:

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构成了极端复杂的神经网络,从而保证实现对信息的接收、传递和处理的功能。

5.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6.错觉:

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

7.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仍然保持不变的特性。

8.适应:

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

9.观察力:

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0.记忆:

人脑对过去经验反映的心理过程。

11.内隐记忆:

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所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12.外显记忆:

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也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13.集中思维:

把问题所提供的信息集中起来,思路朝着同一个方向聚敛前进,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也叫聚合思维、求同思维。

14.发散思维:

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探求多种合乎条件答案的思维,也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

15.创造性思维:

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新颖性是其根本特征,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

16.创造想象: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7.原型启发:

从类似事物中受到启迪,从而发现所要创造的新事物的形象、构成部件,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等。

18.功能固着:

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的功能。

19.道德感:

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20.动机:

个体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使自身的内在需求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

21.成就动机:

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它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趋避式冲突:

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它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23.归因:

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行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24.自我效能感:

人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判断或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任务的信心。

25.多血质:

气质类型的一种,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思维灵活,但往往不求甚解,注意力易转移,情绪不稳定,感情易表露且体验不深,易适应环境,喜欢交往,做事粗枝大叶,具有外倾性。

26.大五因素:

塔佩斯等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再分析,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以后许多学者进一步验证了五种特质的模型。

这五个因素是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

27.首要特质:

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

28.A型性格:

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型性格类型。

近年来在研究性格和工作压力的关系时,常使用这种性格类型。

A型性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

四、简述题:

1.简述人类心理的实质。

我国心理学界对心理实质的普遍共识是,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内容的源泉,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

2.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而知觉是心理活动,是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的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感觉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则具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感觉有无经验均能产生,但知觉的产生则离不开经验。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通常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合称为感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知觉整体性、知觉恒常性。

4.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知觉理解性主要受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指导、实践活动任务,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5.简述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信息的输入与编码;保持——信息的存贮;再现(再认和回忆)——信息的提取。

6.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是指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获得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也称为学习。

影响识记的因素有:

识记的方式(信息的编码方式),如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多以语义类别编码方式进行;识记的类型,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较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识记的目的任务;识记的方法;当前活动的内容与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学习的程度,识记者的态度、情绪等。

7.简述表象的特征与功能。

表象的特征有直观性和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表象的功能有:

表象是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桥梁;表象是人理解知识信息的重要条件;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对人类实践活动有重要作用。

8.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学中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育教学活动是学习者掌握科学概念的重要途径。

帮助学习者更快更好地掌握科学概念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利用过去的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正确运用变式;及时下定义;形成概念体系;反复运用概念。

9.简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

(1)提出问题。

这是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分析问题。

分析所提出问题的特点与条件。

弄清问题的已知条件与要求之间的联系,找出问题的实质所在,以确定问题解决的方向。

(3)提出假设。

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即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这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

(4)检验假设。

这是问题解决的最后一步。

检验假设的方式主要是一种通过实践活动,另一种通过思维活动去进行,通过周密的思考从理论上确定方案的可行性。

10.简述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社会实践要求与人的创造性需要;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表现储备;思维的积极活动;原型启发;灵感。

11.什么是注意?

其外部表现有哪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其外部表现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生理运动的变化。

12.举例说明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如大家正在上课,一个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他。

(2)有意注意,如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学科时,由于认识到这门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上课时就会特别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内容。

(3)有意后注意,如熟练地骑自行车中的注意。

13.简述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影响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

(2)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

即注意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的时间特性。

分狭义和广义的两种。

(三)注意的分配,指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其条件:

(1)多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达到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的程度;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关系。

(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的需要,人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是注意的动力特征,也是注意灵活性的表现。

影响因素:

(1)原来注意紧张度和活动的性质;

(2)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3)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14.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

(1)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区别:

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各种对象和现象的属性、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情绪和情感是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认识活动的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目的性;情绪情感的发生、改变则具有不随意性。

(2)情绪情感与认识的联系:

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认识活动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人的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3)近年来提出的情绪智力概念,充分体现了情绪情感与认识的紧密联系。

15.如何理解情绪三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了情绪受环境因素、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三个因素的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沙赫特和辛格用实验充分证明的上述观点。

16.简述意志行为的特征(意志行为有哪些特征?

其中关键特征是什么?

)。

意志总是与行为相关联,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活动表现出来的,故称意志行为。

意志行为的特征有:

人类行为具有明确的行动目的。

能自觉确定行动目的,是人意志行为的最基本特征;随意运动是意志行为的基础。

人的意志行为是由意识调节下的一系列随意运动组成的;意志行为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行为总是与克服困难密切联系的,这是其关键特征。

17.简述人类需要的特征。

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无限性、相关性、重复性、竞争性。

18.什么是动机?

