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应试宝鉴4.docx
《中国文化应试宝鉴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应试宝鉴4.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化应试宝鉴4
雏形:
唐代参军戏(类似东北二人转)。
唐玄宗在华清宫内建梨园。
发展:
宋代演唱。
金代院本(董西厢)
由金入元:
关汉卿
成熟:
元代杂剧。
明清戏剧.
京剧的产生及地方戏的发展。
(乾隆55年结合进京的地方戏二黄与弋阳腔形成京剧。
)
四大徽班:
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名旦: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2.古代戏曲的特点
1)结构完整,情节无缺。
(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结局)
2)戏剧冲突强烈(矛盾迭起引人入胜)
3)虚拟时空环境(与西方的话剧由根本不同)
4)严格的表演程式(如:
规定千军万马的调度是在舞台上走一个圆场。
)
5)夸张的艺术形象(脸谱)
6)突出的舞台效果(布景,服装,灯光,音乐,舞台调度等)
3.古代戏曲的作家作品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宋>无名氏《赵贞女》
<元>关汉卿《窦娥冤》,《望江亭》
王实甫《西厢记》
马致远《汉宫秋》(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白朴 《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曲四大家:
关、马、郑、白
散曲: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马致远《天静沙.秋思》 (秋思之祖)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明>汤显祖《牡丹亭》(临川四梦:
紫,牡,邯,南)(与莎士比亚同时代)
<清>洪升 《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孔尚任《桃花扇》 (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再现南明兴亡始末,用儿女之情衬托国破家亡之痛,集中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 “南洪北孔”
(二)现当代戏曲的发展及特点
1.现当代戏曲的发展
(1)五四时期:
反封建的主题。
(2)30年代:
倡导革命。
话剧成熟。
(3)40年代:
戏剧与时代形势紧密结合。
(4)建国后:
歌颂新社会,认识旧社会。
(5)新时期:
拨乱反正。
2.现当代戏曲的特点
1)话剧完全成熟,京剧及地方戏缓慢发展。
2)主题突出,明确,结构为主题服务。
30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
4)人物典型、形象丰富。
3.现当代戏曲的作家作品
1)五四时期:
胡适 《终身大事》 (1919年,最早的话剧创作。
)
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
田汉 《名优之死》
2)30年代:
曹禺 《雷雨》《日出》 《原野》
夏衍 《上海屋檐下》
田汉 《回春曲》
3)40年代:
街头剧 《放下你的鞭子》
郭沫若 《屈原》《虎符》 《棠棣之花》
欧阳予倩《桃花扇》《忠王李秀成》
夏衍 《法西斯细菌》
贺敬之 《白毛女》
电影文学《一江春水向东流》
5)建国后:
老舍 《龙须沟》 《茶馆》
农村题材:
胡可《槐树庄》
王炼《枯木逢春》
军事题材:
《万水千山》《兵临城下》《霓虹灯下的哨兵》
6)新时期:
苏叔阳 《丹心谱》 (以“四人帮”攻击周总理的政治斗争为背景。
)
沙叶新 《陈毅市长》 (“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四.小说
(一)古代小说的发展及特点
1.古代小说的发展
1)萌芽阶段——上古神话(只有粗糙的故事)
<战国>到<秦汉>《山海经》: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
<西汉> 《淮南子》:
女娲补天,共工触不周山,后羿射日。
2)雏形阶段——南北朝小说(已有情节和人物性格)
干宝《搜神记》
刘义庆《世说新语》 葛洪《西京杂记》
3)成熟阶段——唐传奇与宋话本(有完整情节,有细节,已注意人物典型化)
唐传奇:
《南柯太守传》《长恨歌》《莺莺传》
宋话本:
《大宋宣和遗事》《碾玉观音》《错斩崔宁》
4)发展顶峰——明清小说(情节完整,细节真实,人物典型,语言个性化)
<明>:
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小说《金瓶梅》
《水浒传》《西游记》
<清>:
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
2.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1)情节完整:
故事结构无缺,“五何”俱全(时,地,人,事,结局)
2)人物典型:
人物形象来自生活并典型化,有代表性。
3)细节真实:
对人物性格,事件,环境最小处的细腻描写很真实。
4)语言个性化:
人物语言符合其身份及性格特点。
(二)现当代小说的发展及特点
1.现当代小说的发展
(1)五四时期——现代小说产生
现代小说开始于“五四”运动前后,成熟于鲁迅的作品。
1918年,鲁迅《狂人日记》为第一部,后结集出版了《呐喊》《彷徨》,确立了基本主题,叙事结构,现代语言的榜样。
名篇有:
《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乡》、《药》、《祝福》、《风波》、《孔乙己》、《伤逝》等。
【原注】关教授讲到:
《呐喊》《彷徨》反映了“五四”运动时期和过后,人们从呐喊革命口号到革命过后彷徨的心态,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不彻底。
革命后形成两大阵营:
分别是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
鲁迅在《彷徨》的扉页上写到“中间余一卒,荷戟尚彷徨”,意思是:
中间有一个小兵,扛着枪不知何去何从。
(2)20—30年代——一批作家有多方位的创作
郁达夫的自叙传体的抒情小说《沉沦》
柔石描写社会问题的小说《二月》《为奴隶的母亲》
(3)30——40年代——小说创作的高峰,现代长篇小说获得丰收
巴金: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寒夜》(婚外恋问题)
老舍:
《骆驼祥子》
《月牙儿》
《四世同堂》
沈从文《边城》
茅盾:
《子夜》(30年代的代表作)
《林家铺子》
《春蚕》
钱钟书《围城》
解放区小说创作: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孙犁《荷花淀》
