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9444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三.docx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三.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三.docx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三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三)

九年级: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

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

而则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

比如桌子这个是由木头这种组成的,窗棱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

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用m做单位来量度。

(2)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和组成,原子核由和组成。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但不具有性。

(2)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但有一定的,具有性。

(3)气体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并以高速度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容易被。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性,但没有一定的和。

4.纳米技术

(1)纳米是的单位。

1nm=m。

(2)纳米科学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0.1~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原子、分子。

(3)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它在电子和通信方面、医疗方面、制造业方面等都有应用。

二、质量

l.质量

(1)定义:

物体中叫质量,用字母表示。

(2)质量的单位:

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kg)、吨(t)、克(g)、毫克(mg),其中是质量的国际单位。

(3)换算关系:

1t=kg;1kg=g;1g=mg。

(4)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测量:

用天平

(1)构造:

托盘天平由、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托盘、平衡螺母构成,每架天平配制一盒。

盒中每个砝码上都标明了质量大小,以“克”为单位,用符号“g”表示。

(2)使用:

先将天平放;后将游码;再调螺母;放物体,放码;四点注意要记清。

调整平衡后不得移动天平的位置,也不得移动;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中放砝码;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俗称游码质量)。

四点注意: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砝码要轻拿轻放。

三、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其比值为。

2.密度

(1)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表示。

(2)公式:

ρ=。

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单位:

国际单位是,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还有:

克/厘米3(g/cm3),读做克每立方厘米。

换算关系:

1g/cm3=kg/m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种类和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5)混合物质的密度应由其混合物质的总质量与总体积的决定。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

m3、dm3(L)、cm3(mL)、mm3。

(2)换算关系:

1m3=103dm3;1dm3=cm3;lcm3=103mm3;1L=dm3;1mL=mm3。

(3)测量工具:

或量杯、刻度尺

(4)测量体积的方法

①对形状规则的固体:

可用刻度尺测出其尺寸,求出其体积。

②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

使用量筒或量杯采用“溢水法”测体积。

若固体不沉于液体中,可用“法”——用针把固体压入量筒浸没入水中,或“法”——用金属块或石块拴住被测固体一起浸没入量筒的液体中测出其体积。

(5)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要认清量筒、量杯的最大刻度是多少?

它的每小格代表多少cm3(毫升)?

②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

③读数时,视线要。

2.密度的测量

(1)原理:

(2)方法:

测出物体质量m和物体体积V,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得到ρ。

(3)密度测量的几种常见方法

①测沉于水中固体(如石块)的密度

器材:

天平(含砝码)、石块、水、细线。

步骤:

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记录水面的刻度V1;用细线拴住石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2;用表达式ρ=算出密度。

②测量不沉于水的固体(如木块)的密度

器材:

天平(含砝码)、量筒、木块、铁块、水、细线。

步骤:

用天平称出木块的质量m;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用细线拴住铁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的刻度V1;将木块取出,用细线把木块与铁块拴在一起全部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2;用表达式算出密度。

注意:

在测固体的密度时,在实验的步骤安排上,都是先测物体的质量再用排液法测体积。

如若倒过来,则会造成固体因先沾到液体而使得质量难以准确测量。

③测量液体(如盐水)的密度

器材:

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步骤: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将烧杯中的盐水倒一部分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液面的读书V;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用表达式算出密度。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作为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农业

①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土壤越肥沃,它的密度越。

②播种前选种也用到密度,把要选的种子放在水里,饱满健壮的种子由于密度而沉到水底,瘪壳和杂草种由于密度而浮在水面上。

(2)工业

有些工厂用的原料往往也根据密度来判断它的优劣。

2.密度与温度:

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

(1)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

(2)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

(3)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

如:

℃的水密度最大。

3.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

(2)计算不能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的质量,m=ρV。

(3)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较大物体的体积,V=m/ρ。

(4)判断物体是否是实心或空心。

判断的方法通常有三种:

利用进行比较;利用进行比较;利用进行比较。

六、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七、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的大小。

(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

速度是描述的物理量。

(2)定义:

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3)速度计算公式:

v=。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

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

②常用单位:

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③单位的换算关系:

1m/s=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①物体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②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v=,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

④正确理解平均速度:

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

所以,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便失去意义。

八、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µm;1µm=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

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

选、放、看、读、记、算。

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

④“读”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单位。

⑥“算”多次测量取值。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

(2)时间的测量工具:

、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

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误差不是错误,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九、力

1.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可以使物体。

注: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

,简称:

,符号是。

(4)力的三要素:

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

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物体和物体。

十、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得到的。

(3)力是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

2.惯性

(1)惯性:

一切物体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有关,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十一、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

(3)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作用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

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2.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3.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比

分类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定义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叫做平衡力

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

①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②性质可能不相同的两个力

①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②性质相同的两个力

共同点

①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②施力物体分别是两个物体

4.力和运动的关系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物体保持。

(2)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

十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

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

跟形变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

物体间接触,发生。

2.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

十三、重力

1.重力的由来:

(1)万有引力: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

由于,叫做重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的大小叫。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

公式:

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g=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

(2)应用:

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上。

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十四、摩擦力

1.摩擦力

两个相互的物体,当它们发生或有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并挤压。

(2)接触面。

(3)发生相对运动或有。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

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

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

物体间的大小、接触面的。

(2)方向:

与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

5.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减少压力;②使接触面;③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分离。

十五、杠杆

1.杠杆

(1)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的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

②动力:

使杠杆的力(F1);③阻力:

杠杆转动的力(F2);

④动力臂:

从支点到的距离(l1);⑤阻力臂:

从支点到的距离(l2)。

2.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

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时,杠杆能保持或,则我们说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

,即公式:

3.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十六、其他简单机械

1.定滑轮

(1)实质:

是一个杠杆。

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

(2)特点:

不能省力,但可以。

2.动滑轮

(1)实质:

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的省力杠杆。

支点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2)特点:

能省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3.滑轮组

(1)连接:

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2)作用:

既可以又可以,但是费距离。

(3)省力情况:

由实际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决定。

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4.轮轴和斜面

(1)轮轴:

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是一种省力机械。

轮和轴的中心是支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力F2,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力F1,轴半径r,轮半径R,则有F1R=F2r,因为R>r,所以F1

(2)斜面:

是一种机械。

斜面的坡度越,省力越多。

十七、压强

1.压强:

(1)压力:

①产生原因:

由于物体相互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③方向:

于受力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只有当物体放置于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和有关。

(3)压强的定义:

物体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公式:

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

,简称帕,符号是。

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

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

②减小。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减小:

②增大。

十八、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和液体有关。

(2)公式:

P=。

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

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的。

(2)应用:

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十九、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

在长约1m、一端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

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

P0=P水银=ρgh=13.6X103kg/m3X9.8N/kgX0.76m=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

P0=Pa=76cmHg=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高度、天气等。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m,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种类:

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

抽水机等。

二十、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

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

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压强,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压强。

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的升力。

二十一、浮力

1.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2.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3.浮力=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F浮=

4.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大小等于。

用公式表示为;F浮=。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m液g=。

(2)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

二十二、浮力的应用

1.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在液面。

如表:

浮力与物重的关系

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

物体运动状态

ρ液>ρ物

物体上浮

ρ液<ρ物

物体下沉

ρ液=ρ物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任何深度处

 

物体所处状态

浮力与物重的关系

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F浮=G物

ρ液>ρ物

F浮=G物

ρ液=ρ物

F浮

ρ液<ρ物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

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如表:

 

2.应用

(1)轮船:

①原理:

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来增大它所受的,故轮船能在水面上。

②排水量:

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

(2)潜水艇

原理:

潜水艇体积一定,靠水舱充水、排水来改变,使重力小于、大于或等于浮力来实现上浮、下潜或悬浮的。

(3)气球和气艇

原理:

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空气的气体(氢气、氨气、热空气)。

3浮力的计算方法:

①称量法:

F浮=②平衡法:

F浮=(悬浮或漂浮)

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

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ρ液gV排

二十三、功

1、功

(1)力学中的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

一个是,另一个是。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物体受到了力,但。

②物体由于惯性运动通过了距离,但。

③物体受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互,这个力也不做功。

2、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

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

即:

W=。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表示功,单位是(J),1J=1N·m;表示力,单位是(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

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

二十四、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