动机有哪些功能?

动机是个体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使自身的内在需求(如本能、需要、驱力等)与行为的外在诱因(外在条件、目标、奖惩等)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

动机的功能有激活功能,动机活动的原动力,对活动起着激活和始动作用;指引功能,动机使活动始终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维持和加强功能,动机驱使个体维持或加强这种活动,最终实现目标。

19.简述动机的类型。

人类的动机十分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标准对之进行分类: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3)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4)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5)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

(6)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7)物质性动机和精神性动机。

20.用能力与知识关系的原理,简要分析“高分低能”现象。

能力是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而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是活动的自我调节机制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也是能力基本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发展能力比获得知识要困难得多,能力与知识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因此,能力、知识不能等同。

能力与知识又是密切联系的。

知识是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成能力。

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自己的能力。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掌握知识的水平,能力与知识之间是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能力与知识虽有密切联系但二者不能等同。

“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其实质是没有科学处理好能力与知识的关系问题。

21.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生物因素。

即遗传素质和胎儿的生长环境。

遗传素质对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仅是一种可能性。

要使遗传素质在能力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现实作用,必须有相应的外部条件。

胎儿的生长环境对胎儿出生后的个体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有较大影响。

(2)教育因素。

教育在能力形成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对儿童的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3)实践因素。

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是人的能力得以形成与发展的关键。

(4)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自觉能动性。

能力的发展还依赖于自我认知。

22.简述智力多元论的基本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

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这8种智力成分是:

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

23.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性格与气质同属于个性心理特征,但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

首先,两者表现个性特征的角度不同。

性格是从个体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来表现其个性特征;而气质则是从心理活动的速度、稳定性与灵活性、强度与平衡性及趋向性等方面来表现个性差异的。

其次,两者可塑性程度不同。

气质可塑性较小,变化较缓慢;而性格可塑性较大,虽然相对稳定,但较易改变。

最后,两者的社会意义不同。

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直接体现与社会生活之中,具有社会内容与社会意义,本身具有社会评价的好坏之分。

气质与性格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表现,在性格特征形成的快慢速度和表现方面,无不明显地带着各自气质类型的特点;另一方面,性格对气质也产生一定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影响着气质,甚至渐渐影响一个人某方面气质特征的改变。

五、论述题: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新颖性是其根本特征,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主题。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应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列为教育教学的重点。

(1)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导与鼓励:

要优化教育环境的创造氛围;要建设富有创造性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造性教育;要改革与完善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取消“统”字;要使先进的教育技术进入教育教学过程。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通过教师不断地给学生创设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观察自然与社会,启发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教学中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熟悉而又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思考题、开展课堂讨论等形式或途径,培养学生创造性。

(3)正确对待学生创造性行为,积极鼓励其敢想、敢问、敢于标新立异。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纠正以往出现的“高分低能”、“思维僵化”现象。

其次,鼓励学生敢想、敢问,不要预先树立是与非、对与错的绝对权威,不要限定学生盲从接受已认可的答案。

(4)既要重视集中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集中思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到思维的规则和办法,逐渐提高集中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特点,应重点加以培养。

可通过自由联想训练、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等方式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5)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

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小组、兴趣小组、文艺小组等。

创造性不仅受认知因素影响,而且与人格因素有密切关系。

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

2.分析引起心境的原因和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举例说明,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举例说明引起心境的原因,并提出自我调节的方法)。

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家庭境遇、事业成败、工作顺逆、人际关系、对往事的回忆、未来遐想和身体状况等,但从影响心境的本质原因来看,主要是人的世界观、认生观。

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必须加以调控。

不良心境就是一种不良情绪,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有:

(1)排除抑郁:

改变认知角度;适当释放情绪;改变行为方式;调换环境;休息。

(2)学会制怒:

要有一定的心理容量;要有一定防怒措施。

(3)克服自卑。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克服自卑的良好手段。

(4)消除紧张与焦虑:

①积极的认知方式:

勇敢面对焦虑与紧张,想一想事情最坏会到什么程度;排除极端的想法,不随意夸大现实状态;用欣赏的态度看待自己,既承认自己的局限,接受自己的不足,又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对于无能为力的事情不必强求,学会接受现实。

②积极的行动方式:

积极行动起来;融洽社会关系,利用社会支持;学会宣泄和倾诉;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和行动策略,健全个性。

3.评价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1)人类的基本需要有七种,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