周立波《暴风骤雨》
(4)建国后阶段
杜鹏程《保卫延安》
杨沫《青春之歌》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梁斌《红旗谱》
曲波《林海雪原》
姚雪银《李自成》
(5)新时期
刘心武《班主任》
王蒙《春之声》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张洁《沉重的翅膀》
湛容《人到中年》
2.现当代小说的特点
1)主题与时俱进
2)人物典型化
3)语言有时代色彩
第九章中国艺术
一.书法艺术
(一)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商周>开始:
与汉字的产生同时。
甲骨文象形文字有艺术美,商周时期的金文与篆文,无论铸在钟鼎上还是可在石鼓上,都是艺术。
<汉>成熟:
汉代书写工具发展,纸张产生,汉字的隶书,草书,楷书等产生,书写者追求艺术美。
<南北朝>大发展:
“书圣”王羲之。
<唐>鼎盛:
产生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
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
把书法的各种体都发展到相当高度。
<宋>平和发展四大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宋徽宗赵佶“瘦金体”。
宋初,赵孟頫
<明清>总体失去活力:
不如唐宋。
出现呆板工整的“台阁体”。
明:
董其昌“台阁体”。
(徐渭突破“台阁体”)
清:
乾隆(注入活力)
郑板桥突破“台阁体”
(二)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与汉字同美:
方形结构和线条变化是汉字书法美的基础,无论汉隶,魏碑,晋行,唐楷,万变不离其宗。
运笔取势:
艺术特征全在运笔的不同。
无论用笔部位,运笔方法,结构安排,都注意运笔取势,力在其中。
起笔要逆,结构要违,章法要侧。
书法艺术讲变化,主次,虚实,奇正,开合自成。
(三)书法名家
<晋>:
王羲之,王献之
<唐>: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
<宋>: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
<元>:
赵孟頫
<明>:
祝枝山,董其昌,徐渭
<清>:
郑燮(郑板桥)特点“怪”。
(“难得糊涂”)
(四)历代名作
<西周>:
(金文)毛公鼎铭文
<春秋>:
(大篆)石鼓文
<汉>:
(隶书)大风歌碑
<南北>:
(行书)兰亭序
(魏碑)张猛龙碑
<唐>:
(楷书)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狂草)张旭肚痛贴
(五)书法学特称
书圣:
王羲之
草圣:
张旭。
(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称“张颠”)
楷书四大家:
欧,颜,柳,赵
宋四大家:
苏,黄,米,蔡
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
台阁体:
董其昌
碑:
历代刻碑,立传或传经用,以碑习字称“碑学”
贴:
将碑刻拓印后,或木刻,或石刻,再印成习字标准称“贴”。
主张以贴习字称“贴学”
宋前重贴学
清以后重碑学。
二.绘画艺术
(一)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新石器时期(约6000年前)彩陶图案,岩画。
(河南仰韶文化称为“彩陶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称为“黑陶文化”。
)
<先秦>绘画出现了独立作品:
墓中出土的帛画已有主题,线条有力生动。
<秦汉>壁画,帛画发展成熟:
咸阳秦宫遗址壁画;洛阳汉墓壁画;马王堆西汉帛画;辽蒙东汉壁画。
内容丰富,色彩艳丽,以线条勾勒。
<魏晋南北朝>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不再是建筑物或器皿等的附属。
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先后成熟。
<隋唐>绘画艺术高度发展。
种类,技法都超过以往,产生一大批各有风格特点的画家。
<宋元>绘画受到朝政重视,宫内设画院,科举设画科。
画家专业化,产生风格流派,书画结合。
<明清>主张艺术革新,表现个性。
产生了唐寅等吴派画家,徐渭大写意。
清初四王;扬州八怪;清末吴昌硕把书法,绘画,篆刻结合在一起。
(至清末)中国绘画完成发展。
门类:
人物,山水,花鸟;技法:
写实,写意;理论:
大量画论文章。
(二)中国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1.形神兼备,画贵神韵。
注重神似,气韵,形态是否逼真在其次。
重在写意,写神。
2.诗情画意,重在意境。
画如诗,有情趣,有意境。
要描绘一种境界,抒发一种感情。
使人与自然相通,相融。
3.心师造化,迁想妙得。
以造化(大自然环境)为师,为创作源泉。
在观察体验,“迁想”的基础上,分析,提炼,构想,有“妙得”再去作画。
(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
4.绘画技巧讲究“六法”:
(谢赫提出)
气韵生动:
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
骨法用笔:
说明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其外在表现等。
应物象形:
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在六法中,象形问题摆在第三位,表明在南北朝时代,绘画美学对待形似、描绘对象的真实性很重视。
但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表明那时的艺术家已经相当深刻地把握了艺术与现实、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
随类赋形:
色彩与所画的物象相似,色彩非自然主义。
经营位置:
绘画的构图。
经营原意是营造、建筑。
非定点透视,而是散点透视
传移模写:
临摹作品
5.绘画分四品:
(也是现在拍卖价格的依据,逸品最贵。
)
能品:
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达到了形真神似的地步。
有功力,能表现。
妙品:
在“能品”的基础上更求神似,画面中时有奇妙的神来之笔。
得心应手,笔墨精妙。
神品:
形神兼备,立意秒合自然。
逸品:
技法炉火纯青,不拘章法,尽情表现胸中逸气。
6.绘画分南北宗:
受佛教南北禅的影响,唐代开始从艺术审美上将南北风格区分欣赏,绘画分南北宗,但作家不分南北。
北宗——理念追求深透,画法著色山水。
北宗之祖:
李思训(大李将军)
南宗——理念追求淡远,画法笔墨渲淡。
南宗之祖:
王维(王右丞)
(三)绘画的名家名作
1.人物画:
中国画最早成熟的品种,高度成熟于隋唐时期。